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荒着、车放着、房空着”,3种怪象在农村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

“地荒着、车放着、房空着”,3种怪象在农村越来越多。啥原因?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话不光是城里人如此实用,而农村里也是如此,毕竟无论是农村人和城里人,为了实现财富自由,向“钱”看、向“厚”赚,不得抛弃一些什么。而简短的说,这农村里的“地荒着、车放着、房空着”,并不是农村农民不乐意这么做,而是有多方面因素导致的。

而近几年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里建设的也是越来越好,农民们比原来更是富裕了。但是在富裕之初,一些农村村子里却突然出了这么一个怪现象:有的农村里,一些农民们有地不种,却种上了树;有的农民买了车以后不开,却让车放着;更甚的是,有的农民花大钱在农村里盖了新房,却让房空着。

说到这里,一些局外人就很纳闷了:这不是浪费一些资源吗,把辛辛苦苦的钱买了车、盖了房却不用,而是放在这里闲着,他们农民们是怎么想的呢!怎么说呢?其实这家家有个难念的曲,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三种怪象在农村里越来越多的原因也是有多方面的,而李子作为一名农村人在这里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地荒着:

现在地荒着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不过来说也只是属于很微小众的事情,毕竟我国的十八亿亩红线是不能动的,而全国的四大作物的年产量,一年要比一年高,因此来说,根本不存在地荒着的事情。

但是来说,有人看到地里荒着,有的庄稼地里栽上了树,而出现这种事情还是有的。正因为如此,因此也就造成了一种假象,出现了“地荒着”的情况。可是现在的地和以前相比,一些农民在种植的时候,确实粗放了不少,下面我把其中的原因给大家说一下:

以前的地为什么不荒着:在二三十年前的时候,农民们主要的经济收入是来自种地,那时候去城里真的没有什么工可打。所以在那个时候,要是谁家的庄稼地里有草、或者荒着,必定会被其它村里人瞧不起的。一些农民明着不说,暗地里会认为这家人的地都荒了,其光景肯定过的不好。

而事实也是如此,在那个八九十年代,农民们如果有足够多的粮食,也被称为万元户的。而农村万元户这个荣誉称号,也是通过一些勤奋的村民努力得来了。那个时候,不仅自己的庄稼地不荒,有一些农民还特意多开出几分地,以获得更多的收入。

现在的一些地为什么荒着:然而时过迁境,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而农村里农民的收入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收入从原来的温饱也正在向小康康迈进。但是来说,随着时代的变化,农村农民分思维也发生了转变。

记得一次,我和村里老大爷一块拉呱,其中大爷说起了庄稼地里的现状,他说:现在也是奇了怪了,以前的时候谁家富裕,就从庄稼地里看出来,那时候谁家种的地好,地里没有草其光景就过的好。但是现在,如果村里谁家的地里种的一塌糊涂,地里荒成一半,而这家人过的富裕。这真是“猫有猫路、狗有狗道”各人有各人的赚钱门路啊!

不仅村里的老大爷这么说,但是事实也是这样的,随着进城打工更容易赚钱,很多农民们自然不会窝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去种庄稼,而是去城里打工获得更高的收入。而我村里一农民算了这么一笔涨,如果种地算上工夫的话,自己的这几亩地这从春忙到秋,只有几千元的收入,而这几千元的收入,还不如在城里打工一个月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吧,一些农村人在看到农村地里出现荒草的现象,就以为地荒了。其实不是人家的地荒了,而是他们为了赚别的钱,把自己的地疏于管理罢了。因此这所谓的“地荒了”,不过是荒草多了一些。

车放着:

随着农村越来越好,农村里以前窄窄的泥巴路也变成了五六米宽的柏油马路。而要想富、多修路,而随着村村通、户户通的水泥路修建的越来越好,农村里的车也是多了以来。

在十几年以前,农村里是很鲜有小车的,而那时候村里偶尔有几量小车,也是村里所谓的能人或老板才能拥有的。但是这事情也是随着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就在这五六年,村里的小车犹如雨后春笋一般,突然的就冒了出来,一时不让人适应。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现在的车越来越多了,而更为奇怪的是买来的车不开,而是为什么又放在家中:

