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形象对孩子有多大的影响?

讲个例子

单位一个女性同事,有天上班穿了一件荧光绿色的短款连衣裙,蓬蓬的那种(此时她的年纪是40岁,身材微胖)当大多数同事都违心的送上赞美的时候,她又拿出手机给我们看了昨天携全家参加婚礼时的照片,照片上,她70多岁的母亲身穿大红色过臀短裙,脚蹬一双黑色丝袜,一双红色平跟鞋,看完这一幕,我就释怀了[捂脸][捂脸][捂脸]

我们已经无数次在单位看见她跟母亲在电话里吵架,从她嘴中了解到,她母亲是那种强势的,不饶人的,老是跟邻居们闹不愉快的,甚至要她出面去跟邻居道歉的人,她发誓,以后绝不成为像母亲一样的人,可是,某一天从另一同事口中了解到,俩人去澡堂洗衣服,为了能多占一个水龙头而大打出手,另一同事委屈的表达,“我只是让她把五个里面的两个给我用用都不行,全然忘了借我妈的医保卡给她妈镶牙的情谊了”(结合绿裙子平时的表现也不难想象,当然是她占上风)

所以,都说男人找老婆,要看看你丈母娘,因为那也是你老婆未来的样子,一个母亲无论是从心理,行为举止,到为人处事的态度都能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凡请各位妈妈谨言慎行。




记得上小学,妈妈穿了一套芥末绿色针织半裙套装半披着头发画着淡妆脚踩不是很高的高跟鞋跟鞋去教室接我回家,同学惊呼哇!你妈妈好漂亮~我妈浅浅笑一笑,当时觉得我妈特美。现在十多年过去了,印象尤为深刻。通过这件事我也励志做个优雅美丽的妈妈




您好,感谢您的邀请!我是高级育婴师、母婴KOL福林妈咪,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

有句话这样说: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

大学有一个室友,长的很漂亮,也很会打扮。她妈妈经常去学校看她,第一次见到她的妈妈,我和室友很惊讶。因为太年轻了,和我室友站在一起就像是姐妹。

举手投足之间也是很有修养,而这位室友和她的妈妈一样,也是很有修养的一个人。大学那几年,我们买衣服的时候,都会问问她的意见,因为她的眼光真的很独特。

她说,她是受她妈妈的影响,她的妈妈一直都爱打扮自己,经常看关于时尚的杂志。久而久之,受到妈妈的影响,她对美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让孩子变得自信。爱打扮的妈妈养出来的孩子并不只是对美认识的多一点,而是会让孩子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穿衣打扮方面会比其他孩子更优秀,会让孩子在其他小朋友面前变得更加的自信。

让孩子变得乐观。每个会打扮的妈妈,都是因为有个好心情去收拾自己,而这种好心情自然会传染给孩子。妈妈有个好心情是因为对生活有个乐观的态度,所以孩子也会继承妈妈乐观的态度,对生活也很乐观。

不爱打扮的妈妈养出来的孩子与爱打扮的妈妈养出来的孩子,恰恰是相反的。

不爱打扮是因为自己懒,有句话说:世上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懒妈妈养出来的孩子能有多勤快?

如果妈妈没有什么形象,孩子在妈妈那里就学不到“打扮”。可能对孩子来说,衣服能穿就行。既然是那么的随便,那么在别人眼里没有存在感也是很正常的。

有的妈妈是全职妈妈,认为在家里就没有必要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你的打扮只是为了讨好别人吗?相信自己,你的精心打扮,会让家里人赏心悦目,也会让你的孩子变得优秀。

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关注@福林妈咪,每天为您推荐落地实用的育儿知识,陪伴孩子一起健康快乐的成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形象是一个人的外表,比如容貌衣着打扮,也是一个人内在品质的外在呈现,比如言谈举止等。既然如此,一个母亲的形象,应该是外表与内在并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内外兼修”。

随着整个社会教育理念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父母,尤其是母亲已经能意识到自己的内在品质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比如稳定的情绪、独立思考的能力、融洽的人际关系、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持续学习习惯。我能看到,妈妈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己的内在,比如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改善亲子关系,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游戏、一起运动,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家庭氛围,整合最优质的教育资源等等。


