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了也不指望你养!”为什么很多父母都会对孩子说这句话?余生指望谁?

老了也不指望你养!一,说明腰板硬了!现在养老金都有保障,自己能养活自己了!有收入高的积蓄多不能动的时候,还有条件雇人照顾无需子女承担。

要知道,随着工资的提高,雇保姆二十四小时陪护,工资也不低的,过去积攒的钱是贬值的,随着医疗条件的提高不一定很快就死!

没有一定的财力是雇不起的!

二,靠子女靠不住!子女条件不一样!有的真没有能力!有的忙事业,自己还有家庭,孩子。

那年月,我妈不开支,子女收入都不高,哥哥弟弟供孩子念书,为学费四处借钱。我一个人养孩子,他爸下岗自己都吃不上饭,可真是够难的!谁也顾不上谁!不然会好一些!老娘晚年受苦了!

现在好了很多,收入也提高了老娘也不在了!留的是遗憾!是无法补的痛!

社会发展好,人民生活才有保障!老有所养,老人腰板才能硬!

靠子女,有的确实靠不住!子女生活不好,自己都顾不上,没有能力!或者忙于家庭工作,事业。

也有孩子多互相靠的问题!婆婆八个儿女,忙的忙,靠的靠,我那时候照顾她,她儿子打我,让回家,大伙的妈!老太太只能哭!

现在多数都一个孩子,顾不过来啊将来的养老确实是个问题!

最好的办法就是能让老人发挥余热,靠自己的能力!

自助互助养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能动的时候照顾别人,积攒工时,留给自己不能动的时候用。剩余可以捐助,也可以有偿交换。

互不扰,靠自己,自力自强!老了也尽量不拖累子女。让孩子安心工作!

这样的话,如果能建老年公寓方便得多!老人之间能够经常见面,都能时时看到,也不至于一个人死在家里多日没人知道!

存在这样的现象是老人的不幸!也是社会的悲哀!

把老人集中在一起有很多好处。

方便互动,团结互助,也利于搞一些爱老,敬老,助老活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过去不孝可是大罪啊!

老人购物,快递送货也放便。大家其乐融融。

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关系到老年养老问题,希望官方能够重视!

如果建老年公寓,需官方出头。可租住单间,或者两个人一个房间。

需要有人组织,有投资,需要租住的也可以预交些积资。

可惜我只是有设想没能力。只是空想!

养老问题非小事!希望领导层,相关机构能够重视!妥善解决大多数老年人的晚年养老问题得以保障!

让老人,孩子们都无忧!意义重大啊!




从小到大,类似“今后我不靠你”“我老了不需要你养”之类的话,我的耳朵都听出老茧了。

我有一个彪悍的父亲,97年退休前在邮电系统工作,干着采购的肥差,收入碾压当时的大多数工薪族,所以他在家里就是帝王般的存在,而我还有弟弟以及母亲只是他豢养的奴才或者宠物。

反正每当他从单位回来的每一次休假,都是我们母子仨的炼狱。诅咒、谩骂、摔东西……只是没有动手打我们。

但我宁愿他毒打我们一顿后就偃旗息鼓,而不是没完没了的语言暴力。

但也就是不打我们,从来不打。

一直都是泼妇骂街似的骂上几个小时不歇气。

在我和弟弟面前,他一直高高在上,对我们不屑一顾。

他一直对我们说:“我早就看透了,我今后靠不上你们!我不需要你们养!我的饭碗我自己挣到的,我不会向你们要饭吃!”

我和弟弟从最开始的恐惧害怕到后来的反感再到现在的怨恨,都是他几十年如一日慢慢调教出来的。

我和弟弟私下讨论,得出的结论是,父亲一直活在他自己记忆深处的18岁。

但,人的各项器官机能都是要衰老的,不管你的内心有多么强大。

内心无比强大的父亲,在2017年冬天的时候中风了。

我和弟弟窃喜,然后欢呼!

中风后的父亲,大小便失去了管束。弟弟第一次给他换洗的时候,他也第一次用恐惧和哀怜的眼神看着我们姐弟俩,一如几十年前我们可怜的母子仨!

父亲在医院里老实了十几天,每天战战兢兢地接受我和弟弟的护理。

幸亏送医院及时,加上医院里的医生护士有很多都是熟人,一连串的输液、服药、针灸、电疗等等做了之后,父亲很快康复,生活又能自理了。

康复后的父亲,心态也迅速回到了他记忆深处的18岁,继续彪悍,继续“我不靠你们!”

