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奶头乐”理论?“奶头乐”现象对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婴幼儿哭闹,可能太冷或者太热,或者饿了,又或者想睡觉。

很多家长选择在孩子哭闹的时候给他一个安慰奶嘴,暂时先稳住孩子的情绪。

所谓新名词“奶头乐”,跟孩子含着安慰嘴有异曲同工之妙。

“奶头乐”之真正含义

1966年,“奶头乐”一词最早出现于《明镜》杂志记者彼德·马丁与哈拉特·舒曼合著的《全球化陷阱》一书,原译为“靠喂奶生活”。

1995年,美国旧金山举行过一个集合全球500多名经济政治界精英的会议,主旨在为全球化的世界进行分析与规划。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著名地缘战略理论家布热津斯基依据未来全球经济化过程中的“二八现象”,提出“奶头乐理论”。

此理论指的是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伴随着竞争加剧,世界上80%的人口将被边缘化,他们不必也无法参与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同时80%的财富掌握在另外20%的人手中。

为了安慰社会中“被遗弃”的人,避免阶层冲突,方法之一就是让企业大批量制造“奶头”——让令人沉迷的消遣娱乐和充满感官刺激的产品(比如:网络、电视和游戏)填满人们的生活、转移其注意力和不满情绪,令其沉浸在“快乐”中不知不觉丧失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

奶嘴对于婴幼儿具有很大的“诱惑力”,这是一种习惯性行为养成的惯性思维,即使吸不到奶水,依然能够让婴幼儿获得某种“满足”。

而在现实中,贫富差距加大,富人自不必说,穷人时间久了,可能穷人阶层就会反抗,这是富人阶层所不能接受的。

所以,富人阶层就需要想一个办法,既能保住自己现有的状态,又让穷人安于现状不做反抗,“奶头乐”理论就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应孕而生。

“奶头乐”简而言之就是“精神麻痹”

穷人阶层可以理解为婴幼儿,富人阶层可以理解为成年人,而一些娱乐化的东西,就可以比作是“奶头”(安慰嘴)。

这样理解的话,可以说“奶头乐”毒害的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

远的不说,就从上世纪末说起,网络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并且以极快的速度延伸。

诚然网络带给了人们诸多的便利,可同时带来的也有诸多问题,最显而易见的就是网络游戏的诞生。

2000年开始,网吧行业火爆,几乎每个网吧全天都是爆满状态,有时候想要上网还要排队。

而这些上网者可不是查阅资料浏览新闻,更多都是玩游戏。

现实中做不到的,在游戏中可能会实现,现实中不敢做的,游戏中可以肆无忌惮地做。这就是虚幻网络的“魅力”,也使得无数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再有就是层出不穷的娱乐节目,形式新颖,明星辈出,让一些追星族不能自拔。

还有网络购物,网络订餐,网络……便利是便利,但是也造就了大量的“懒人”,有些人甚至可以几个月不下楼。

所有这些,都使得部分人安于现状,进而丢失了对于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

像不像一个哭闹的孩子被塞了一个安慰嘴,然后就变得安静起来?

需要警惕毫无营养的“奶头乐”

“精神鸦片”一词近几年时常被提及,实际上“精神鸦片”和“奶头乐”本质上并无区别。

当一个国家的人都以不再思考现实,而是沉浸于虚幻的“精神安慰”中沾沾自喜时,可想而知这个国家的未来会怎样。

“文化入侵”也会被提及,文化之所以能够入侵,除了外在原因,还有更重要的内在原因:缺乏文化自信。

当一些地方出现的日本风情街,一些女子穿着和服招摇过市的时候,有人觉得无所谓,有人觉得不可接受。

前者很明显就是“奶头乐”的毒害者,而后者才是理智的清醒着。

有人可以常年不看娱乐节目,不玩游戏,有人却对此乐此不惫,甚至不能自拔。

后者也是“奶头乐”的中毒者,他们在安慰嘴的安慰下,变得安静,不再吵闹,也不再思考问题,只是安静地吸吮着。

实际上这两年国家对于网络游戏以及娱乐节目的整治,都有在进行,为的就是避免娱乐至死,避免更多人变成婴幼儿。




谢谢, 江月来回答。

首先, 先来普及一下奶头乐的意思, 字面意思上来说, 是指婴儿只要喝到奶就可以满足了, 也就是含上奶头就可以得到快乐, 得到满足, 引申为简单易得的快乐。放到我们的现代生活上来说, 就是刷手机, 玩游戏, 看直播, 折扣比价, 各种健身,钓鱼, 旅游, 以及近期刚刚出现的各种赚钱软件等等消耗你空余时间的一些玩意儿。

你为什么要健身?