所以在此,我想强调的反而是外在形象。母亲们也需要花时间去关注自己的外形,尤其是在以下几个时期:

第一、当孩子两岁左右时。

孩子两岁左右,自我意识正在建立,他开始关注“我”和“我的”,也会去区分“妈妈”和“妈妈的”。他会喜欢照镜子,去辨认自己的物品,也会关注妈妈的妆容、衣服、鞋子。这个阶段,妈妈尤其需要关注自己的外形,应该尽可能让自己看上去干净整洁美丽,因为这是孩子认识自我形象,认识美的启蒙阶段。

第二、当孩子进入全新和重要的社交环境时。

随着孩子长大,他会一步步从家庭走向社会。孩子会进入幼儿园、小学、中学,会参加越来越多重要的社交活动。这些社会化的过程,意味着孩子需要不断接受适应新环境的挑战,要接收到更多不确定的来自外界的评价。这时,孩子和妈妈的外形都会影响着他们进入新环境的第一印象,外形的美好得体是可以为孩子的社交加分的。比如,当一个孩子被幼儿园小伙伴夸“你妈妈真漂亮,你妈妈的裙子真好看”时,他会觉得被认可和接纳,相反,当孩子听到小伙伴说“你妈妈怎么不梳头啊,你妈妈的衣服真丑”时,他会觉得被拒绝和排斥。

第三、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时。

青春期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会格外在意自己的外表,同时也需要母亲能起到提升和引领审美的作用。如果母亲过于不修边幅,对自己外形毫不在意,敏感的女孩子会容易对妈妈产生嫌弃,甚至觉得丢人。另外,青春期的女孩子会对未来的自己有憧憬,会畅想十年后、二十年后的自己是怎样的状态,过怎样的生活,而妈妈就是她最好的参照对象。如果妈妈的状态是积极美好的,内外兼修的,女孩子会更容易对未来的自己充满信心。


母亲,不仅是母亲,也是绽放在家庭和社会的美丽女性。请内外兼修,悦人悦己~




我的母亲是经历了严重贫血,不孕,习惯性流产,从结婚开始治病,养生,保胎,折腾了二十年后,经历了千辛万苦,永不放弃的精神,四十三岁那年才有的我。母亲自我记事以来的形象就是完美的,以至于我为人妻为人母之后,还感叹为什么有这么好的母亲,一直追随着她的言行要求着自己和我的孩子。

母亲是苏州的一个大家闺秀,我没出生之前一直是以中国传统美人的形象示人。最爱穿的是旗袍,冬天也是大衣旗袍长围巾,走哪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母亲的完美形象也是父亲口里自我记事以来说得最多和得意事情。我出生后不再那样打扮了,带着孩子,上着班,呵护着二十年来不离不不弃的丈夫和老天恩赐给她的小小的我,但是母亲依然干净清爽美美的出门,母亲是我上学之后的家长中年龄最大的一个,但是每次家长会却是气质最佳的一个,小小的虚荣心,最喜欢让妈妈来,让同学们夸我母亲漂亮,气质好,甚至同学说我不如妈妈的时候我也高兴得很。母亲的形象一直影响着我,出门收拾得精神整洁,注重气质和涵养,尽量成为我们这个年代为人称道的样子。

母亲与父亲感情很好,因为知书达理,会做一手江南小菜,一辈子把我父亲照顾得好好的,对我更是吴侬细语的言传身教。所以,我对孩子不耐烦大声的时候,她必定一边念叨我:你们是孩子来得太容易了,所以舍得骂,一边把孩子带着,哄着,有如珍珠般的地捧着。因为母亲对孩子的重视和对丈夫的尊重,我虽然做不到完全,但是不打骂孩子,不大声和丈夫沟通,良好的家庭氛围给到我的孩子,应该都是受到了母亲的影响,以至于身边的妈妈们说你怎么这么好的?我内心知道,比起我的母亲其实只是学到了皮毛。