我和弟弟面面相觑。

我和弟弟赌了毒咒:这老头如果倒床,就活活饿死他!

我宁可背着不孝和谋杀的恶名把牢底坐穿,也不愿再出现在他的病床前尽我的义务。

这是我的回答。

谢绝反驳。




亲眼见过一个说过这句话的老太太,现在后悔的不行。

她有三个闺女,一个儿子。

他的儿子是老小,性格有些懦弱,平时不爱说话,有些内向,几个女儿能说会道,老太太大概是觉得自己儿子靠不住,想着以后要靠三个女儿养,所以对儿子一直不怎么好。

儿子结婚之后,连着着对儿媳也有偏见,几个女儿也不待见她,在她怀孕期间还要求她帮自己洗脏衣服,导致她怀孕几个月流产。

身边有亲戚劝过她,她都不听,说以后这个儿子指望不上,还是要靠女儿。

分家以后,儿子就出去打工了,三个女儿各自结婚,她跟小女儿住,之后把所有的东西,包括宅基地和自己的老房子都给了小女儿。

前两年小女儿丈夫不愿意她住自己家,说要出去打工,让她住自己儿子家去,她没办法,给儿子打电话让他回来。

现在她一个人住在老家,儿媳偶尔去看看,也不给好脸色,经常指责她年轻时对自己不好,从来没帮自己带过孩子,把所有的家产都给了别人。

她的几个儿女不怎么来往,关系搞的很僵。女儿怪弟弟不赡养老人,弟弟怪女儿霸占自己的家产,不见面就算了,见面就打的不可开交。

话不能说的太满,否则总有打脸的时候,再说,养孩子是为了什么,不就是多一个亲人,在你老了可以陪在身边,有个念想吗?




我公婆就说过这种话。

我公公现在有2000超一点的退休金,婆婆拿的农村养老金1300左右。他们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说起话来都是摇头晃脑的。

然后他们村里四处告诉别人,他们有18万存款在银行里面。婆婆还再我面前说,外面的人都说她是有钱人。

在他们困难的时候,我老公的奶奶一直帮她们干活,75以上的老人天天给他们俩洗衣服,地里的活也替他们干,之前还养过羊,冬天的时候没有草吃,老人拿着麻袋四处捡花菜叶子回来喂羊。现在公公退休了,婆婆嫌老人碍眼了,就整天找事和老人家吵,不想管她。把老人气得直哭。还好老人有两个女儿,女儿经常来看她,带点吃的喝的。

后来她突然间生病了,而且还差点就那个了,花了很多钱才保了命。现在常年吃药,中药西药不能间断,断了病情就严重。

她和我老公的两个姑姑也不和,还整天挑拨离间。所以现在除了我公公,家里没人愿意和她多接触。




自从我进了这个家,公公婆婆就有点熙指气使 ,公公是县某厂的退休干部,婆婆是教师。两个都是有工资的人,在农村,夫妻俩都有工资的人当时并不多。因此我和嫂子俩人也不断受到婆婆的的慢怠。 我公公总是说,“老了,不指望你们能养活我老。我和你妈都有退休金,我们可以进养老院。”

我老觉得他这余生好像就是为了他的这个目标而活着。我嫂子一家人不在家,家里就剩下我家四口和他夫妻两人。我白天上班挺忙的。晚上有时还去加班,他们也看不到眼里,而且习以为常。 我的两个小孩儿也很少照顾到。有时两个孩子还有区别对待。我的第二个孩子不到一岁。我们就分开了家。现在我的两个孩子都已经长大结婚,我家的这样生活我早以习惯。

他们老夫妻俩人在一块儿生活,由于没有儿子媳妇的搅扰,倒也 很清闲。我公公也说过,人多好干活,人少好吃饭。这大概是不想和孩子们在一块生活的一个原因吧。他们两个人之间还不断闹矛盾。我公公已经快80岁了脾气还挺倔,和婆婆话不投机时,两个人会闹别扭,冷战或分居。他们在县城还有一套养老房, 不高兴时公公就去那里住。前些年还不去住,现在年龄大了反而去的勤了。

这个养老房说起来也挺气人。十几年前, 我嫂子一家人在县城的房子有点问题,有人买赶紧卖掉了,就想暂住这房子一段时间。我公婆让小姑子一家人住着。嫂子一家也没住成。现在嫂子和他们的关系也很紧张。

他们两个人年龄也很大了,和孩子的关系相处的也不咋滴,早些年思想上留下的根蒂也残存在每天的日子里,想起来大家都闹心。不知道哪一天他们真的累人了走不动了,内心里会不会后悔自己以前说过的话?