笔者认为,这几年车多的原因,首先来说,自然是农村人富裕的表现,试想一下如果农村家庭没有几万元的存款,他们敢买这个车吗,自然是不会的。

其次来讲,现在的小车确实便宜了不少,记得以前的“两头平”,动辄在几十万以上,那可是老板们的标配啊。而现在这样的车却在10万元之内,不得不说国产车的雄起,也让一些特供车落下脸来。

第三来看,这要归功于一些农村人的攀比心。以前十几年前,谁家买了一辆车,是被人所羡慕的。但是这几年随着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一些人就按耐不住的买上课车,但是这家买了车开始炫耀后,那家有不服气了,于是那家农民就算贷款,也要买上一辆更好的车。因此在农村人的互相攀比下,这几年农村里的车也是越来越多了。

至于农民们为什么买来车以后有车不开,而是要放着,其实原因很简单:这小车虽然不错,但是毕竟也是消耗品,而农村里由于没有工厂,很多农民去赚钱还是要去城里打工的。特别是一些常年在外地打工的一些农民,他们一年在外地不回家的情况下,更别提开什么车了。

所以也就有了这么一个奇葩现象,有的农民们过年期间把车买了之后,走几趟亲戚,然后待到春节以后,又重复的收拾自己的行李加入进城打工的大军。因此也就出现了上述所说的“车放着”的现象。

房空着:

这个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人是漂泊的船,而家是温暖的岸。所以无论是在农村或者是在城市,都是以拥有一套漂亮的住房为荣。

但是来说,这房子虽然很好、特漂亮,可是却需要花费农民们多年积攒的心血才能盖的起的,而花这几十万在农村里建设起来的房子,对于很多辛苦打工的农民来说,自然是很大的数字。这没有十几年的奋斗,是不容易建设起来的。那么既然花费这么多的钱建房,不盖不行吗?自然是不行的,这是因为:

农村人如果娶媳妇,要是在城里没买房的话,最低要求也要在农村里建设一套漂亮的房子,否则在农村里连婚房就建设不起的农民,不要说找媳妇了,就连自己也觉得脸上无光。

但是当农民或借钱或存钱把农村里的房子建设起来以后,手里的钱自然也是空空了。那咋办呢?当然是去城里打工赚钱,把借来的钱给还上,并积攒一些钱供孩子上学、花销之用。

可是这样,当很多农民去城里打工的时候,这农村里空房子就多了,毕竟对于一些农民们来说,房子虽然很好,更希望住在宽敞明亮的大房子里。但是这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只好让农村里的房子去空着了,而这就是为什么农村房子空着的原因。

综上所述:

通过上述来说,为什么这几年出现了“地荒着、车放着、房空着”的原因,也是因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所导致。而当农村里没有更为赚钱的项目时,一些农民为了发展,就进入城里去打工,去创业。

而若干年后,一些农民在城里安家落户后,自然就放弃了农村里的一切,出现了不种地、房空着的现象。但是更多的农民因为打工所致,只好暂时的离开农村,在城里奋斗一年后,回到自己的老家,也就有了“地荒着、车放着、房空着”的现象。




农村出现“地荒着,车放着,房空着”的怪象,是有多方面原因引起。最主要的原因是:农村得不到发展,农民在农村赚不到钱,只能够去外地打拼,才能够赚到钱,养家糊口。在农村,赚不到钱,大多数人都不愿意留在农村,就会出现,农村里面的土地荒废了,花了十几二十万买的小车也放在家里面吃土,几十万建好的房子,长时间都是空着,逢年过节才回来住上十几天,农村里面的老人越来越多,年轻人越来越少,现在年轻人越来越不会种地了,曾经的良田只能,荒废长草了。这就让我们感觉到了,现在农村里面“地荒着,车放着,房空着。”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下面我们起来详细看农村为什么现在,“地荒着,车放着,房空着。”

下面的这个图片:就是农村房子空着的图片,门口野草都长了一米多高。

为什么以前农村的地不荒?现在农村经济条件好了,土地反而荒废了呢?

