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办丧事,4个儿子各自收礼,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4个儿子各自收礼,外人看来简直是一种笑话。同时也说明兄弟之间感情淡漠,且自私自利。




农村老人办丧亊,4个儿子各自收礼,这情况我们地区也很多,这现象很正常並不奇怪。


因为4个儿子,各有各个单位,同亊、好友、同学、战友等,他们各收各的礼,以利于往后,与他们各位遇到丧事,可以各自处理作为往来的依据。


这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原因,4个儿子为此都会各人,记各人的人情丧亊来往账,以利于往后还礼的依据。





农村老人办丧事,4个儿子4个账桌各收各礼本来就是非常尴尬的事,非常少见。我见过哥几个给老人办完丧事后分别各自按照给自己上礼的数额提款的,没见过有几个儿子有几个账桌的。

我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哥几个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为人处事、家庭关系等有很大的差异造成的,这其中与哥们兄弟之间的关系走向有很大关系,哥们之间关系好的,不在乎哥几个谁收得礼金多,谁收得礼金少,无论盈、亏大家放在一起分账,反之,就会出现上面提到的分账桌收礼金的现象。




这种现象不合适,一般都是设一个帐棹,所收礼金除去开支,所剩余额四个儿子平分。




这种现象是各藏私心,都不想把丧事办好,对客人也是不尊重,最后捞一笔钱来享受。断绝了兄弟情。以后更无往来了:




这种现象是现在农村大小事都要随礼,它们随礼都是4个儿子单独的家庭每个小家庭各随各的礼,然而老人就一双,不管谁先走这4个儿子都要各自通知自己随过礼的乡亲,所以就造成了这种各自收礼的情况。不奇怪很正常。




这种办丧事各收各的礼,在我们这里,闻所未闻,老人过世,平时兄弟关系再不好,也不会这样,因为丢不起这个面子,俗话说,家丑不外扬,有矛盾,有争执,也是等客人和做事的人走了,事后再争吵。

逝者尸骨未寒,兄弟之间就这样了,估计平时的手足之情早己没有了,这样做是不是要各请各的帐柜先生,要不然,一个人记帐很难清楚,再说,信不信任仍然是个问题。

在我们这里办老人丧事并没有什么礼收,最多也是一二万元,这些钱都是老人的出了嫁的女儿,和一奶同胞的外嫁姐妹,还有外家的,其余都是村中的亲兄弟叔伯,婶娘,由人发自内心给一点,少的几十元,多的一百,除了这些,根本没有礼钱。

我们农村有一个习惯,家中有老人过世,首先告知生产队长,由他叫人,安排有关事宜,另外,请一个村中德高望重,有点文化的人,做帐柜先生,负责把各人送的礼记在人情簿上,主人也会把钱给他,统一支配,如果死者有四个儿子,通常是一人先出一万,多退少补。

生产队长在得到通知后,马上通知需要帮忙做事的年轻人,中年男人,因为现在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所以本队可能不够人手,那就必须到第二个生产队去叫人,凡是叫到的,除了有特殊情况之外,一般都去,因为大家知道,家家都有老人,却使老人己过世,之前别人也帮助过自己,在农村,这点人情往来还是很好的。

一个老人过世办丧事,需要几十人帮忙,自己祖公生下落的亲叔伯,婶娘,侄子,侄女,要到灵堂守孝,丧事的任何事情都帮不上忙,除了煮吃的请人外,其余洗碗筷,洗青菜,切菜,都是疏一点同祖的男人女人帮忙。

按照丧事的做法,分工不同,各就各位,大概的人数是,首先,去买棺材的四个,去买菜的也是四个,挖棺材坑的六个,抬棺材的十六个,送亡灵,烧死者的衣服,丢死者的床板二个,还有撒利市纸钱的一个,负责厨房柴草,烧水泡茶的杂工四个,还有抬棺上山路上放鞭炮的一个,整个办丧事的男劳力,大概40个人左右,还没有包括抬棺上山时拿祭布旗的女人。

但是,这些人当中,工钱最高的分别是,抬棺材的360元一个人,挖坑的280元,其它的220元,拿祭旗的女人66元,遇到有钱的人家,只有多,没有少。

现在的人,生时难,死更难,没钱入不了土,去不了火葬场,家中有一个老人过世,头尾最少也要花几万元,所以,很多有老人的家庭,平时省吃俭用也要存些钱起来,平时存下急时用。

如今办丧事的菜肴比办喜事的菜式多样化,而且更丰盛,反正办红事的有,办白事的也有,办丧事的有,办酒席的不一定有,一个老人过世,办一场丧事,最少超过十五桌人,多的二三十桌,头尾两天,吃三餐。