我小时候,有一次我父母两个人共同骂我,我说不活了,他俩让我去死,我哭着说我死了把我埋山上,回答说,不埋,喂狗,你死你的,我们还有一儿一女给养老。

好容易过了二十岁,谁追求我他们都能挑出毛病,不幸的我遇一能说会道渣男,被蒙蔽,订婚,那家出手挺大方,交往中发现渣男属性,要退婚,不许,告诉我活是人家人,死是人家鬼。

再后来,遇家暴,被逼吞鸦片膏,命大,又未死,历经万千辛苦终离婚,无处可去,回娘家,刚住两天,被父亲轰出家门,说养小不养老,以前软弱的母亲偷给了三百块,从此走上自谋生路。

中途,弟弟娶亲,我回老家,吃团圆饭,总共大小八人,别人面前有碗有筷。唯独缺我碗筷。这次离家,我发愤图强,靠双手和智慧得以小康,不但再也不象狗一样流浪。而且成为一个别人羡慕的女人。

如今,父母年逾八十,要求我和弟妹共同养老,我含泪答应,等他们行动不便,我们两月一轮换,绝不耽误,也保证不会虐待,我感谢他们给了我健康的身体,其他,忘了吧。




曾经母亲对我说过“我老了也不指望你养!”这句话,在她六十六周岁时离我们而去,没有要我们兄弟姐妹照顾一天,后来,父亲又说了同样的话,在他七十五岁那年也突然离开我们了,有没有要我们兄弟姐妹照顾过,二老连一口汤药也没有让我们端过,作为他们的儿子,我觉得很不孝,但是旁人都说那是我父母的福气,虽然他们的年龄并不算很高。

从这以后,我最怕听到老年朋友说这句话了,在我的内心深处,还是觉得父母的晚年应该得到子女的照顾。包括我自己,也不在孩子们面前说这句话,我害怕那一天像我的父母一样突然离开孩子们了,那样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遗憾。

可是,直到去年冬天,我和朋友一起去了一趟河源九连山,见到了他九十高龄的阿婆,我才真正懂得了,为什么很多父母都会对孩子说“我老了也不指望你!”这句话的含义。

去年冬至刚过,朋友阿康约我们去他老家河源走走。一车四人,自驾游,早上七点从惠州出发,两个小时不到就下了高速,然后进入国道、县道,再转入县乡公路、村道,到了连平县西部陂头镇腊溪洞尾龙岩山 ,见到了所谓的“龙潭喷雨”等几个景点,感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不觉有点怅然若失。

吃过午饭,阿康提议去他的老家走走,这倒是我愿意的事情。虽然我也是在农村出生,在农村长大的,就是到城里定居这么多年了,既不是头一次回自己的川北农村老家,也不是头一次去岭南或别的什么地方的乡下,但每次回到乡下,见到山间地头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或者是淳朴的农人,以及他们饲养的牲畜,我内心都会升起对大自然无尽的感叹。

大约三点钟,我们到了阿康的村庄,他的父母早已在城里工作,留在乡下的只有他那九十高龄的阿婆,刚听到阿康说起这个事情,我们都感到惊讶:九十高龄的老人了怎么能放心她一个人留在乡下。这是一个比我母亲略小几岁的老人,自然勾起了想要见到她的迫切愿望。

进了村,我们把车停在路边,然后徒步去到了阿康家的老房子,他的阿婆不在家,邻居说她去了田里收割稻子。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阿婆都是九十高龄的老人了,还能下地收割稻子?太不可思议了!

在村外不远的一片庄稼地里,我们见到了独自劳作的阿婆。她正在用脚踏打谷机忙碌着。打谷机发出嗡嗡的声响,伴随打谷机的声音是脱离了稻穗的谷粒拍打档围上啪啪的声响,这久违而熟悉的声音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退伍回乡的那段岁月,可是那时我是讨厌这种声音的,它带给我的只是汗湿衣裤,只是腰酸背痛,只是无尽的烦恼。

而此时阿婆谙熟的动作,愉快的表情传递给我的却是快乐和幸福,一点也看不出她有劳累的表情。太阳斜斜地从山顶照射在我们的身上,照射出阿婆劳作的身影,似乎感到了一丝丝歉意,没有夏日里那样火辣,光芒变得柔和了许多。

