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确定是“双峰拉尼娜年”,冬天该有多冷?

10月14日,NOAA的南方涛动(ENSO)页面上悄悄地将拉尼娜发展的预测从9月9日的70~80%更新为了87%,此后联合国气象组织以及各国气象局,纷纷预测今冬将面临双峰拉尼娜年。

而在10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关于2021年冬季保民生部分内容是“据预测,今年冬季北方等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甚至可能出现极端天气。会议决定,一要确保冬季北方地区特别是东北供暖,全力保障供暖用煤生产和运输......”!

国家气候中心则在10月22日预测“10月将进入拉尼娜状态,并于冬季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

今冬到底有多冷,会进入小冰期吗?

去年冬天霸王级寒流让大家有些措手不及,所以有很多朋友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今年冬天之后到底会不会面临小冰期,我们下文就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历史上的小冰期大约从1550年开始到1770年为止,跨度大约为220年,彻底结束大约是在19世纪初,但在中世纪温暖期后持续了几个特别寒冷的时期,期间北极冰盖扩大,冬季雪线南移,比如我国广州冬季时都曾发生大雪,但在现代,广州最冷也就下个雪子。

小冰期发生后冬季变长春秋季变短,夏季植物生长窗口期缩短,农作物歉收,造成了全球性饥荒与瘟疫!但对于小冰期发生的原因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不过到现在为止有几个说法供参考:

1、火山喷发论

在小冰期间确实有几次比较大的火山喷发,大量的火山灰进入大气环流,阻挡了阳光到达地面,造成遮蔽效应,从而导致整体气温下降,这一点也从历史记载中获得验证。

比如1815年4月5日~12日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释放了超过1000亿立方米的物质,造成了全球气候混乱,无夏之年就是喷发后的第二年发生的,当时的天气之混乱,炎炎夏日的数天内可能就会出现暴风雪,北半球农作物歉收,出现了严重饥荒。

2、太阳活动

在小冰期特别冷的几个周期内,科学家发现太阳活动偏少,比如在1645年~1715年间太阳黑子数量几乎没有,太阳活动频率降低导致热辐射减少。

不过从现代太阳辐射比看,有黑子活动与无黑子活动的11年周期中,太阳辐射变化太小了,属于千分之一级别,很难相信会引发小冰期。

3、地球轨道变化

地球轨道的离心率、转轴倾角和轨道的进动的变化,比如地球轨道的偏心的远日点,与地轴转动倾角的最大点,还有轨道进动变化重合时可能会导致比较严重的变化。

据塞尔维亚的地球物理学家兼天文学家米卢廷·米兰科维奇计算,最大情况下可能降低地球获取太阳辐射约23%,这个比例有点夸张,确实有潜力导致小冰期发生。

拉尼娜和小冰期没关系?

其实综上所述,拉尼娜和小冰期似乎没啥关系,这个天气系统在工业革命以前也存在,但发生频率要比现在低得多,它的产生主要是太平洋上空的沃克环流主导的。

如果沃克环流过强,则会导致东太平洋表层温暖海水吹向西太,导致西太海水过于温暖,从而导致北半球天气系统大变,主要会增强台风,延迟秋季高温以及大概率导致北半球冷冬。

尽管冷冬似乎和小冰期有些相似,但却完全不同,因为拉尼娜现象也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导致,它的产生源于西太温暖的海水,这会导致过强的副热带高压与极地涡旋之间产生相当大的交互,从而导致大幅度降温变化的发生。

也就是说可能会造成温差极大的天气变化,就像大家对去年冬季的记忆是冷、冷、冷!但去年冬季却是一个暖冬,各位这点一定是没有想到,这就是拉尼娜给予各位的精分记忆,极端天气增加了。

在过去数十年里发生的拉尼娜年份中,冷冬占2/3,暖冬占了1/3,所以今年到底是冷还是暖还真有点不好区分,根据趋势预测很可能是继续是暖冬,但会跑出一个极寒的天气

怎么样才会进入小冰期?