为什么以前的农村地不荒:

农村在改革开放之前,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还是来自于在家务农,长年累月在家种田种地,虽然只能够养家糊口,但是如果连地都不去种,可能会饿死,当时的农民很珍惜自己的土地,农民都是靠地吃饭的,今年收成好,才有经济收入,如果,遇上灾年,那真的是要挨饿了,当时的农民到处到大山里面去开荒,荒地,荒地都有人抢着,哪里会,让土地荒废呀,大家都巴不得多点地来种粮食,种经济作物。

以前农村的生活,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点肉,小孩子们穿的衣服都是别人穿剩下不要的,然后换给另一个穿,一年到头也存不下多少钱,农民只懂得在家种田,种地根本就找不到其他经济收入来源。在没有改革开放之前,城市里面也没有什么工厂,建筑事业,农村人没有到城市打工赚钱的机会。

下面的这个图片:房子旁边的那些本来就是很好的耕地,现在也变成了荒地,没人种植了。

为什么?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农村反而大量的土地荒废了。

改革开放了,全国各地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大量的工厂和企业和建筑单位,大量的招农民工,非常缺人手,在城市里面干一天的活比在农村干几天活挣的还多。那时候的农民还不懂得到城里面去打工要比在家种田赚的多,经济收入是在家务农的5~10倍。慢慢的有人到城市去打工赚钱了, 回来之后就告知村里人出去打工。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去城市里面打工或者是自己做生意,都要比自己在家务农赚的多,所以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自己也赚到了钱。

大量的农村人,流动到城市里面去打拼,在城市里面打一个月的工,都比你在农村里面干三个月的农活赚的钱要多,农村,分到每家每户也叫就一亩三分地,有的人加多的话有几亩,少的话真的是一亩不到 靠着一亩多地 养活一家五六口,那真的是不可能,我们村就有村民,种了大概有10亩地,主要种植水稻为主,一年的收入也是上万块钱左右,现在去城市里面去打工,工资普遍都有3500以上,你城市里面干三个月,都可以顶在家种田种地干一年了。于是,慢慢慢慢的农村种田种地的少了,出现了良田,变成了荒地。

现在农村里面的确是存在着,许多偏远一点的农田,大量的山地荒废了。农民靠种地吃饭,靠天气吃饭,还要与人争,还有与市场抗争,当农民真的非常不容易。

所以说,农村里面大量的土地荒废了,是因为,在家种田种地赚不到钱,农作物不值钱 ,农民朋友都去外面打工赚钱去了,家里面的土地也没有人种植,都开始长草了,农村就出现了许多“地荒着”的现象。

为什么,许多的农村家庭买汽车之后都放在家里面不开出去?

小车放在十几年前,在农村真的是个稀罕物,如果当时你们村有辆小车,那绝对,在整个村,都是有名气的,赢得不少别人羡慕的眼光。

许多的年轻人,到城市里面去学习,工作生活,在城市里面习惯了坐小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回到农村了没有小车也感觉到很不方便,如果家里面经济条件好,也会花个几万到10万元在农村买小车,然后就把小车放在村里面,当你开出去的时候,多多少少都能够赢得别人羡慕的眼光。

现在农村,男孩子找老婆,大多数女方家庭都是要求男方有车有房有存款,如果你连房都没有,那自己也得有一辆车,才比较好找老婆,如果连车都没有,那就真的很难找了。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会买一辆小车,不仅可以方便自己家人使用,当自己找老婆的时候,可能性也会提高很多。

不过呢,大多数人买完车之后,都是逢年过节才开开 ,特别是春节期间,走走亲戚,经常用到,可是过完年之后,大多数的年轻人都是选择把车放在村里面,不开到大城市里面去,因为大城市里面,车非常多现在,停个车都要走半个小时才有停车位,车子是一个消费品,每年都要交汽车保险,要做汽车保养,10天半个月还要加一次油,一年半载下来也会有罚单,有罚单就得罚钱,一台小车,综合下来一个月的费用,也要花个上千块钱,一年养一台车也要花1万多,经常开车子的话,可能至少要花个两三万。许多人为了减少开支,就把小车放在村里面,不开到城市里面去,农村就出现了许多“车放着”现象。

为什么农村里面越来越多的空房子?

