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银行失火被烧掉5亿人民币,印钞厂能不能直接“造”5亿现金?

银行失火被烧掉5亿,印钞厂再直接印5亿现金?

我在基层银行工作很多年了,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真的是想多了,门都没有。

如果银行金库被烧了5亿,不但不可能再直接印5亿弥补损失,而且从金库看大门的,到金库的负责人,估计都要被关在小黑屋里,审讯个三天三夜。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一个事情,银行有没有权力,让印钞厂印钱。

在我国,除了央妈外,任何银行都没有权力指令印钞厂印钱。

印钞厂的直接上司是央妈,只有中国人民银行,可以直接指令印钞厂印钱,以及印多少钱。剩下的所有银行,都是没有这个权力。


那我国每年要印多少钱?是如何制定印钱的数目的呢?

这个也很简单。

按照理论上,印钱的数目M2,要和国民生产总值GDP一致,这样就不会有任何的物价通货膨胀。

而实际上,今年国民生产总值是多少,只有到明年才能准确的计算出来。在印钞厂开工印今年钱的时候,经济专家把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估算出一个数值。然后央妈根据这个GDP数值,给印钞厂下任务。

一般来说,印钱的数量M2,都会稍微的高出GDP的数据一点点。因为适量的通货膨胀,是有助于经济发展的。


如果是央妈让印钞厂印刷的钱,出了意外,被烧了5个亿,那其实损失的只是纸币的成本而已。

在查明确实是意外后,央妈让印钞厂再印5亿,补够M2的数值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是银行的金库被烧了5个亿,那事情就大了,不知道多少人要下岗。

银行金库被烧了5个亿,后果有多严重?

很多人没去过银行金库,不知道它里面是怎样的一个陈列。

不少人就以为是自己家仓库一样,把所有的钱都堆在一起。现实里,肯定不可能是这样的。

金库里的钱,都是被装在一个个的保险箱里,分批次,被放在不同的隔断里。不但要求做到防盗,而且防火防潮方面的保护也是一流。


可以这么说,金库发生火灾的概率,和哈雷彗星撞地球的概率差不多。如果真的能发生这样的事情,那肯定是人为故意的。

央行会在接到消息的第一时间,派专业的督察组查明原因。

从金库负责人,到保安,到看大门的,打扫厕所的,都要被查个底朝天。确保这笔钱,不会被人利用贪污。

这个事情有多大呢?最轻微的是,这个金库的所有人都要下岗。而且金库主要负责人,估计也要牢底坐穿。

至于损失?

那肯定是银行自己负责损失。哪家的银行金库,就哪家银行负责损失。

想印钞厂再印5亿,弥补损失?银行做梦呢。

不管是国有银行,还是地方性小银行,现在都是自负盈亏。

像六大国有银行,都已经上市了,属于上市公司。盈利都是自己负责的,国家不会过多干预的。


我国之所以出台了《商业银行法》,规定银行可以倒闭,就是因为银行都是自负盈亏。如果你经营不善,那就是要倒闭的。

而中国银行银行,它是众银行之首,负责管理监督所有的银行。因此,它是不营业的,和一般的银行工作模式不一样。

在我国,只有央行才能命令印钞厂印钱,其余任何人说的话都没用。它们之间,属于单独的一对一负责。


央行印刷的钱被烧了5个亿,可以再印。但是普通银行金库要是被烧了5个亿,那不但不能印钱弥补损失,而且还要严重追责。

所以,这样的事情,出现的概率很小。就算一些人动了歪心思,但是在金库严格的规章制度下,也很难实现。




一位银行行长告诉我,如果银行失火被烧掉5亿人民币,印钞厂不仅不会给你造5个亿现金,同时整个银行所有工作人员都需要承担相对应的刑事责任。

5个亿对于大部分来说是没有一个概念的,简单一点说他的重量差不多有几吨重,如果全部铺开来,差不多一栋楼都可以放满了,如果单独存放的话,起码需要一个10-20平方的房子才能放下。这就是5个亿人民币的概念。如果真要被烧了,那估计也得烧一两个小时才能完全烧完。

银行出现失火被烧掉5亿人民币的概率有多大

这个概率可以说是非常非常小,小到海枯石烂的情况,可以说是亿万分之一的概率,一般情况下是很难出现这样的情况。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里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任何一家银行不可能每天都放5个亿的人民币,这是一个非常不太靠谱的数据,正常来说能放个几百万上千万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如果放5个亿的人民币,不仅需要上报央行,还得层层审批,可以说是非常的困难。

这就像我们去银行取款一样的,为什么10万元以上都需要预约,因为每家银行的钱都是有规定的,而且当天的收的钱全部都需要回收到总行去,所以不可能会存在五个亿的资金。所以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也是非常小。

第二个,每家银行都有自己的金库,这个金库可以说比你在电视中看到还要紧固,不仅可以防水还可以防火,同时还能起到防盗的作用,可以说只要大门不打开,那火就很难烧到里面去,而且就算发生了火灾,那消防也能马上赶到。

所以结合这两个方面的情况来说,这种概率发生是非常小的。除非说是人为故意的,只有这样的情况那发生的概率才会非常大。

如果银行失火被烧掉5亿人民币,印钞厂能不能直接“造”5亿现金?

