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月离职,本月社保单位是否需要缴纳?

当月离职的员工,社保当然需要缴纳,最好要缴纳,这对离职员工非常重要。无论员工当月干了几天,都要缴纳社保的,一来是法律有规定,二来社保对员工意义很大,所以当月工作的时间不管有多少,都必须缴纳社保。

我来给你分析一下为什么当月离职的员工必须缴纳社保。

如果员工当月仅仅干了两三天,那么务必要想办法请公司代为缴纳社保,自己的缴纳部分费用和公司缴纳部分费用都几乎要员工自己出钱,这是保证自己社保不断缴的有效方法。很多公司给离职员工缴纳社保的做法都是一听到员工要离职,那么当月的社保就不给缴纳了,员工也一般不在乎社保的事,这其实不好。

因为员工在当月仅仅干了两三天就要离职了,如果能缴纳当月的社保,就意味着这一个月里面自己的社保不会断,正好可以利用这一个月的时间来找工作。如果工作找到了,正好可以下个月续接上社保缴费时间,如此一来员工的社保就可以无缝衔接,避免了社保断掉给自己带来的不便。这也是我为什么极力推荐员工当月离职最好缴纳社保的原因了。

只不过当月离职缴纳社保的钱可能大多都需要员工承担。就以一个员工干了三天为例吧,三天的工资可能仅仅够抵扣个人缴纳的社保费部分,但公司给缴纳的社保费员工基本上要全部自己掏钱,公司不可能给离职的员工多交社保费的,所以除了干的那三天外,剩余天数的公司缴纳部分费用全都必须由员工自己买单。虽然如此,但对于员工来说任然划算,社保不中断是最大的好处。

所以,员工当月离职还是需要缴纳社保的,因为一旦社保中断,可能一些社保待遇(比如医疗保险报销)就会受到影响,所以离职员工有机会缴纳社保的话,尽量多缴个把月,好处多多。




国家社会保险政策是这样规定的:用人单位只要给你发放工资,那么它就得给你缴纳社会保险费。

你当月离职,说明你当月在单位工作了,单位应该给你支付报酬,那么单位就应该给你缴纳社保。如果单位不给你缴纳,你可以通过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其进行行政处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行政处罚解决不了的,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诉讼解决。




一般不会,需要自己进行缴纳或者自己掏钱请公司帮忙缴纳(找财务问清楚)。社保不能断,断了会很麻烦的 ,买房、买车、落户等都需要连续缴纳社保一定期限。




我们公司一般会为当月离职的员工缴纳社保,既符合法律规定,也是企业对员工的关怀。因为员工离职后再就业,到新企业上班,很多不是入职即办理社保的。如果上一家公司没有为员工缴纳当月社保,很可能员工的社保缴纳就会中断。


社保中断缴纳对个人的影响有多大?主要影响提现在医疗保险和公积金、生育保险、落户购房上。


(1)医疗保险


医疗保险断缴一个月,第二个月开始就无法正常进行医疗险保险,重新缴费的话医疗保险的功能可以恢复正常,但超过3个月断缴,影响很大,想重新恢复医保功能需要连续缴费6个月以上。


(2)公积金


如果你近期有购房需求,想使用公积金贷款,那么公积金是不能中断缴费的。很多地方对公积金贷款有政策规定:需要连续缴费满6个月或者1年,才能申请公积金贷款。


(3)生育保险


生育保险比较特殊,必须以单位的名义交,个人无法单独缴费,一旦中断缴费,如果有生育计划的话,很可能影响正常报销。


还有一点社保断缴的影响,就是购房资格和落户的问题。如果非本市户籍,很多城市尤其是一、二线城市,对购房者社保连续缴纳年限是有要求的,比如深圳、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如果中间断缴,极有可能影响购房资格。


综上所述,员工离职前,应该和前公司协商好,保持当月社保的缴纳,这也是企业的义务。如果辞职后暂时没有找到新单位就业,个人也得妥善处理社保缴费问题。


如果是本市户籍,可以选择个人独立缴纳社保(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缴纳渠道有直接到社保局窗口缴纳或者上社保局官网、官方号线上缴纳。如果非本市户籍,则可以考虑找熟人单位或代理单位缴纳。


以上回答由【小丫投资笔记】提供,如果觉得我的回答有参考价值,欢迎点赞或评论交流你的心得、经验。想了解更多投资、财经知识和干货,也可以关注我的账号【小丫投资笔记】,谢谢!