母亲虽然疼爱我,但是原则上的问题从不溺爱,不让我做家务,但她做的时候让我看着学会;学习上不苛求我,但是时常灌输知识的重要;生活中的问题也是不偏不倚,为我的小家庭疏散着,因为爱乌及屋,对女婿也是视若珍宝,成为最好的丈母娘。所以我受母亲的影响,对孩子一直到现在也是不打不骂,最皮的时候心里默念着亲生的,依然耐心的对待,对丈夫对家庭亦是无悔的付出,还努力的工作和维护着良好形象示人。

很多很多⋯⋯,感谢这个问答让我找到了多年来想要渲泻母爱的渠道,写的时候一些自行脑补的画面依然暖到了我,大家也可以关注我,生活中问题一起多多交流和感悟吧。本来想贴几张母亲着旗袍的老照片,无奈离家在外,不能遂愿,将就着先看吧。感谢阅读!




要知道母亲的形象,对孩子有多大的影响。首先必须先定义,母亲的形象,包含哪些方面?

1、职业形象

2、性格品行

3、行为举止

4、穿着打扮

5、语言谈吐。

母亲的这些形象都会对孩子孩子都会产生影响。

一、职业形象对孩子的影响

一个妈妈,在工作表现出色,下班后勤奋好学。孩子会从中受到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豪门子弟,以超越父母来衡量自己事业是否成功的原因。

二、性格品行对孩子的影响

妈妈脾气暴躁、性格急躁、爱吵架、爱打人,而且长期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这样的行为,孩子也会有这样的品性。

我妈妈,是一个性格比较急的人,而我姐妹几人,都是妈妈照顾长大的。而姐妹几人,都表现出急躁的性格。比如,遇到不满的情况,很容易表现出燥急。

这一方面是因为妈妈的急躁,我们耳濡目染;另外一方面,妈妈的急躁,会表现在对待孩子上,比如出门慢了,会说:快点了,要迟到了。而长期受这话的影响,我做事情就会变得着急,害怕自己耽误了时间,也害怕挨骂。

三、行为举止,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行为优雅,会注重加强孩子的行为修养,孩子在看和学的过程里,也会变得优雅。比如,一个不爱收拾的妈妈,妈妈拖椅子很大声、吃东西发出声音等,孩子会染上这样的陋习。

我有个不好的习惯,收拾家里的时候,我喜欢抛东西,就是比如我电视前,而地上有个布娃娃,我把它抛回沙发。而我女儿,就模仿并变形了这个动作,每次看到阻碍她的东西,都直接扔到地上。因为,在孩子眼里,她不能分清我的抛和她的扔是不一样的。

四、穿着打扮对孩子的影响

妈妈好的形象,能增加孩子的自信;能给老师好的印象,甚至得到老师更多的尊重;能与同学妈妈,更容易交上朋友,互相串门,为孩子增加同伴。同时,好的形象,让孩子能从中培养色彩搭配的敏锐,长大后自己衣品更好。

而会打扮的妈妈,一般会打扮自己的孩子。孩子在这个过程里,其实是形象设计的启蒙阶段。

五、语言谈吐对孩子的影响

妈妈的表达方式、口头禅、说话的声音等都会影响孩子。

有的孩子,刚上幼儿园大班,就会讲粗口,那一定是家里有人在讲粗口,孩子模仿了。

女儿,与我相处久了,说话的方式也是模仿我。孩子是妈妈身上的一面镜子,发现孩子不好的情况是,家长需要及时调整。

六、不是所有妈妈积极的行为,都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

有的妈妈,善良、勤劳,是不是孩子就一定善良勤劳?其实不是的,比如我妈妈,很爱干家务,家里所有的家务都包办了。而我们兄弟姐妹三人,成人后,都特别懒,甚至不是很会做家务!

这是为什么呢?

妈妈过于勤奋,把我们该做的都做了,反而让我们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养出了懒人的性格。

所以,妈妈的各种形象行为,是会对孩子产生重大影响的。但并非都正比例影响,也有反比例的。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父母是否控制好程度和方法、及对孩子是否有合理的教育规划。最后,建议妈妈多观察孩子的行为,凡是有不好的行为,先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达到育儿育己的目的!

我是懒猪妈咪早教,关注孩子关注妈妈成长,欢迎你了解我!




我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我特别不喜欢我妈!