在我们国家只有一个银行可以让印钞厂直接印钱,那就是中国人民银行,简称央行。除了他之外,任何一个银行都无权去让印钞厂直接印钱。

如果任何一家银行都可以这样操作,那这个市场就会乱套了,所以这种情况肯定是不可以的,只有央行才有这个权力。

而央行印钞的数据都是来自M2,基本上是和国民生产总值GDP一致的,为什么需要这样做呢,因为这也是为了保护市场,不会出现大量的的通货膨胀。正常情况就是稳定在一个区间。

而印钞厂每年印钞的数据都是一早就规定好的,除非发生特殊原因,否则基本上是不会随便更改印钞的数量,这也就再次证明,银行如果被掉五个亿的现金,那就只能是自己承担,印钞厂是不可能直接给你“造”5亿现金的。

很多人认为银行的钱没有了,或者说不够用可以随便多印一点,这种完全就是异想天开,所以印钞厂不可能直接造五亿现金给银行的。

如果是在印钞厂损失的五亿元现金,那就他就可以通过自己去印钞,因为这还没有外面正式发售,也没有对外使用,所以更多的只是损失一点纸质和油墨。但是相关的责任人也是需要承担一点责任的。


银行失火被烧掉5亿人民币,谁来承担责任

如果银行真被烧掉五个亿的人民币,不仅印钞厂不能直接给你印五个亿的人民币,同时所有的银行工作人员都需要承担责任,而第一责任人肯定就是行长。

这五个亿的人民币可以说就是国有资产,而根据相关的规定的,做为公职人员损坏或者负有不可或缺的责任所导致国有资产的损失的是必须要承担刑事责任。

而行长最做为整个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那就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其次就是相关管理的人员,可以说这样整个银行的工作人员都是需要样接受审核,起码需要审个一天一夜才能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而一旦出现这样的事情可以说是全国出名,那国家会立马安排调查人员入驻,直接全面接手调查这个情况。可以说任何一个人都走不掉的。

这个责任可以说是非常大的,有可能需要赔偿损失,也有可能是面临牢狱之灾。

如果真被烧掉五个亿人民币,银行需要如何补充?

现在的银行基本都是自负盈亏,简单的一点讲其实银行也是公司,只不过他们是属于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而已,所以基本所有的银行都是自负盈亏,

那换句话说,如果真被烧掉这五个亿,那就需要银行自己去承担,不管是央行,还是印钞厂都不可能直接给你现金。

而唯一解决的方法,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银行慢慢的赚回这五个亿损失,除了这种情况没有其他方法是可以解决的。

所以正常情况下这五亿元只能是靠自己银行去赚回来,否则别为他法,而一个银行想要赚回五亿元,那可以说难度是非常大的,通常需要几年的时间。

个人的钱被烧掉了,该怎么去解决,如何挽回部分损失

如果是个人的钱不幸被烧掉了,那只能是自认自己倒霉,但这个时候还有一个方法可以去挽回部分损失,就是把没有完全烧透的那去银行兑换。

正常情况下银行是有这个义务帮你兑换,但真正能换回来多少这个没有一个固定的情况,或者说一个固定的数额。

最后:

对于题主所说的这种问题可以说简直就是杞人忧天,可以说千年难遇一回。如果真发生这种情事了,那只能是行长自认倒霉,并且所有的损失还只能是自己去承担。




如果从个人感觉上,确实如此。烧掉了5亿元现金,再印出来,不增不减正好。但说实话除了“央妈”,没人能这么干,这件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

一般来说,如果还没有投入市场,比如说在纸币印刷厂印刷好的钱,理论上还是“纸”而已,并没有在各个统计系统中体现。

国家统计数字中, M0指的就是流通中的货币。截止2021年7月,流通中货币(M0)余额8.47万亿元,同比增长6.1%,当月净投放现金371亿元。

注意M0,并不是包括商业银行的现金在内的钱。M0,指商业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

银行手中的现金,主要是为了应对业务支出,一般是以活期存款的方式予以提现,这实际上属于M1的范畴, M1=M0+各类活期存款。

5亿元纸币被损毁掉,属于M1的损失,也就是商业银行的损失。有点像商业银行被强制盗走了5亿元,这种情况下,损失必须由银行承担。

毕竟我们要知道,货币的印刷需要成本。这些成本在货币发行的时候总要考虑到的。

而且案件的真实性需要核实。究竟是不是银行监守自盗,谎报军情?说实话,纸币即使被烧,也不可能全部都烧成灰。想象一下,一个金库内空气数量是有限的,点火能全部烧成灰吗?

