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北洋军阀混战时期,中国可以保持统一?

这个问题必须分内因和外因两个层面才能把问题说清楚,当然,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外因。


内因很简单,清朝的灭亡和之前的明朝、元朝、宋朝都不一样,在清朝灭亡之前并没有经历一个混乱了几十年的阶段。


尽管清朝在最后几十年时间里先后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以及义和团事件,但是清朝在这一系列战争中整个体系并没有真正的崩溃,中央对地方依然保持了绝对的优势。


许多人都爱说晚清时中央权威涣散,这话不算错,但是也只对了一半。


经历了义和团事件后清政府权威确实涣散,但是这不等于清政府权利也涣散了。事实上1900年一直到1911年这11年时间里,就制度层面而言,是清政府重塑权威的十年。


地方督抚对新军的控制权被剥夺,改为陆军部统一管辖。


地方财政权也被清政府收归了户部。


在义和团事件中闹出“东南互保”的长江三督全部调职,张之洞从湖广总督调入清政府担任军机大臣。


这一系列的集权举措并没有给人感觉“旧秩序”在崩坏。


事实上清朝虽然在1911年就已经灭亡了,但是清朝所代表的那套“旧秩序”彻底崩溃要到1926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张作霖打败曹锟建立安国军政府,那时大家才普遍觉得世道太乱了。


说起来,晚清到辛亥革命再到1927年北伐这段时间特别像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后人看起来是藩镇割据,但是唐朝人自己并不觉得,相反觉得“国家稍安”。


这一点从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历届领导人和军队亲密程度就能看出来,袁世凯、段祺瑞至少从不以军人自居,到了曹锟和吴佩孚的时代,至少军政还是分开的,曹锟心目中依然认为总统大过大帅,而等到张作霖成立安国军政府时,对他而言最重要的职务不再是总统,而是大帅了。


所以,从内因上说,之所以北洋军阀混战时期还能保持形式上的统一,是因为清朝所代表的旧秩序是慢慢崩溃的过程,而不是立刻就崩塌了,等到旧秩序彻底崩塌以后,南方国民党所建立的新秩序就随之递补上了。


当然,内因只是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


外因才是必要条件。


为什么1911年看上去还行的清朝会突然崩溃?就是因为欧洲列强在欧洲局势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不愿意在远东地区维持一个虚弱的大国,所以辛亥革命能成功。


如果当时列强决定支持清政府,不用多做什么,只需要把1910年谈好的1100万英镑的贷款提前支付给清政府,让清政府拿着这笔钱驱使北洋新军就行了。


同样,为什么北洋军阀混战,还没有外国势力敢于明目张胆的伸手?


就是因为列强在1921年,在华盛顿开了一个会,会议通过了“九国公约”,在规定了列强在华利益的前提下,也保证了民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这才是民国当时能维持名义上统一的真正原因。


在九国公约的约束下,即使是日本也没办法明目张胆入侵民国,只能通过扶持张作霖这样的地方军阀来达到他们侵吞民国的目的。




中国北洋军阀时期,军阀的力量非常强大,各自为战,在自己所管辖的地方上当土霸王。可以说,当时的中国,是处在实际的四分五裂之中。

但是非常奇怪的是,这些军阀却没有一个宣布独立。既然这些军阀已经处在独立的状态之中,为什么却没有一个人宣布独立呢?

军阀们的做法很奇怪,外国列强的做法也奇怪。

因为外国列强们,一直想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在军阀混战之前的大清朝时期,由于中国的块头实在是太大了,要想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他们没办法做到这一点。但既然后来军阀割据已经出现,中国处在实质性的分裂之中。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的块头已经分成了好几块,已经变小。那么,为什么这些列强们,不各自扶持一块,宣布独立呢?那样的话,不是就把中国给肢解了,同时他们也在中国获得了自己的利益吗?

