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八国联军侵华时,七国要求瓜分清朝,只有美国坚决不同意,为什么?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美国综合实力在世界上的排名低于英、法、德等欧洲国家,居世界一流国家中的中游地位。

如果此时瓜分中国,美国以其国力所获得的利益将远远低于或少于英、法、德三国;由于俄、日两国地理位置临近中国,其获利也将大于美国。

美国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反对瓜分中国。并提出“利益均沾“、“门户开放“等对华政策,并最终为列强所接受。中国则避免了被列强瓜分的噩运。

所以,美国反对七国瓜分中国并不是大国意识的担当,也不是慈善所致,而是国家利益最大化驱动的必然结果。




别搞笑了,美国可没那么高尚,另外还真没证据能证明八国联军要瓜分中国,因为丫就算把中国吃下去,也会消化不良。

原因无外乎中国太大了,人太多了。当时中国虽然积贫积弱,但是还有1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四万万民众,这两点就足够列强头疼了。

如果列强真敢瓜分中国,那么他们必将面对一个问题,就是巨大的改造成本。当时中国还没有进行近代化改革,国土没有开发,所以列强如果要瓜分中国,那么必须要先解决近代化改造的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洋人在中国也榨不出油水。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举个例子算笔账,比如列强要开矿,你找到了矿山就要面对这么一个问题,就是开矿的设施进不来,所以你就必须要建港口,还要建连通矿山的公路和铁路,这是基础设施建设;但是你们洋人才多少人,所以就必须要利用中国的人力开矿,以及维护基础设施,当时中国虽然老百姓能通过宗族、自然村的教育资源能认字,但是对近代科学技术可谓一窍不通,那怎么办呢,只能在中国开设学堂培养,还得从小孩开始培养技术人才,好了,又是一大笔钱;这还是一笔小钱,因为往后还有建设行政体系、司法系统、社会改造等费用。而洋人不是那种强势中央政府的政治体制,是资本主导政治,那么资本当然不愿意多花钱,人家追求的是少花钱多办事,如果真敢来,那么结果会和印度差不多。

而且,中国人也太多了,中国有四万万民众,虽然这四万万民众尚未觉醒,大多是只认字的农民,但是蒋百里先生说过,把四万万民众有效动员起来,会爆发出无穷的力量。而之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说明了这个问题,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依赖的是觉醒的民众,觉醒的民众为了获得人的尊严,在我党的英明领导下,最终换了人间。所以,洋人也怵这四万万民众,这导致他们不敢给中国民众近代化教育,因为害怕中国人民会觉醒。他们也不敢重用中国人,因为他们害怕重用的中国人早晚会把洋人挤出去。即便是他们对中国人民举起屠刀,但是中国有四万万人,他们杀不过来,反而会进一步促进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进而引发人民的觉醒。

更何况,中国人民从来不缺乏反抗意识。中国历史上历次农民起义,都是人民反抗意志的结果,而洋人如果敢于压榨掠夺中国人民,那么中国人民势必会反抗,并在反抗中逐渐觉醒。义和团运动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虽然义和团被白莲教利用,但是其根本原因就是洋人的压榨激发了人民的反抗意识,这是一种朴素的情感,而这种朴素的情感迸发出的力量,让洋人也不寒而栗,不得不拼凑了八国联军来侵略中国镇压人民的反抗。所以洋人只能在中国划分利益范围,以攫取经济特权和倾销商品,而不敢把中国彻底瓜分。

美国的态度很微妙,因为美国的主张是中国门户开放,列强利益均沾,毕竟美国是新兴的帝国主义列强,不会眼看着美国在中国没有份。所以美国表面上主张不玩过于压榨中国,甚至放弃庚子赔款,但是美国没那么高尚。因为美国放弃的庚子赔款不是退给中国,而是用来支付中国留美学生的教育费用,这笔钱如何使用,全凭美国说的算。这虽然客观上给中国减损,但是实际上仍然是美国压迫中国人民的工具而已。

清政府当时已经日薄西山,迷信点说清政府就是气数已尽了,该完蛋了。但是接替清政府的各路民国罗头政客,不过是压榨民众,从国家身上割肉自肥的寄生虫和王八蛋,国家一片乌烟瘴气,甚至军阀混战四分五裂。最后,历史证明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能拯救中国,因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唤醒民众的觉醒,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给打碎列强和军阀、政客、资本家等各路王八蛋寄生虫吸血鬼强加给中国人民的奴隶的枷锁。1949年10月1日,伟大的教员同志发出了震惊世界的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此,中国改天换地,觉醒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打扫干净屋子,建设新的家园。

全文完




多谢热心读者“点赞+关注”!