我们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将损毁了一部分的纸币整理好以后,向央行申请破旧污损人民币兑换。我们平时损坏1/4以内的货币,还是能够换回全额的;损坏1/4~1/2,可以换回半额。至于整理的人工费,当然是损坏的商业银行负责。嫌麻烦就直接拉到央行去兑换吗?怎么可能?

各个商业银行每年投入的安保成本不是小数,如果丢失损毁人民币都要央行赔的话,直接安保就不需要了。甚至有的银行还为自己的现金投了保险。

其实我们再想想商业银行的性质,并不是所有银行都是国有的,特别是外资银行。难道这样的事情只包括国内银行,不包括国外银行?如果包括国外的银行,安全性如何控制?

所以,商业银行如果真的把金库中的5亿元现金烧掉,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责任自理。

如果是央行或者印钞厂中出现这样的情况,当然就是重新印刷了。




国内银行基本都上市了。实际就是个股份制公司。如果经营不善是会倒闭的!

假如银行失火被烧掉了5亿元。那损失只有自己承担了。和国家没有半猫钱关系。

中国人民银行是金融管理单位。印钞厂是企业,是接收到中国人民银行指令才能印钱。不是自己说了算!




能保存5亿现金的基本就是人民银行了,而且这5亿现金灭失了,对于央行来说印不印新的问题都不是很大,只是商业银行会比较痛苦,这部分钱给你沉淀在央行了,降低流通性,变相提升存款准备金率,估计商业银行行长半夜都会到人行行长家门口等人咯




首先要看失火的银行是哪个银行,如果是央行(即中国人民银行)失火,损失了5个亿,那么确实可以直接在印刷个5个亿出来代替,毕竟央行属于我国的发币银行,其实这就好比超市的购物卡,超市方不小心将一批购物卡失火烧毁,对于超市一方而言,无非就是在制作一批购物卡而已,损失的只是这个制造成本;同理对于央行而言,保管不当烧毁了,无非是在印刷一次,损失的只是印刷的成本。

不过失火的如果是商业银行(比如中农工建交这些银行),那么就是赤裸裸的损失的,因为这个属于银行自行保管不当所致,而普通的商业银行并没有印钞的能力。当然失火是失火,这五个亿的损失也不是商业银行自己承担的,因为商业银行肯定为会存款的地方进行投保,所以损失主要保险公司偿付。

比如2015年的4·15广西运钞车起火事件。该运钞车起火,最终经调查确认认定事故发生时运钞车上押运钱款约为68.98万元,因所有钱款均被烧坏,按照有关兑换要求(我国的残损币是可以到柜面兑换的),共兑换回约42.18万元,被认定的现钞损失为26.80万元。最后,按照保险合同约定,除去10%的免赔,押运的金盾公司获得24.12万元赔偿。同时金盾公司赔付银行26.8万元!(如果是在银行场所失火,那么只要有投保就是保险公司直接赔付银行了)。




5亿烧掉了,基本是损失钱币本身成本的钱,这里不谈追责什么的,国家核实后,补印5亿即可,印钞厂没有决定权,人民银行有决定权




原则上是可以印5亿补充损失。但实际没必要,货币流通起来才有它真实价值。打个比方,你家里有十万现金,但实际5万足够日常开销周转了,那么剩余的五万就永远用不上了。这五万的功能就消失了其实和废纸一样。把废纸烧了有什么关系?