我妈在别人的眼中柔柔弱弱,很好讲话,给人一种很明事理的假象!其实只有我最了解她,只有我看得到她虚伪的一面!

我妈的嘴很脏很刻薄,她在外面不声不响,但是她会用最恶毒最肮脏的语言来骂我来羞辱我,用她的话说,我这么骂你,就是让你知耻而后勇,你想象不出,一个小姑娘从懂事起,就无时无刻听到这些下流肮脏的怨气语言!

其次,我妈特别虚荣,她永远要听好听的话,如果有人夸奖我,她会高兴的疯了一样,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一旦有人说我不好,比如老师说我退步,又或者老师夸奖了其他的同学,那她就像点燃的蚂蚱一样,找个没人的地方破口大骂,直到骂不动为止!

第三,我妈没有是非观,我爸经常冤枉我或者对我冷暴力,没事乱发脾气,我妈从来没有保护过我,为我说过一句公道话,她总是一句,你爸对你挺好的,我从小就不知道哪好了!

我妈虽然没有肉体上虐待我,没有不给我饭吃,但是她也绝对没有带给我任何正能量的东西,她只爱听好话,暴躁肮脏的口不择言,让我从青春期开始就没有安全感,没有对人的信任度安全感,让我一个女孩子不知道如何爱别人,我不知道何为爱!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婚不育,只要谈恋爱就失败,我完美的继承了我妈的暴躁与口不择言,并且自带心理上的没有安全感,伤害了很多爱我的人!后来的自我救赎,也是釜底抽薪的疼痛以后才脱胎换骨!




李晓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签约心理咨询师,精神动力学取向心理咨询师、家庭治疗师。

在心理学上,把母亲分为生理学意义上的,和心理学意义上的,前者给了我们生命和遗传基因,后者则承担了母亲的功能,生活中,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有些母亲生下孩子后并未能承担母亲的功能,所以孩子心理学意义上的母亲角色是由其他人扮演的,这个人也可能是男性。在这里我们只讨论即给了我们生命又承担了角色功能的母亲对孩子的影响。

养育过孩子的人应该都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在4、5岁时,女孩儿会涂妈妈的口红,喜欢穿妈妈的裙子和高跟鞋,而男孩则特别黏妈妈,说长大后要和妈妈结婚,这些在儿童期看似幼稚、滑稽的行为,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是由内化的过程所产生的,孩子在与母亲的互动关系中内化了母亲的形象,基本上在6岁以前就完成了这个复杂的内化过程,并将影响其成年后的理想、信念、价值观等个性倾向性。


我们会发现一个女孩的行为举止会越来越像母亲,即使先天的气质类型与母亲有很大的差异,但我们终将会在女儿身上找到母亲的影子;而儿子则会在潜意识中按照母亲的形象寻找伴侣,不光是按照外显的形象,而且还按照与母亲早年的互动关系,这种内化了的母子之间的情感体验,会驱使儿子不断的去寻找具有相同情感体验的伴侣。所以,母亲对孩子影响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作为母亲,我们不需要去教孩子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未来应该找什么样的伴侣,我们自己首先需要变成这样子,孩子自然就会内化他所体验到的客观事实。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母婴之间早年关系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与品质的形成也是至关重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发展阶段。


一、从胎儿期开始母婴之间就已经有了精神交往,母孕期对孩子的各种幻想、期待、焦虑就开始对婴儿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此时母亲对孩子的情感反应与态度就已经开始深深的影响到孩子未来的人格部分,这个时候孩子的创伤是很难弥补的,因为孩子长大后甚至无法用语言表达出这种感受,但这种感受会由于客观刺激,时长从潜意识中跳出来影响他的社会功能;


二、从出生到1岁,此时的婴儿还分不清自己与他人的区别,母亲也常常被看做是自己的一部分,这个时期婴儿主要用口腔来满足欲望和探索世界,如果母亲能够快速而准确的识别出婴儿的需求,则婴儿就会建立起最基本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形成“希望”的品质。所以这个时期母亲要特别注意喂养方式,以及对孩子情绪变化的关注并及时给予反馈;


