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心理问题不愿意做心理咨询,父母该怎么办?

提问者应该是做父母的吧,那我明确告诉你们,你们去做心理咨询。是的,孩子有心理问题又不愿做心理咨询,父母就去做心理咨询!

首先要确定,是谁认为孩子有心理问题。孩子出现了父母和(或)老师理解不了的行为,会不会是父母的理解能力有问题呢?这种可能性非常大。举个例子,大家耳熟能详的“逆反期”、“反抗期”这些词,你不觉得值得反思吗?我们都知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如果,孩子成长道路上没有阻碍和压力,他们会有反抗吗?他们反抗什么?

其次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基因、家庭的环境、社会(学校)教育。可以说,优生优育严格来说应该从男女的择偶开始,一个人好的品格会随基因传递给下一代。从胎儿在母亲子宫内的发育成长到出生后父母建立的温暖家庭,这都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随着孩子的不断长大,父母也应该相应地成长完善。养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父母再成长的过程。

那些所谓的问题孩子,大部分是因为父母的成长落后于孩子成长速度,造成了父母不能解决孩子成长中遇到的问题,甚至根本不了解孩子的内在需求,用自己理所当然的方式去对待孩子。孩子不服,孩子觉得委屈,所以孩子会做出一些父母不理解的行为。我们经常会听到孩子对父母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不是故意的!”为什么父母会认为孩子是故意的,为什么就不能信任孩子?这是父母认为孩子有心理问题的原因,也是父母不理解孩子的表现。

如果一个人有心理问题了,一般是愿望求助的。就像一个人身体不舒服了,是愿意去医院看病的,他也很想让医生为他解除疾病的痛苦。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去做心理咨询?很简单,就是孩子不认为自己心理有问题,他觉得是父母的问题。我的很多青少年来访者,都曾说:“老师,你给我妈做做咨询吧”,“老师,你让我爸爸妈妈来找您吧”。每到这时我就很心疼孩子,也很无奈,因为,有些父母是不认为自己是有问题的,他们把孩子带到我这里来,就觉得完成了任务,剩下的事就是心理医生的了。我真的想告诉那些父母,成长是一辈子的事,一个人的生命过程总在遇到新问题,总有新的任务,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增进。比如做父母这件事,我们都是第一次做,即使是第二次做,和第一次遇到的问题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不要一遇到问题就简单认为是孩子的问题。




这种情况其实在心理咨询中是非常常见的,孩子有心理问题不想做咨询,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对于心理咨询来说,求助者的心理动机是非常重要的,这意味着这个孩子他有想要帮助自己的意愿和想法,也有想要帮助自己的动力。如果孩子不愿意做咨询的话,对咨询师来说做咨询的效果也不会特别好,所以一般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让家长先来做咨询。因为对孩子来说,他的整个成长环境和咨询的背景是在家庭环境中的。

而且孩子在进入社会之前,他出现的大部分心理上的问题都是和家庭相关。如果这样说,有些家长肯定很困惑,是自己的问题造成孩子的问题吗?我们把孩子比喻成一棵树的话,家庭是孩子最基本的土壤。所以为了改变孩子的问题,如果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就可以对其进行一些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对孩子的问题有一些调整和改善。

并且家长在感知到孩子有心理问题的时候,家长本身已经处在非常焦虑的状态中,这种紧张不安的状态对家长来说也是一种压力。这种压力和状态让她们在面对孩子的问题的时候常常是没有帮助并且有可能适得其反的。

PS:我们在青少年和儿童的心理咨询中,发现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咨询其实是很“无助”的。因为他们的很多问题是来自于家庭问题。即便努力得做工作,但是孩子根植的家庭环境没有办法改变的话。那些咨询室里面做的努力常常是“有限的”。

希望可以帮到你。




当你的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做父母的又无法劝说孩子来咨询,如果强制孩子来可能会导致矛盾升级,但放任孩子的问题不管很可能让问题恶化,遇到这些问题父母可以这样办:

1、父母先来心理咨询

孩子不来,父母可以自己先来咨询。通过自己的描述,让心理老师能够帮忙辅导和给一个可行的方案。当孩子出现抵触的时候,不能放弃心理疏导这条科学的办法,放任自流是不可取的,很容易导致严重的后果。这个时候,父母先来心理咨询很有必要。

因为孩子是白纸,家庭就是画笔,孩子的心理问题反映的就是原生家庭潜在的问题和矛盾,在心理咨询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这是一个很常见的常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心理问题很大一部分都和原生家庭有关,父母施加在孩子身上的压力,父母行为所给予孩子的不一定都是好的影响,很可能就是导致孩子心理疾病的根源。