所谓八国联军侵华,是1900年5月28日 以当时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大英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德意志帝国、意大利王国及奥匈帝国为首的八个主要国家组成的八国联军发起的对中国的武装侵略。1901年9月7日(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年)清政府代表奕劻、李鸿章被迫同以上八国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等十一国外交代表在北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亦称“辛丑各国和约”、“北京议定书”,自此中国真正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今年正好是《辛丑条约》签定120周年!)。

1900年,人类历史正式迈入20世纪的元年。然而,对于中国来说,这一年是前所未有的屈辱之年。8月14日,联军3万余人从攻城到城破,前后只用了5个小时,就攻入北京城,这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1840年开始的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中国自此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中日甲午战争的《马关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更加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该条约的签订掀起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再到与十一国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仅短短半个多世纪,60年一个甲子的时间,中国就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这是德国人瓦德西给德国皇帝报告中的一句话。

《辛丑条约》中,没有割地的条款,但它却是对中国前所未有的侮辱。

在签订辛丑条约时,列强最初提出的赔款金额为10亿两白银!清政府谈判代表李鸿章表示,不可能。因为,中国根本拿不出这笔钱,后经反复祈求协商,列强最后提出赔款白银4.5亿两。(当时的中国代表李鸿章已是风烛残年。9月7日《辛丑条约》签订,11月7日李鸿章病逝。)

这个数字是花了心思的。

你中国不是有4.5亿人吗?那就每人赔1两银子,等于全体中国人对列强道歉。

这简直是对全体中国人的一大侮辱。

李鸿章没有反对的筹码,只得接受。

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年息4%,本息合计白银9.8亿两。也就是说,这笔钱理论上我们一直要赔到1940年。

因为这笔钱是为1900年庚子年的事情买单,因此也被称为“庚子赔款”。

庚子赔款及退款

关于“庚子赔款”的分配问题上,是按各国所谓的贡献大小来分配。

侵略中国的八国,英、俄、德、法、美、日、意、奥,都拿了大头。

比利时、荷兰、西班牙三国的大使馆因为被烧毁,因此也拿了部分赔款。

另外还有葡萄牙、挪威、瑞典这三国,由于是属于民间索赔,因此拿的部分最少。

其中俄国最多,达到130,371,120两;德国紧随其后,90,070,515两;法国70,878,240两;英国50,620,545两;日本34,793,100两;美国32,939,055两;意大利32,939,055两;比利时84,84,345两;奥地利4,003,920两;荷兰782,100两;其余的43万余两由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挪威等国分享。

注意,上面的数字只是本金,还没有计算利息。

这笔钱,中国从《辛丑条约》签订那天就开始赔,为了支付赔款,连朝廷发给皇亲国戚的生活费都减了一半。

1911年,清朝灭亡。

随后的民国为了获得列强的支持,仍旧承认这笔赔款。

因此,这笔钱我们一直赔到了1939年。

在几十年的赔款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些变化。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主动放弃了赔款。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作为战胜国,因此德国、奥地利、匈牙利等战败国的赔款就不再偿付了。

美国后来决定退还一半赔款给中国,作为公益事业的资金。

清华大学和协和医院用的都是这笔款子。

美国一带头,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各自退回了部分赔款。

多的是荷兰,全部退还。

少的只退还了1%左右。

这些钱大多用在了文化教育上,山西大学就用了英国退还的赔款。

唯独日本是个例外,开始是拒绝退还。

后来规定退款必须用在有利于日本侵华的事业上,中国自然不肯答应。

直到1939年1月15日,国民政府财政部终于发出通告:停止支付庚子赔款。

从《辛丑条约》签订到中国停止赔款,中国实际支付给列强的赔款数额仍然高达5.76亿两白银。

这里有必要说清楚所谓的“庚子退款”,不管列强是出于何意退款,我们都没必要对他们这一行为感恩戴德,因为每一笔退回的款都是从中国人的口袋里掏出去的。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之策

