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梅身体素质强于朱婷,却未成为朱婷那样的球星,你怎么看?

王一梅、朱婷是中国女排不同阶段的两代主攻手,很多球迷也喜欢把她们两个做一下比较。有人认为朱婷身体单薄、瘦弱,身体素质不如更为强壮的王一梅,但事实真是如此吗?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对比一下:



王一梅仅扣球力量强于朱婷,其他环节均完败。

严格来说,王一梅只是赶上了“黄金一代”的末期,球迷朋友们更多的把她划分为“青铜一代”的领军人物。那个时期的中国女排正处于低谷,王一梅势大力沉的扣球成为球队摧城拔寨的利器。大梅凭借强悍的进攻开创了“梅系主攻”一派,也收获了无数支持者和粉丝。



1.不要被“假象”迷惑,用数字对比来分清强弱。不可否认,大梅的进攻极具杀伤力,也颇具实力。从电视转播的画面来看,给我们的直观感受是大梅扣球力量比朱婷大得多。但实际情况是:王一梅的扣球时速只有89公里,而朱婷扣球时速则达到了99公里。在排球专业人士看来,这两个数字的对比几乎就是不一个级别的进攻层次。除了进攻力量、速度,朱婷在三大赛的扣球成功率都超过了50%,而王一梅在2011年世界杯扣球成功率仅有38.89%,世锦赛未能进入扣球榜前10。



在王一梅的职业生涯,她的扣球成功率实际上还低于周苏红、惠若琪、李娟等。当然,也要考虑到大梅打得都是调整难度极大的强攻,但同样的调整攻对朱婷来说成功率则要高得多。另外,大梅的扣球高度为3米18、拦网高度为3米07;朱婷扣球高度为3米27、拦网高度为3米15;以这组数字的对比,即便是把巅峰期的大梅放在现在的话,她通过意大利、塞尔维亚的高拦网难度要更大,则朱婷的超手进攻则相对更轻松。



2.技术环节没太多可比性,朱婷不愧为世界第一主攻。大梅在整个球队的技战术体系中是不一接传的,而朱婷则是大、小主攻两个位置都游刃有余。当不接一传的李盈莹上场时,朱婷可化身为“保障型”小主攻承担一传;而张常宁与其打对角时,朱婷又可以担当大主攻成为球队的核心进攻点。在这方面,王一梅就完全做不到。王一梅曾和惠若琪、李娟等人联手打主攻,如果是让大梅来主接一传,保障惠若琪、李娟的进攻的话,那是万万行不通的。



防守环节,1米98的朱婷十分灵活,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防守的取位和起球效果都可以堪比自由人了。朱婷的身高是1米98,体重仅有75公斤;王一梅身高1米90,体重为90.5公斤,最重时超过100公斤。身高矮了8厘米,体重却多出15公斤,这样的“庞然大物”肯定灵活要差得多。大梅在后排的防守、串联乃至一传等环节,与朱婷完全不在一个档次。朱婷最令其他对手望尘莫及的一点,那就是她“旱地拔葱”的能力,几乎是不需要助跑起跳就可以完成超手进攻,这点就连埃格努、博斯科维奇都做不到,更不要说王一梅了。



两代主攻都为球队扮演重要角色,朱婷青云于蓝胜于蓝。

大梅、朱婷都是不同阶段中国女排非常优秀的主攻手,两个人在各自的球队体系中也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实际上,朱婷刚入国家队时也是不接一传的,后排防守也没有现在这样好。只能说是她的天赋+后天的努力才让她走到了世界第一主攻的位置吧。



1.王一梅必须扮演重炮角色,朱婷天赋确实出众。在“黄金一代”的末期,各支球队对其打法研究透之后,仅靠传统快变战术也经很难有好成绩了。刘亚男的快攻因高度不够频频被拦,周苏红在遭受一传冲击之后很难再打双背飞战术。杨昊失去了副攻的牵涉,没有了平拉开强攻突破能力有限。因此,力大无穷的大梅必须扮演起全队强攻的角色,所有困难球、不到位球、调整攻全部都给了王一梅。大梅已经成为低谷阶段中国女排唯一的强攻点,如果没有王一梅的强攻,那中国队的成绩还会更加糟糕。



