日本有0.6排量的车,为什么中国没有?

去过日本的朋友都知道,大街小巷都随处可见0.6L排量的K-CAR,比国内的神车五菱宏光还要常见。K-CAR在日本的占比到底有多高?其保有量的比例高达37.9%,因为这种车排量很小很省油,尺寸不大停车方便,K-CAR这么适合市区行驶,为何中国却不鼓励发展K-CAR呢?


什么是K-car?

  • 很多人说,国内的面包车不就是日本的K-CAR吗?这种说法并不严谨,K-CAR对排量和尺寸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
  • 首先是排量,K-CAR的排量一般不超过0.66L,分为自吸和涡轮增压两种,大部分都匹配CVT变速箱。而国内的面包车排量基本是K-CAR的两倍了。
  • 其次就是尺寸,K-CAR的长宽高分别不超过3400mm、1480mm、2000mm,而国内的面包车的尺寸明显比K-CAR更大。而且K-CAR的座椅不超过4个,而面包车一般都达到了7个。
  • 最后就是载重量,因为K-CAR的排量小,其载重量不超过350KG。基本只能适用于上下班代步。


K-car车型的优缺点

由于各种限定,K-CAR的优缺点也非常明显。

优势就在于其较小的尺寸,可以在人口稠密的日本非常方便地穿行停车,不过虽然其尺寸小,但是方方正正的造型,和四个座位均可放倒的设计,使得其空间利用率很高,内部乘坐空间还不错,放倒座椅后可以形成一个非常平整的内部空间。


虽然是代步神器,但是K-CAR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1、舒适性较差。K-CAR只适合作为日常代步,很难在舒适性上给你带来更多,发动机舱很短,发动机非常靠近乘员舱,高速运转时候的噪音非常明显,重心高、悬架较软,开起来忽忽悠悠的。

2、动力较差。虽然尺寸小,但是K-CAR毕竟只有0.66L的排量,所以K-CAR的零百加速基本都要15秒左右,比五菱之光还慢,基本属于国内家用车垫底的水平。

3、K-CAR的问题还在于安全性,由于其采取的并不是传统的三厢车的设计,发动机舱非常短小、后备箱的纵深也很小,难以提供足够多的溃缩区,一旦发生事故,直接威胁到乘员的安全。

K-car为什么不适合中国?

K-CAR能在日本兴起,除了较为适应日本狭窄的街道以外,政策的鼓励也非常重要,在日本,除了K-CAR外,购买其他车辆必须有私人车位证明才能上牌照,无论是买的还是租的,而且K-CAR的苛捐杂税和日常用车成本也远远低于其他车辆。

曾经有一段时间,国内一些车企制造的车型也借鉴了K-CAR的设计,像铃木的北斗星和长城的酷熊,如今都销量惨淡,濒临退市,为何日本热销的K-CAR,在国内却水土不服呢?

首先就是因为,中国幅员辽阔,买车必须兼顾出远门的需求,中国家庭大多都是三世同堂,而且大部分家庭,家里只有一辆车,因此对汽车的空间和功能性的要求很高,K-CAR从实用性上就不太符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其次,国内没有出台像日本那样的,对于小型车的鼓励政策,这使得在很多家庭只有一辆车前提下,特别是限牌限号的城市,买一辆更大更实用的车,成为了很多家庭的诉求。

最后,就是和国内消费者购车心理有关,很多国内消费者买车,基本是这个流程:

1、看牌子,德系车,高级,而且得是三厢车,两厢车算什么车,SUV也不错,反正看起来要大气。

2、然后坐进去看空间,比后排有几拳几指,打开看看后备箱空间,看看一大家子出远门的行李能不能装下。

3、接着看配置,三大件真皮座椅、全景天窗、自动空调,一个都不能少,不然小姨子坐起来不舒服。

4、再问问动力,虽然不太懂,但是相信排量决定论,排量大动力一定不错。

5、最后想起来得看看安全性,于是敲敲钢板、听听关门声,嘿,这车结实,安全。

6、问问价格,谈谈优惠,看能不能让4S店再送些礼品,刷卡成交。

很多国人购车的流程,就跟上面一模一样,K-CAR恐怕在第一关就已经被国人给PASS了。

总而言之,K-CAR作为一种非常特殊的车型,是一种纯粹的市区代步工具车,而国人对于汽车的要求是综合性的,在全世界范围来看也是最高的,这一点在短期来看难以改变,这种情况下,K-car怎么可能在中国卖得好?