“门户开放”政策是由美国当时总统麦金莱任命国务卿海约翰实行,因此又称为“海约翰政策”。

约翰·米尔顿·海伊(John Milton Hay,1838年10月8日— 1905年7月1日),一般都简称约翰·海伊,美国作家、历史学家、新闻记者、外交家、政治家,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成熟,最有作为的国务卿。

122年前的1899年9月6日,也就是在八国联军侵华之前,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分别训令美驻英、俄、德、法、日、意等国大使,向各驻在国政府提出关于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的照会,也称“海约翰政策”。

美国提出“海约翰政策”主要原因:

1、十九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此时美国正与西班牙争夺古巴和菲律宾,一时无力兼顾中国,错过了攫取在华利益的最佳时期;

2、当美国打败西班牙,夺取菲律宾后,将它的目光投向中国市场时,西方列强在中国强租海港和划分势力范围的斗争已经进入高潮;

3、美国在1894年的时候已经超过英国,成为了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但是,就综合国力而言,英国仍然是第一位;

4、美国虽然在经济上具有雄厚的实力,但在军事上却还只是一个二流、甚至是三流的国家,国家军备力量不足以与其他列强国家抗衡。所以美国在华只能凭藉经济实力参与列强的竞争;

5、美国担心列强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筑起壁垒,影响美国在华的商业利益。甲午战争后,俄国自恃干涉还辽有功,加紧对满洲的控制,美国担心这会损害它的在华利益;

6、列强的相互牵制和清政府的虚弱,为“门户开放”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海约翰政策”的主要内容为:

1、各国不得干涉他国在华的“势力范围”或租借地内的投资事业和其它利益;

2、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内的货物关税率、船舶关税、铁路运输费与他国均等。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之所以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反对瓜分中国,主要目的是给后来的自己找到在华获取最佳利益的机会,也是为了维护美国自身及其他各国在华特权,缓和与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美国在门户开放政策之下,并提出“以机会均等、利益均沾”的原则来处理各国在华利益,使美国在与各国的争夺中,能保持中国市场对美国商品的自由开放。由于“利益均沾”之说,有助于协调列强在华矛盾,故到1900年3月20日,美国此项政策得到各国满意答复。

所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美国结合自身的实力和现状,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门户开放”政策以机会均等原则为核心,借助自由开放的贸易原则,不仅为美国的经济扩张发展不断寻求贸易机会,开辟国际市场空间,也为其他列强国家提供了同样的机会。因此它受到列强的普遍欢迎,使得列强在侵华步骤上取得暂时的一致,避免了列强因在华利益的相互抵触而使得列强间本已十分尖锐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显然,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是具有排他性的。英国代理外交大臣巴尔富曾指出:“一块租借地必然要给予某些人,而当某些人得到它时,其他人必将被排除在外。”美国政府也非常清楚“瓜分中国”对它们在华利益构成的威胁。因此,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说,“门户开放”政策对美国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美国作为一个后来居上的国家,在早期的利益瓜分中是暂时处于晚到或不利地位,因此不得不从实际出发,以维护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提出“门户开放”,“利益均沾”,反对“瓜分中国”,是一种无奈和现实的选择,并不是良心发现的所为。它是以承认列强在华的势力范围和既得权利为前提的,这不仅使它获取在华利益,也使得它扩大了在列强侵华活动中影响力,为后续加紧与其他列强国家在中国的角逐奠定了基础。

多谢热心读者“点赞+关注”!