它努力透过洁白的云层照射过来,希望向田里的老人展现别样的自己,那光芒如此的夺目而祥和,似乎整个蓝天白云田间地头都是她独有的舞台。我的心似乎也随着这美丽而祥和的阳光下劳作的阿婆慢慢放大,天空与大地相比也变得那么的渺小。

阿康抱起地上的稻禾,那动作有些生疏,这时老人才看清了站在眼前是自己的孙子,她一把夺过阿康手中的稻禾,像面对才几岁的小孙子一样心疼地要他放下,然后用很土的客家话数说着什么,我虽然没有听懂,但是从老人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在埋怨自己的孙子不该干这样的重活,好像这个三十七八岁的男人还是她读小学的孙子。

阿康告诉我们阿婆不愿意去城里居住,坚持要在乡下生活,这也就罢了,她还要坚持种地,说这里种出的粮食更环保,要给城里的亲人们送去。很多次在电视上或杂志上看到农村的空巢老人,都把他们描绘的内心痛苦,好像是被子女有意遗弃的那么失落,而眼前这位九十岁高龄的阿婆,第一次让我看见了老人的胸襟,看到了她的博大和包容一切的胸怀,也许这和我的心情有关吧。

这时候,我真的希望她能接受孩子们的邀请,去享受儿孙们的照顾,我的心中有了一种莫名的孤单,也许是因为受到阿康严重闪现的泪珠的感染吧!

我们几个人一起动手,帮阿婆收完了不多的稻禾,在回村的路上。看着路旁结伴回归的野鸟欢快地唱着歌儿,小河边回归的几只麻鸭蹒跚着双脚向村子里走去,一大一小的两只狗就跟在阿婆身边,像是她的侍卫,更像亲密无间的家人,当我们靠近的时候,狗儿更加贴近了阿婆的身体。看着这样的画面,让人感觉到了一种难得的幸福。

我不由得闭上了眼睛,感受着人间大爱的气魄,人与大自然的宁静与平和,这是一幅多么巨大的人间夕阳美景图呀!我的心情顿觉释然:因为有九连山中的乡村,有乡村中九十高龄的阿婆,有那回归鸡鸭和狗儿。我的心情豁然明朗,因为有博大与包容、平静却富有激情的人间夕阳美景图!

我的身体似乎变轻了很多,走路的脚步不再沉重,这一切都源于九连山中的阿婆。




如果儿女对父母孝顺,不惹父母生气!或者努力工作,不当啃老族,不到万不得一,父母不会说,我老了不指望你养老,旦凡父母说出这话,是有原因的,肯定是平时不孝顺父母,惹父母生气,长次一往,老人感到绝望和失望!对于这种不孝之子!老人只能说,老了不指望你养老的话。




姨姥姥揣着辛苦攒的2万块,去了500公里外的小舅舅家,却因为一个鸡腿和小舅妈闹别扭,辗转到了二舅舅家,也闹得不和睦,最终还是回到了她最看不上的大舅舅身边。



姨姥姥是个能干的老太太,她在村里开超市的时候,是村里的头一家。姨姥爷去世得早,她一个人拉扯大五个孩子,三个儿子两个闺女。


当姨姥姥满心欢喜地去她最有出息的小儿子身边去养老,现实却给了她沉重一击。


小儿媳妇不是善茬


姨姥姥的小儿子在教育局工作,事业有成,媳妇是小学老师。姨姥姥决定去小舅舅这里养老的时候,是让大姨送过去的。两个女儿也很孝顺,一直都让姨姥姥去她们家住。姨姥姥认为养儿就是防老的,只能去儿子家养老。所以,她踏上了去儿子家的火车,坐了一整天才到。


当时,姨姥姥的孙女刚刚出生,一家三口住在单位分配的房子里,只有两个房间,姨姥姥来了以后,就显得局促很多。小舅妈是当地人,带孩子的事是小舅妈的妈妈管了,姨姥姥就帮忙做点饭,因为照顾到口味,她做得也不多。


在这里人生地不熟的,姨姥姥的注意力只能放在孩子们的身上。每天关心小舅舅和小舅妈的工作和生活,问得多了,他们也不愿意讲。让姨姥姥觉得自己是个外人,融入不进去。


这天午饭桌上有四个人,盘子里有三个鸡腿。小舅妈给小舅舅和自己妈妈各夹了一个鸡腿,最后一个鸡腿夹起来,也到了小舅妈的碗里。盘子空了,姨姥姥却没有鸡腿。姨姥姥的脸色一下子就不好了,她一辈子要强,却也不能失了面子。