许多家庭,都是五六口人,父母一般都不在家务农,去城里面去打工,子女在读书,如果家里没有人老人家,家里面还有人在,如果老人家不在了,房子只能够空着,逢年过节,这是重要的日子,遇到特殊事情才会回家住上了几天,大多数人,几十万建好的房子,一年到头也不会在家住超过15天,经常是漂泊在外,连老了干不动了才会回家养老,这种现象在农村来说非常普遍。

现在大多数人,子女工作毕业之后都喜欢在城市生活,在城市里面买房之后,会把父母也接到城市里面去生活,农村的房子自然就没人住了,就变成了空房子,这也是农村的房子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空房子的原因了。

最后总结:

综合上述,就是农村为什么会有“地荒着,车放着,房空着”这种怪象的原因,农民在家务农,赚不到钱,只能靠到城市去发展,谋求一份生计,来养家糊口。车子买来之后,养车成本太高,平时也少用到,开到城市里面去,又难找车位,维护成本太高,只能放在家里面,农村的人都到城市去生活了,逢年过节重要日子才会回来住上十几天,等等这些原因,就造成了农村“地荒着,车放着,房空着”的现象了,这也是没有办法,都是为了生活,只能够舍弃一些东西,谋求更好的发展。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世人慌慌张张,不过是图碎银几两,偏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世间万种慌张,保老人晚年安康,儿女入得学堂,柴米油盐五谷粮”现实生活当中,我们绝大多数人的一生,都只是为了挣钱而活着的,钱某个程度上来说就是万能的,就能解决一切问题,而我们大多数人烦恼的根源,无非就是拥有的钱不足够多,也可以片面地认为,你挣钱的多少,决定了你的能力有多大,你的幸福程度有多高。

“地荒着、车放着、房空着”,3种怪象在农村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

谁都渴望男耕女织的生活,可是单单依靠种地为生,只能是喝西北风

种地能挣钱吗?当然能,但是种地挣的钱也仅仅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辛苦钱,而且种地所获得的收入也仅仅是能维持一个人的温饱问题而已,农民工是最辛苦的,是体力劳动付出最大的,所以单单从这方面来说,农民是最努力的,但是努力就能获得成功吗?当然不能,对于农民来说努力种地种田,也只不过是仅仅能维持生存而已。

之所以有一些地方出现地荒芜的情况,原因绝对是因为:土壤质量贫瘠,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比如一些碱地,种什么都白扯,再加上土地位置偏僻,不利于耕种,运输麻烦并且成本比较大,还有就是水资源缺乏,浇水灌溉系统条件非常差,农作物生长依靠的水资源,完全就是和过去一样靠天吃饭,那么在这种地区,种地和不种地的区别并不大,天时地利都不行,一年种地的收入连成本都不够,所以大多数农民宁愿让地荒芜着,也要选择外出打工。

让地荒着是农民不得已的无奈,年龄大的人不能外出打工,在家靠种地为生,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人到中年,30多岁的农村男儿,上有老下有小,单单指望种地西北风都喝不着,所以奉劝一些人,不要看农村一些田地荒着,就在哪里指手画脚指指点点,你不身在其中,你就不懂农民过日子的难处。

“车放着、房空着”,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是农村生活里面难言的痛楚

“车放着、房空着”,买车的人,和盖房子的人都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去了,指望种地不能养家糊口,不能娶媳妇生孩子,不能赡养老人,不能像个男人一样堂堂正正地活着,所以只能外出打工,在外面宁愿风吹雨淋,宁愿吃苦受罪,也想着能够把钱挣到手,想想妻儿子女的笑脸,想想年迈多病的父母,一切不都值得了吗?干不了也得干,也受不了也必须受,这是一个男人的责任和本色。

隔壁三叔的儿子年前刚刚结婚,年后过了元宵节,三叔和他的儿子就去工地上面干活了,临走的时候把车钥匙给了我,说让我时不时地去把新买的车开出去遛一遛,以免放的时间久了,放坏了,三叔的儿子结婚,四十多万的彩礼,家里盖了房子30万,再加上一个轿车10万多点,还有一些家具家电以及杂七杂八的费用加在一起有差不多十万元,从孩子相亲开始到结婚完成,大概花了差不多90万,这其中有50万元是三叔一辈子的积蓄,其余的40万元都是借的,而现在婚也结了,儿媳妇也娶到家了,用三叔的话说,余生啥都不想了,好好挣钱还债吧。