身高近2米的朱婷确实是个排球天才,她对比赛的阅读能力、技术掌控的稳定性都是高出其他队员一筹的。正是有了朱婷这样一个世界级的强攻点,中国女排能够与意大利的埃格努、塞尔维亚的博斯科维奇对轰,并持续保持世界前三的水准。如果没有朱婷这样的选手,中国女排即便有郎平这样的名帅,球队的实力还是无法与进攻火力更强大的意、塞两队抗衡的。



正所谓人无完人,大梅也有大梅的长处,她在球队的那个时期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朱婷是一位排球天才,但如果非要挑一项短板的话,那就是朱婷的发球太菜了。两位主攻手不属于同一个时代,就技术全面性、世界范围的影响力,朱婷还是完胜王一梅的。大家觉得大梅和朱婷哪个更强呢?欢迎各位留言、讨论,感谢关注!我是骑马寺的少年。




早已退出中国女排国家队的“老一代”主攻选手王一梅确实是身强体壮、力大惊人,比起现如今的女排队长朱婷,多多少少显得身体素质更胜一筹!不过,即便王一梅身体素质看似强于朱婷,却未能成为朱婷那样的球星,如何看待此事呢?

其实,王一梅顶多只是表面上的看着身体素质强于朱婷,从综合角度来看的话,反而是朱婷占据不少的身体素质优势!

以下是王一梅和朱婷的对比:

  • 王一梅:1988年出生,身高1.90米,体重95kg,扣球高度3.19m,拦网高度3.07m,最高扣球时速90km
  • 朱婷:出生于1994年,身高1.98米,体重75kg,扣球高度3.30m,拦网高度3.15m,最快扣球时速99km

很明显,朱婷只是看着“瘦弱”一点而已,在不少技术环节上比王一梅更加出色和突出!所以,这就使得王一梅的综合能力会逊色于朱婷......

具体的话,则和以下两方面有关了:

一是王一梅太重太壮,影响了自己的灵活度,而朱婷则没有这方面的烦恼,当然也就能够在场上更加应对自如,不会因为灵活度而影响技术的发挥了!

二是在整体实力方面,王一梅较为偏科,有着大力跳发的本领却容易失误,有些重扣进攻的方式却适应不了接一传!也就像考试一样,偏科的同学是难以真正成为学霸的!朱婷则不一样,能够层层递进、逐渐完善,最后成为了攻防皆可的完美球星!

总体来讲,王一梅身体素质并不相当于朱婷而占据什么绝对优势,加上技术方面的完善性也比不过朱婷,未能成为朱婷那样MVP奖项都可以拿到手抽筋的世界级球星,也算是一个并不奇怪的结果吧!

当然,王一梅是王一梅,她用她自己的特色和特点为中国女排做出了自己最大的贡献,这是不可因为比不过朱婷而可以去否定的!




王一梅确实挺好的,那个时候为中国女排立下了汗马功劳。之所以没有大红大紫只能说是生不逢时罢了。另外,后来的教练说她体重过高跳不起来影响战术。让她减肥减不下来,时间一长就被弃了。




王一梅和朱婷是两个时代的球员,她们仅有的交集是郎二期的初期,也就是2013年。2014年,王一梅就淡出了国家队,朱婷挑起了大梁。2013年之前,王一梅是中国女排的王牌攻手,此后,就是朱婷的时代了。

公正地说,两个人都是各自时代里中国女排最能拿得出手的王牌。但介于其它综合因素的影响,朱婷的职业成就要比王一梅高得多。

为什么王一梅的职业成就没有朱婷高呢,大约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下面我给出我的解读,不一定正确,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王一梅的职业生涯据公开资料显示如下:


王一梅:1988年生,1995年,王一梅7岁进大连体校,最初练的是游泳。1999年,王一梅改练排球,2000年进入辽宁女排少年队。2002年,王一梅进入辽宁省青年队,同年入选辽宁女排一队。2003年,王一梅进入国家队名单。但因为太年轻,技术上还不成熟,没参加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