咱们先来说说,军阀为什么没有人宣布独立。

军阀之所以没人宣布独立,既是文化传统决定者,也是时代风气决定的。

在文化传统上,中国一直是一个追求统一的国家。哪怕是处在分裂的时代,社会上的主流观点,也是追求统一的。比如三国时期,诸葛亮就一直要北伐,并没有想过要偏安。哪怕国力衰微,他也要北伐不止。魏国也一直想把蜀国和吴国打败,实现统一。吴国力量最弱,一直在寻求自保。但是,但凡有一点机会,他也会去攻打魏国或者蜀国,目的也是为了追求统一。

所以,统一永远是中国人民共同的话题。就算北洋军阀是军阀,他们也明白这个道理。

除此以外,统一还有时代的共同话题。

从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型期,帝制时代即将结束,共和时代即将到来。谁要是在共和时代再搞帝制时代那一套,必然会遭到大家的猛烈批评。

那些军阀们,如果他们宣布独立,也就意味着他们搞的是帝制的方式。那样的话,舆论就会大肆批评他们,其他军阀又会找到理由攻打他们。所以每个军阀都明白,只要这样做,就相当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谁还愿意这样干呢?

咱们再来看看,外国列强,为什么不分别扶持一个搞独立。

尽管军阀可能自己不愿意独立,但是外国列强可以这样做呀。他们可以促成军阀独立,造成中国的分裂。那样,他们瓜分中国的目的,不是就达到了吗?

其实,外国列强是非常想这样做,但是当时的情况非常特殊。特殊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互相掣肘。

当时的西方,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逐渐走向没落,而美国、德国这些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逐渐走向强大,沙俄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嬗变。这就使得这些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达到了某种均衡,谁也不可能在中国为所欲为。像清朝末年那样,英法可以擅自出兵侵略中国的情况,就不太可能发生了。因为你如果想要出兵,别的国家就会干涉你。

所以,虽然那时候军阀割据很严重,但是每个帝国主义国家,想要控制某个军阀,却并不容易。虽然说中国分成了好几块,但是每个帝国主义国家,想要吞并的,也都是沿海地区交通比较发达的那一块。让他去吞并内陆,他们的意愿并不大。而交通发达的沿海地区,也就只有那么几块。要是被别人占有了,出行、通商各方面就变得不方便。这样一来,也就形成了一种互相掣肘的局面,中国反而保全了。

事实上,当时列强曾签订过《九国公约》这样一些协议。这些协议意思,就是大家都要保持在中国均衡的利益,谁也别想私吞。如果谁要是私吞,其他国家就不答应。

二是日本的强势崛起让西方国家极为担心。

日本自从在甲午战争打败中国,后来又在日俄战争中打败俄国以后,就强势崛起。而且由于日本处在亚洲,离中国非常近,因此,他们一直以吞并中国,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为目的。他们不断把势力深入中国,在中国制造事端。

这一点,其他的西方国家都看得清清楚楚。他们对日本的行为非常担心,怕日本独吞了中国。一旦日本独吞了中国,那也就意味着西方列强不可能再在中国获得利益。所以,他们要想方设法限制日本。

要限制日本,就不能擅自和中国的军阀互相勾结。因为这种勾结,其实就给了日本借口,日本也可以和中国的某个军阀勾结。同时,由于日本离中国又最近,一旦他们在中国建立了根据地,想吞并中国的其它地方,可以说易如反掌。这样其他的西方国家就算和某个军阀勾结起来,也无济于事。

总之,中国近代虽然军阀割据,但是却并没有人宣布独立,并没有造成中国永久性的分裂,这都是各种内外矛盾。




辛亥革命后,清帝退位,北洋军阀成了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他们继承了清朝遗留下来的一切,包括领土,领海,领空,民族,人口,以及不平等条约,债务和租界。

北洋军阀统治了中国十六年,国家是一盘散沙,除了北洋军阀的中央政府外,还有各派系的军阀分裂割据,有陆荣廷为首的西南系军阀,唐继尧为首的滇系军阀,阎锡山为首的晋系军阀,还有依附直系的江苏军阀齐燮元,依附皖系的浙江军阀卢永祥,陕西军阀陈树藩等。

这些地方军阀相对北洋军阀力量要弱小的多,只能分裂割据,以求自保,所以自始至终表面上遵从中央的领导,而中央政府一时无能力用武力统一,只能暂时听之任之,但绝不允许自行独立的,这样就在形式上还是统一的局面。