她强忍着没在饭桌上翻脸,晚上却和小舅妈吵起来了。她觉得小舅妈对她总是爱答不理的,小舅妈说上一天班累死了哪有那么多话说。小舅舅在一旁闷不做声,只顾着抽烟。孩子忽然睡醒了,在一旁哇哇大哭。


鸡腿只是导火索,姨姥姥在小舅舅家住得不顺心,一直觉得自己被排挤在外,儿子闷不吭声,只有带着孙女玩的时候,觉得是快乐的。


姨姥姥第二天就背着行李去了二儿子家,她想,小儿子不行,我去老二家。姨姥姥在小舅舅家只住了半年。




二儿子是个火爆的


二舅舅和小舅舅家在一个省,当天就到了。对于老母亲的到来,二舅舅特别地热情,他很早就离家了,在母亲身边时间较少,他说这下可以好好照顾妈妈几年了。

二舅舅有一儿一女,结婚较早,儿女都很大了。他开了家早餐店,每天三点多起床,挣着辛苦钱。二舅妈身体不好,在家带孩子,二舅舅手艺特别好,做的包子是招牌。每天十点多就基本卖光了。


姨姥姥在这边住下了。她的姐姐和妹妹,也在这里。没事还能去串门走走亲戚,在姐妹家住一住,日子过得飞快。


二舅舅哪里都好,就是好喝酒,脾气有点火爆。这天,他和朋友喝了二斤白酒,回家不早了,听见二舅妈絮叨,让他注意身体,少喝酒,别太晚回来。二舅舅不乐意了,伸手推了二舅妈一把,二舅妈一个没注意摔在了桌子旁,把脸给磕破了。


姨姥姥见状赶紧拉架,她帮着二舅妈处理伤口,把处于酒精刺激状态下的二舅舅骂了一顿。还好两个孩子都睡着了,被这情况吓着。


二舅舅不服气,他认为姨姥姥偏袒其他两个儿子,只对他不好,还总是说他。是因为他没出息,只能开早餐店吗?


姨姥姥一惊,这是从何说起。这个儿子从小都很独立,读完高中就不读了,直接外出找工作,在林场干了几年工人,最后自己开了这家早餐店为生。


二舅舅喝糊涂了,说出来的话却让姨姥姥往心里去了。他哭得鼻涕一把眼泪一把的,说现在咋不指着最喜欢的小儿子养老,来他这儿呢。他这一天天的辛苦钱,也赚不来多少,两个孩子在读书,还得花很多钱。


姨姥姥明白了,自己在二儿子这里,是个累赘。


第二天,姨姥姥给大女儿打电话,让她接她回家吧。姨姥姥在大舅这里,才住了一年,就回到了自己的村子里。




老大不知靠谱不靠谱


村里的街头巷尾都在说,老刘家的老太太,出去两年,都没能在二儿子和小儿子那里养老,灰溜溜地回来了。


有人说她脾气倔,年轻的媳妇哪能那么如她的意;有人说儿子们不孝顺,老母亲千里迢迢过来了,竟然还得回老家去。


姨姥姥的超市,在她离开的时候,已经转给大舅妈接手了。她自己的两间房也给了大舅家,她以为自己会在小儿子家不回来了。


姨姥姥回村子之前,先去大姨家住了半年,女儿总是贴心的,女婿也温和懂礼。下班以后还愿意和她这个老太太聊天,老太太喜欢听好话,他就好好说,老太太喜欢喝酒,他就陪着喝,老太太像个老小孩一样,他就耐心哄着。


若说姨姥姥想在谁家养老,她真挺想在大女儿家的。但是大女儿工作很忙,家庭负担也挺重的,虽然女婿还不错,她也不想给他们添麻烦。毕竟,在她的思想里,在儿子家养老天经地义,在女儿家总是有点说不过去的。


大舅舅在村里的小学教书,一辈子老实巴交的。大舅妈精明能干,是大舅舅的贤内助。他们把两个女儿都供上了大学,在村里传为美谈。


姨姥姥回到村里的时候,是一个冬天的中午,北风凌冽,阳光正好,却没有什么温度。推开大舅舅的家门,姨姥姥老脸一红,这是没招了才最后回来了,不知道会被儿子儿媳怎么说呢。


她看到放寒假的两个孙女正帮着做饭,大舅舅围着灶台忙着,氤氲的雾气让姨姥姥眼前一酸。这时候,大舅妈爽利是声音响起:“妈,回来啦!快进屋暖和暖和,喝点热水,孩子们快帮奶奶拿行李。”