奥运会后,她作为女排新奥运周期内的重点培养对象再次入选国家队。当时的主教练陈忠和的技战术体系正处在一个转型期,他想要解决中国女排一直以来都存在的“强攻不强”,没有出色的主攻这一难题,而王一梅身体条件出众,力量素质基础好,进步快,在场上总有一股力拼对手的狠劲儿,这让主教练陈忠和对她欣赏有加,表示“花本钱也要把王一梅拉起来”。

2006年是王一梅辉煌的起点,在这一年的世界女排大奖赛上王一梅崭露头角,世锦赛上她的出色表现更是震惊了世界排坛,不少外国媒体都称她为“第二个郎平”。

2008奥运会上,王一梅的表现成为中国队的一大亮点。每场比赛都成为中国队得分最多的队员。在最佳得分榜上,以总得分120分名列第二,随队夺得北京奥运会的铜牌。此时的王一梅已然成长为中国队的顶梁柱,世界知名的主攻手。

2009年,新上任的主教练蔡斌公布了集训名单中,王一梅作为接应入选。蔡指导开始实施他的惊天计划 “梅楚革新”,打造符合国际潮流的强力接应体系。这个改变没得到充足的时间去磨合,在收获几场失败后,蔡斌被王宝泉取代,王一梅进入职业生涯的最低谷。以至在2010年的世锦赛上,王一梅没发挥出应有的实力,中国队取代历史最差成绩。

2011年,俞觉敏指挥的中国女排在世界杯上拿到第三名,感觉有所复苏,随即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又被打落地上。至此王一梅职业生涯便一路走低。尤其是在郎平做主教练的周期,随着朱婷的崛起,王一梅淡出了国家队。

后来,王一梅也曾到土耳其打过职业联赛,也曾打过印尼的职业联赛,但她在这些联赛的影响不大。留洋的经历,可能更多地体现出排协对一个功勋动运员的补偿吧。

总结王一梅的战绩,北京奥运会的铜牌和2011年世界杯的铜牌是最高的了。这个战绩和朱婷比差距还是蛮大的。

与之对应的朱婷经历如下:


朱婷1994年出生,2007年进入体校,此时王一梅已经是中国女排铁打的主力队员时,而朱婷还没接触到排球。2008年,朱婷开始专业排球训练 ,2009年,朱婷进了河南省青年队。2010年,朱婷进入国少队。次年 2011年8月,朱婷在世少赛上崭露头角,进入人们视野。此时她刚接触排球两年。

2012年,朱婷进入国青队,当年拿到了亚青赛的冠军。2013年,郎平接任中国女排主教练,朱婷被列入国家队名单。因随国青队征战世青赛,暂不集训。随后朱婷率国青队拿了世青赛的冠军,进入了欧美教练的视野。

2014年,朱婷随队参加世锦赛并摘得银牌,扬名国际排坛。

2015年,朱婷作为主力,帮助中国女排捧回了世界杯

2016年,朱婷帮助中国女排拿到了奥运会冠军,同时被评为奥运会最有价值球员,入选奥运会女排最佳阵容。

奥运会之后,朱婷留洋土耳其联赛,创下了惊人的纪录,MVP拿到手软,这些辉煌的履历世人皆知,我就不再赘述了。

比较王一梅和朱婷的职业生涯,朱婷要更成功一些。为什么王一梅没有像朱婷那样成功,差距在哪里?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比较:

一、天赋、天赋、还是天赋。

题干里说王一梅的身体素质强于朱婷,这一点我是不太认同的。身体素质并不仅仅是强、壮这么一个简单的概念,还应该包括灵活性、协调性、柔韧性、弹跳高度、滞空能力、反映速度等等更多的方面。

如果说王一梅在绝对力量上比朱婷大,这应该是没错的。但除了绝对力量这一项,在其它方面,都和朱婷有着一定的差距。

这就是天赋。天赋这个东西,有时也说不清道不明,它就那么神秘地存在着,不知哪个幸运儿会得到它的眷顾。

不能说朱婷有天赋而王一梅没有天赋,那样说是睁眼说瞎话。她们两人都有排球天赋,大家看上面引用的公开资料,王一梅12岁开始练排球,朱婷13岁开始练排球;王一梅18岁进入国家队,朱婷19岁进入国家队。

不过五六年的时间,两人都能从排球小白,打到国家队,你能说这不是天赋?很多体育世家的子弟从小可能就耳濡目染接触体育运动了,他(她)们的先天条件不可谓不优越,但能仅通过五六年的训练就进入国家队的,大家能数出来几个?寥寥无几吧?

