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是中国唯一有错别字的“火车站”,为何一直不改?

兰州的火车站 中的 兰 字 据说是某个书法家的作品




一,那个字不是错别字,只不过你少见多怪罢了;二,既或是错别字也没关系,因为你不会因此错把郑州当兰州,也不会错把兰州当苏州。回答完毕。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一、兰州名片“兰州站”

甘肃省兰州市,作为西北数一数二的大都市,向来是游人如织,尤其这两年大环境特殊,大家的出国游计划都搁浅,甘肃因有嘉峪关、莫高窟、甘南等数不胜数的美景,成为人们的首选治愈之旅宝藏目的地,而兰州是甘肃的省会城市,无论人们安排怎样的出行计划,几乎都得在兰州中转,兰州火车站就成为初遇兰州的第一张名片。

但这张名片却很有意思,它的“兰州”二字跟一般的常见写法都不一样,哪怕是输入法都打不出来,形容一下就是“兰”这个字本身是中间一横较短,上下两个横杠较长,而兰州火车站的“兰”却上面一横长,下面两个横都很短,看起来像是没写完,留下了一般等以后补上一样。

虽说大多数人都注意不到这个细节,来兰州上学的学生,下了火车忙着跟同学联系,顾不上抬头,外出工作返家的本地人,思家心切恨不得一秒闪现到家,也没闲情逸致欣赏火车站的名字,唯有游客,因对兰州充满新鲜感,一下火车会跟车站先拍照留念,然后欣赏照片时才能注意到,这个兰州火车站的“兰”字怎么看起来怪怪的。

二、兰州火车站真的有“错”字吗?

1、并不是错字

自己曾经去甘肃旅游途径兰州多次,从未注意到这个有趣的细节,还是有朋友心思细腻告诉过我,我得知后心头一惊,立刻翻出当年跟兰州火车站的留念照,发现确实如此,感到十分惊喜。那么兰州站的“兰”字是否为错别字呢?

通过查找各方资料,答案是否定的,它只是看起来跟一般的“兰”不太一样,但因是名家有心为之,所以不算是错别字。毕竟错别字的定义是没留神写错了,写字的人要是看到会忍不住想修改一下,而“兰”是名家的创意之作,他还会对此十分自豪,因此不算是错别字。

就好比大名鼎鼎的“德云社”那块牌子,它的“德”字中间就少了一横,还因此产生过不愉快的冲突,那就是一位女士路过正好抬头看见这个错别字,大感相声艺术家还玩文字游戏呢,牌子都能写错,冲进去跟德云社里的工作人员好一番纠缠,被人再三解释来由才作罢。

题这块牌子的是相声圈的前辈,郭德纲的师傅侯耀文先生,他特意给德云社的“德”字心上少写了一横,当然不是说德云社缺德的意思,而是忠告德云社里的人心上别搁事,要放宽心,去掉悬在心头的利刃,希望大家一团和气,别互相猜忌搞倾轧。

2、张邦彦先生的考量与高明之处

而兰州火车站的“兰”字上长下短,也是题这个字的书法大家张邦彦先生苦心思索而来的。这位先生出生于1914年,是土生土长的兰州本地人,从小就醉心书法,造诣极高,当他接到给兰州火车站题字的请求后,张邦彦先生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在“兰”字上做了一些创新。

首先考虑的就是字体的美感,因为张邦彦先生的州字是上窄下宽的结构,所以上长下短的“兰”会跟州字放在一起更加协调。

—这就好比穿搭的美感一样,时尚圈无论每年潘通给出怎样的流行色,时尚达人引起什么风格的潮流,穿衣上松下紧或下紧上松是不变的规律,毕竟从头到脚的紧身服看着像被束缚的火腿肠,而由上自下的宽宽大大又看着像面口袋,所以协调是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用到字体里也是如此,从来都说汉字是全世界最美的文字,事实也确实这样,汉字的组合本身就有一种别样的美,张邦彦先生出于美学的考量,特意给“兰”字做了减肥计划,效果也着实很出挑,毕竟喜爱与否是审美的差距,任何一种穿搭、装修风格或者音乐都不会跟人民币一样做到每个人都喜欢,会产生争议是十分正常的一件事。

再则除了美学角度以外,张邦彦先生将上长下短的“兰”字与州放在一起,也有着要互相谦让、相互融合的深意。不得不说张邦彦先生作为实实在在的本地人,真的很懂兰州了,而这样的设计也是极其高明的。

——兰州人地处甘肃大西北,本身就民风淳朴、大家的性格都比较直来直去,十分容易因为口角发生冲突,如果能时常路过兰州火车站时抬头看一眼“兰”字,把互相谦让放在心里,说不定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3、为何一直不再改

另外就是甘肃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兰州作为省会城市自然也是如此,根据统计,大约有16个民族,38个特有民族和3个特有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里,大家因为民族不同,所以文化习惯以及信仰都截然不同,所以相互融合就很关键,只有互相融合加上相互谦让,才能愈加协调。

正是张邦彦先生给兰州火车站赋予了别样的含义,所以哪怕让不明内情的人一眼看上去感到十分奇怪,也一直没有修改。

另一个一直没改的原因,揣测一下大概是文化这个事情跟老酒一样,时间越长价值越高,当时张邦彦先生刚给兰州火车站题上字时,其实是最佳的修改时间,毕竟当时肯定也有很多人会发现“兰”字不对劲。

可是随着岁月的变迁,张邦彦先生也于1988年去世,这时再改一则无法经过本人的同意,贸然把人家精心写成的创意之字给修改掉了,显得很不礼貌,再则就是也有了文化的价值,成为比简单印刷体更有意义的存在。

三、总结

其实想想也是,简单粗暴就是一模一样的印刷体虽然整齐划一了,可是也失去了文化价值和特色,中国很多火车站的题字都是出于名人之手。

比如北京火车站就是毛主席亲手写的,深圳火车站是由邓小平写的等等,名人书写的火车站名,不仅风格各异,还赋予了他们对这个城市的期望,格外的有价值。

综上所述,兰州火车站那看起来有点别扭的“兰”字,其实是由书法名家张邦彦先生特意设计的,赋予了多重含义,所以不算错别字,也就没有必要修改,一直留存到了今天。




错别字用的多了用的习惯了就成了“通假字”了




是对是错出自陇上一代书画名流张邦彦之手,谁的是字好目前还后无来者;是错为什么没有一个能推翻的真理!




我自己认为:也许中国人的造字技术是相当厉害的,“错别字”取决于书体,草书,行书,隶书,小篆等演化出来的。简化字不是也经过繁体字演化成现在这样嘛?不足为奇。




很多所谓书法家,写了错别字,不敢认错,也不得认错。只能找一大堆理由掩盖。这是事实。就象古代出名的文人,也不能承认写错别字一样,美其名曰,“通假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兰州   火车站   印刷体   通假   别字   汉字   甘肃   创意   谦让   错别字   本地人   美感   中国   书法   名家   牌子   社会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