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过桥米线哪家最正宗?

要说过桥米线昆明没有那家正宗,从解放前传下来的过桥米线,其汤:用纯土鸡,火腿,筒子骨熬出来的汤烫米线。汤上漂着厚厚一层鸡油,米线,肉片下了十来分钟汤还很烫。现在汤没有一家能做如此真,因而发明了砂锅汤,米线先煮过,因为如用大碗上来的汤几分钟就凉了,因为没有那层厚厚的鸡油。现在昆明的过桥米线只能那家稍好吃一点,那家差。一家都不正宗。至于那几家大牌米线馆,只能说也还吃得成,但价格也成。至于后期跟进的许多开在闹市中的米线馆,价格对不起它的内容了。我是解放前过来人,什么米线都吃过,还有点发言权。




2017年昆明十大过桥米线网络评选结果

  (排名不分先后)

  十大新派过桥米线

  昆明饭店:清汤过桥米线

  天钰酒店:汽锅(特膳)过桥米线

  博味鲜:云南风味小吃过桥米线

  净心缘素食餐厅:素食过桥米线

  三根葱云南小吃好食坊:菊花过桥米线

  悠米花园:深沟鸡过桥米线

  源蔓家宴:家宴过桥米线

  肖大爹过桥米线:菊花过桥米线

  桂记小金牛:牛肉过桥米线

  滇池菌园:野生菌过桥米线

  十大老牌过桥米线

  建新园:100年老字号

  福华园:79年老字号

  翠湖宾馆:60年的金银过桥米线

  新世界云牵一线:25年老字号

  佳华广场酒店:18年老字号

  茴香熙楼:金汤银线过桥米线

  临安府汽锅鸡:汽锅鸡过桥米线

  闲时蜗居:花园餐厅过桥米线

  大福婚礼宫:经典过桥米线

  耀龙饭店:菌香过桥米线




我个人觉得昆明的过桥米线第一正宗的连云宾馆里的,第二昆明饭店的,第三宝善街建新园的,第四福华园的,第五是1903上坐的!除了这几家店的,其他都不怎么好吃!要吃正宗的过桥米线必须得去蒙自吃。




最好吃的云南过桥米线位于青年路最北端圆通山公园大门口东南侧的这一家名字叫做新世界云牵一线。1988年就吃过了,至今一直生意很火爆,有点小贵,数量也不足,但就是好吃,至今在昆明也只有三家店:关上玻璃空间,公园1903。味道真不错!这家除了过桥米线,凉米线和各种小吃也做得很地道。













要吃昆明人自己口味的过桥米线,目前只有建设路电影院对面福华园有那种感觉和味道!不过和80年代的宝善街相比来说,其功力只有十分之一,目前除了建新园和福华园还保留老昆明自己过桥米线那种味道,其他像新派,尚顺号,上座,壹稼.飞虎楼,其他种种,都偏向于红河州蒙自过桥米线口味,老昆明过桥米线口味过重,而且只有酸浆米线,没有红米线,重点就是油重,咸香型,不想蒙自过桥米线突出鲜甜,而且昆明过桥米线还有最重要一种调料,蒙自过桥米线没有,也不会用,就是胡椒,重胡椒!只有吃过老福华园的人才有体会!还有老昆明的脆哨!蒙自做法叫香酥!昆明是丁状,炸制快枯,有点点糊味,蒙自是片状,炸制酥脆,完全不同风味,个人觉得不分好坏,各有千秋!




健薪圆,老店!




很抱歉,让你失望了。。。

就昆明来说,真的没有正宗的过桥米线。在这里,不得不先说一下关于过桥米线的两个发源地。

一是蒙自。2009年12月“蒙自过桥米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正式核准。2015年10月,蒙自过桥米线传统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了“中华名小吃”称号,蒙自也被授予“中国过桥米线之乡”。

蒙自过桥米线的传说想必大家耳朵都听出老茧来了。传说清初某书生,云南蒙自人,妻贤且慧,伉俪情深,有一幼子。书生为博取功名,独居南湖亭中,发奋攻读。每日三餐,妻不计劳苦送往书斋,书生感铭于心,志益坚,日以继夜,学业大进。一日,妻备鸡汤盛之以罐,又备米线、肉片为生作膳。幼子无知,戏将肉片掷于汤中,妻急,斥之,速将肉片捞起,视之已熟,尝之味鲜,大喜。即提食携儿送往书斋。但因终日劳碌,晕倒湖堤桥上,书生惊至,妻已醒。幸汤膳无损,视之,汤为浮油笼盖,无一丝热气,疑汤已凉,但罐烫灼掌。奇之,问妻何故,妻详道偶得之法。书生喟然:“贤妻每日过桥,此膳可称为过桥米线。”后来,苍天不负有心人,书生考取功名,衣锦荣归,被民间传为佳话。这个故事不胫而走,“过桥米线”也成为云南名膳。