所幸三叔的儿子和儿媳妇都是懂事的孩子,儿子主动要求和父亲一起外出打工还债,儿媳妇也表面态度,等公公和丈夫外出打工回来,会给娘家要回20万元的彩礼,到时候一起还债,三叔和儿子走的时候,新媳妇已经怀孕了,三叔和儿子一脸得意洋洋,虽然说债务不少,可是一家人圆满了,就连打工也都感觉幸福的很那。

再说说我自己吧,人到中年两个儿子,这不五月才过一半,这一个月的开支就已经3000多了,孩子上学吃饭,延时费,买衣服,再加上村里的人情来往,对于一个月3500元工资的我来说,属实压力有很大,从过完年到现在,三个多月了,仔细算算好像连一个月的工资都没有存上,这还得说有父母明着暗着给帮衬了不少,要不然真感觉撑不下去了。

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来说,没有多少文化,也不懂技术,又没有做生意的头脑,大概活该就该过着这样的日子吧,但生活不就是这个样子吗?我们注定平凡,但是不管多么累多么辛苦,我们从不会忘记自己肩膀上的责任,我或许给你不了你们多么好的日子,但是我一定尽我所能,只能说是对不起你们了,我的父母孩子。

我是农村小小李,认同我的回答就给我一个关注吧,欢迎你的点赞评论和转发。




我是西门白甫话三农,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三种现象的确存在,而且有增长趋势。原因如下:

一、地为什么荒着?

农村土地撂荒现象的确存在,但也不像有些人说的“大部分都撂荒了”,从整体上看,毕竟还是少数。不然,我们只有18亿亩耕地,每年6.5亿吨粮食总产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真正撂荒的土地是偏远山区一些边角料地,坡地,不打粮食的薄地。像平原地区的土地、丘陵地带的大块地、肥沃的土地农民是舍不得撂荒的。还有城郊农村一些早些年被企业或个人买走变成国家商业用地,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使用而荒草满地。

这些土地撂荒的主要原因是投资不少,却不打粮食,收入太低,甚至赔钱。这些地有一部分已经根据国家政策退耕还林种上了树。

二、车为什么放着?

改革开放后,国家政策一直向农村农业农民倾斜,各种惠农政策连续出台,首先对农村道路进行投资,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修到村里,水泥路更是修到农民家门口。国家又允许农村农民进城经商或务工,通过经商和打工,农民不仅有了粮食吃,也有了钱,一部分年轻人就向往城里人有车,也想买一辆小车开开。

车买下了,但除了过年回家走亲戚开几天外,平时又常年在外打工,所以,只能把车放在自家院子里成了摆设。值得吗?值得。

三、房为什么空着?

改革开放后,国家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允许农民进城经商或务工,而且允许农民在城里买房,并可以把户口也迁入城市。

一部分农民赚钱后,特别是一部分农民在城里有了稳定工作和收入,为了孩子上学,为了儿子说媳妇,便在城里买房子,并且把户口也转入城市。这部分人农村的房子就空下来了。

农村还有更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常年不回家,只在过年回家住一个月甚至半个月,所以,平时家里几乎没人,院子和房屋都荒草萋萋,破烂不堪。有一少部分是真空,大部分是假空。

总之,“地荒着,车放着,房空着”地荒着的原因是种地不赚钱;车放着是因为大多数年轻人常年在外打工,车只能在家放着;房空着是因为一部分农民举家迁往城市,二是大多数年轻人在外打工,房子没人住。




我想就这个问题回答几点。

第一,地荒着,是少数现象。现在农村绝大多数年轻人人外出打工,一是把地租给别人种,二是自已种上庄稼再外出,委托亲友管理,收获时再回来。只有极少数抛荒不种,寥寥寥无几。

第二,车放着,也是少数。因为先买好车才能好介绍对象,放在家里就象个广告牌,证明自已有经济实力,有条件谈对象了。有的买好车还没来得及学习训练,没有拿到驾照,只有先放在家里。有的有驾照的就开着去打工了。

第三,房空着,可能约有一半是这样。有一半人带着爱人孩子出去打工,在工厂附近租房住,农村老家房子就空起来了。另一半人出去打工,爱人孩子在家里留守,就不存在房空着的问题。

我是农村出来的,家里也有弟兄侄子外出打工,我离农村老家二三十公里,经常回老家,我了解的情况就是这样,应该是第一手资料。




地荒着,车放着,房空着,3种怪像在农村越来越多,啥原因?