当今社会, 最突出的矛盾是精英阶层和普通阶层之间的矛盾。 精英阶层属于上层, 可能只占社会人群的5%, 但是占据着90%以上的财富, 而普通阶层是绝大多数, 可能会占到50-70%左右, 可能只占据不到1-2%的财富和资源。精英阶层和普通阶层之间还有一个过渡期, 就是我们所说的中间阶层(中产阶级)。

一个社会的中间阶层数量决定着社会的发达程度和富裕度。 当一个社会的中间阶层的数量远远超过了普通阶层后, 这个社会就是高度发达高度富裕的社会。 我们中国目前的中产阶级的数量在20%左右, 一般是各企事业单位的高层领导以及一些上规模企业的中层领导, 还有一些自由从业者等等。

中间阶层通过资本的原始积累和不断奋斗有希望成为精英阶层, 但是他们也会由于经营不善或者运气等各方面因素造成投资失败, 变成普通阶层。我们知道的锤子老板罗永浩就是一个在三个阶层不断更改身份的代表性人物。

由于精英阶层希望自己能控制更多的财富和资源, 他们会想方设法尽量让那些中间阶层沉迷于自己的世界, 让他们满足自己的现状, 不再想去奋斗, 不让他们有成为精英阶层的可能。因此, 精英阶层开发出了各种各样消磨中间阶层空余时间的项目, 让他们在工作之余根本没有时间静下心来, 思考自己的未来, 或者认真思考自己的规划。在空余时间, 他们只会躺在沙发上, 刷手机, 看直播, 逛折扣网店, 这些东西都会如毒品一样使人上瘾, 并给人带来心灵上的放松, 当然也会给你带来快乐。 但是当你把你所有的空余时间都花在这些项目上以后, 你就成为了一个毫无思想的工具人。

也许精英阶层一张遛狗的照片或者晒上一顿早餐就能让无数的中间阶层和普通阶层讨论一个上午或者一个下午, 他们在网上尽情发表着自己的观点, 殊不知, 当他们手指疯狂刷着手机的时候, 精英们正在互相谈论着各种各样的生意和投资计划。精英们根本不会去关注那些评论, 他们需要的就是浪费掉那些有希望成为精英的人的时间和思想。

精英的生活

在一个国家中是分成三个阶层, 对这个世界来说, 也是分成三个阶层, 即发达国家(我们平常说的精英, 美国日本等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发展中国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 还有就是中等发达国家(我国目前的位置)。我国很想成为发达国家, 但是发达国家肯定不会让我们轻轻松松地成为发达国家, 去争夺他们的财富和资源, 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因此他们会想方设法制造很多麻烦来阻碍你的发展。 但是也有一部分精英从另外一个方面来阻碍我们的发展, 就是不断制造出许多新鲜的玩意儿来毒害我们的中产阶级, 比如我们平常的健身, 钓鱼, 骑行等等貌似非常高级的东西, 其实这些都是奶头乐的一个表现。这些项目会占用我们太多的业余时间, 而且会上瘾, 也会带给你快乐。 简单来说, 那些占据我们空余时间, 会上瘾, 会给我们带来快乐的项目基本上都是奶头乐项目。 他不但会毒害我们国家支柱的70,80后阶层, 现在90, 00后阶层也明显地受到了毒害, 甚至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10后小朋友也会用手机和PAD刷各种视频和直播了。如果一旦他们沉湎与手机等电子产品, 除了会伤害他们的身体, 也会从思想上毒害他们的内心奋斗激情。你可以尝试着问问你们的小朋友, 他们的理想是什么, 他们的回答会非常的一致: 我没有时间想过这些事情, 等大了以后再说吧。 看看, 这是多么的可怕。

要防止奶头乐的危害, 我们首先要从自身做起, 坚决放下手机, 闲暇的时间多想想自己的规划和目标, 并制定一些计划围绕这些计划而积极行动。同时, 以身作则, 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 让他们从奶头乐中走出来, 有着自己的梦想, 并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如何面对下一代