日本汽车协会2015年数据显示,日本家庭中平均拥有轻型汽车比例达到54%,而部分地区则高达90%,透过这些数据,我们不难发现日本这种轻型汽车在街头巷尾是相当普遍的。

那么这种汽车在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呢?

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对比日本与中国的状况来分析

1.两国自然资源状况相差甚远。

日本狭小的国土面积,以及曲折的海岸线的现实环境,决定了它先天性资源匮乏,因此日本的燃油价钱非常高,而0.6排放的轻型汽车贯彻了节能环保的理念,可以有效缓解资源不足这个问题。而中国地大物博,油价没有日本那么高,问题就相对小一些。

2.两国消费观念与生活习惯的不同导致汽车的市场需求状况不同。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过后,日本“以车炫富”的时代便已经过去,现在的日本人购车热情并不是很高,况且交通系统远比中国要发达,因此私家车并不是必需品,在这种淡然的社会情况下,购买低排量的小汽车并不显得寒酸。而中国就不同了,中国的社会状况以及贫富差距导致国人对这种微车的理解不够深刻。短期内,“一家多车”的消费现象只是少数,并不能代表整体,因此这就决定了多数情况下一个家庭的出行还是需要一个大排量汽车的,0.6排量的轻型汽车显然不能满足需求。并且国人喜欢“以车炫富”的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就像两个人结婚,婆婆总要问一句:“有房子吗?有车吗?”因此这种轻型汽车不是我们造不出,而是在国内根本就没有市场。

3、中国人敬畏自然,崇尚节能环保的意识远不及日本。

由于日本是岛国,天然的地理条件不好,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因此日本民族的传统中保留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崇拜,可以说不光是汽车行业,日本在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这一方面已经遍及这个设计圈,譬如建筑、食品包装、工业设计等等……所以日本人对小排量汽车的钟爱是有时间沉淀的,人们骨子里就有着低碳出行的意识,这已经成为他们正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与观念虽然有所普及,但由于人口众多,国土庞大,观念转变仍需时间。

4、两国政策支持不同

日本政策支持小排量汽车发展。政府曾明确定义,K-car排量不大于660cc,最高时速不要超过100km每h,车身长度不超过3.4m,宽不超过1.48m,高不超过2m。只要在规定范围内,厂家便可以随意发挥,做自己想做的K-car。而中国政府在这方面并没有明确的政策支持,尤其是二三线城市。

综上所述,这种汽车在中国普及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环保,我们一直都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线城市诸如深圳,虽然也多半是大排量私家车,但政府在低碳出行方面的做法是把公交车都换成了电动的,因此我们对于低碳出行方面也有一定的政策支持,只不过由于两国社会状况,国民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有所不同,导致对此的做法不同而已。




印象中,中国最小排量的汽车,应该是奇瑞QQ吧,有0.8L的,卖得很不好,但主流的QQ仍是1.0L,这或计是国内消费者能容忍的最小排量了,微车火的时候,基本都是1.0L,比如奥拓等。

日本0.6L的K-car很火,占日本汽车总销量的三分之一,但是在中国很难卖出去。首先就是国人汽车消费还是以家庭为单位为主,所以追求大排量、大空间、大尺寸。尤其是二孩三孩家庭增多,对汽车的空间要求更高。

另外,日本很多家庭可能有两三辆车,那种微型小车足够个人代步。再加上日本国土小,人口集中,公共交通可以满足日常需求,汽车早就不是炫耀性消费品,买不买,买什么样的,都没关系。再加上日本的政策引导,所以K-car才成为主流。