三、1-3岁,随着动作技能和语言的发展,此时孩子开始由依赖向自主转变,想为自己做选择、做决定,如果母亲允许孩子合理的自由选择,并不强迫和羞辱孩子,那么自主性就会培养建立起来,否则,就会产生羞怯和疑虑。


四、3-6岁,这个阶段是儿童的游戏期,儿童在游戏中探索他们自己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母亲此时为孩子提供适当的游戏环境,并对孩子新的目的感给予支持,那么主动感就会得到发展。反之,如果孩子被要求的自我控制太多,就可能引发过度的内疚。以上这几个发展阶段的冲突,如果能够在与母亲恰当的互动关系中得以解决,就会形成积极的品质,并将根植于个性中。否则,自我就会受到损伤,因为孩子会整合一种消极的品质。


由此可知,母亲对孩子人格的塑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凡在养育孩子的过程感受到了痛苦,那我们自身一定是还有需要成长、改变的空间。为了孩子健全的人格发展,作为母亲,我们需要努力活出自己的样子,不委屈、不强迫、不控制,与孩子保持合理的边界,让他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吧!

作者简介:
李晓杰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签约心理咨询师
精神动力学取向心理咨询师、
家庭治疗师 致力于儿童青少年心理成长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欢迎关注及私信我们的头条号,向作者提问咨询!




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笑话。孩子回到家,一进门就开始喊:“妈,我饿了~~~”一会儿又喊“妈,我渴了~~~”“妈,我裤子呢?”“妈,我衬衫呢?”……但是如果一进门看到的是爸爸,那么只有一句:“爸,我妈呢?”这个笑话受到无数网友的赞同,回到家是这样,上了大学后打电话也是这样。

妈妈是孩子天然的安全岛。如果一个家庭里妈妈的角色是缺席的,那么对这个家庭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一个妈妈未尽到应尽的义务,那么对家庭和孩子的打击也是严重的。“智慧的妇人建立家室,愚妄的妇人亲手拆毁。”

如果一个家庭没有妈妈或者虽然有妈妈但是并没有真正尽到妈妈的义务和责任,那么这个家庭是缺失母爱和温暖的,也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无法磨灭的伤痛,有的孩子甚至会在自己以后的整个生命里都有意或无意地寻找。

一个女人在家里可以说是家庭各种关系的中枢,她向上连接着父母,中间连接着丈夫,向下连通着孩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妈妈的角色是最复杂的。成熟的妈妈,必须要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掌握爱的技巧,有超强的心理能量和良好的心态。

有的妈妈希望保持权威,有的妈妈离不开孩子,有的妈妈对待孩子的情绪完全看自己的心情,这些不仅让自身无法得到成长,也同时影响了孩子的成长轨迹。妈妈对自己的觉察、懂得以及自我成长也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妈妈的影子就是孩子的样子。

了解更多更科学系统的育儿知识,请关注“积木育儿”头条号。




我妈就这样。

我很客观的说,我妈这个人非常自私,除了值得她依赖的父母,其他人谁都不行,哪怕自己的孩子也一样。我毫不夸张的说,我从来没有感受到过来自她的母爱,我回忆不起来任何关于她的美好回忆。虽然我没有一些单亲家庭孩子性格上的缺陷,但是我直到现在才渐渐发现,也许她对我的伤害体现在了其他方面。

我妈生我那会24岁,按理来说也不小了,但是因为她活了这么大一直都依赖她的父母,所以她就像个没长大的孩子,她根本不愿意接受这种身份转换,很难接受自己一下子要变成了母亲,自己要从被照顾的人变成照顾别人的人。所以她也许认为是因为拜我所赐,她才要被迫承担这些责任。她视我如累赘,我刚出生的时候她不会也愿意照顾我,什么也不管,好在当时家里的条件不错,我爸没有办法,雇了个保姆照顾我,要不然我什么样真的无法想象。