第一,地荒着,好多地方的老百姓觉得种地不挣钱,不如出去打工,家里壮劳力都出去打工了,剩下老的小的无力耕种,所以撂荒了,其实看着挺可惜的。

民以食为天,都不种地,将来我们的子孙后代吃什么?

第二,车放着,在农村,现在大龄男青年已经出现了一批年近三十,找不到对象的,家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见了亲朋好友,三句话不离给儿子介绍对象,家里条件再不济,节衣缩食买辆车,因为现在女孩谈对象。先问:有车吗有楼吗?没车没楼免谈。

车买来了,车一动,就要烧油,加油,又得花钱,没办法,在家里睡大觉吧。

第三,房空着,这几年,大批的学生离开农村,走到城里住宿读书,年轻的家长们,嘴里喊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城里交首付买楼,租房陪读,或者进城务工,再有的,爷爷奶奶也要跟着出去看孩子,接送孩子,只有节假日一家老小才会回到农村,看看老宅子,还有留守的老人。

于是,房子空下来,没有人住,一院子荒草,也就回来的越来越少了。

社会的发展进步,必然会导致一些生活习惯和生活模式的改变,顺应潮流,跟着改变吧。

本文由妞妞毛毛的妈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谢谢邀请:首先是人往高处走,水征底处流这是惯性。在就随大流!其实处岀打拼确实也有起来的。但是多数人是罪与苦头没少吃,到头来还是两手空空。原因很解单,那就是对自己的实力不了解。比如真才实学,自己的身体耐力与眼光。如果你不具备这些,我劝你还是在自己的家乡好好种你的一亩三分地。不要城里的沒学著村里的也误了。落的个吃苦的是自己亲生骨肉,受暃的是自己身体!我想勤劳者就是在自己的家乡好好经营生活也错不了。当然有真本事与有真才实学的除外。




改革开放唯独农民种地没有发展,90年种西瓜一元八角一斤,现在一元一斤,粮食十多年都一个价,其它作物更不用说了,无论哪个朝代都没有老百姓的好事!




前段时间,我回了一趟阔别二十多年的农村老家,看到老家的变化很大,到处是新房,村村通水泥路,山清水秀风景很好。可是田野里有许多荒芜的土地,地里长满一人高的蒿子和各种野草,我想起以前人们为了争田坢经常发生矛盾,现在为什么放着大块肥沃的土地都荒芜了呀!


因为久居城里,我已多年未回到老家。当坐上高速大巴的那一刻,我心里无比兴奋和激动,想想从小长大的地方,几十年没有回去了,现在不知变成了什么样子?

一路上,我兴致勃勃欣赏着窗外的风景,看到远处群山苍翠,近处鲜花盛开,风光无限好,我心里舒畅又高兴。

车到镇上停了下来,我迫不及待第一个跳下了车。要好好看看日思夜想的故乡,看看街上的人群,尝尝家乡的小吃。可是,街道上一片萧条,没有几个人影,许多店面紧锁大门,门上贴着出租转让的字样。我想找一家饭店吃饭,可是走遍街道,只找到一家卖米线的摊位,可是米线在城里很普遍,到处都有,我想吃的是家乡的油糕、油饼、搅团、大麻花啊!


到处张望,没有发现有其他饭店开门营业。我只好凑合着吃了一碗米线,味道不好价格还很高。

我问老板,为啥大中午街道没有人啊?人都去了哪里?老板长叹一声,说,“人都去了城里打工挣钱啊!家里没有人,整个村子也没有几个人,生意没法做啊!”

出了街道,在回家的路上,我看到田野里有大片土地没有庄稼,只有一人多高的蒿子林,和许多不知名的野草,我好生奇怪,想起以前人们经常为了田间地头一点点土地,也要大打出手,现在放着这么好的土地,怎么荒芜没有人种呢?爱人也同样好奇,为啥土地荒芜了呀!