父母先来咨询,处理一下孩子问题带来的难受焦虑等情绪,让心理咨询师带领父母看清并处理家庭关系、家庭教育模式等问题,改善了父母的问题,孩子的问题也会有相应的改变。

2、父母和孩子一起来心理咨询

可能会因为害怕或者抵触,孩子不愿意一个人来做心理咨询。父母可以说服孩子和父母一起来,和孩子好好谈一谈,给孩子安全感和勇气。

父母还可以转换角度,告诉孩子,让孩子陪父母来做心理咨询,在孩子面前示弱,让孩子明白父母愿意为了孩子做出努力和改变的心。一旦孩子愿意陪着父母来做心理咨询的时候,心理老师也会自然的也孩子谈上话。

所以作为父母,为了改善孩子的心理问题,首先得改善自己、改善夫妻之间的关系。这是很多父母意识不到的问题,随着心理咨询的深入我们通常会发现孩子的问题是跟家庭有关系的。

有一些父母是坚决不会同意改变自己的,他们会觉得自己没有问题,纯粹是孩子的问题,他们认为该接受心理咨询的应该是孩子,而不是父母。如果父母不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不能先解决自己的问题,孩子的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虽然心理咨询虽然看似无法改变现实环境和已经发生的事情,但是当我们经过心理咨询,看待问题的角度发生变化,我们的心理向着积极的方向发挥,那么,心境的转化也会让事情变得不一样。




  1. 当孩子有心理问题时,父母作为成年人,基本上都能用常识作出判断。
  2. 而孩子是否有必要做心理咨询?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去做心理咨询?这一点家长就很难用常识来想明白了。
  3. 孩子的心理问题,99%与家长、家庭环境、教养模式有关系,而孩子不愿意去做心理咨询的原因也在于此。那么,解决方案就是,父母作为孩子的家长,首先要做心理咨询,做过一次、两三次之后,试着先做出行为和态度方面的转变,同时,和孩子改善关系,积极影响孩子的行为和思维模式。
  4. 之后,再引导孩子一起去做心理咨询(如果有必要的话),孩子肯定会同意的。
  5. 有一些例子,家长作过几次心理咨询之后,教育和家庭环境以及亲子关系方面的问题,积极的和孩子沟通,改善关系,改善教养模式,就解决了孩子的问题。是孩子根本就没有必要再去找心理咨询师了。
  6. 如果父母能做到位的话,父母应该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咨询师。




这是个很难的话题。

因为心理咨询治疗领域,求助者主动求治的愿望是否强烈可以决定治疗的效果。如果需要治疗的人对治疗是拒绝的态度,那么心理咨询治疗很难进行下去。

很多孩子的问题都是源于家庭。如果孩子不愿意,可以尝试找出家庭的问题。但是,这种方法比较片面,不能肯定是否能解决问题。

有时孩子不是不愿意,而是不信任治疗师,怕治疗师把自己的情况告诉家长。这种情况,可以详细给孩子讲讲治疗师守则,特别是保密方面的守则。

或者可以告诉孩子尝试线上咨询,现在线上也有很多优质的咨询网站。不面对面,对孩子来说可能接受度更高。




首先,要给孩子做充分的沟通,给他充足的安全感。孩子不愿意做心理咨询,很大程度上,出于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告诉他父母爱他,只是想帮他更好的解决问题,父母会和他一起面对,只有让孩子内心足够的安全,对心理咨询师足够的信任,心理咨询才会取得效果。

家长可以前来咨询,孩子的问题,往往和家庭教育成长环境有很大的联系。若是孩子实在不愿意进行心理咨询,家长可以咨询师进行初步的沟通,使老师对孩子的症状进行大体的了解和初步的判断。如果孩子症状比较轻,家长可以试掌握一些方法,试着对自己孩子的行为进行纠正。毕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基于对父母的信任,也会有一定的效果。

总之,孩子不愿意去咨询,家长不能急于求成,陪伴孩子,尊重孩子,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去理解心理咨询这件事情。




我是暖心理的签约心理咨询师陈旭龙,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题主你好,这个问题非常难以回答,一方面不清楚孩子有多大,另一方面不清楚你所谓的孩子问题的症状是什么?第三不知道孩子和父母相处的模式怎么样,所以说很难有确定的答案。

根据我所掌握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我试着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是孩子的年龄很关键。如果孩子在比较小的年龄,比如学前阶段,出于注意力障碍(通俗上讲的多动症)、自闭症(通常表现为不与人交往)或者有其他的与同年龄小孩相对差异比较的行为或者思维,需要尽快去医院的精神科或者心理学就诊,以确认情况。如果孩子上学以后,在表达自己的认知、情感时比较吃力,行为上不同于同龄人,可以指导孩子与学校心理咨询师沟通,确定下步干预的方案。如果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在认知、情感、行为上都无异常,只是与父母的沟通模式有问题,建议父母先觉察自己的沟通模式没有随着孩子的成长而由控制和指导转变为尊重和建议,然后再考虑孩子的需不需要去找做心理咨询。如果孩子不愿意去做的话,建议父母陪同孩子一起去做家庭治疗,和孩子一起成长。一旦与心理咨询师建立稳定的关系后,孩子会接纳心理咨询师,主动和咨询沟通的。