袁世凯统治了四年病逝后,北洋军阀分裂成皖系,直系,奉系,三大系军阀又各领风骚四年,相继爆发了直皖战争,直奉战争,他们之间的争斗是为了行使对中央政府的控制权,并不是为了搞独立王国,你说他们想不想独立?,就是想独立也独立不成,一个是外部条件不允许,一个是内部基础不具备。

自清朝后期,各帝国主义国家相继侵略中国,同中国签定了许多不平等条约,还有需要几十年才能还清的战争赔款,如果都搞独立了,那么条约谁去履行?战争赔款又谁去偿付?,维持统一的中国,维系一个合法的中央政府是各帝国主义国家获取在华即得利益的先绝条件。

除了外部因素外,搞独立还必须具备军队,地盘和经济三大条件,即使你有了军队和地盘,没有经济的支撑,也是独立不了的,要维系一支强大的军队来抵御外来的干涉,没有资金做后盾是不行的,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代是可以的,但当时中国己经形成资本主义经济形态,资本主义经济是机器化大生产,资源需要全国范围内调配,产品的销售也需要统一的市场,搞独立就是要放弃这些,放弃了这些还谈什么资本主义经济,没有了经济来源,就维持不了军队,也就谈不上独立了,事实上张作霖的奉系在关外就有很有利的建国条件,不是说他思想好,有爱国心,想要祖国统一局面,而是因为东北即需要内地的资源,又需要内地的市场,使他不能,不敢,也不想独立建国。

以上我从外部和内部论述了不能独立的原因,如果单从军事,经济,文化来分折也是不具备独立建国的。当时皖系,直系,奉系三大军阀势均力敌,谁要想独立,谁就会成为众人打击的对象,谁就会最先灭亡。经济也不允许,起码要有稳定的赋税来源,海关的关税都掌据在外国的银行家手里,段祺瑞的崛起完全是依靠日本的支持,结果直皖战争一败涂地,日本的投资打了水漂,所以必须要有稳固的资金来源,文化层面就更不允许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人民己经开始觉醒,国家意识也逐渐增强,各系军阀就更别想搞所谓的独立了,如果真搞,除了能招些吃饭,领军饷的兵,真正能战斗的兵是招不到的了。

综合全部观点,我认为北洋军阀再怎么混战,即使打的更持久些,中国也一定会保持统一的,三国演义开头那句,天下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明清,自民国以来是完全失效的,中华民族的统一,是中国发展和强大的根本保证,大家说对不对?敬请各位评论区留言,如果认可别忘了点个赞,谢谢了。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北洋军阀时代,其实并不算长。

严格来说,1913年袁世凯打垮孙中山的二次革命,大体控制中国,才是北洋军阀时代的开始。

而1928年北伐大体成功,北洋军阀就基本退出中国舞台,前后也不过15年时间。

而在这15年时间,西方发生了大事,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持续到1918年底,随后扫尾工作又持续了长达一二年时间。

也就是说,在1920年之前,西方列强忙于自相残杀,暂时没有精力来管中国。

其实,对于中国来说,最大的威胁主要就是邻国苏联和日本。

而当时苏联内战到1922年才结束,国内一片狼藉,需要长时间恢复。

同时,由于苏联搞共产主义,受到西方列强的强烈敌视,视如蛇蝎,用尽方法想要消灭他,暂时无力兼顾远东。

列宁甚至为了东部边境的安全,主动向中国示好,宣布废除沙俄时期不平等条约。

所以,苏联的威胁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较小的,只是东北和新疆以及外蒙古、内蒙古受到的影响较大。