李老猫说车为你非专业解答各种选车用车问题

日本有0.6排量以下的小车,为什么中国没有。目前国内排量最小的车应该是1.0升的,像奥拓,夏利,f0等,实在是找不到一台1.0以下的车。

日本人也并不是天生喜欢小车,但小车在日本确实拥有很大的优势,首先是操控灵活,在拥挤狭窄的路况中开起来更加游刃有余,其次它还拥有大车无法比拟的政策优势,税费低价格更加便宜。整体上日本对小微型车是持更加提倡和鼓励的态度。二战后,日本没有了禁止造车的限制,于是汽车厂家便想造出一款所有人都能消费的起的车型,k-car便开始出现,并延续至今。这种k-car车身尺寸都非常小,长度不超过3.4米,宽度不超过1.5米,排量也都在0.6以下。正是由于日本特殊的道路环境和使用小型车的传统,也让小微型车并不被排斥,而得以长时间存活。

在国内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以大为美的固有观念天然堵死了小微型车的市场,不要说k-car了,看一看铃木的下场就全明白了,口碑再好,稳定性再高也会被无情抛弃。国人买车有很大一部分面子需求,这也是小车所无法满足的。另外我们也一直对大排量自吸抱有深深的情怀,排量越大越有逼格,动力也就越平顺深厚,当大排量自吸改小排量涡轮增压时市场是骂声一片,小排量涡轮增压改更小排量涡轮增压时又是骂声一片,可见国内消费者对排量的看重程度。

不过随着油耗法规越来越严格,国内市场的汽车排量也越来越小,现在别克君越都开始用1.3t,英朗开始用1.0t了,未来几年再出个0.5t两缸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但我们对挑战极限的做法也并不期待。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你对此问题的观点【李老猫说车】




日本0.6L排量的车,为什么中国没有?

众所周知在日本0.6L这类的K-car很多,几乎是随处可见,难道K-car很流行么?日本人都喜欢开这玩意?虽然日本的国土面积不大、日本人的块头也不大,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对大一些车的追求!性能好、个头大的豪华车谁不喜欢啊,日本的消费者同样喜欢,他们也不想开这类0.66L的K-car,只是他们迫不得已!

日本国土面积小,人口却不少,人口密度接近我国的3、4倍!而在这种条件下,若是汽车全民普及所带来的后果必然是家用车的乱停、乱放,甚至会停满日本的街头巷尾!所以在早期的时候,日本的相关部门对购买私家车提出了及其严苛的要求,那就是购买私家车必须要同时拥有私家车位,否则不给办手续!这样一来就大量的限制了购车人群,将汽车的数量给强行压低了!可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发现这么做会限制汽车工业的发展,就又将够私家车需有私人车位的政策放宽,出台的新规就是“购买排量在0.66升以内,而尺寸不超过规定(长3.4米,宽1.34米,高2米)的车型,无需拥有私家车位!这个规定出台后,K-CAR也就应运而生,从而导致了K-CAR在好多年前的日本持续的火爆,当然现在的规定又有了进一步的放宽!以上就是日本有0.6L车并且很多、很流行的原因,实际上并不是日本的消费者喜欢小车,而是规定限制的,还是那句话有大又豪华的车子谁会不喜欢?如果咱们国内有一天也出现这样的规定这类K-CAR也会火!国内也并不是没有这样的K-car,比如铃木的“英格尼斯”,虽然排量不是0.6L,不过在外形上却具备了K-car的特质,车子不错、造型也漂亮,可是价格卖到了13万,花13万买一辆K-car还真是有点舍不得,虽然鄙人一直有想买个小玩意的冲动!这类的K-car真是很小、并不适合咱们国内的家庭结构,有时候我们口说可能无法准确描述它的小,看下图K-car与GTR的对比图,如儿童玩具车一般,这么小的玩意在国内很难得到认可!




首先我说一下,作为去过日本,开过0.66升排量小车的人,必须说一句——这车是日本特殊国情的产物,其实不是什么好东西。很多人说什么“国人好面子开大排量车”,其实不然。

一个反例就够了,面子这东西,如果大家都是开1.6L的朗逸,1.5L的轩逸,那么你从众买了一辆朗逸或者轩逸自然不是什么特有面的行为。在一般大城市里开朗逸或者轩逸明显不够“有面子”,但是不能挡住大家对朗逸、轩逸疯狂的购买欲。可见所谓好面子并非K-car不能在中国流行主要因素。



而且问题是:为什么K-car要在中国流行???事实上是:出了日本国门,这种车在哪个国家都不受待见好吧?