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您好,这个问题我们国家劳动合同法有明确的规定。一般情况,如果员工是当月15日之前离开工作单位的,那么所在的工作单位就没有义务替员工承担相应的社保费用了。

如果员工是当月15号以后离开工作单位的。那么你所在的工作单位就有义务承担相应的社保费用。当然包括15日当天离开工作单位的,都应当由原单位承担相应的社保费用。

所以说离职当月。你个人的社保应不应当由原单位承担,社保费用要取决于你离职审批下来的日期为主。如果你离职审批下来的日期是15号之前的话,那么你所在的原单位就没有义务去承担相应的社保。如果你离职审批日是15号以后的话,当然也包括15号,您所在的原单位就有义务给你承担最后一个月的社保费用。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很高兴回答员工当月离职,本月社保单位是否需要缴纳的问题。

这个是有法律依据的,其中《社会保险法》和《劳动法》就有相关规定,供你参考。

1、根据我国的《社会保险法》第58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百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2、《劳动法》第50条也规定,当度月的工资还是由原单位支付,那么在那里上班领取的当月的劳动报酬就应该相应的缴纳社保。

综合上述,由此看来,职工离职,当月的社保应该由原单位按正常情况缴纳,到次月起才停止缴费。并且,该由单位承担的部分不能由个人来承担。


但你里面提的问题是只要员工在职1天,企业都要为职工缴纳社保,而且不能出现个人承担企业缴纳费用的情况,从法里上好像是这么一回事,但法律也要讲可操作性。按这样说,只要上班1天,企业就得给自己购买2个月的社保,并且还不能出现个人承担企业缴纳费用的情况。


相信去仲裁,也是得不到劳动行政部门或法院的支持,肯定是不支持劳动者这种做法,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去判断和裁定,并由劳动行政部门或法院去裁定,按这样说,一年隔两个上一天班,就可以购买12个月的社保。




谢邀!关于这个问题,根据相关的规定劳动者离职当月的社会保险,由原用人单位承担,但是在具体的实际中,为了具有可操作性,一般都是选择当月的15日为界,15日之后的单位是要缴纳的,15日之前的原单位一般是不会缴纳的,





这要看是在月初还是月末离职了,月初的话可以不用交,月末的话应该交。




在当月15号之前离职的公司就不会给你交社保了,如果在15号之后离职就会给你交社保,因为交社保的期限一般是15号到25号之间。




《劳动合同法》第7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因此,自用工之日起,劳动者即为单位的职工。《社会保险法》第10条、第23条、第33条、第44条、第53条均表明职工应当参加社保五险。因此,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就为员工缴纳社保费,而且只要员工是单位职工1天,单位就必须为其缴交社保。也就是说,就算员工是1号那天办好手续离职,单位也要依法为其缴纳当月的社保费用。

虽然法律是这样规定,但是很多企业经办人跟保叔说,“法律规定是一回事,老板总想着节省成本,就不给离职员工缴纳社保了,这个我们也没有决定权呀。

2019年社会保险费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国家对企业社保漏缴、少缴的监管会更加规范。公司漏缴、少缴一旦被发现,不仅要缴纳巨额滞纳金,企业法人还可能上黑名单

员工离职当月,如果单位不给缴纳社保,会有以下不良后果:

1、用人单位将承担巨额的滞纳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86条: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如果单位在员工离职当月没有给缴纳社保,经核查符合事实的,不仅按规定补齐应缴的社保费用,并且还要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2、用人单位将纳入失信“黑名单”

《社会保险领域严重失信“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第5条 用人单位未按相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且拒不整改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将其列入社保“黑名单”。单位拒不给离职员工缴纳社保,将被列入社保“黑名单”,影响着用人单位今后在政府采购、交通出行、招投标、生产许可、资质审核、融资贷款、市场准入、税收优惠、评优评先等方面。这对单位来说损失是非常大的。

3、单位承担全部的工伤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41条: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单位在员工离职当月不给缴纳社保的话,万一员工发生了工伤,则员工所有的工伤待遇将要由单位全部承担。如果遇到工伤死亡的,将涉及巨额的赔偿( 相关阅读:注意!2019年一次性工亡补助上涨到78.5万!别管会不会遇到,先收藏!),有参保的,这一大笔钱可由工伤保险基金出,没参保的,可就得单位全额承担。

4、单位承担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医疗费用

今年的流感是一阵接一阵,万一员工离职当月生病了,单位没有按规定为其参保缴交,员工就不能享受医保报销待遇。员工事后可以要求单位来承担本该由统筹基金支付的医疗费用。

作为企业的HR,不夸张的说每天也都在想着如何为企业减少人力成本。一心想着员工月初离职,当月就上那么几天班,就不给员工缴交社保。

这为企业的心是好的,但想法是大错特错的,万一员工向相关部门投诉,或者发生工伤事故,小心自己成为背锅侠承担所有责任。轻的,单位可能以你严重失职为由跟你解除劳动关系;重的,单位可能让你承担经济损失的赔偿费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当月   社保   单位   滞纳金   保险法   社会保险   工伤   医疗保险   原单位   职工   费用   员工   工作   公司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