但天赋也是有层级的。有大神、大仙级天赋,也有小神、散仙级天赋。

对于王一梅和朱婷两人来说,朱婷的天赋算是大仙级别的,而王一梅的天赋是散仙级别的。

比如,朱婷能在场上打出四号位的“背扣”球,把可能的失分变成得分;而同样的球放在王一梅身上,大概就只能是处理过网了。这就是天赋上的差别。





同理,上面这个漂移拦网的图,能做出来这个动作的,世界上也数不出来几个。这个动作王一梅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来的,她的滞空能力和朱婷不在一个等级上。

网上曾经有人评价刚出道时的朱婷,18岁打的球,像28岁打的球一样老道!这只能用天赋来解释。



综上所述,在排球天赋上,王一梅和朱婷都是神级天赋,区别在于朱婷是大仙级,王一梅是散仙级,略有不及,这是王一梅之所以不及朱婷更成功的一方面原因。

二、意志品质、情商

这两个还是分开说吧。

先说意志品质:

王一梅的家庭条件应该比朱婷的家庭条件好很多,这对她们意志品质的影响可能是先天性、决定性的。

穷人孩子早当家,对朱婷来说,打排球是在找生活出路,是不得已的选择;而对王一梅来说,虽然也是在找生活出路,但可能就是在不同出路之间作出比较后做出的选择。

换个说法:打排球对朱婷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对王一梅来说,是一种优化后的选择。她们的“初心”不同,决定了她们对待排球的态度上会有微小的差异。

朱婷得拼了命地练,再苦、再累也得承受,没有退路。所以表现在比赛和训练中,大家没看到朱婷有叫苦、叫累、受不了。她自己知道,自己要求自己不停地进步,一点一点强大起来。

朱婷为什么能从刚出道时单纯的进攻“超手狂人”,进化成能接一传的全面性“超手狂人”?除了天赋之外,应该是刻苦训练才做到的吧,而且这个刻苦还得不是一般的刻苦,是一般人基本都承受不住的刻苦。

王一梅凭天赋吃排球这碗饭,但是在自律性方面与朱婷比有差距,刻苦程度方面也有差距,网络上各种小道消息,有很多讲她受不了大运动量的训练被累哭的,管不住嘴吃零食导致瘦不下身来的。她不像朱婷那样没有退路,只能努力向前。或许她心里觉得,除了排球这条路,其它路也可以走。

王一梅直到淡出排球场,一传也只能算马马虎虎,哪个教练也不敢像用朱婷的一传那样放心让王一梅主接一传,除了天赋的差距外,恐怕也和训练刻苦与否关系相当大吧?

这就是意志品质上的差距。

再说情商:

在这个方面,王一梅是个老实人,当初被曝出和教练(王宝泉)之间出现误会,他在媒体和排球界的元老面前哭,就很不恰当。她没把情绪控制好,也没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让外界误会中国女排教练和队员之间出现了信任危机。

后来在辽宁女排俱乐部,也传出王一梅和其他队员间产生误会的消息,这消息让她的粉丝为她鸣不平,在网上炒得有点过火。

这些都显得王一梅在情商上不高,处理问题不成熟。

而朱婷,则属于那种八面玲珑型的,待人接物大方得体、游刃有余。当新人有新人的姿态,做队长有队长的担当,没传出什么负面的消息。

面对媒体的若明若暗挖的坑,也没掉进去过,在公众面前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形象。

所以在情商方面,王一梅和朱婷的差距比排球天赋的差距还要大,这也间接影响了她们的职业生涯。对王一梅来说,情商限制了她的职业高度;对朱婷来说,情商促进了她的职业发展。

三、际遇

所谓际遇就是遇到什么人啦!