送完老人上山入土为安后,所有的人基本散了,留下的只有帐柜先生和生产队长,向主家公布有关帐目,总收入多少钱,支出多少钱,剩下多少钱,然后兄弟平分,在农村,一般办丧事都是事先准备多钱的,所以基本上都有剩余。

在过去,那些去帮工的人,是不用给工钱的,但如今不同了,有些人见没有钱,就借故说有事不去帮忙,所以,现在没钱真的不行,想办一件事并不容易。

我记得几年前,做法事的道公佬,做一场事不过千元,但现在也跟着物价水涨船高,从一千元提高到6600元,意思是六六大顺的偶义。

现在农村老人过世,很多家属都送逝者去火葬场火化,这样一来既不麻烦又节约了不少钱,比传统土葬节约三分之二的费用,而且不用守孝过夜,也不用到处求人。




农村老人办丧事,4个儿子各自收礼,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没有别的,都是银钱惹的祸。

那年那月那一天,我为村中一户人家的丧事上记礼账,也是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共设了七本礼账,两个人,收礼记礼账,忙都忙不过来,上礼的人来随礼,还需问是谁叫的,该记在哪一位名下。更难堪的是一个事宴上,一顿饭,有三位子女都请的人,真不知道该记在谁的名下,没办法,只好掏三份礼钱。

以前我只是听说过,城里人想方设法找理由设宴席,为了收礼钱,什么满月酒,百岁酒,搬家宴,寿诞宴,今天,这些已经在农村的一些人也学会了,我就曾参加过这特别酒席宴。

以前的农村人很实在,在农村,一般只有婚丧嫁娶办酒宴请人才上礼,儿女订婚,父母过周年,孙儿生辰满月摆酒席,请的客人是不收礼的,现在一切都改变,真应了那句话,礼上往来,一切向钱看。





这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儿子们平常都有生活圈子,都有礼尚往来,都想借着父母丧事收一些礼金。礼尚往来不纯是钱的往来,还有人情的往来,贺吊礼仪有文字,譬如寿联,蛋糕,营养品,挽联,花圈,幔帐等,但当事人只重在收现金,把父母丧事做为一个敛财的由头是鄙卑的。

还有一种情况,儿子们可能都是当官的,借机敛财礼金是满满的,这又是一个腐败现象,是应当打击查办的。

在农村朴实的农民礼尚往来重在人情,谁家老了人帮忙随礼,二三十块,多则五六十快,红艳的一百元只是重要亲戚,一个丧事收不了多少钱,还要负担老人的丧葬费,还要待客酒席,既是几个儿子,父母赡养丧葬都明确责任,收不敷支,也没人这样干。




农村老人办丧事,4个儿子各自收礼,这种现象很正常,因为现在有很多农村人的子女都在外边工作,家里老人过世,办丧事,来行礼的都是各自的同事和朋友,这些人行礼的钱,将来需要当事人还人情,不是家里老人的人情,兄弟之间也不会给对方的朋友和同事还人情,所以,收礼一定的要分开的。

有个同学父亲过世,我们去随礼,看到的就是,家里兄弟三个,一人一个礼桌子,各收各的礼金,这样做不会混乱。虽然是兄弟,但是彼此单位的同事或者朋友,不一定都认识,分开写礼单,清清楚楚,以后各自还各自的人情。

家里的亲戚,礼金都在老大的礼单上,因为老大是父亲丧事的主办人,以后亲戚的礼也是老大还。

这三兄弟,老大是某局局长,老二是某局的办公室主任,老三是一个事业单位的普通员工。如果说礼金写在一个单子上,以后人情怎么还。

即使兄弟几个都是农村人,人家也有各自的朋友,做父母的不可能给孩子去还人情礼,礼金应该是该谁的给谁。分开收礼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矛盾。但是兄弟关系好,就没必要了。

我父亲去世,哥哥给了我弟3000元丧葬费。我弟当时收的礼金不少,所以邻居大嫂撺掇我大嫂找我哥的麻烦,在很多人面前骂我哥。

其实是我大嫂小心眼,想多了。虽然过事用的是一个礼单,但是事过完了,我弟拿出礼单,跟我哥一个一个地对过了,凡事跟我哥也熟悉的我的人情,钱和布料都给我哥了,最后还把我哥给的3000元也给我哥了。我侄子一个朋友给了1000元礼金,礼单写了,可是钱我弟直接给侄子了。我嫂子从此之后,再不小心眼了。我母亲一个人的时候,我嫂子经常陪我母亲,照顾我母亲。

现在跟过去不一样了,农村年轻人也有很多各自的朋友,有同事等,他们也有很多人情要还的,可以理解。过事费用大家平摊,礼金各收各的,没啥不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丧事   礼单   儿子   老人   现象   农村   礼金   礼尚往来   酒席   多少钱   棺材   人情   兄弟   原因   关系   社会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