二是孩子的症状是什么样的,这个同样关键。由于现在我国教育过程中给予孩子的压力相当大,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焦虑、抑郁、强迫、恐惧等情绪,少数孩子还会出现有幻觉、妄想等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家长需要及时的了解孩子的情况,尽快的带孩子去医院的心理科、精神科或身心科给予治疗干预。不要拖延导致病情加重。三是觉察与孩子的沟通模式是否存在问题?有问题的话,父母及时的做出调整。千万记得,父母都没有无证上岗的,需要不断学习。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有问题的标签,多接纳孩子,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希望能帮助到你。祝你生活愉快!答者:暖心理咨询师陈旭龙 自我介绍:国二咨询师, 陕西省心理师协会会员。认知-行为取向。从业4年,个案时长1500小时以上,督导时长300小时以上。

快来关注暖心理头条号,温暖你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温暖世界 ~




不知道您的孩子多大年龄,孩子的心理问题的发生比较复杂,但大多是和原生家庭生长环境有很大关系,因此孩子不愿意和家长诉说,同时对心理咨询产生抵触情绪是很正常的,在众多受访者中也是常见的,因此建议首先是家长要改变,也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学会和孩子沟通,建立信任,了解孩子的心理问题的发生因素,和孩子讲明白道理,让孩子愿意接受帮助,再寻求心理疏导效果才会好。




也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样判别出孩子有心理问题的?判断是否有心理问题,都会有对应的指标来界定的,可能你们发现孩子在这段时间行为有点怪异,感觉很担心,所以认为孩子有心理问题。或许你感觉孩子真的很严重了,因为父母总是宽容地看待孩子行为的,不是不得已,我想你们是不会想到去看心理医生的。不管如何,我想,在孩子面前你先不要贴上这个标签,不然孩子会有很多阻抗的。

你们的孩子现在不知道有多大了?要是年纪小的话,在十四岁以下吧,我想还是比较好处理的。这个阶段的孩子基本上不会质疑父母的权威感。当然,由于对心理咨询的不了解,甚至感觉到神秘,父母要带他去做心理咨询,会让他有一种内在的恐惧和自卑的,以为自己得了什么不得了的精神病,所以不愿意。对于这岁数的孩子,先不要强迫。我想,宁可你们自己打着为自己咨询的名义,带着孩子一起去参与。的确,如果孩子出现心理问题,通常来说,至少表明你们这个家庭的教养方面存在障碍的。从根子来说,还是要从你们作父母的开始改变比较好。

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的权威感在弱化,甚至他们会无意识地以挑战你们的权威感来满足对自我成人化的认同。对于他们,如何放低姿态,和他们平等对话比较重要。尤其是此时利用他们想让自己的价值观获得成人认同来证明自己的长大这个特点,可以在他身上赋予更多的责任感,让他知道父母的担忧所在,同时,一旦他有所松动,还可以设定是让他单独去还是陪同去之类的问题套住他。当然,有必要时,可以请心理咨询师上门做咨询,这样可以让他减少防御心理了。

这里还是想强调一点,孩子要真的存在什么心理问题,作父母的一定要反省自己的家庭问题。




我认为,家长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办法入手。


第一,要积极引导孩子认识问题的所在,如果孩子不听家长的,那可以找一个孩子认同的人,无论是老师还是玩伴。家长先跟这个中间人详细交代孩子的情况、问题和解决办法,然后再通过这个人跟孩子交流。这样的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


我经常跟家属说,很多时候并不是父母讲的话没有道理,而是因为这些话是从父母嘴里说出来的,如果孩子跟父母关系很糟糕,无论父母说什么孩子都会从负面去解读。


第二,如果第一个方法无效,必要时则要考虑强制干预,比如孩子有自残倾向的时候。但家长要注意,强制干预的过程对孩子来说也是个创伤,不能一直强制。所以,在孩子情绪稍平稳之后,一定要找到病根,寻求专业的心理干预。


第三,如果以上两种办法都不行,那只能慢慢来了。


关于立规矩,我认为要谨慎,如果没有得到孩子的认可就盲目立规矩,反而会引起孩子很大的反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心理咨询   父母   孩子   教养   症状   家长   压力   过程   效果   模式   老师   关系   环境   心理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