带着疑问,我们一路进村,看到村头小河里的水清澈见底,鱼儿成群结队游来游去,我兴奋的大喊“快来捉鱼儿喽!”可是没有人理我,周围静悄悄的,爱人说“甭喊了,没人。”我们满腹疑问,想起米线店老板的话。

进得村子,发现村里静悄悄的,没有鸡鸣狗叫,孩童嬉闹的情景,村口大核桃树下,也没有聊天的人群。

我看到,一座座新房拔地而起,白墙黑瓦掩映在绿树之中,再也看不到以前的土房子。可是这些新房无一例外都是院子里青草萋萋,没过人腰,看不出路径,大门和窗户被堵上了,房檐下挂着一个个蜘蛛网。显然,主人已经好久没有回家啦。再看门前的树上,挂满了各种水果。想起以前果子还没有成熟,天天看护,一不小心就被孩童偷走了,现在满树繁茂的果实,反而没人要啦。


村子里变成了光滑的水泥路,路边一排排漂亮的路灯,还放着一个垃圾箱,垃圾箱周围干干净净,丝毫没有脏乱的样子。

村子里看起来好美,可是没有人的村子,到处都是高大的树木和茂密的野草,我吓得不敢去深草里,生怕突然串出来一条蛇。

我们去了邻居家,邻居嫂子正在家里看电视,看到我们忙着起身迎接,说真想不到,你们能回来啊!村里能见到外面回来的人,太难了。村里人现在都去外面打工,没有几个人在家,全村只剩下7个妇女一个男的,男的负责村里卫生垃圾,是村里的低保户,妇女们都是身患疾病,在外面不能生存的人。


我问村里的孩子都去了哪里?嫂子说,都进城读书去了呀!村里学校几年前已经撤销,和邻村小学合并。去年邻村小学也撤销了,几年镇上的高中又被撤销。没有了学校,哪来的孩子呀?孩子都跟着大人,在城里上学生活,几乎都不认识家里。

我想起以前人们像候鸟一样,家里有老人孩子,做子女的每逢节假日,还回来看看家里的老娘和孩子,现在,能干活的人,都去了城里打工挣钱,孩子去城里读书,家里门窗都堵了起来,证明很少回家了呀!


我想起路边看到那些荒芜的土地,问土地没有人种了吗?嫂子叹一口气,说“现在谁还种地呢?随便打一天工,工价也有100多元,种地又累又不挣钱,年轻人看不上,都是我们这些老年人觉得可惜,在家里种地,老年人能动的也进城打工或者带孙子去了,还有谁会种地呢?现在我们和城里人一样,也是买粮吃了。”我听了半天没有说话。

晚上睡在床上,看着外面漆黑一片,四周寂寥无人,只听见草丛里传来各种虫子叫,偶尔有“咕咕咕”的鸟叫声,甚是瘆人,我吓得想看看门窗关紧了没有,爱人想爬到窗户上看看,是什么东西在叫,被我一把拉住了,因为害怕啊!我想起荒村老宅的鬼故事,浑身颤栗不已。


等到天明,我们洗把脸,胡乱吃了一点带回来的零食。爱人提议,去山坡上转转,看看有小时候采摘的红莓没有,我不想去,爱人硬扯着我。邻居嫂子看我们要去山坡上,急忙从家里拿来一把锄头让爱人扛着,说现在坡地里有野兽,野猪到处出没,前几天跑到谁家家里去了,幸亏家里没人。

我们听的吓出一身冷汗,再也不敢去山坡上转悠,也不想吃红莓了。

听到远处传来鸡叫的声音,嫂子告诉我,那就是曾经的学校,现在成了一家养鸡场,邻村小学也变成了一家养老院。


在村里呆了几天,原以为能重温旧梦,想到处看看到处走走的想法,被现实击的粉碎,到处都是蚊虫,把人身上叮起一个个大包,尤其是上厕所,厕所里嗡嗡作响的蚊子成群结队。我们只好匆匆结束回乡之旅,也打消了多待几天的念头,因为村里一包盐都买不到,没有人就没有超市,买东西要去镇上。

