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不给婴儿喝水,不把尿等现代育儿观念?

不要让“科学育儿”使自己焦虑!我孩子没生之前觉得“嗯,这就是我以后的带娃标准!”实际操作之后,发现这些标准真的很难!不管你为之多努力,得到的更多也是焦虑。

我要声明我不是反驳“科学育儿”,关于科学育儿什么不给婴儿喝水,月子里孩子要少抱防止养成抱睡,四个月戒夜奶,六个月吃稀糊,七个月吃浓糊,八月吃细颗粒….(此处省略一万字)可以系统参考,但不把它作为标准实行。

就拿婴儿要不要喝水这个事来说!目前科普文的普遍观点是:孩子六个月之前,没加辅食不需要喝水。


为什么呢?

因为母乳和奶粉中的水份已经足够,宝宝胃容量小,肾脏和排泄系统发育不完善,喝水多了会加重肾脏负担甚至造成水中毒。而且喝水容易占肚子导致奶量减少,时间久了还会造成营养不良。

“不需要”是没有必要,不代表严禁。以下情况是需要适量补充水分的,比如:宝宝嘴唇干燥;小便颜色偏深(无色或浅黄是正常的)或尿量偏少;宝宝身体不适需遵医嘱。

这么看来婴儿不能喝水这个事不是绝对的!其实随着宝宝长大,我们遇到的类似的问题是不少的。我真的觉得太累了,心力交瘁。我开始偷懒,学着去佛系带娃,突然我发现比较科学育儿,佛系带娃让我和宝宝都更轻松快乐。

我突然意识到,千人千面,人生百态,做人哪有标准。每个宝宝都有他自己的个性和习惯,要求自己和宝宝一起科学育儿,那跟应试教育有什么区别呢?没?复制粘贴真的是自己要的吗?



为什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做到科学育儿?而不是沿用老一辈的育儿方式呢?

因为育儿目标发生了改变。在过去连饱饭都吃不上的年代,育儿目标是“活下来”。没办法顺利喂母乳的话,可能早早地就给喂粥水或者喝配方不够完善的奶粉,毕竟能生存下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喂养不当可能不会马上显现不良后果,但日积月累就会表现出比如体格和智力发育迟缓、患病率和死亡率增涨,影响智力潜能的发挥,学习、工作及生殖能力下降。长辈常说孩子怎么养都能长大,但长大又不等于身心健康,在现代社会里相信科学准没错的。


经过看书,看各种文章,关注很多公众号,在我自己家孩子身上实践,总结经验如下:

1.三个月内的宝宝不要训练,按需喂养。但是并不是说一哭就喂,先看是不是便便了?是不是困了?是不是冷热了?都排除了应该是饿了。

2.喂奶,虽然能够有效止哭,但是如果上述原因还是没解决,暂时不哭了,一会还得难受。还容易过度喂养,孩子超重,消化不良。

3.三个月或者一百天后,作息转变成三小时吃玩睡循环起来,最最重要的是睡醒了先吃,吃完了玩,玩累了哄睡,把吃和睡尽量分开,当然偶尔时间上撞车了就让他睡吧。

4.不要焦虑,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逐渐规律作息,但可能没那么准时。孩子不是士兵,也不认识表,不可能必须到点干嘛。我们家小朋友就是爱玩,两个多月就能玩两个小时才困,精神大,他不想睡你硬要他睡也不可能,他困了你看表硬要他再玩也不可能。我之前也有点犯这个错误,跟孩子着急,没有必要。

5.抓住睡眠信号,打哈欠揉眼睛就是困了,可以开始睡前步骤了,拉窗帘,放白噪音或者音乐,装睡袋,安抚奶嘴,拍拍哄哄等。哄睡大概得二十分钟左右,刚开始会更久一点。

有些老人就说了,哄那么半天还不睡就是不累!让他玩累了再睡,往往就很难睡着。大家想想你一天特别累的时候,脑子里乱七八糟的,累的睡不着也很难受对不对,何况是小婴儿。



好啦,不知不觉写了那么多,大家可能都看烦了,那就下篇再说吧!关于育儿方式百家各有说法,婴儿不会说话,所以任何方式都不是绝对的,个体差异和不同条件都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都是第一次做妈,宝宝也第一次做宝宝,我们一起在成长路上慢慢摸索。




我儿子还有两天就6个月了,纯母乳。

我是没有给他喝水的,只是最近快满六个月了,试着给他喝了一点,也只要就是尝尝味道,弄了个水杯,孩子不愿意喝,也没强求,不喝就不喝吧。中间感冒过一次有些咳嗽,喝了感冒冲剂和止咳糖浆,也没有额外添水,因为冲剂本身就是水充的的。

我看过一些说法说是一是增加肾脏负担,二是水喝多了影响吃奶量。

我比较倾向于第二种说法,本身母乳就含大量水,孩子本来就是喝稀的,在喝上很多水,肚子灌饱了,吃不下奶,那肯定影响发育的啊。咱们大人喝水,是因为我们吃的是干的,干的,干的。