第一,K-car动力太差,这车也就是市区代步能用,基本不能作为跨市出行的工具,不能跑高速。80km/h下,就感觉声嘶力竭了。

第二,K-car空间太小,空间狭窄。一人或两人出行还可以,全家出行是断然不适合的——不光空间,坐四个人这车的动力系统简直要崩溃——结合目前中国一家人一辆车是绝大多数,这车更不符合中国国情。后备箱放东西也是问题。

故我们没必要盲目崇洋。去日本看看日本老城区狭窄的街道,困难的停车位,加上日本雨水多天气寒冷,不适合我国台湾那样遍地机车,你就懂得为什么这种小车很流行了。

日本特色东西而已,并非什么好东西,不是看别人有就一定非要学的。




在日本有种车,长宽高分别在3400mm1480mm2000mm以下,排量为660cc(一下)且最大功率不超过47.8kw,符合以上规定的车型称为K-car。因小巧便宜加上政策优惠,在日本非常受欢迎,占日本汽车总量1/3以上。看到这里有朋友可能要问,既然这么好的小车,为什么不引进中国呢?且听小强给您道来。


1.价格因素。就拿本田N-BOX SLASh来说,日本售价折合人民币8万块钱。进口到国内加上各种税费会超过10万的售价,这让国人不能接受。

2.国人喜欢小车。国人的审美观是以大为美,很多车到了中国就推出加长版,来迎合国人的喜好。本田飞度4米出头都被嫌弃,何况不到三米半的K-CAR.

3.动力太小。由于排量有限,动力水平太弱,只适合城里代步。车身稳定性也很有限。

综合这几个因素,k-car是不会引进国内的。为什么在日本如此受欢迎呢,也是有原因的。首先受国家政策影响,在日本这种小车在车位费,年检,保险等方面都是有很大优惠的。其次日本道路狭窄,也比较适合这种车子。难道日本人不跑高速吗?日本地铁十分发达,地铁密度超过中国的5倍之多,上下班出行地铁完全可以满足。
不同的地理环境国家政策研究了日本的k~car.关于日本的这种小车您还有什么要说的呢?欢迎留言发表您的观点。更多用车知识问题记得点击关注哦。




原因大概是,在眼下,不适合中国国情吧。

在日本,0.6排量的小车,属于轻自动车一类,在购置税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优惠。它适合的消费者目标群,一类是小城市和乡村地区的家庭主妇,主要用于送小孩上学(这不是主要的)、出外购物、会友等;第二类是小城市和乡村地区刚毕业就职的年轻人,主要用于上下班,或外出娱乐;第三类是小城市和乡村地区的上了年纪的老人,男女皆可,外出看病,购物或会友,或者去当地的文化馆、市民馆去参加各种文娱活动。这些人群或用车的场合,基本上都不会上高速,并不追求高速度,且停车方便(小城市或乡村基本上都无需停车费),耗油又少,再加上日本的乡村地区都是窄窄的车道(公路网极发达),大车行驶不方便,因此很受上述人群的欢迎。日本已经完全走过了以汽车炫耀身价的时代。

为什么这类车在中国无法畅销呢?第一,在中国的城市地区,除了用车的各种目的外,显示身份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一个年轻人或中产阶级买一辆0.6的,恐怕会被别人耻笑,男人的话,会被女友看不起,更何况像北京上海等一二线城市,牌照的竞拍就很贵,结果用拍卖拍照一半的钱去买一辆车,恐怕自己也很难接受;第二,中国农村相对贫穷,不可能人人有车,汽车还没发展到生活必需品的程度,农村妇女不会开着车去购物(在日本农村都普遍开设设施物品都跟大城市一样的超市,有免费停车场),老人也不可能自己开着车去看病(日本全民医保,农村城市一样的待遇,医保卡全国公私立医院通用,小城市和乡村地区也有一流的医疗资源,老人无需去大城市看病,都在当地解决);第三,中国人开车喜欢飚速度,且中国高速公路网很发达,从某地到某地,就可上高速,如此,0.6的小车就会觉得很不过瘾,真正能买车的人不会青睐这类小车。

这大概就是眼下(以后如何很难说)0.6小车无法在中国广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吧。