我们又来到县城,去一个昔日好友哪里聊天,好友当年为了孩子读书,去县城开了一家粮油店。好友告诉我们,家里早已没有学生,大家都把孩子接进城读书,以前还有许多在县城读书的孩子,现在县城也没有了,大家都去了省城,县城也很少有同乡,县城的房价还奇高,达到8000多元。


因为村里女孩都去城里打工,再也不想回村里,留在村里的男孩,很难娶到媳妇。大家为了娶媳妇,都买车买房,因为这是现在姑娘的标配,没有房子和车子就没有面子,连媳妇也娶不到。因为大城市房价太高,许多人买不起,退而求其次,回县城买房。人在大城市发展,县城的房子空置,没有人居住,到了晚上许多小区都是黑灯瞎火的,而买来的车子呢?因为平时用不上,只在过年过节时走亲访友用几天,大部分也是闲置,有许多人嫌花钱,都不想给车买保险,觉得一年到头开不了几次。因此,买车买房都是为了面子,当了摆设。

现在的趋势,留在县城已经没用啦,大家都往大城市流动。再过几年,县城也成了空心啦!有许多孩子经过考大学,都留在大城市工作,父母在大城市为孩子买房,也跟着去了大城市带孙子,所以县城的房价,也是有价无市啊!


想起荒芜的田地,没有鸡鸣狗叫的村子,和变成养鸡场的村学校,再听听朋友的一席话,我不知道以后的老家还能保存多久,会不会消失?因为我看见,县城盖起一栋栋漂亮的高楼,用来安置偏远地区的农民,没有进城的人们,已经有许多搬进县城的安置房。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连我的日思夜想的村子,也会没有了吧?回不去的故乡,永远成了记忆。





1;地荒着,是因为种地不赚钱,种地没有打工赚得多,来得快,都快20年了,没谁真正想从根上解决农民种地收入低的问题,免税和补贴都是杯水车薪,治标不治本,没谁想去真正解决治理农业生产成本高企不下的问题。

农民生产已经出现了接班人断代断层,正如一部机器,出问题了,故障频频,唯一的出路就是大修或者更新换代。我们的农业正在等待着一场大换血大洗牌,大量土地撂荒,只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而已,20年后,你会看到一个另一种形式的繁荣农业,前提是得到有关方面的清醒认识。经济收入决定农业的走向。

2;车放着;这就简单了,攀比,排场,虚荣心,倾其所有买辆车,但油价太贵,烧不起,走个亲串个友,坐在一起有谈资,总之少开省油好过日子,而且又显得人前高贵不失体面,说到底在农村,总体的经济收入养不起一辆天天奔跑的小汽车,农村人就是那种背着勤苦拼命往城市富足里挤的群体,实现了的就小汽车天天跑起来了,没实现的,正走在路上。事实上他们看不懂的是小汽车是一个资本收割行为的载体,就算你放着不用,该怎么贬值还怎么贬值,多年之后,你手里也仅仅是有一辆看上去还算新,但性能很差的一堆叫做汽车的钢铁而已。

3;房空着;住房是人的生存根基,没有房子就算不上是一个完整的家庭,更何况在农村,娶媳妇讨老婆没房子更难,娶了老婆,为了更好的收入,背井离乡去打工,房子自然就会空闲着了,也有在外打工赚了钱,回家盖房后,又去打工了,正如那句古话,家里有粮,心里不慌,家里有房,哪一天在外落魄了,回到家仍然能够安身立命。

还有很多情况,就是有的地区有未来拆迁预期,人们大量盖房子,为的是多换得补偿款或者置换面积,这几乎是中国农村拆迁的潜规则(城里也一样),于是那地方的人们就会无节制的扩建扩建再扩建,这些房子质量很差,他们自己也用不着,有的出租了,有的就空着了,特别是那些城乡结合部,到处比比皆是,说白了这就是农村人的一种投资而已吗,大多数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三种现象都不奇怪,这是人的本能和本性,那个环境,那个背景,出现这个现象是个必然,换了城市人也是一样,城里人的优越感无非就是生活的环境不一样而已,骨子里的认知比农村人强不到哪里去,看看他们的家庭关系和结构就一清二楚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怪象   庄稼   小车   村里   县城   城里   家里   现象   房子   土地   收入   农民   原因   农村   孩子   社会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