每一个人的成功,都会有一个甚至多个良师益友的帮助。作为女排运动员,对她们最有帮助的人当然是教练啦。

我们对比一下王一梅和朱婷两人的教练:

王一梅最早是陈忠和召入国家队的,其后又经历了蔡斌、王宝泉、俞觉敏、郎平,一共是五位主教练。除了在陈忠和指导麾下的时间比较长一点之外,在另外四位教练麾下的时间都比较短,长则一年,短则几个月。

在陈指导麾下时,王一梅是被重点关照的,那时的中国女排最需要的是她的攻击力,至于一传、防守、小球,有人会帮她分担,这也让王一梅多多少少有了一点依赖性,对一传和防守、小球就不太上心了。

所以到了蔡指导的时候,针对她的一传不过关,就把她换到直接一个一传也不接的接应位去,专心进攻吧,别的不用你管了。但是这个革新实验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验证,就又换主教练了。

王宝泉指导上任后,对王一梅的一传要求起来了,这时大家都发现,王一梅的一传实在是不够用,于是她上场时间少了,一时间又补不上一传的课,所以就被外界解读成“王一梅被弃用”。

当俞觉敏指导接手女排的时候,又回到了陈忠和时的路数上去了,王一梅依旧是攻击的箭头,一传能不接就不接,防守是能防就防一个,防不了也不怪她,尽力就好。

就这样,王一梅一会儿被要求这样,一会儿被要求那样,来回反复折腾,每个教练对她的要求都有小区别,没能把她的技术定型。所以,直到王一梅淡出国家队,她的一传和防守也没练出来。应该说,主教练走马灯似的更替,对王一梅的技术成型影响很大、很大。

朱婷是郎平召入国家队的,自进队以来,就一直是郎平在带队。去土耳其打球,也是郎平帮着联系的。

朱婷在郎平的手下把一传练出来了,这是郎平区别于其他教练的地方,就是要求主攻手不管你的攻击力有多强,一传一定要有。

郎平敢把女排大奖赛当作练兵场,用来练朱婷的一传、防守和小球,换作别的教练,可能还真没有郎平的胆量。一看朱婷一传被冲击到绝望,还不赶紧让别人替她接呀,解放她的一传,用她的进攻,保证球队取胜。

而且,郎平还把当打之年巅峰的朱婷送到水平更高的土尔其联赛去历练,这对于中国女排的队员来说可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次。其她队员能留洋基本都是处在退役边缘的时候才能有机会,把当家主力球星送出去留洋,朱婷之前还真没有过。

几年的留洋生活,让朱婷变得更强大。大家都知道“下棋找高手,弄斧去班门”的道理,倘若朱婷没有土耳其联赛的历练,没有整天和世界级的女排顶尖选手一起摸爬滚打,可能她也达不到现在的职业高度。

正是郎平的引领、帮助,才有了朱婷今天的地位。所以从这个方面说,遇到郎平,是朱婷的幸运际遇。

王一梅虽然也在职业末期遇到郎平,但没有像朱婷这样在郎平手下历练的时间长,受益自然也不多。


好了,以上就是我对王一梅和朱婷两人之间的差距,以及差距产生原因的认知,肯定不全面,也肯定有说得不对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

再补充一句,王一梅和朱婷都是中国女排的优秀队员,都很好,我都很喜欢,只是处在不同的时代,我没有捧谁、贬谁的意思。




“梅系”的悲哀:

王一梅身体素质强于朱婷是不靠谱的,年代不同了,目前中国女排现状远远高于王一梅的青铜时代。现在郎导之管理各方面都于国际接轨,然后加入个人的东西,所以现在的这支中国女排是全球的佼佼者。这来之于郎导理念,比如,要求技术必须全面发展,偏科生经过训练和实战再不过关,没商量回省队,甚至退出或退役。郎导事无具细,包括球员的管理,外松则内紧。尤其饮食方面,必须严格按国家队标准执行。必要的时候量身订制,比如提醒过李盈莹的零食问题,提醒过多名球员的偏食毛病。最典型的是让朱婷多吃蔬菜,并个人出资买营养品调剂她的身体。