至于日本,通过一战后强迫袁世凯签订《中日民四条约》,将德国在青岛的特权全部收归自己所有,继续维持和扩大东北特权。

也就是说,日本已经控制了山东要地的特权,将势力从东北渗透进入华北。

然而随后日本一系列试图占领中国领土的行为,受到列强的抵制。

英国在华有很大利益,华北是他主要利益范围。

其次是美国,这个新兴强国已经控制了太平洋,试图全力扩展在东亚的势力,不允许日本随便扩大在华利益。

法国人在华也有很多利益,同样不允许日本太过分。

由于英美法的实力都远超过当时的日本,日本确实也不敢太夸张。

列强常用的方法,就是不敢全面入侵,而是将北洋军阀作为棋子,试图压迫他们签订不平等条约。

比如日本支援奉系军阀张作霖,捞取了很多在东北的利益。

日本又支持山东的张宗昌,获得的利益更多。

英美法也各有自己的北洋军阀棋子,套路也是类似。

大体上,当时中国还是一个均势,任何一个列强没有条件发动全面战争,占领中国。

直到二战爆发,列强正式撕破脸,日本才大举进攻中国。




别搞笑了,整个民国中国都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全国没有一个能够实现中央集权的中央政府,地方上大小军阀拥兵割据,勾结官僚、地主和资本家敲骨吸髓。这些军阀大的能占一省或数省,小的能占据一县,甚至四川一省大小几十个军阀,九一八之后的四年才打出刘湘一个四川王。

而且,民国虽然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但是基本都是个摆设,不过是军阀里最能打的而已,不管是张作霖还是花生米,别的军阀打不过他认他当个大哥,然后大哥的命令进不了军阀的控制区。

而且更严重的是,民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货币体系,各地军阀都私设造币厂,你要是从一个军阀控制区到另一个军阀控制区都玩兑换货币,然后各地的钱庄按照他们军阀老爷得意思私定汇率,借此渔利,不仅给老百姓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更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有甚者,云南的龙云甚至发行滇币,哪怕是名义上都不接受法币。

所以,先不说民国是不是统一的国家,民国连一个正常婚假都不是。如果任由民国发展下去,那么国家分裂是最终的结果。这个结果是民国打出生就带来的,原因是仓促革命,或者说是没有建立新秩序就推翻旧秩序的必然结果,因为旧秩序尚能维持全国的统一,尚能协调各大派系,或者说是各大实力派的利益诉求,所以旧秩序是大家都服气的;但是你把旧秩序推翻,却不能接替旧秩序的权威,那么大家谁还拿你当盘菜。比如袁世凯大总统时期,那还真是像侯宝林说的那样,大家一起捅,地方实力派都不给袁世凯上税,搞的袁世凯想干啥都没钱,最后想恢复旧秩序,也就是称帝这招,但是还没啥卵用。

所以,没有做好完全的准备就推翻旧秩序必然会被反噬,而且推翻旧秩序对老百姓造成的伤害会比旧秩序对老百姓的伤害更大,这就是民国给我们的历史教训。但是好在民国存在时间并不长,这倒不是因为民国生于不义,而是人民的觉醒。因为在中国共产党得引领下,广大被压迫的人民得以觉醒,因为人民不是奴隶,不是军阀和官僚、地主、资本家压迫下的臭苦力,而是活生生的人。既然是人,那么就要获得人的尊严,虽然曾经高高在上的吸血鬼个寄生虫可以愚弄民众得以残民自肥,倒是人民总有一天会觉醒,会为了推翻压迫获得人的尊严而抗争。

中共能够引导人民觉醒,是因为中共让人民明白了什么是人的尊严,心爱人民也就明白了为何玩为了人的尊严而抗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解放,即人民获得了尊严。觉醒的人民回爆发出无限的力量,因此中共能够把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为了获得尊严个解放而抗争,同样也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而建设人民共和国。

中共和军阀、官僚、地主、资本家不同之处在于,中共通过让人民获得尊严和解放而凝聚国家;而军阀官僚等吸血鬼通过愚民来稳固统治,愚民的手段有很多,比如挑拨矛盾,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民粹;通过宗教对人民进行控制,爱去造神、修来世等手段,用今天的话说是封建迷信。相比之下,中共的手段更高明,也能过得巨大的力量,最后中共带领觉醒的人民砸碎了万恶得旧社会,万里江山披锦绣。

而且,中共和那些吸血鬼旧社会的另一个不同就是建设。虽然都是在破坏旧秩序,但是民国的吸血鬼寄生虫们管杀不管埋,只有破坏而没有建设;而中共在破坏旧秩序的同时还在建设新秩序。比如抗战时候民国能把法币玩贬值,和废纸一样,而解放区的边币却是坚挺的,就连侵华日军都更愿意搞点保值的边币,而不愿意用废纸一样的法币。而且解放区的经济生产也搞的有声有色,比国统区强多了,解放战争后期民国滥发纸币敛财,导致老百姓上街买菜都得扛着麻袋装钱,还不一定够用。而解放区爷未受波及,边币依然坚挺。