蒙自过桥米线分为米线、高汤 、拼盘三个主要部分。米线是基础、高汤是灵魂,而拼盘辅料则是米线的生命。过桥米线的拼盘辅料主要由各种优质肉类和新鲜蔬菜组成,是构成过桥米线的基本元素,为过桥米线的制作提供了丰富而优质的原材料。

二是建水。建水的过桥米线和蒙自的截然不同。据建水《刘氏宗谱》记载:清朝道光年间,建水东城外太史巷有个叫刘家庆的厨师在鸡市街头处开了一个名叫“宝兴楼”的米线馆。咸丰甲寅年(1854年)的一天清早,一个举止文雅、穿着讲究的人来到他的馆中吃米线。他叫刘家庆照他介绍的方法做出汤来配米线吃。方法是:取一块生猪脊肉切成薄片,用小粉水揉捏后盛于一个大碗中,舀上一调羹熟猪油淋于猪脊肉薄片上并盖上数片地椒叶子,然后再舀一大勺滚烫的草芽鲜肉汤氽入碗中,另用一个碗盛米线。店主人照此做好后,这顾客先用筷子在汤中搅拌片刻,再将米线挑入汤碗中吃起来,故此得名“过桥米线”。此人名叫李景椿,建水新桥街人,清道光乙未年(1835年)进士,多年来在外省做官,他仿照北方人“涮锅子”的吃法涮米线,涮出了建水米线的高潮。

大家注意上面建水特产草芽(象牙菜)、地椒,这是别的地方没有的菜品和调料,保鲜要求极高,通常采摘之后五个小时便自然衰败。所以你只能在当地才能吃到,它们是建水米线中的灵魂,区别于除建水外各地米线的神一般的存在。

所有的美食的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关于这两个故事,孰高孰低还请各位看客自我评判。昆明的过桥米线基本源自这两个地方。

再来说说昆明“过桥米线”的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拓东体育场一家名为“过桥园”的过桥米线店开业,以蒙自过桥米线为基础口味,配以云南特色菜肴,把“过桥米线”搞成了宴席,迅速火遍昆明。在此之前,昆明只有“建新园”“福华园”有类似口味的过桥米线,但仍是属于小吃范畴。之后,蒙自江氏两兄弟进入昆明成立“桥香园”,同样以蒙自过桥米线为基础,以大众口味为基调,大规模占领市场,火爆的一塌糊涂。以至于外地游客来昆明,必吃一碗过桥米线成了旅游项目!看到这个商机,各种各样的过桥米线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昆明的大街小巷。“桥香园”、“建新园”也通过加盟连锁的方式迅速扩张,造就了昆明过桥米线的繁荣。

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把过桥米线推向了“人生高潮”。世博园“吉鑫园”的“过桥米线”继“汽锅鸡”之后成为第二道国宴菜品。“过桥米线”也成了云南旅游符号,一时风光无两。同时期在昆明圆通山旁“新世界”过桥米线也开业迎客,生意兴隆。之后又搞了“玻璃空间”、“名厨小菜”等几个分店。昆明“过桥米线”的江湖从此有了“桥香园”“建新园”“新世界”“福华园”四大霸主。

米线嘛,和面条一样,无非就是吃个“汤”和“料”,这么多“过桥米线”口味基本一样,很容易让人造成选择性障碍。怎么办?大家开始搞创新,“汤”用土鸡和筒子骨一起熬制,味道更加鲜美,这是因为遭遇禽流感只能用筒子骨熬汤而得来的灵感;“料”加入火腿、鱼片、鲍鱼、竹节虾、鹌鹑蛋、鸡枞菌等等新式配料,搞一个“海天盛筵”售价也纷纷从8元、10元迅速上升到68元、88元,甚至还推出了888元的天价套餐。吃法上千奇百怪,一会用砂锅,一会用气锅;一会说要用肉片裹上蛋液,一会说要按时渐次放入配料,必须精确到秒,否则影响各类配菜的口感!