梅系悲衰主要有两点,1)自身素质就那样,又不自律,对个人宽松就是给对手机会。主要体现在饮食上,国家队历来标准是严苛的,可执行不到位,奈何。2)不得不提陈忠和陈导,2004年后时代,好多优秀退役或状态下滑,陈导之前没有未雨绸缪,导致无人可用。当然了,也有不少人掣肘,不多说。周苏红退役,陈导努力想把年轻的王一梅打造成周苏红第二,这本身没错,可陈导没坚持住。发现王一梅一传和下三路一真没有提升,所幸打造一点强攻就开始了。可惜,这种技战术本身不合理,全队围绕王一梅转,当时小主攻惠若琪还很有涩,楚金玲到有两把刷子,陈导给她机会不多。

随着岁数增长,大梅同学技术基本定性,攻击力是很强,但起伏也大,碰上高大拦网就束手无策。一点攻导致体能透支严重的情况下,也不换人,何解。王一梅个人呢?性情中女汉子,大大咧咧型。偏食、零食害惨了她,自己又控制不住,190的身高体重90公斤,严重超标。后来还带零食进宿舍让小球员一块吃,这严重违规,并屡犯不鲜。后来郎导执教后,一直想改造大梅,但无大效果,只好回母队了。梅系的还有刘晓彤、刘晏含、李静等人,刘晓彤后来改造成功,然后打上国家队金牌替补,其他人就差点事了。

王一梅PK朱婷:

从自身素质来讲,同年龄时候,王一梅更好点,但经过郎导改造后的朱婷是王一梅望尘莫及的。技术方面,王一梅扣高、拦网、一传各项数据都落后。身高比朱婷低了8公分,可是体重比朱婷重了15公斤,这影响太大了。王一梅只所以没有获得更大成功也有客观原因,比如当时球队管理混乱,纪律性很差,一木难支的陈忠和也是无奈。这就是王一梅机会并不少于朱婷,而没有问鼎更高荣誉的主因。所以,一个球队、一个球员、一个教练、一个团队意识都是决定高度的主因。还好,现在郎导用人果断,管理一流,起码现在来讲,我们少了很多担心。

我是一哥,欢迎评论留言,谢谢朋友们支持。




谢谢悟空问答邀请!

王一梅和朱婷是两个不同时期的中国女排代表的标志性运动员,两个人,在中国女排队里都是主攻位置。

王一梅,是陈忠和执教的中国女排期间主攻球员,而朱婷是郎平执教的中国女排期间的主攻球员。

两个球员各具特色,王一梅体重,势大力沉,打球不够灵活,弹跳接一传,都不起给力。

朱婷,体轻,有身高,弹跳好,扣球准确率高,一传接应到位率高,是世界级明星女排球员,曾经出国去土耳其瓦基佛银行乐部打球,是亚洲,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冠军成员。个人荣誉,团体集体荣誉,要比王一梅获得的更多。可畏战功显赫,光环精彩照人,当今世界女子排坛无人比拟,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级女排超级巨星。

近几年,王一梅在辽宁俱乐部打球,由于年纪较大,各种因素导致,淡出国家队,追求快攻结合打法的女排来说,王一梅不能胜任,驾驭不了新时期的世界女排需求。今年,王一梅没有参加全国女排联赛,由于伤病多,年龄的增长,可能会退役。

朱婷当之无愧的中国女排一姐,中国女排绝对核心主力,球迷们非常喜欢她,目前,她仍然在中国女排备战东京奥运会,力争和中国女排其他球员一起为国争光!再创辉煌!

不管是王一梅,还是朱婷我们都应该向她俩学习和致敬,她们是中国女排精神的传承,不服输,有毅力,勇敢顽强,为我们国家争得荣誉,为中国女排赢得辉煌!

不想当冠军的运动员不是好运动员,可是,人各有志,运动场上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虽说王一梅没有朱婷的成绩辉煌,但是,她的这种坚持,很让人们敬佩,运动员总会退役的,希望两位,在今后的比赛和生活中,都有好运!