我是江月, 欢迎关注, 一起聊聊有趣的话题。




首先说一下什么是“奶头乐”理论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阶层差距越来越明显,世界上有20%的精英已经搭上时代的快车走向人生巅峰,而另80%的人,会被“边缘化”。

为防止这种阶层差距产生冲突,给他们塞上一个奶头,让他们获得短暂的快乐,就可以转移他们的不满情绪,让他们更能接受自己咸鱼的身份,心安理得的继续为精英们提供廉价劳动力。

简单来说,就是用游戏、娱乐这种低成本就能获得的快乐,给“咸鱼”们带来满足感,最终沉迷于此,丧失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

如今网络游戏,短视频,各种毁三观的肥皂剧,大量的明星丑闻报道等等供大众娱乐的节目,其实都是精英们塞到我们嘴里的“奶头乐”。


当今社会已经很少有人能够抵抗手机带给我们的满足感了,因为手机里充斥着各种“奶头乐”。


随便刷两个视频就能获得快乐了,稍微多玩几把,熟练熟练,就能在游戏里称霸了,随便敲击几下键盘引导舆论,就有大批人点赞了。

于是人们开始沉迷于此这种短暂的快乐甚至让人们觉得,不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就可以做这个世界的强者了。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奶头乐”正在悄悄侵蚀当代年轻人。


你以为抱着个手机就能获得的短暂满足感,最终会让你丧失专注力。

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总结出“奶头乐”对人们的危害。

第一,“奶头乐”会麻痹你的思想、禁锢你的思维和行动力。

学习好累啊,刷会抖音放松一下。

工作好辛苦啊,看会偶像剧,幻想自己也会遇到剧里帅气多金的王子,从此养尊处优。

生活好寂寞啊,追星给爱豆点赞,为爱豆爆肝投票,爱豆终有一天会看到我的。 可是你有想过吗,抖音里的段子,只是一种变现方式,最终变现的钱不会到你的口袋里。


偶像剧里的王子就算真实存在,他也只会娶公主。

把你的爱豆投票到第一名,成功的也不是你。

你所做的这些,并不能解决你的实际问题,反而影响了你的专注力,慢慢的你会依赖于这种短暂的快感,无法在集中精神去认真学习、努力工作。

当你一旦停下,便会陷入更深的焦虑,这种恶性循环,最终扼杀掉你的专注力与执行力。

第二,“奶头乐”是一场资本的游戏,不拒绝,你只能成为待割的韭菜。


如今的娱乐业,批量生产的“小鲜肉”,腐蚀着年轻人的意志。

他们靠着精美的人设包装,让人们心甘情愿的做他们成功路上的免费劳动力,最终坐享其成的只有在幕后操纵一切的资本家。

同事的孩子年初要上网课,她提前去亚运城商业街给孩子买了一部新手机用,结果孩子竟然每天偷偷给明星打榜投票,买代言买专辑,不好好上网课,还刷了同事三万多块钱,把同事气个半死。

原本想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学习工具,最终却让孩子沉迷于“奶头乐”中,连学习都耽误了。

第三,“奶头乐”会让人们丧失深度思考的能力。

人们如今接触到的,大多都是浅显易懂的、浮于表面的东西,不需要花费时间,去钻研、去了解。

渐渐我们就会习惯这种思维模式,最终丧失思考能力,任由资本和媒体牵着鼻子走。

年轻人应该是有探索精神的,朝气蓬勃的,不应该一味躲在安全区,享受着“奶头乐”带来的片刻满足,最终变得平庸。

只有保持深度思考的能力,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不热津斯基说“奶头乐”这一理念,是为了安慰边缘化人群,但这更像是精英们的一场阴谋,只有将这80%的人群驯化了,他们才能高枕无忧,坐享其成。

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未来的国家栋梁,不要被任人宰割的思想所桎梏,拒绝资本向你递来的奶嘴,才能为国家建设做出更多贡献。

那么你是那20%的精英还是被“奶头乐”毒害的网上冲浪人呢?