开什么玩笑?一个米线而已,小吃江湖的平民菜品,讲讲故事就行了,非要把它搞成“佛跳墙”“蒸熊掌”这样的皇室菜品,良心不会痛么?在此影响下,“过桥米线”的发展进入病态,特别是大量加盟店的开业,使得“过桥米线”不再重视品质而追求价格,没有哪家店再去费时费力的熬制高汤、精选配料了,反而用“高汤宝”“鸡精粉”等等来调制“高汤”,口感极差,影响极坏。好好的“过桥米线”被打成了一手烂牌。江氏兄弟更是因为财产问题对簿公堂,“桥香园”也无当时风光。

2016年左右,很多酒店开始经营自己的“过桥米线”力图挽回顾客。但因价格高昂成效一般。2018年还搞了个什么网络评选弄出了个昆明“过桥米线”十大名店,成为所谓的新派“过桥米线”代表,其中还有个素食过桥米线,我特么也是醉了,你这个不好让人理解啊!创新是一种勇气,但不能离经叛道。

世事沧桑,白云苍狗。现在昆明“过桥米线”的江湖纷纷扰扰,既有老牌的又有新派的。哪家正宗?各有各的说法。一碗米线、一个小吃,别把它神话了,还是回归自然好,一碗好汤、些许配料,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这才是真谛。你一个“过桥米线”又是鲍鱼又是海参的,你让清朝蒙自那一对书生夫妇和建水的那个官老爷怎么想?







谢邀!作为一个云南人来说:云南的品牌,过桥米线可以说不正宗了,不管那家冠以正宗的过桥米线,都已失去了过桥米线原有你,汤美(猪筒子骨,火腿,大骨,等各种食材高汤)过桥米线吃的是原汁,原味的高汤,其他配制的肉,等都是次要。




要吃正宗的过桥米线,直接来蒙自吧。毕竟这里才是过桥米线的发源地啊。街上随便找一家小馆子都比昆明的正宗。





赏味翠湖,情迷金银过桥。

过桥米线后面藏着美丽的传说,吃过不少过桥米线的你是否尝过金过桥银过桥呢?


■金过桥、银过桥、金银过桥

□金线,给不适应米线口感的游客多了一种选择,纯手工不加水压制而成的鸡蛋面,色泽金黄,口感劲道,面条上桌时还带着余温。

□银线,传统的白米线和红米米线任君选择,白米线口感更加爽滑些,红米米线则富含着丰富的微量元素。

□金银过桥,顾名思义为鸡蛋面和米线一样一半,两掺也进军了过桥米线。一碗过桥两种口感,过桥米线也与时俱进了呢。同时兼顾了营养均衡,达到了肌体综合吸收的酸碱平衡。


■过桥米线看似简单,却有繁复的制作工艺,仅那碗看似平淡的热汤就需要八个小时的守候。

□鸡、鸭、鹅、猪肘、火腿、筒子骨、后腿肉、鸡脚有着特有的比例,经过八小时的熬制才汇成了这有层次感鲜味十足的汤头。

□盛放热汤的容器也是大有来头哦,你可听说过“逢春紫陶”?

建水紫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末年间了,其中以“逢春紫陶”最具盛名,花纹雪白,叩声如磐。器形圆润,陶制品的保温性很好,最适合过桥米线啦。悄悄告诉你,每个陶碗的造价也是不菲哦。搭配木制汤勺,更添了一分古朴。


■配料盘中那琳琅满目的精品食材,来自于云南的各个地州。

□怒江的老窝火腿、无量山的土家、雪花牛肉…….

□一碟小咸菜带着浓浓的云南特色,玫瑰大头菜,曾经老一代云南人出省必备的伴手礼之一。翠湖宾馆第一代员工芮德昌老人精心腌制的玫瑰大头菜,带着浓郁的玫瑰香气,香而不咸更有一种境界了,平凡的市井小食能够升华到世界非物质遗产,也证明了他的实力。

□配菜头盘里也藏着小惊喜,翠湖宾馆保留菜式春卷,只能在过桥米线套餐里找到咯,内馅儿鲜味十足,春卷皮可是个技术活儿。橙皮鸡,新鲜橙皮去白瓤只留下最外层,果香味浓郁,很清爽的味道,好像这春天的感觉。


一碗过桥米线,一种云南情怀。

吃完米线,几勺鲜汤下肚,去翠湖公园里溜达一圈,给西伯利亚的小精灵喂喂食,再过上几天他们就该踏上返程咯。

赏味翠湖,情迷金银过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过桥   昆明   米线   建水   蒙自   福华   汽锅   新世界   筒子   肉片   云南   口感   书生   正宗   口味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