我记事开始,她打我的次数太多太多,成了家常便饭,我上小学之前她就偶尔因为一些小事骂我打我,拳打脚踢的,有时候也用点工具,或者就掐大腿里子。

我记得我当时上小学一年级,我妈跟她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聊起学英语的事,她朋友说有一个英语老师讲得不错,想开个班,但是人数不够,就想问问我妈有没有让我学英语的想法,说好听的是让我学英语,说不好听的无非是想拉着她一起凑个人数。她拉着我去试听,去听课的孩子里我是最小的,其次就是她朋友家的孩子,三年级。听了一堂课我是什么都听不懂,汉语都没说明白,更何况一个外语,另外也是真的没有兴趣。下课后我妈问我想不想学,我说不想,妈妈我听不懂。接下来的几天,我妈没给过我好脸色。补课班老师也劝她了,说你家孩子现在还小,学校也还没开英语课,不是太建议我学。但是她为了我的前途和她在朋友前的面子,还是把班给我报了。

当时我学的是新概念,老师要求背课文,一次老师叫到我背课文,最后一段我背的不太熟练,有点慢了,我妈感觉我特别让她丢脸,回家开门后给了我两脚,这两脚让我至今难忘,第一脚把我踹倒后从门口踢到家里茶几边上,我在地板上滑了大概有5米远,当时我磕到胳膊了,我抱着胳膊疼得直哭。然后她走了过来,我哭着求她不要生气,抱住她的腿求她不要再打了。她让我把手松开,说不松开就打死我,我特别害怕,也没有办法。我刚松开手她就给了我第二脚,这一脚又把我从茶几边踢到了床头,这一脚又是好几米。当时我头直接磕到了床架上,直接晕了过去。醒的时候是被我妈摇醒的,我第一次看到她这么害怕。看到我醒了,她不但没有自责,反而挺愤怒,几个耳光甩了过来,说你这个小逼崽子还敢吓我。打完我她饿了我一下午,然后跟我说,你要是敢告诉你爸,等你爸上班我接着打。

有一次她给我做饭,不知道怎么把厨房的炉灶弄炸了,好在没什么大事,炉灶的碎片崩的到处都是。我跑过去问她有没有事,她特别生气,给了我一巴掌,说要不是因为给我做饭就没有这些事了,把锅里都是炉渣的菜让我全吃了。炉渣咽下去刮得嗓子疼那种感觉,我永远忘不了。当时我并不恨她,我只知道害怕。

后来我渐渐长大了,上初中开始,她用手打不动我了,就用什么晾衣架和挂衣服的铁杆打。我爸本来没想到她打我打得这么重,以为只是教育孩子打打骂骂而已,直到后来给我打的身上一道一道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我爸疼我,知道她这样,把她给打了。从那之后她就再也不怎么打我了。

我上初三的时候,我爸跟我妈离婚了,我并没有体会到其他孩子父母离婚时要选择跟谁生活的那种纠结,我反倒有种解脱了的感觉。当我们坐在一起问我想跟谁生活的时候,我想都没想脱口而出说跟我爸。我这么说我妈也没说什么,她也不想养我,然后对我说,儿子你先跟你爸过,等妈条件好了一定来接你。说完她就走了。后来我才知道,我爸当时太信任她了,钱给她管。结果她拿钱去炒股票,赔了将近十万,我爸也没怪她,让她把钱攒着以后用。她这次知道自己没有那个挣钱的命了,把钱全都给她爸妈保管了,钱全给娘家了。里里外外拿了又将近十万。

他们离婚后,我的抚养权的问题却没能第一时间就解决,里里外外加上一堆琐事,弄了将近一年。根据他们双方和我的诉求,我的抚养权归我爸。他们去民政局办手续的时侯需要签一个抚养协议,研究18岁之前每个月我妈给我多少钱抚养费的问题。当时我妈的态度就是,她没有钱,我爸有工作,所以抚养费她不拿。我爸本来不想要管她要这个钱,但是看到她这个态度非常生气,让她每个月必须给800,她说她自己生活也要钱,没钱。我爸退了一步说最低也得500,我妈还是那个态度,没钱,有钱也要自己生活用。当时负责调节的工作人员看她这样,有点看不下去了,跟她说当妈不能这样,哪怕你每个月拿300块钱,一天十块钱,不管怎么样你自己的孩子你就能看着不管吗?但我妈就是我妈,不为所动,说她以后自己过不容易,自己也没钱,拿不出来。工作人员发现跟她讲道理是没有用了,就说了,如果你不提供抚养费,以后孩子打官司也有权不养你老。听到这我妈不干了,说这样不行,她给抚养费,每个月给100块钱抚养费。我爸就不干了,说抚养费不要了,她不干就在民政局吵起来了。当天我爸就说了,钱不要了,这个协议也不签。