所以,对于20世纪的中国来说没有比中共更好的选择。辛亥革命和民国或许是正确的,但是却导致中国误入歧途,离万丈深渊就差一步;但是中共又把中国从万丈深渊的边缘拉了回来,把中国拉回正途。

我很纳闷为何现在网上一堆什么民国范,还有什么军阀的姨太太,老夫也是醉了。放着新社会好好的人不当,非要单旧社会去当奴隶,当猪狗。不过你要体会什么是万恶得旧社会,不用回到民国,如湾湾或者印度就行了,或者去漂亮国也可以。

全文完




因为各路军阀虽然尔虞我诈,寡廉鲜耻,为了自身利益不择手段,但本质上他们都是中国人,都有一颗炽热的中国心。所以才在国家面临分裂的极端危险时刻,这些割据一方的军阀愤然而起,为维护祖国统一前赴后继,至死不渝。

当然,这都是扯淡。

众所周知,我国的国家意识公认的形成时间是抗日战争时期,正是因为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对中华民族亡国灭种,才彻底唤醒了亿万中华儿女的民族意识,才使他们团结起来奋起抗争,最终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而在抗日战争前的北洋军阀时期,这些军阀固然有钱有枪有女人,但不代表他们的意识比其他人更先进。说他们是爱国人士,就好比说秦桧是维护民族统一的大功臣一样,这不是褒奖,而是赤裸裸的嘲讽。

在先前的文章中,静夜史曾多次分析,民国时期的军阀,尤其是北洋军阀,本质上是帝国主义在华的统治工具。北洋军阀的刀光剑影,本质上是在华帝国主义势力的纵横捭阖,通过操纵自己的提线木偶,来实现列强在华利益的最大化。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不服从帝国主义操纵的北洋军阀就只剩下灭亡一途,比如张作霖。

因为列强的在华利益从未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因此,北洋军阀时期是我国名副其实的大分裂时代,连名义上的都不算。

而名义上的统一,最早起源于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此时的清政府彻底沦为帝国主义在华的代理人,我国彻底失去实质上的统一局面。

不过这种一仆N主的“和谐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因为列强之间的既有矛盾加上各列强实力的此消彼长。更重要的是,即便沦为列强的在华工具,清政府也在尽最大可能左推右挡维护国家主权,这让列强越来越不满意。

不温不火的辛亥革命之所以能够彻底终结帝制,与其说是资产阶级给力,广大民众觉醒,倒不如说列强彻底抛弃了清政府。从清朝到北洋政府的转变,本质上是列强利益再平衡的结果。毕竟相比而言,袁世凯比清政府更有统筹协调能力。

但1916年袁世凯的去世让北洋政府再度陷入风雨飘摇的尴尬局面,因为没有强有力的人物镇场,美国、英国、日本、俄国等列强开始纷纷扶持自己的代理人,皖系、直系和奉系军阀相继粉墨登场。

虽然这些军阀轮流执政,但都从未彻底控制全国,尤其是奉系军阀长期盘踞在东三省,俨然就是一个独立王国。

而这些军阀心照不宣地“维护统一”,除了没有形成现代国家意识,最重要的是他们身后的列强即便扶持了各自的代理人,也没有放弃独霸中国的梦想,尤其是虎视眈眈的日本。

从东方会议开始,日本就制定了先吞并东北,再侵占满蒙,最后占领全中国的野蛮计划,根据这样的计划,无论直系还是奉系宣布独立,都不利于日本的独霸中国。

而除了日本,美英和俄国也一直有鲸吞中华的梦想。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走独立这一步,就相当于给自己留足了后路,各列强当然乐见其成。

所以,还是美国的策略技高一筹,虽然是列强序列中的后期之秀,但美国在1899年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就充分暴露了美国侵略政策的前瞻性,他不仅让各国列强满意,同时也使作为受害国的我们对美国维持我国版图完整的做法充满好感。某种程度上说,正是这种走在其他列强前面的先进思维,才帮助美国在二战后一跃成为超级大国。