2020年6月26日,《科学进展》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标题是“Climate impacts of a weakened 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 in a warming climate”(变暖气候下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减弱对气候的影响),抛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观点,AMOC正在减弱。

AMOC(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是对北半球影响极大的洋流系统,它将太平洋温暖海水输送到北极,然后再从北极带回冰冷的海水到赤道,强劲的环流保证了北极的气温要比南极高得多。

图源见水印

但科学家发现这个环流强度已经减弱了15%,到2100年可能会降低50%,而造成这个原因的正是全球变暖,它导致了北极冰盖融化,大量淡水进入了海洋,导致海水密度下降,使得到达北极的海水无法下沉进入下层回到赤道,而随着北极海冰融化,AMOC的强度还会继续下降。

这会产生什么结果?向北极输送的热量大幅下降,也许接下来某个冬天会导致北极冰盖大幅扩张而进入冰河期,这是全球变暖下进入冰河期的一个讨论,而且还是有可能发生的。

其他的可能性诸如火山喷发,可能只有罕见规模的黄石火山喷发才能将地球一举送入冰川期,当然大家不必大惊小怪,因为在地球历史上,冰川期才占主要时间,而间冰期则是难得休养生息的时候。




2020年的时候,不少人说在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之下“将出现60年一遇”的极端寒冷冬季,结果呢?2020/2021年又是一个暖冬。这不,美国气候中心已确定今年是“双拉尼娜年”了,也就是新一轮的拉尼娜现象又出现了。这次拉尼娜现象暂时是美国单方面宣布的拉尼娜现象出现了,日本,我国等机构还是处于预计会出现拉尼娜现象的状态。

所以,每个国家的判断标准不一样,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每当我们说的拉尼娜现象的时候,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今冬会有多冷?的确,拉尼娜现象的出现与寒冷是存在关系的,但是也并不是一定。我们才说了2020/2021年又是一个暖冬,同时,也还有严重偏暖的情况。从历史上的拉尼娜年看,1998年的冬季是严重偏暖的,其余年份多数都偏冷。

所以,大家看到拉尼娜现象就说非常的冷要来了,有没有道理呢?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非是绝对性的因素。首先我们要分清楚,才能够说明。

的确,2021年的气候变化太异常了,这不仅在美洲,欧洲等地,在我国也遇到了。美洲今年出现了极强的高温,并且长期的干旱气候,其中北美遇到了罕见的历史性高温,近48度。而欧洲出现了极强的洪水,特别是德国。当然,除此之外,还有沙漠地区“飞雪”等等,都说明了极端性气候的强度十分高。我国在10月遇到的气候现象也是如此,10月上旬的时候,副热带高压增强,导致我国大范围地区出现极端高温。

秋季直接变成了夏季的气候现象,南方大范围地区都是高达35度的高温。而到了10月中旬,一波接一波冷空气,甚至还迎来了10月罕见的寒潮气候,结果“一夜入冬”了,什么情况?这是真的气候大变了吗?的确,完全可以说就是气候大变了。2021年如果说得严重一点,就像是我们说的“气候转折点”了一样。这不?新一轮的拉尼娜现象又来了,这真的是“雪上加霜”了。

拉尼娜现象出现之后,又会引发大气的快速响应,今年冬季的极端性气候可能会更多。当然站在我国的角度来讲,首先,拉尼娜现象会引发全球变暖的暂停,那意味着我国也会受到“暂停”的变暖影响,这看上去是一个好事情,但是也是一个“反向”影响。为什么这样说呢?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之下,冷空气会出现高度频繁的状态,那没有“变暖”的影响,是不是意味着就是“冷上加冷”呢?的确就是这种模式。

所以,很多人看到这样的气候变化,直接说今年是“冷上加霜”,又是一个大冷的年份。甚至还有人说——根据历史上拉尼娜年份的数据,只有1998~1999的拉尼娜年是暖冬,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年冬天会是一个冷冬,各位的御寒装备可以准备起来了!这简直就是一派胡言。气候的变化是无法准确地说明,何况冬季都还未开始,今年冬天就是一个冷冬了?

所以,完全是瞎说了。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之下,气候的波动是越来越强了,极端性的气候模式变化也越来越强,所以要真正的确定冷冬,还是暖冬的问题,只有在冬季结束的时候才可以确定,这不是“有理由相信,今年冬天会是一个冷冬”这么简单。我们看到的气候变化模式很强了,你如果说今年有冷冬趋势还行,只是冷冬的可能性较大而已,要完全肯定,必须冬季数据出现才可以。

包括大家去年的时候,说什么“60年一遇的冷冬”出现。的确,在前两个月的时候,大气响应非常地强,并且也的确出现了罕见的寒潮,但是结果呢?直接“反超”,所以,你说是热,完全没有办法确定,不排除今冬又是这种模式。以前我们习惯上认为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平均气温距平不低于0℃或0.5℃即为暖冬。但是在2008年,我国国家气候中心制定了《暖冬等级》国家标准。

判定冷暖冬的基本要素为冬季(12月至次年2月)三个月的平均气温,在空间上分为单站、区域、全国三个范围等级,大家可以去参考看下标准。所以,冬天该有多冷?其实如今还没有办法判断,但是我们需要注意极端性的寒冷气候可能会出现,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今年已确定是“双峰拉尼娜年”,冬天该有多冷?