我妈就是这样,自私到不能再自私的一个人,如果不是怕老了没人养,她一百块钱也不会拿。她这么自私的一个人,为了自己的以后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善罢甘休。过了几天,我爸总能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打的电话,原来是我妈找的她们家亲戚,想跟我爸商量商量,让我爸跟着把协议签了。我爸也不想闹这么僵,就说如果真想给抚养费就一个月500,要不就免谈了。她家亲戚说了,一个月就100。谈不拢我爸就不跟她们谈了。这么一直没事就跟我爸谈,我爸也跟他们说了底线了,但是这群人就是为了自己目的不断突破你的底线,她们也说了就100块,多了没有,协议也得签。我爸不接他们电话,她们就换号打,后来直接气急败坏在电话里骂,威胁我爸。

我记得特清楚,09年1月8号,那天我刚期末考完试,晚上我爸又接到一个电话,还是我妈家亲戚。他在电话里威胁我爸说,这个协议你必须签,这100块钱抚养费你也必须收,你要是不收,我让你全家过不好年。

我爸从来就不是一个怕事的人,年轻的时候打架是经常事,当时因为打架砍人家里没少赔钱,后来成家有孩子了,脾气就收敛了。

但当他听到有人敢威胁他家人和他的时候实在控制不住自己了,当天也喝了点酒,在电话里就跟我妈家亲戚说,现在咱俩出来谈谈,你几个人来无所谓,但是你不来就是孙子。他们约的八点半,在一个体育场。我头一次看我爸这么生气,我拉着他劝了他半天,让他别生气,别冲动。他告诉我没事不用担心。然后他给三伯打了个电话,说他有事,让他来我家。

7点50的时候,我爸去厨房拿了两把菜刀,我赶紧去拉他,我不让他去,他告诉我说没事,他就是拿刀吓唬吓唬他,我爸以前从没骗过我,我既相信他,也不敢相信他。我要跟他去,他也不干,把我推回来开门就走了。

那天之后几个小时的事情,我真的回忆起来挺难受的。

过了一个多小时,有人使劲在敲门,我赶紧跑过去打开门,发现不是我爸。是我妈,身后跟着警察和她家亲戚的家属,他们来找我爸。我看到这个情形,我特别不敢相信,我真想不到一个人可以不要脸到这种程度,为了自己别人谁都可以不管不顾。我当时特别生气,我让她滚,我问她怎么还有脸回这个家。她双手插兜,问我她为什么没脸回来,拉扯着我进屋关上门要跟我说道说道。她直勾勾瞪着我,我当时真的很想打她,但是也真的不敢。我真不知道这个女人会对我做什么。

后来我才知道,那天我爸砍了那个威胁让他过不好年的人将近三十刀。虽然没致命,但是毁容了,基本丧失工作能力了。无论如何,毕竟我爸犯了法,还是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后来双方想和解,这个威胁我爸过不好年的“受害人”除了要求经济赔偿外,还提出了一个让人苦笑不得的要求:要求我爸以后再也不要找他了。

但是这次在法庭上就没见到我妈,原来出了这个事,我妈家的亲戚找到她要个说法,要赔偿,为了她出头,出了事自然要找她。后来因为这个事我姥家的亲戚和我姥他们家都闹掰了,他们知道我爸不好惹,不敢找我爸。隔三差五就上我妈她那要说法要赔偿。后来她们家走了,一方面怕亲戚要赔偿,另一方面又怕我们家报复,我妈和我姥姥姥爷整天提心吊胆,把房子租出去了,一家人跑去海南了。

从那之后,十年了,我跟我妈从来没联系过,此生我也不想和她再有任何联系了。如果我妈早知道要赔她亲戚家这么多钱,那是不是特别后悔没给我抚养费呢?