所以1916年到1928年北洋军阀时期的国家统一局面,固然有北洋军阀前赴后继、呕心沥血的结果,例如1918年出兵西伯利亚的海参崴,1919年收回蒙古及唐努乌梁海,在巴黎和会上拒绝签字。但本质上说,积贫积弱时期的国家统一,不是国富民强的前奏,恰恰是列强想要独霸中国的热身。

而历史也不止一次地证明:

军阀尤其是近代军阀,本质上是反动反人民的,指望他们的力量统一全国甚至摆脱屈辱挨打的局面是极其不现实的。所以孙文才在晚年立志建立自己的军队,亿万国民富国强兵的愿望终于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1912年清朝灭亡,北洋政府接管大权,袁世凯继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在1912年到1916年期间,中国的实际掌权者是袁世凯,这时北洋政府虽然派系林立,但是在袁世凯面前也没谁敢公开出来叫板,四年之后袁世凯一心想要复辟,结果在一片骂声中退出历史舞台。袁世凯一死,整个北洋政府虽然人才辈出,但是却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能镇住所有军阀的人,群龙无首,稍微有些势力的人都想来当中国的话事人。

当时表面上看先是段祺瑞重组中央政府,自己担任总理,恢复国会,之后冯国璋出来主持大局,革命党也借机革命得热火朝天,冯国璋死后,直系军阀又联合奉系军阀和皖系军阀大打出手,皖系军阀被打趴下,直系和奉系又干了起来,当然期间还有各种地方军阀的大乱斗,一直到了张作霖被小日本炸死,南京政府成立,军阀混战才告一段落,但是事实上是,不论是皖西,直系还是奉系这些军阀,表面上看是我们在内战,实际上,稍微有点实力的军阀背后都是帝国主义在支持他们,其实目的就一点,把我们当成了蛋糕,想分块大的。

当时吴佩孚,曹锟等人的直系后面是美国英国,张作霖后面是日本人,其实当时他们各占一块地,自己玩的实力是有的,但是还真没有人敢这么干,这些军阀互相打来打去,无非是想争个老大的位置,混到这一步的人,没有谁是没野心的,但是占一块地,搞独立,这就变味了,从打地域炮变成人人得而诛之,这样背后不论是谁支持,早晚都得玩完,千万不要低估我们对统一的重视,帝国主义不是傻子,他们要的是资源,支持军阀等于搞投资,收不回成本赚不到钱的投资就是失败的,他们没必要为某一个军阀担这样的风险。另外如果独立了,那么之前的各类不平等条约找谁去赔钱,在这样的背景下,外部势力更乐意看了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

对于军阀而言,互相之间开战最初的目的是为了争当中国的话事人,后面打着打着就变成地盘吞并,就算某一个军阀,想要占山为王,你不觊觎别人的地盘,难道别人也就不惦记着你的地盘吗,再说了南方的革命搞得轰轰烈烈的,这群革命党人可是坚定的反帝,反封的拥护者,就算其他军阀不来算账,革命党也早晚得来算账,更何况前面我说的争地盘啥的,只是比较通俗点的说法,他们之间的混战,最终目的主要还是为了争取在北洋政府中更多话语权,众多的军阀要维护自己派系的话语权,前提前条件就是中国统一,其次才到自身实力上。

所以在北洋军阀大混战的时期,中国一直保持统一,原因就是在中国统一的前提之下,各派系军阀才有争夺在北洋政府中,更多的实际权力的背景,在暗中支持这些军阀的帝国主义势力,也能借这些军阀之手,打代理人战争,来谋求在中国瓜分更大的利益,想要自立为王的军阀,反而会成为众矢之的,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各大军阀都遵守这样的游戏规则互相耗下去。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北洋军阀混战时期,是指1916年到1928年这一时期,袁世凯逝世后,他的北洋军分裂成了冯国璋、吴佩孚、曹锟之直系,段祺瑞之皖系,还有张作霖之奉系,这三大派系占据了中国最好的地方,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地方实力派割据一方,如滇系、桂系等,三大派系为了争夺北京中央政府,发生混战,所以说,这一时期只是因为存在一个政府,名义上统一罢了。