这个世界上,朱婷只有一个,并不是每一名优秀的女排主攻手都能成为朱婷这样的传奇巨星。

对于王一梅来说,抛开其她方面的条件先不提,单单在个人发展轨迹这方面,她与朱婷就很不相同,这也是造成二人境遇差别的重要原因。


一、时代不同,导致境遇不同。

王一梅所在的伦敦奥运周期,正是中国女排处于最低谷的时候,就像股市一样、已经跌到谷底了,那时,人才青黄不接、打法正处变革、球队动荡不安,导致球队从士气到战绩到跌到了最低点,这个时候,无论谁带队都很难,王一梅虽苦苦支撑,但也没多少办法。

而朱婷出道之后呢,则就到了里约奥运周期了,这个时候,就像股市一样,中国女排已经从低谷开始向上反弹了,虽然看上去还有点弱,但整体趋势是向上走的,这与王一梅时代、整支球队是向下滑的情形完全不一样。

一个向上升、一个往下滑~二人所处的环境不同,造就了成就也就不同。


二、机遇不同,造成境遇不同。

朱婷要比王一梅幸运太多,她刚一进入国家队,就遇到了郎导这样的世界顶级教头,实在是太幸运了。

郎导2013年执教中国女排,而朱婷就在2013年冒出来了,这真是上天的安排,注定将让中国女排开创一个强大的「郎婷盛世」,这样良好的机遇可遇而不可求,不知多少年才能遇到一回,朱婷实在是太幸运了。

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朱婷这匹千里马,就幸运地在里约奥运周期遇到了郎导这个伯乐,然后就一路狂奔、登顶世界之巅,成为世界巨星。

而王一梅这匹千里马呢,则没有这样的好机会,当时她带队主打的时候,中国女排正处于动荡之中,教练班子像走马灯一样一年一换,无法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和提升空间,这样也造成了她的发展窘境。

一个遇见了伯乐,一个看不到伯乐~二者机遇不同,境遇也就不同。


三、天赋不同,造成境遇不同。

朱婷的身体条件和运动天赋,简直就是为排球而生,这一点无人能比。

朱婷在「身高优势、弹跳高度、爆发力、身体协调性、扣球力量」等方面都是非常出色,对排球的悟性又很高,再加上又刻苦自律,这些优秀的条件都集中到一个人身上,那还了得?简直就是天才啊!~这就像陈忠和所说的那样:50年才出一个朱婷,这不是寻常人能比的。

而王一梅虽然也是一名身体素质极为出色的球员,但是,与朱婷相比还是差不少。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

王一梅与朱婷在「大环境、机遇、身体条件」三方面都存在不同,从而造成了二人的境遇也就不同。




王一梅是中国女排的悲情人物,在低谷期扛起了女排的进攻大旗,却在世界大赛中难有收获,令人唏嘘。既然有人拿她和朱婷相比,那就说一说她为何没能撑起中国女排吧。

首先,王一梅的技术有明显瘸腿。众所周知,朱婷能够成为当今世界女排第一人,靠的不仅仅是大杀四方的扣球,更是过硬的技术。朱婷的全面性令人叹为观止,进攻霸气,一传稳定,防守堪比自由人,更有着带领球队向前的领袖气质。而反观王一梅,除了扣球势大力沉,她的一传和防守都是短板,经历几任主帅,都在为她的这些短板头疼。蔡斌甚至想出了让她打假接应的想法,可以说是煞费苦心,但都收效甚微。王一梅主打的时候,中国女排的接应是要替她接一传的,即使在曾春蕾巅峰期时,也不得不去做这件事。但大梅的进攻又让人舍不得,这就是矛盾的所在。加上大梅进攻节奏偏慢,中国队提速也是个难题。所以,以王一梅为进攻核心的中国女排并不算很成功。