至于不把尿,听说是容易长痔疮啊,影响脊椎啊。我不知道准不准。

我侄子小时候也把尿,白天把尿,晚上纸尿裤。三岁了,夜里还穿纸尿裤。白天尿尿拉屎都会会说。不过小孩子有个通病就是,他不会提前说我要尿尿,通常都是实在憋不住了才说,马上找不到厕所就容易尿裤子。我侄子现在三岁多了,不知道夜里还穿不穿纸尿裤,我最近没见他。我也没发现他身上有把尿的后遗症。


我个人是不想把尿的。

因为懒,因为一个人带孩子已经很累了,干嘛要给自己额外增加工作量。我侄子当时是我嫂子和我爸妈三个人一起带,而我只有我自己,我公婆帮不上忙。

另外就是,把尿,难免有时候孩子明明不想尿,但大人因为自己的原因需要此刻把尿,就会硬要孩子尿,我不太喜欢这样,孩子啥时候想尿就尿呗。 我儿子说2020.11.8的生日,现在才六个月,今年我准备一直穿着纸尿裤。到明年夏天就一岁多了,天气也暖和,倒是白天试着把纸尿裤停了,只晚上穿。到时。试试看。




养了小娃娃以后才知道,很多的科学育儿,不能生搬硬套。得根据自己孩子的状态来看。像把屎把尿这种一定不可取。但是喝水这事就得另看了,我家娃娃现在两个多月了,纯母乳,吃得多,消化的多,便便就有些干,而且脸上还长新生儿痤疮,我去儿童医院看,好几个大夫都说需要给孩子喝一点点水,两餐之间喝10-20毫升的。喝了以后我家宝宝的便便就没那么干了,所以科学育儿得适合自己家孩子的状态。




年轻一代的想法,和现在医学的进步,在加上有些广告的宣传,让人逐渐成了温水煮青蛙,婴儿也是需要适当喂水的,孩子不把尿,个人觉得不是特别好,准时把尿,孩子会养成好习惯,你只要有把尿的动作,他都能知道,真的挺奇怪的,老一辈的育儿和现代的结合把,毕竟我们是有着几千年的文化,能流传下来的肯定也是有用的,您觉得呢,个人建议不喜勿喷。




我家孙女全母乳喂养的,在半岁前沒有给喂水,半岁后吃辅食了开始喂水。穿纸尿裤到一岁五个月,刚好天热了,就教她蹲着小便,一个月就适应了,自己要大小便知道叫大人,现在各方面都很好。




我是一半一半,不尽信,但也不是都不信。

六个月内我们喝水了,每次几小口。没把尿。

跟个人性格有关系吧,我觉得凡事不能太极端,有些东西现有的技术说是对的,可能几十年后证明是错的,所以我喜欢结合老人的经验和现代育儿观念。

最坚持的是,自己带娃。产假内孩子都是我的,工作以后,中午尽量回家,晚上也都是我带孩子。给足孩子安全感,陪伴在孩子的身边,我觉得这才是最好的育儿观念。




我家宝宝是混合喂养,有天两天才拉粑粑,放屁还特别臭,我发现眼睛上有一颗小眼屎,最近几天早上醒来喝奶总觉得她嗓子粘粘的,也不太爱喝奶,于是我就给她倒了30ml的温水,没想到小家伙很爱喝,咕咚咕咚的一口气喝完了,然后还意犹未尽的砸了砸嘴,从那以后就开启了喝水之路,她很爱喝水每天最起码能喝60ml的水。都说宝宝不爱喝水,我家宝宝还是很爱喝的,喝点水还是好处多多的。




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在6个月以内无需额外喝水,喝水反而会增加肾脏的负担,6个月添加辅食以后,可以在两餐间少量饮水 清洁口腔。奶粉喂养或混合喂养的可以少量喝水。婴儿的肾脏要等到一周岁以后才会发育好,过量的水会导致水中毒。1周岁以后肾脏发育良好的幼儿可以适量饮水,只要注意观察尿量和排尿频率就可以了。

小月龄的婴儿排尿反射还没有形成,过早把尿有以下几大危害:1、形成一定的条件反射,无法形成根据尿意的自主反射,容易出现尿频、尿床。2、婴儿的关节还没有发育完全,长期固定姿势的把尿,容易损伤关节、骨骼和肌肉。3、使用尿不湿不用影响关节发育。4、婴儿到一周岁半左右会有自主的排尿意识产生,此时可以引导幼儿排尿。




我觉得不能全照着育儿知识做,看情况来吧,我儿子是七月底生的那时候天气非常的热,嘴唇干又总是哭偶尔也给他水喝。没有任何问题。我是觉得养孩子照书养太累。




不把尿是和西方人学的,我觉得只是生活习惯不同而已 没必要生搬硬套!难道我们中国人非的学西方人吃生牛肉,用刀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婴儿   生搬硬套   冲剂   系带   母乳   肾脏   侄子   奶粉   关节   焦虑   观念   我家   宝宝   孩子   科学   标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