今年的冬天似乎比以往的冬天来得更早了一点,而且更冷了,最近的一周多的时间,全国大范围的雨雪天气的到来,全国大面积的雨雪天气给人们的交通和生活都造成了比较大的困难,大暴雪也造成一些地区的人员受伤甚至伤亡。因为据国家气象局专家来说:今年是“双峰拉尼娜年”。

据国家气候中心最新消息,今年7月以来,在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下降,预计10月份将发生拉尼娜现象,并在冬季形成弱到中度的拉尼娜现象, 展望秋季和冬季 2020-2021 年将有拉尼娜现象。

立秋以来,尤其是中秋节以来,台风似乎成了“常客”。让我们的感觉台风的猛烈程度动不动就“强”或“超强”,不时时台风登陆海岸上,不只是一阵台风的光顾,时常多多股台风的光顾大陆,不只是“聚在一起”,有时还“成群结队”。嚣张的气势,无疑是暴露无遗。为什么最近的台风如此疯狂?

今年上半年,在超强厄尔尼诺的“压制”下,却在没有台风产生的时期,同期生成了4个台风。今日的台风异常的活跃跟拉尼娜现象有关

双峰拉尼娜年

“拉尼娜”是一种海平面温度异常偏冷的现象,“拉尼娜”是取自西班牙语“La Niña”——“小女孩,圣女”的意思,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它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11月3日,中央气象台发布消息,庞大的高压区在新疆西北的西西伯利亚地区出现,巨大的严寒气团强势而庞大,来势汹汹“入侵”国内。这波冷气团入侵带来了全国范围内的降温,掀起11月首场寒潮降临。

冷气团的入境路线自我国新疆北部开始。在寒流的淫威下,超级计算机就曾预测北疆的富蕴地区将迎来一日骤降30度的极端景象,11月4日最低温度可能探底至零下30摄氏度。而实际情况亦所差无多,11月4日至11月6日期间,温度逐步下探至零下20摄氏度。

时隔仅一日,寒流便马不停蹄,继续向西南方向进发,在整个中国东部掀起了一场降温潮。东部大部分地区气温将先后下降8~10摄氏度,北京、济南、呼和浩特周边更是“一夜入冬”,气温骤降12~16摄氏度。伴随着大风天气,暴雪也挟威而至。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等地均接到了暴雪黄色预警,预测7日将有暴雪来临。

早在10月下旬,国家气候中心就已经发布了消息:预计今年冬天将形成一次弱到中度的拉尼娜事件。此次预告也与世界气象组织、美国、日本等的拉尼娜预告彼此印证,增强了其可信性。同时,报告也指出,本次拉尼娜事件将在未来一至两月内达到最强,可能会带来极端气候,极端寒潮即是可能性之一。

如果您有其他看法,欢迎在下方讨论,谢谢!




拉尼娜现象已经出现,那今年冬天会不会很冷?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拉尼娜现象是什么意思。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增高将近60 厘米,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这又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它通常表现为全面的气温比正常的气温会低0.5以上。

在2020~2021年度的冬天,就有几次寒潮席卷我国中东部地区,其出现的原因就与拉尼娜现象有关,实际上上次的拉尼娜出现于2020年的9~10月份,直到今年的5月份才结束,如今拉尼娜现象又出现了,所以又有人称今年是个双峰拉尼娜年,这也意味着气候反常已趋向于频繁,极寒和极暖的现象增多,冷热交替变化比较大。

气温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双峰拉尼娜的出现预示着今年冬天比往年的冬天要提前到来,也说明今天冬天的气温要比往年低一度以上,气温的严重变化会对工业生产和农业畜牧业的发展带来致命的危害,所以我们需要提前做好防范措施,以应对今年更加寒冷的冬天!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拉尼娜现象是什么。“拉尼娜”现象就是指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对全球气候有很大的影响,通常会带来飓风、暴雨和严寒

对于我国来说,“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热夏冷冬,南旱北涝的反常天气。

2008年的南方雨雪冰冻灾害,那次自然灾害就是“拉尼娜”现象造成的!

于是就有人推测出,今年的冬天会是极寒,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并不是每次“拉尼娜”现象都会带来严寒!

根据有记录以来的“拉尼娜”事件来看,我国冬季气温在10个“拉尼娜”年偏低,5个“拉尼娜”年是偏高,所以只能说今年冷冬的概率会大很多。

正所谓有备无患,怕冷的朋友尤其是畏寒的中老年人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过冬准备。

海南作为国内唯一的热带岛屿,这里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而且比起室内的温暖,室外的阳光明媚更加有吸引力。去海南过冬,你想要的阳光,沙滩,海浪统统都能满足!