第二,大梅的情商也限制了她,王一梅是个脾气非常不错的球员,笔者多次采访她从未耍过什么大牌。但是大梅面对媒体时的表达能力的确不算太好,大概能反映出她的沟通能力不强。在她加盟土超的时候,也是因为这个缺点无法与球队融合。反观朱婷,去了国外之后,很快就补强了英语,迅速与瓦基费银行队打成一片,这就是情商的体现。同时,大梅的自律性也不是太好,偏胖的体质是不能多吃的,但她还是管不住啊,导致体重下不来,当然会影响自己的竞技状态。

第三,大梅没有遇到属于自己的伯乐。其实郎平是挺欣赏的王一梅的,在她上任之初,王一梅是主打。奈何在黄金年龄时,大梅的技术已经定型,这让郎导再打磨也不可能有质的转变了。能有今日,何必当初,王一梅在她成长的路上,历经过的教练都应该反思一下自己,为什么就不能把王一梅的短板技术补强呢?朱婷就幸运得多,在她技术没有成型的时候遇到了郎导。郎平很早就说过,朱婷要和国外球员拼身体拼力量是不可能的,只能走全面型路线,加上朱婷自己的努力,才让她成为世界巨星。当然,我们不能把全部功劳都算到郎导身上,但郎导的确用她的智慧指出了方向。




王一梅是中国女排伦敦奥运周期的主力主攻,她身高力量俱佳扣球势大力沉,是中国女排的第一得分点,她当时也是世界著名的主攻手。和朱婷相比她只是扣球力量强于朱婷,她没有和朱婷一样成为技术全面的世界级球星,主要还是受限于她的身体条件以及职业素养。

伦敦奥运周期中国女排主要是围绕王一梅打造战术,她主要负责进攻得分不参与一传,保障一传环节主要是惠若琪、张磊和自由人张娴,王一梅利用她身高体重的优势,也的确打到了一名世界级重炮手的水平,在这个奥运周期中国女排的成绩难言满意,可是如果没有王一梅的存在,中国女排的成绩想都不敢想,所以说王一梅对中国女排贡献是很大的。

王一梅没有发展成一名全面型主攻,主要还是她的体重降不下来,导致移动偏慢限制了她的一传和防守的发展,加上中国女排当时的战术体系不需要她参与一传,她只需要负责好进攻就可以了。她最好的年龄没有向全面发展,到了后期再改已经太晚了。

王一梅和朱婷相比,她没有朱婷那样的职业素养和大格局。朱婷在土耳其留洋三年后更了解一名职业运动员该怎样严格要求自己,在身体素质训练以及饮食方面朱婷都是高标准严要求,这一点王一梅是做的不够的,据说还经常吃零食。再说国内队员都不是纯职业运动员,俱乐部教练对运动员的要求也没有那么高,没有国际视野。

朱婷很幸运遇到了名帅郎导,当时朱婷技术还没有定型可塑性很大,当王一梅遇到郎导后她的技术已经定型,再向技术全面发展已来不及了,再说巅峰期已过也受伤病困扰,2014年大奖赛过后就退出了国家队。王一梅虽然没有达到朱婷那样的水平,但是她已经做的足够好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王一梅属于身强力壮型,3米19的扣球高度相当不错,扣球力量大,也是世界级的主攻手。王一梅出道时,有黄金一代球员的后排稳固防守,她只需要专心进攻即可。伦敦奥运周期王一梅也以自己的强力进攻扛着中国女排前行。



朱婷的身材更高,弹跳高度达到了3米30,进攻力量也大,而且常常是超手进攻。相对于王一梅过大的体重,移动的灵活性不好,朱婷的体重适中,场上的灵活性相当好,当然就比王一梅一味的强攻打得更加出色。



王一梅在场上基本不接一传的,后来到了郎导上任,王一梅不得不接一传,可惜效果不佳。朱婷开始也是一传接得不够理想,不过因为年轻,所以通过刻苦训练,提升了一传能力,如今是全能型的主攻。



王一梅技术有偏科,出名但没有成为顶尖的球星,朱婷则全面提升了自己,才成为了世界女排主攻第一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身体素质   主攻手   土耳其   球员   女排   排球   球星   国家队   天赋   中国女排   体重   球队   教练   身高   高度   体育   技术   朱婷   王一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