姨姥姥回神,大舅妈已经走过来,挽着她的胳膊进去了。大舅妈带着她去看自己的房间,火炕烧得暖暖的,被褥整整齐齐地叠着,窗户柜子干干净净,一看就有人经常收拾。


另外一个房间,放着姨姥姥供奉的菩萨,老太太信佛,这是她的信仰。


姨姥姥眼眶一热,回头颤着声音说:“淑芬啊!”接着再也说不出半句话,在大舅妈的身边老泪纵横。大舅妈眼眶也红了,她只是紧紧地握住姨姥姥的手,那些没有说出口的话,都在这相握的手中传达了。


哎,开饭啦!”大舅舅的声音响起,姨姥姥和大舅妈紧握着手走出来,看着桌子上的丰盛午餐,姨姥姥的一颗心,终于放到肚子里。


这是她的家,她也一定会在这里养老的,姨姥姥看着孩子们,发自内心地笑了。




多年以后,姨姥姥去世了,大舅妈在她的柜子里发现一个手绢包的整整齐齐。打开一看,是一个存折,上面有2万块钱。旁边一个纸条写着:给淑芬。


大舅妈抱着这个存折,泪如雨下。


结语:


老了也不指望你养,余生指望谁呢?


这可能是和孩子生气的时候,脱口而出的气话。


其实,余生到底指望谁,对大多数人来说,孩子是一个依靠。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乐于生二胎,他们觉得如果一个孩子养老太辛苦,那么两个孩子可以分担一些。可是谁又能保证两个孩子,就能安稳养老,不会被踢皮球呢。


以后孩子们的压力可能会很大,如果我们可以自己解决养老问题,也是一个途径;如果我们和孩子互帮互助,也是一种选择。


现在的我们年轻人,还是知道要存养老金的,不能全都指望孩子,也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以后一堆老头老太太一起养老,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赵阿姨在我们小区里帮她儿子带孩子,因为一双十来块钱的拖鞋,她哭着对儿子和儿媳妇说“我老了也不指望你们养”,儿媳妇当时的回答很耐人寻味。

赵阿姨真的是每个儿媳妇心目中最理想的婆婆了。

她老家在鲁西南的一个偏远农村,只有一个儿子,为了让儿子过得好一些,很早就和老伴一起外出打工。儿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开始考虑给儿子在城里买房,于是她和老伴去了工地,在工地上一干就是五年。男人在工地上干一天都累得连句话也不想说,更何况是女人。几年下来,她看起来比同龄人苍老很多。

五年后,她老伴继续在工地上打工,而她则去了儿子家里帮忙带孩子。赵阿姨最怕的就是惹儿媳妇不高兴。

儿媳妇刚怀孕,她就给儿媳妇说:坐月子对女人来说很重要,坐不好很容易落下月子病,到时候我怕照顾不好你,毕竟现在和我们那时候不一样了,我和你爸商量了一下,觉得最好还是请个月嫂,这样咱心里都踏实一些。

她儿媳妇说:月嫂多贵啊,一个月差不多要一万块钱,咱用这些钱干啥不行,请什么月嫂啊。

赵阿姨说:再贵也要请,请月嫂的钱我们出,你只要能把月子坐好,咱花再多钱也值。

最终她和月嫂一起照顾儿媳妇坐的月子。出了月子后,虽然孩子一直是跟着儿媳妇睡,可每天夜里,只要孩子尿了、拉了或是饿了,她儿媳妇都会把她叫过去,她给孩子换好尿布、洗好屁股或是看着儿媳妇给孩子喂饱奶,然后才回房间睡觉。孩子刚出生的那年,每天夜里都是如此。

孩子断奶之后开始跟着她一起睡,把孩子哄睡后她再爬起来洗一家老小的衣服,都是用手洗,从来不用洗衣机,我们问她原因,她说洗衣机离儿媳妇睡的卧室太近,怕洗衣机的声音吵到儿媳妇。我说:那要是哄孩子睡觉的时候你也不小心睡着了呢?