总之,不论是冷冬还是暖冬,怕冷,来海南过冬就对了!不知道住哪里的朋友,请随时私信评论留言哦,帮你找到最合适的房子!




会冷吧, 到底多冷不知道啊, 反正冬天很冷就对了,毕竟冬天还没来呢。。。有多冷来了才知道啊。

不过说到拉尼娜,可能很多人不了解, 拉尼娜现象要是打麻将的话 ,他对门坐的就是《厄尔尼诺》。厄尔尼诺大家应该听的比较多,也是比较被大众熟知的了,简单说,拉尼娜现象就是与厄尔尼诺相反的一种气候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是比较容易造成来自于海洋上的热带风暴的数量和强度增加的一种现象。

拉尼娜现象刚好相反, 他是比较容易给温带地区造成来自极地的寒潮出现的现象。

这两种现象的出现都会带来跟往年比比较反常的天气现象,但是对于我们来说, 这种现象的出现, 也不一定就意味着一整个冬天都会特别冷,但是冷的概率会比较大而已。

双峰拉尼娜年,往年也是穿羽绒服,今年大概穿的时候多一点吧,再买个厚一点的也行, 反正用的上。




马上立冬了,今年的冬天格外冷,不但有疫情的加重,更有拉尼娜极端天气现象出现,甚至说小冰河期即将到来。其实冬季带给人们的直观感受,是冷峻与严酷,可是在这冷峻的表象之下,实际上也有着平和、安详的实质。

过冬如修行。四时各有所属,春季的勃发,夏季的激情,秋季的收获,到了冬天,自然也该安静下来了。在经历了繁忙躁动的三个季节之后,大自然给予了我们这样一个休息的时间,让天地万物都平和下来。人们也应当在这个看似不怎么友好的季节,静一静,想一想。有动有静,这才是人生的修行呢。

(一)立冬补冬

在寒冷的天气中,多吃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这样,不仅能使身体更强壮,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不过天冷别光顾着吃“热乎”,适当吃些性冷食物和凉菜,不但对身体无害,反而有益。

冬天人们很容易产生胃肺火盛,甚至由此导致上呼吸道或胃肠疾患,因此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要想消除冬天的“上火”现象,肠胃健康者不妨适当地吃些性冷食物和凉菜,喝些凉开水。冬天如能经常饮用凉开水,则有预防感冒、咽喉炎之功效。尤其是早晨起床喝杯凉开水,能使肝脏解毒能力和肾脏排洗能力增强,促进新陈代谢,加强免疫功能,有助于降低血压,预防心肌梗死。

对于冬季长胖的人来说,适当吃点凉菜还有利于减肥。

(二)立冬健康

1)保持空气清新

要经常开窗通风,床头可摆放一小瓶可漏气的薄荷油,让气味缓慢散发。此外,还要适当多饮水,增强肌体代谢。

2)避开感染源

少去公共场所活动,减少感染机会,注意卫生,手与手接触是感冒传染的重要途径。感冒病毒能在手帕上存活1小时,在手上存活2小时。因此,要经常用肥皂洗手,洗手前不要用手摸鼻子和眼睛。

3)加强锻炼

冬季户外活动可促进热量产生,调节新陈代谢机能,增强大脑皮层兴奋和体温调节功能。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为度,汗多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

不过锻炼也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例如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杜绝做打球、登山等剧烈运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患者,运动应选择上午、下午日照充足的时候,避免受寒冷的刺激,防止诱发急病。老年人更应注意保暖,要避免过早起床锻炼,以防脑供血不足诱发中风。

4)足部保暖防寒

民间有一说法,“寒从脚底生”。因为足为人体最远端,脂肪薄,保暖能力差,而中医认为足底穴位与内脏关系密切,如果足部受凉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经等疾患,所以要注意足部保暖防寒。

冬天除了要注意脚部的保暖,还可以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最好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如果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增进血液循环。

(三)立冬典故

立冬吃饺子的传说:

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正好赶上立冬这一天,他看见南阳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纷纷被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于是张仲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塞,治好了冻耳。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也有一些地方称"扁食"或"烫面饺"。

记住,立冬之后的气候寒冷,容易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应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同时还应重视24小时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的监测,提早干预,备好急救药品,预防呼吸道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不知道啊,去年就挺冷的,但是我在坐月子没出去感受过,今年要上班了[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1

标签:双峰   厄尔尼诺   小冰期   冬天   北极   环流   立冬   太平洋   暖冬   台风   海水   气温   气候   冬季   现象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