只要人民银行承诺被烧掉人民币的责任。其它的什么事都没有。




为什么银行被烧掉5亿人民币,我们的印刷厂就要多造5亿现金呢?这是一个完全不能成立的假设,因为无论是在产权关系上还是在货币供应方面,银行失火,同印刷现金之间没有任何关联。

我们现在所有的银行,除了中国人民银行之外,他们的股东权属关系都不是国有独资银行。包括我们的四大行,他们现在也是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制上市银行,只不过他们的控股大股东是国家而已。所以银行的股东要为银行的经营行为而负责,银行失火了,将自己金库中的人民币储存烧掉了,那是银行自己的问题。自己要为自己的错误负责。

另外银行其实也是为自己投了保险的。可能失火,烧掉5亿人民币,但是银行向保险公司投了财产险,有可能从保险公司得到5亿的赔偿呢。

很多人讲整个社会流通中少了5亿人民币,那么印刷厂难道不要再去造出5亿人民币补充进去吗?其实我们在整个社会中流通的人民币总额,应该是全社会经济贸易交换所需要的人民币数量。但是现在的社会经济联系是如此的复杂,其实央行对于社会中流通的货币数量也仅仅是一个估算数字,我们这么大一个体量的经济社会,多5亿少5亿,没有任何的影响。

当然,如果是央行失火,烧掉了5亿,这一方面的处理,这个有可能会由印钞厂再印刷五亿,补充到央行的金库中。因为央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他负责供应全社会的货币和货币管理,而印钞厂是属于央行的下属管理机构。

未来我们很快就会大力推进数字人民币的建设,而这些是建立在区块链的基础上。既没有实物的人民币现钞印刷,也不存在着任何丢失的可能。因为区块链会记载所有的区块,无法篡改也不可能丢失。所以自然也不会存在所谓的现钞丢失和计算不清楚的问题。

我们未来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将精准的计算出社会中流通的现钞总额,也就是M0的总额,以及精准的计算出M1M2的数量。未来的印刷厂规模将越来越小,长期来看存在的价值也越来越低。




2018年11月3日,重庆涪陵兴华中路某银行支行因机房电池老化引发火灾,浓烟从银行冒出,好在消防员及时赶到,没有造成重大财产损失,银行在第二天就正常恢复营业了。

如果火情较大,造成银行5亿现金被烧毁,印钞厂能直接补印5亿现金给银行吗?

如果按照我们的传统认识,在央行授权下,印钞厂只需要印刷5亿现金补偿给失火银行就可以了,这样就不会造成因现金损失造成的“通缩”。

但实际上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混淆了狭义货币的概念。

货币有M0、M1(狭义货币)、M2(广义货币)之分,我们平常拿在手里购物、消费的货币叫M0,即流通中的现金,是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那银行的现金属于什么性质呢?既包括M1中的一部分,即“活期存款”,也包括M2中的一部分,即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企业等机构存款。

无论是M0、M1还是M2,都属于已经进入市场正在进行流通的货币,这些货币因火烧、水泡而造成损毁的,央行及下属的印钞厂是不会承担责任的,更不会“免费”给予等额补偿,说白了就是谁的责任谁承担。

举个真实案例,2015年4月15日,广西境内高速上一辆运钞车起火,火灾造成11箱钞票被烧。

事后经过统计,有68万现金在此次火灾中不同程度受损,最后的处理结果是符合残币兑付条件的轻微受损现金到银行兑付了42.18万元;另外,因为车辆投保了财险,保险公司补偿了24.12万元,合计更挽回损失66.3万元,剩余1.7万左右由承担押运任务的安保公司给予了赔偿。

从这个真实案例中我们就能看出,银行因失火等情况出现现金损失后,央行或印钞厂是没有义务予以补发新钞的,其实在该种情况下,银行所处的地位和我们个人是完全一样的,符合兑换条件的受损货币可以按照要求全额或半额兑付,如果完整度低于1/2,那么就不能兑付,损失只能自行承担,除非购买了财险也可以要求保险公司在合同基础上承担赔偿责任。

从另一个角度讲,无论何种形式的银行,本质上都是“公司”性质,经营过程中的盈利、损失、风险等都是自担的,央行是无义务为其承担损失的。银行也深知这一点,所以下属支行、分理处在完成一天的营业后都会清算当天的现金,绝大部分当天揽储现金都会由运钞车运到指定的金库保管,而金库的防火、防水、防盗条件均符合相关要求,发生火灾的概率几乎为0.

如果银行现金损失数额较大,那么势必会影响正常运营,可能会出现挤兑的情况,这是十分不利于银行信誉和品牌的。

那哪种情况下可以直接由印钞厂补齐现金?

其实直接补齐现金的情况只有一种,那就是央行储备的现金或者印钞厂印刷的现金在尚未进入市场流通前被损毁的,这种情况下是可以直接补齐的,因为尚未进入市场流通的本质上就是“一张纸”,没有实际价值。

综上来说,无论是银行还是个人,或者是其他企业,只要现金属于已经进入市场流通的货币,那么央行或印钞厂都没有义务直接加印补齐,谁的责任谁自行承担,这也是银行经营风险的一种。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中国人民银行   现金   商业银行   人民币   银行   运钞车   纸币   金库   央行   概率   存款   货币   损失   情况   责任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