她说:那就什么时候醒了什么时候爬起来洗,夜里一点醒了就一点起来洗,两点醒了就两点起来洗。

周围的人听了都唏嘘不已。我说:那为什么不能等到第二天早上再洗,或是白天洗也行。

她说:早上只要我一起,孩子接着也就起来了,孩子只要一起来,家里就别想安生,他妈也就没法再继续睡了。儿媳妇白天上一天的班那么累,我想让她多睡一会儿。晚上脱下来的衣服顺手就洗了,我没有留到第二天洗的习惯。

我们对她儿媳妇只有羡慕的份,有人说:你儿媳妇摊上你这么个能干的婆婆真是太有福了。

她说:这有什么,这些都是咱当婆婆的该做的,趁着咱现在还年轻、还能动弹的动,就是得替儿子、儿媳妇多分担一些,以后还得指望他们给咱养老呢。

过年和孙子生日的时候,她和老伴会给孩子至少包一个五千块钱的红包,她老伴每个月发了工资后会转给她一部分,她用那些钱给儿子家买菜、肉以及一些生活必需品,也就是所谓的既出钱又出力。有人说她傻,她说:我就这一个儿子,我们挣得钱早晚都是他的,现在给和以后给有啥区别?不都一样嘛。

她对儿子一家人大方,可对自己却很小气。白天她和孩子在家连个菜都不舍得炒,只做点给孩子吃,自己吃馒头就咸菜或是辣椒酱。等晚上儿子儿媳下班后,她炒好菜自己还是不舍得吃,生怕自己吃多了,儿子和儿媳就不够吃的了。

儿媳妇被她惯得不成样子。

她儿子经常出差,一年中有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地,平时就她和儿媳妇以及孩子在家。她孙子今年五岁了,这五年来,她儿媳妇没做过一次饭,没刷过一次碗,就连水都一次也没烧过。孩子小的时候,她做好饭让儿媳妇先吃,她在一旁看着孩子,儿媳妇吃完之后她再吃,孩子大点之后,他们才一起吃。她儿媳妇吃完把碗一推就走了,碗就是在水池里泡上三天,她儿媳妇也不会去碰。

有一次她刚包好水饺,她孙子就闹着让她带着下去玩,可她儿媳妇却说饿了,让她先去下水饺。她说:你们一个让我去下水饺,一个让我带着下去玩,我到底该听谁的?

孩子闹腾得厉害,于是她儿媳妇说:你先带他下去玩一会吧,玩十分钟就回来。

赵阿姨说:那我就先带他下去了,你饿了你先自己煮点吃也行啊,反正水饺我都包好了,锅子里也放好水了,拧开气就行。

她儿媳妇说:我不会煮,我还能撑一会,等你们回来再吃吧。

等他们玩完回去,她儿媳妇果真一直在饿着肚子等他们。

即便如此,在赵阿姨的口中,我们从来没听她说过儿媳妇的一句坏话,她肚子里可能会有怨言,但从来没在我们面前抱怨过什么。

谁不想拥有个这么任劳任怨、又会疼儿媳妇的婆婆呢?可赵阿姨的付出似乎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回报。

一双拖鞋让她对儿子和儿媳妇寒了心。

她儿子出差回来在家呆了几天,可能是看她穿的拖鞋旧了,一声不响地从网上买了两双拖鞋,说一双给赵阿姨,另一双给赵阿姨的老伴。可让赵阿姨没想到的是,就这十来块钱一双的拖鞋,竟然引起了一场家庭内战。

她儿媳妇听了她儿子的话后,脸上瞬间晴转阴,她说:你光想着给你爸妈买拖鞋,怎么没想着给我爸妈一人买一双啊?

她儿子说:你爸妈又不常来咱这边。

她儿媳妇说:你爸也不常来咱这边啊,你不照样给他买了一双。

赵阿姨虽然心里有点不得劲,可她还是打圆场说她儿子:你做什么事都考虑不周到,回头你就再从网上给你岳父、岳母一人买一双。

没想到,因为一双拖鞋紧接着竟然升级到了养老方面的问题。

她儿媳妇不依不饶地对着她儿子说:从这件小事上就能看出来你到底有没有把我爸妈放在心上,平时逢年过节我要是不提醒你,你压根想不起来给他们买东西。都说一个女婿半个儿,你有一点半个儿子的样子吗?你说你心大,想不着这些事,在你爸妈身上你怎么就不心大了呢?我爸妈就我这一个女儿,以后给他们养老,能指望得上你吗?

赵阿姨的儿子说:怎么指望不上?等他们老了,就把他们接到咱家。

她儿媳妇说:咱家一共三间卧室,你爸妈加上我爸妈,还有孩子,怎么能住得开。

她儿子说:那能怎么办,凑合住呗,实在不行,咱前面就是养老院,把你爸妈送到养老院里也行。

她儿媳妇瞬间就炸了,说:凭什么把我爸妈送到养老院?你怎么不把你爸妈送到养老院?