娱乐了老、中、青三代,而且乐此不疲。




一代人




奶头乐毒害中国不是多少人,而是两代人。奶头乐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中国年青一代毒害和意识形态占领是第一位的。

"奶头乐"实际就是美国真对中国年青一代投下的西方文化饵食。主要反映在西方式个人自由,道德绑架,跟风,盲目崇拜,出风头,小鲜肉,粉团,饭团,奇谈怪论,利用网络自媒体抖音献摆等。

一句话就寻求刺激,寻找不一样,表现个人,刷存在感,和大众共识对着干。你搞国庆我搞日本神风,你纪念九一八我搞日军731,你搞唐人街我搞日本风情街,你穿汉服我穿和服,"奶头乐"就是为少数人寻求快乐。

"奶头乐"毒害了多少人,根据我查找的资料和浅表理解和看法,欢迊网友共同讨论。




说毒害的,先想想怎么解决生产力提高带来的剩余劳动力问题。不能解决,就别整天这个毒害你那个毒害你,没有电影电视剧电子游戏什么的,也没见你能有啥发明创造。整天跑村口树底下吹牛还差不多,村口那棵树还毒害你了?




毒害了不求上进的人。这些人贪图享乐安逸,怕吃苦受累,沉浸在一时的安乐中,自毁前程。




“奶头乐”理论,最早由美国国家安全事物助理的布热津斯基提出。

主要表现两种娱乐方式:

一种娱乐方式是发泄型娱乐。比如:色情、网络游戏、低质短视频、无休止的网络口水战等。

第二种娱乐方式是满足型娱乐。比如:偶像剧、真人秀等等大众化视听娱乐。

这些娱乐方式,确实能让生活压力大的人群,在茶余饭后"哈哈"一乐,减缓压力,松驰精神压抑,达到乐不思蜀的目的。

但当人们长期以这些娱乐方式,主导精神世界的需求,势必会扭曲人的三观,改观待人处世的方式方法等等。

尤其是对当下青少年一代,毒害极大。出现了"追星族"、"拜金族"、无羞无耻的"娱乐八卦族"……等等。盖过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国学文化教育。

鲁迅先生曾这样感慨:“世道浇漓,人心日下,国将不国”。这样的感叹,在此用在"奶头乐"之毒害上也未尝不可。

最后借用鲁迅先生的"长此以往,国将不国"这句话,既要深思,又要警醒。

愿天地间有一个蔚蓝的天空!




有没有发现,我们如今正生活在一个娱乐至死的社会。

早上醒来,打开微博,热搜上全是毫无营养的娱乐新闻:

某个明星胖了,某个明星离婚了,某个明星出轨被实锤了。

上了地铁,打开某音,到处充斥着有毒的价值观:

男人不为你花钱,就是不爱你。

真正爱你的人,会秒回你微信

无下限地迎合人性的自私、贪婪、懒惰

下班回家,仅有的时间只想拿着手机玩两把王者,一边打游戏一边和猪队友对骂。

不间断地被高频刺激的娱乐垃圾喂养的过程中,我们的记忆变得像金鱼,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无法从低频刺激的活动中汲取营养。

Tittytainment(奶头乐)的由来据说是世界上的精英在之前开了一个会,这个会得出了一个结论,世界全球化以后,资本和生产要素被少数人掌握甚至垄断,以后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20%的人负责有钱,80%的人负责喊666,那怎么让80%的人老老实实的既当屌丝,又喊666呢,那么就给他们每个人的嘴巴里塞个奶嘴。

这个奶嘴是什么?是基于人性弱点的产品,比如色情、赌博、娱乐等成瘾性产品,这些产品可以让人们廉价地获取快感,但会深刻地折损人们长期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这有点类似于口红效应,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通常会购买一些廉价的物品来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而这些东西往往不是必须的但又是紧要的。

人们幻想财富的快速积累,却又容易在现实的压力和廉价的娱乐中起伏,最后迷失在社会的黑暗角落里。很残酷,但这可能是大部分人未来生活的真实写照,因为好逸恶劳是人性使然。

今天一些年轻人现状是玩着手游、刷着微博抖音、抽着电子烟、灌着最烈的酒、蹦着最野的迪、开着最快的车、背着最重的房租(房贷)和做着暴富的梦,可能就是真真切切的奶头乐经济的一部分。

我倾向于叫这类投资标的为恶之花,因为他们是不畏周期的,经济向好或者向坏都能长期存在,这部分的市场需求是基于人性无法避免,唯一可能扰乱的因素是世界的不安定,比如战争、革命等。从投资的角度,很可悲地来说,他是长期存在的好标的


人类的演变规律将彻底依照马太效应(强者更强,弱者越弱)分化,未来人类只会分裂成两个群体:一小群超人类,以及绝大多数位于下层而且毫无用途的智人,也就是所谓的——无用阶层。

当你把娱乐当作主食,忙着“杀时间”的同时,你也一点一点在“杀死”自己的人生......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被“奶头乐化”?