大家好我是【蓝天】


在中国由于各种条件限制与汽车工业的滞缓导致我们根本没有自己的汽车文化。

或者说我们还不是汽车强国,哪怕我国的汽车保有量是世界第二,也毫无底气的呐喊出自己是汽车大国的口号。

相比于德国与美国来说,我们是没有比较的资格的。但借鉴日本却是很有必要的事实。

因为日本汽车发展史是个短促的国家,但即使是短促他们也有他们的K-car文化。这也是本话题中日本拥有0.8排量的汽车的原因。

日本之所以拥有微型轿车文化,其实更多是国情与环境相结合下才产生的结果。

由于国土面积有限,石油资源又不足。导致国家政策上对轻自动汽车的大力扶持

例如购买MPV K-car 就能够享用减税、保险廉价、年检廉价、不必供给车位证明等一系列政策上的倾斜优惠

所以这种特殊车型可能也只在日本热销。至于为什么不出口可能因为利润太低或别的特殊原因。

再反观我国。不禁有人问我国有汽车文化吗?那些说后视镜、管绑红布条。换 杆套一串手串。中控台摆一个转经轮/观音/弥勒佛。内后视镜挂护身符/毛主席等等你真可以一笑置之。

汽车文化的精髓要靠其内部结构加以承载,我们大多数认知看的华丽的外表不知这份荣耀要在整体才能体现,你真的知道自己为什们爱车吗,懂汽车文化吗?至少国人对汽车知识的普及度极其匮乏。

事实上我国还是有汽车文化的,虽然它出现的极其短暂而且还仅仅是软文化。在改革开放以来快速的经济发展导致我国发展除了中国第一个文化-微面文化

凭借着低廉的价格与超大的载物空间,微面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潮中站在了浪尖上,成为了大多数人创业致富的首选。然而,到了2003年,政府宣布因为微面前端没有碰撞吸能结构,必须停止销售,从此,“平头微面”成为了历史。而继承者可能就是五菱宏光吧,但那也仅仅是后起之秀。


而老款桑塔纳也算是我国的一种汽车文化,毕竟在这片国土上它有过了三十年。有着自己的故事却没了自己的传承。

强制报废等政策将富有故事的老车们一举打入冷宫。而厂家逐利与不思进取更造成了文化断层。


而对于0.6排量的汽车,中国虽然没有。但可以用借鉴0.8排量的汽车奥拓。因为它曾经辉煌过。

至于它为什么走向衰败这里的原因则很多。

可能因为国人对大的热爱和面子工程的追求。可能是政策的限制与车型的老旧。可能是消费水平的提高和选择性的多样化。

但最主要我还是认为是政策的不支持。就像我浪迹于各大论坛,贴吧,APP里,网友对复产的期望和对现有汽车政策的不满才是根本原因。

而实事求是来说。

而国内微型车普遍配置都是超低,并且为了压缩成本基本用的是10年前的技术。

但K-CAR配置与技术却是逆天的高。

拿本田n-box slash来说,它的顶配车型拥有6安全气囊,电子稳定系统,坡起辅助,自动刹车;舒适配置方面还有自动空调,方向盘加热,座椅加热,电动折叠后视镜;驾驶配置方面还有换挡拨片。 K-CAR上,像自动启停、动能回收、混合动力都可以在K-CAR上见到。

带来的结果是大部分K-CAR的工况油耗都不到4L/100km,有些甚至不到3.5L/100km。

我们觉得价格高这不足为怪,但日本因为有政府的大力惠民政策导致这种车型才是人们的第一首选。

而这种车对国人估计受限最主要原因还是动力和价格原因。

正如我所说随着城市化进城的不断发展与交通越来越堵塞。导致小型车有了需求。我国之所以没有。还是因为政府不愿意让利于民,惠策于民。

而其他因素说实话,开奥拓过来的人并不在意这些。


对此你怎么看?




原来是有的,83年曾有进口铃木的小货车,是0.6升排量的,非常好用,省油,国产微型车、微面也是以此仿制,但发动机、底盘一直不行。后来广州市规定上高架、内环路必须1.0升以上,之后就没有了。我认为微型车走到今天,已经不再需要0.6排量,因其大多是用在城市内的短途小量货物运输,完全可以用电动的取代,但必须是四轮的,比现有的三轮稳定性安全性好得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日本   排量   中国   铃木   汽车   代步   小车   国人   车型   尺寸   政策   家庭   国内   城市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