她儿子说:行行,把我爸妈也送到养老院去,养老院有什么不好的……

赵阿姨在一旁听着眼泪都快流出来了,她哽咽着说:你们别吵了,我和你爸老了不指望你们养。

她儿子说:你们不指望我们养还能指望谁养?

赵阿姨说:只要我和你爸还能动弹,我们就不会让你们养,如果实在是动弹不动了,不用你们送,我们自己主动去养老院。

她儿媳妇说:你们有钱才能去养老院,没钱想去也去不了啊,你们又没有退休金,到时候想去养老院还不是得花我们的钱,还是得指望我们啊。

赵阿姨听了瞬间想死的心都有了。事后她冷静下来想了想,觉得儿媳妇说的话不无道理,她和老伴没有退休金也没有多少积蓄,不指望儿子养老又能指望谁呢?都是气极之下说的话,又何必去计较呢?

很多父母可能都给孩子说过“我老了也不指望你养”这种话,说这话的时候往往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就是一些有钱的老人,因为有钱、有底气,所以高傲,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不用指望儿女给自己养老。

我爸妈就属于这类人。“我老了谁也不指望”,这是我爸妈最常说的话。我爸每个月拿着七八千块钱的退休金,他们手里也略有些积蓄,他们之所以这么说,一方面是因为有底气,另一方面则是觉得儿女真不一定能指望的上。

不是他们觉得儿女不孝顺,而是因为儿女工作都太忙,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儿女不一定有时间照顾他们。特别是现在又开始延迟退休,他们老了不能动弹的时候,我们做儿女的很可能还在上班,根本无法全心全意地照顾他们。

两个老人都健在的时候,两个人互相照顾、互相陪伴,用到儿女的时候可能很少,除非是老伴不在了,在自己生病或是不能自理的时候才需要儿女的帮助。

有的有钱的老人确实是打心眼里认为不需要指望儿女给自己养老。反正有钱,自己到时候完全可以请保姆或者是去养老院。

另一种情况就是老人在伤心气极的时候。

大多数老人都抱着养儿防老这种心态,这种思想在他们心里已经根深蒂固,可是当有一天,儿女的不孝或是儿女的一些行为伤害了他们,在绝望和伤心之下,他们会说出“我老了也不指望你养”这种话。其实这只是他们一时气极说出的话。

有的儿女可能真的指望不上,现实生活中,不孝的儿女多的是,摊上这样的儿女,老人除了伤心就只剩下无奈。儿女指望不上只能指望自己,这种老人的晚年一般都是比较凄惨的。

可大部分儿女对父母都是有着一片孝心的,当老人说出那种话来的时候,儿女的心里其实也是很受伤的。有时候他们明明是好意,可是老人却会错了意。类似“不指望你养老”的这种话,真的挺伤人,说不上来到底为什么伤人,但儿女听了,心里就特别不是滋味。

总结:

做父母的,不论是哪种情况,都尽量不要轻易说这种话,不仅伤了儿女的心,有一天还很可能会懊悔不已。有的儿女把这话深深记在了心里,有的照常对老人尽孝,可总有一天,他们会重提老人当年说过的这句话,有的甚至会拿这句话当幌子,拒绝伺候照顾老人。不论是哪种结果,对老人来说面上都不太好看。

余生不指望儿女指望谁呢?我认为儿女当然要指望,但最靠谱的还是自己的老伴。如果我们倒下了,首先指望的是我们老伴,只要老伴还在,那儿女起的作用可能微乎其微,他们无非就是隔上几天过来探望我们一次,或是偶尔陪我们去一次医院,大部分时间都是我们的老伴在照顾我们。

如果老伴不在了,最终我们还是要指望儿女、想指望儿女。有人说可以请保姆或是去养老院,只有没去过养老院的人才会说这种话,去过养老院的有几个愿意呆在那里的呢?至于请保姆,保姆会真心伺候我们吗?孩子都伺候不好我们,保姆能伺候好吗?到时候我们最渴望的还是亲情,还是希望伺候我们的能是我们的儿女。

有的老人听说了几个事例就认为养老不能指望儿女,可我想说,我们身边真正不孝顺的、真正不给父母养老的有几个呢?他们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多去关注一些正能量,绝大部分儿女都是很孝顺的,就算有时候他们不怎么甘心情愿,可他们也会努力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余生能指望的,一个是老伴,另一个就是儿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鸡腿   父母   孩子   养老院   儿媳妇   阿婆   舅妈   老伴   余生   姥姥   舅舅   儿女   阿姨   儿子   老人   女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