我跟我妈的故事和交集就止于十年前的那天。这期间我没想联系过她,她更没想联系过我。以致于我跟我爸一年后重新团聚,在家楼下吃第一顿饭的时候。


我爸问我,我妈这一年有没有联系过我。


我回答说没有。


我爸又说,她是你妈,你们联系是人之常情,我也不生气,你跟我说实话,你妈到底联没联系你。


我叹了口气跟他说,真没有。


我爸听了先没说话,然后也叹了口气说,你妈不愧是你妈啊,比我还狠。


说完后我俩相视一笑,这一笑也许我俩心里都挺复杂的吧。


看了很多评论,很感谢大家的理解和安慰,真的谢谢。这也让我感受到网络上不只有暴力和冷漠,还有一群人愿意倾听安慰你,给你温暖。


我说一下我对于我妈的看法吧,就当是关于我妈故事的总结了。


十年过去了,我也问过自己,我想不想她?说实话,想过几次,只是某一瞬间会想到,但并不是那种带有情感的思念。这种情况只会发生在我看到其他母亲和孩子的时候,我会想到,原来我也是有个妈的,但是想到我和自己母亲的回忆,没有美好的,全是不愿回忆起的让我痛苦的往事,我想到这里也就不会再想了,基本就回过神了。我对母爱这个词也并没有什么感觉,因为我是真的不懂,听到这个词无法让我产生任何的联想。直到前几天,我帮到了一对母子,这个母亲特别感谢我,我能感受到她的那份真诚,不是惺惺作态的谢谢二字。后来我问了问情况才知道,原来是因为母亲自责因为自己的疏忽才导致儿子受了委屈,她跟孩子说妈妈对不起你的时候眼睛里眼泪都在打转,情绪的变化让她说话的声音都变了。我说真心话,这个瞬间对我的震撼挺大的,心里挺羡慕,也挺不是滋味。也许这就是母爱吧。


对于我妈,我现在也谈不上恨,更谈不上原谅,就像蔡康永所说,很多事情不是原谅,而是算了。我再也不想跟她有任何交集了,无论她有钱也好,没钱也罢,来找我与否,我都不会认她这个妈了。以后她怎么样也与我无关,我也不会管,我不是什么圣人,我做不到那么大度。事情变成这样,我认为除了她生了我之外,在道德的角度上我无愧于她,相反,是她亏欠我们。


她最不值得可怜的就是她最后的所作所为,人再无情我也不敢相信她会亲自带着人,上门来抓自己亲生孩子抚养人,她有没有想过抚养我的父亲被带走没有父母我自己要如何生活下去?她也不会知道也不会在乎我和我爸分开的那整整一年,不到十五岁的我是怎么过的,那整整一年,就像我之后会写在第二个故事里的,我感觉我对世界都有了新的认识。她也不会想到更不会在乎,她的所作所为,毁掉了一个家,甚至改变了两个人的人生。


所以她不值得被原谅,我也不在乎谁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责我,因为,


如果对她宽容,那么就是对我爸的又一次伤害。


最后

虽然我妈毁掉了我们这个家庭,而且对我和父亲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但是我认为能够毁掉一个家、几代人的这样的行为,不仅仅能发生在母亲身上,而是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品行不端、三观不正的家庭成员身上,这个家庭成员或许是母亲、或许是父亲,或是你的其他直系亲属。如果你的原生家庭就有这样的人,这是你决定不了的,你能做的很有限,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远离、少接触。但是自己的家庭是你能决定的,自己一定要把控好。


所以,我从我的原生家庭中得出的结论就是择偶很重要。你择偶的标准和对配偶的考量,它会影响着你以后的家庭甚至后代。因为有问题的父母,很难教育出一个没问题的孩子。选好另一半,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庭后代负责。


人都有缺点和问题,但是问题也是有轻重之分的,一些小毛病可以改,可本质和人品是几乎改不了的。发现了对方本质和人品上有问题,一定不要不当回事。影响到你都算是轻的,因为一个成年人多少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孩子是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很容易被影响,成年人的一举一动都会间接的影响到孩子,错误的三观传递给了孩子,影响了下一代,这才是最可怕的。


做好自己,选好另一半,共同经营好家庭,教育好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母亲   形象   孩子   都会   内化   抚养费   块钱   亲戚   性格   态度   不好   父母   妈妈   电话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