一开始,段祺瑞掌控着北京政府,直皖战争后,段祺瑞被直系打垮,地盘也被瓜分殆尽,然而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奉系终于被张作霖击垮了,控制了北京政府,此时张作霖占据了大半个中国。在这几次波及全国的混战中,地方的各个军阀只求自保,反正他们名义上只听北京政府的,实质是却各自为政,所以也没必要光明正大的搞分裂,就算是搞独立也需要经济和军队的支撑,一些小军阀根本玩不起独立。

清朝虽然灭亡了,但是列强在华还想继续在华谋取更多的利益,所以他们也不允许中国分裂,当时英国就觉得中国混战不断,影响了其在华利益,所以在1919年就联合其他列强对中国实行了武器禁运,但是这还是避免不了中国的内战。与此同时,其他的军阀为了扩充实力,出卖国家利益,也纷纷投靠相应的列强。

这些军阀平时搜刮民财,出卖国家,自然不得民心,军队也毫无信仰可言,所以从1926年开始,国共合作的北伐军以十万人的兵力,就消灭了北洋军阀吴、孙传芳的40万大军,攻克了武汉、南京等地,但是后来国共分裂,北伐停止。“宁汉合流”后,1928年蒋介石从徐州踏上征途开始了第二次北伐,不久就攻克北京,张作霖回东北时被日本人炸死,其子张学良后宣布东北易帜,老蒋形势上统一中国。




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国仇大于内斗!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国的几千年历史从来没有摆脱过这一历史规律。正是这样的历史规律使得中国的文明历久弥新。然而中国即使再分裂,再动乱,都能够保持着统一的态势,尤其是中国在分裂时期,遭遇外国入侵。往往都会选择同仇敌忾,先御外敌,再来解决国家内部的动乱。

袁世凯死后,中国在北洋政府统治下一度陷入军阀混战的动乱时期。而此时的中国却有着一个十分复杂的周边环境,中国的周围被西方列强环视着。

张作霖的铁骨铮铮

东北是日本和沙俄争夺的盘中餐,然而一代枭雄张作霖,纵使在直奉战争中失败了,也没有跟日本人或者沙俄人妥协,以换取日本和沙俄人的支持来攻打直系军阀。尤其是日本,张作霖的态度十分坚决,坚持不与日本人做任何交换和出卖国家主权的事情。

徐树铮收复外蒙古

外蒙古在清朝灭亡之后,一度在沙俄的扶植下想要独立,然而随着1917年的一声炮响,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趁此时机北洋政府在段祺瑞的统治下决定借机收复外蒙古,不让中国的领土丢失。不得令外蒙这片土地成为俄国的势力范围。于是前清秀才徐树铮以一个文人将军的身份,于1919年,率领军队进入外蒙古的首府乌兰巴托。外蒙古在徐树铮的恩,威并施的作用下,宣布废除与沙俄签订的一切条约,上书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请求回归。至此外蒙古全境回到中国的怀抱。

从以上两个事件中,我们便可以看出,即使当时的中国已经陷入军阀混战的动乱时局,但是面对外族的入侵和列强的狼子野心。中国各地的军阀均选择了抵抗外辱,尽可能保全中国领土不受列强侵犯。

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回到了开头,我们讲了那句话里,因为这些军阀虽说能力参差不齐,文化水平有高有低,甚至有文盲。但是在那个年代的中国人,尤其是从小就听着西方列强欺辱中国的种种劣迹和种种不平等条约。他们内心都有一颗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他们都坚定着自己生是中国人,手下领着一帮同胞兄弟。手中又握着枪杆子,自然不会做出出卖祖国利益的事情!因此,在中华民国早期,即使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中国反而能够在动乱中保持着一种形势上的统一。

正是由于100多年前这些军阀的民族自尊心,以及他们内心坚守着自己身为中国人的底线。才有了我们今天幅员辽阔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有着白雪皑皑的东北;有的苍山洱海的云南;有着风景秀丽的海南;有着瓜果飘香的新疆;有着令人神往的西藏。




因为这些军阀都比后来的某些党派更有民族气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北洋军阀   沙俄   北洋   中国   时期   列强   军阀   帝国主义   日本   清朝   民国   秩序   利益   独立   美食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