◐ 对闲暇时间的利用

判断一个人是否被“奶头乐”化的一个标准之一,就看他工作以外的时间花在哪。

如果一个人大部分休闲时间都用来刷抖音、追剧、打游戏和刷微博上,那么他被“奶头乐化”的程度也就越高。

◐ 是否有批判性思维

在面对热点事件和公众问题时,如果一个人第一反应不是让子弹先飞一会儿,根据多方证据再做出合理推测,而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站队发,发泄情绪,那么他的“奶头乐化”程度也更高。

◐ 知识获取的渠道

当一个人经常接受碎片化的信息,时常咀嚼别人转化过的“二手知识”,聊天的内容也充斥着娱乐八卦时,那么这个人的“奶头乐化”程度就会更高。

为什么我们要警惕奶头乐?

01.

视野变得狭隘

打开app,你会发现,你看到的信息全是算法根据你感兴趣的、喜欢的推荐给你的。

如果某天你给一条萌宠的视频点了赞,那么接下来你就会发现系统会不停给你推荐萌宠的视频。

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凯斯·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中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做信息茧房,指的是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



你以为互联网时代,你能获取的信息比以前更多更海量?

你错了,你看到的信息都不是你主动选择的结果,而是算法筛选过滤之后喂给你的。

也就是说,对你兴趣以外的世界,你一无所知。

如果你长期被困在信息茧房中,久而久之,你的世界变得越来越狭隘,因为那些真正对你有帮助、有用是没有机会进入你的视线里的。

02.

丧失独立思考能力

你有没有发现,互联网越来越像一个审判法庭,所有人在互联网上都变成了法官。

当一个热点事件出来,人们要么把这个人捧上神坛,要么就是把这个人贬入地狱。

前段时间林生斌的事情也是这样。

互联网世界有个永恒的规律,一个人被捧上神坛的那一刻,就离坠落不远了。

成神成魔只在一瞬间。



《乌合之众》中讲过一句话:在群体之中,绝对不存在理性的人。群体能够消灭个人的独立意识,独立的思考能力。事实上,早在他们的独立意识丧失之前,他们的思想与感情就已被群体所同化。

然而大众似乎从来不长记性,人们的判断标准总是非黑即白,但他们永远都无法意识到,人性就是复杂的。

他可能同时伟大也同时自私,他可能同时深情也同时薄情。

然而没有人关心真相,人们只想看热闹听故事,只在乎自己的情绪是否得到了宣泄,只想当正义使者去审判他人。

03.

丧失延迟满足的能力

长期浸淫在高频度刺激的活动中,人们很难再静下心来享受低频刺激的活动,例如独处、阅读、学习等。

当你习惯15秒看一个短视频,你很难静下心来用半天时间阅读一本书。

当你习惯15分钟玩一把游戏,你很难耐得住性子花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来学习一门兴趣爱好。



在习惯了即时满足之后,人们逐渐丧失了延迟满足的能力。

而后者恰恰是最有益于帮助我们实现心智成熟和成长的活动。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抵抗奶头乐?

就是做一个有觉知、有独立思考能力、时刻保持清醒的人。

用深刻打败肤浅。

用延迟满足替换即时满足。

用主动思考对抗被动喂养。

奶头乐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点点侵蚀我们的人生的,它就藏在我们每一刻当下的选择中。

毛姆曾说过一句话,每天做两件自己讨厌的事情,对灵魂是有好处的。

你下班后的几个小时,是打开手机,面无表情一条条划过视频,还是躺在床上,心无旁骛地翻阅一本好书,都决定了你接下来的方向,是走向娱乐至死,还是拥抱深刻自主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奶头   社会   奶嘴   空余   美国   阶层   现象   精英   评价   理论   能力   精神   方式   孩子   时间   快乐   手机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