感谢信任与邀请。

这问题本身就是在篡改历史。

发生在1900年6月的庚子事变,如果说美国起到的决定性作用是什么?那就是美国于1899年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有签于列强各国在殖民掠夺中国的过程中,相互之间为各自利益产生了诸多矛盾,常常相互拆台。最严重的事件发生在中法战争之时,法国在中法战争之中对中国进行海上封锁严重影响了其它列强的对华殖民贸易利益。其它各国纷纷对法国表示抗议不说,英国更是除抗议和警告法国之外,因此拒绝法国军舰停靠香港休整补给。

美国之所以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美国当时只是二流国家,实力远远比不上英、法、德等国,也因为路途遥远无法如沙俄一样从中国得到那么大的利益。

于是美国为了自身能够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利益,就提出了各国列强应该避免冲突、相互协商、共享在华利益~这就是“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

而1900年的庚子事变正各国列强接受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后才得以八国联合组成联军对华入侵。

之于后来《辛丑条约》中并未提出瓜分中国领土条款的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因为1856年~1900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风起云涌的反侵略、反殖民的民众运动,涌现出了大批的以反殖民反侵略为目标的民间组织。标志性事件就是在这三十多年中仅教案就达近八百起。正因如此才使列强们认识到征服如此庞大的中国所需要的军力是各国联手也难以承担得了负担;从经济角度来说更是一项付出远要大于收获的方案。

二是因为沙俄以李鸿章与沙俄签订的《中俄密约》为依据要求独享中国东北利益。这点遭到了英德两国的率先反对,于是出兵各国除沙俄外均纷纷跟随英德两国投了反对票。其出发点只是不愿意看到沙俄能够比其它各国享有更多的在华利益罢了。

什么“庚子事变中美国坚决反对其它各国瓜分中国”的说法~完全篡改和杜撰历史为美帝粉饰当年侵略中国并在其中起到最为恶劣的作用“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的恶劣行径!




咱们先弄清楚八国联军是哪八国,它们都是当时的发达国家(现在也是),英国、法国、美国、德国、俄罗斯、意大利、奥匈帝国和日本,那时候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在全球疯狂扩张,这八大强国也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这是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背景!

在这大环境之下,中国这只最大的肥羊也被列强盯上了,面临由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沦为殖民地的风险。一旦成真,中国就会变成列强们的原材料供应基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义和团运动爆发,朴素的中国人开始抗争。而腐朽的清政府也不想成为傀儡,慈禧太后就想到利用义和团来制衡洋人的法子。于是她下令允许义和团进京,并对列强宣战!这下给了侵略者期盼已久的借口,他们联合起来进攻中国。这就是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原因!虽然最后义和团失败了,但是他们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民反殖民的决心和勇气!列强们意识到瓜分中国是不现实的。

再来说美国,美国孤悬海外,独立后实行孤立主义,基本不掺和国际事务,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在1895年美国工业总产值超越英国,跃居世界第一,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美国开始改变国策,积极对外扩张。由于起步晚,在争夺殖民地和海外市场上远远落后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在瓜分中国时同样面临这个尴尬处境。于是美国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提出门户开放,利益均沾,反对瓜分中国,主张保留清政府作为代理人。这个提议很快得到了其他国家的认同。

综上所述,美国反对瓜分中国并不是出于好心,我们也不必感谢美国,真要感谢的话还是感谢那些反抗侵略的先辈吧!!




当时的美国正是老罗斯福当政时期,不仅不同意列强瓜分中国,而且首先取消赔款,用这筆钱帮助中国建立了淸华大学,北京协和医院,湖南的湘雅可能也是。个人考虑主要是出于人道主义!




当然不同意啊!因为美国分的太少了

不要把美国想的有多高尚,什么自己以前也是殖民地会同情中国,这都是虚的。事实是什么呢?美国没有得到足够的利益,当然不同意瓜分中国。

美国是最晚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国家之一,在美国之前,英国已经控制了香港,正在窥视西藏等地,德国已经控制了山东,日本已经控制了台湾和澎湖列岛,俄国已经控制东北和新疆部分地区,基本上其他几国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而美国新入场,并没有划定自己的势力范围,这时候瓜分中国,美国能得到啥?所以当然不同意。

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国家之间没有什么感情可言,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我是战火观察室,点个赞吧~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那就必须从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与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说起!

只要你初中历史课上没有打瞌睡、补作业、传纸条……那就应该对《辛丑条约》的大致内容有些印象:1.赔款4.5亿两白银(本息共计9.82亿两);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4.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等!

《辛丑条约》不仅赔款数额巨大,而且还标志着中国从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羸弱无能的满清政府控制下的国家成为任由西方列强宰割的羔羊……

不平等条约对于近代史上的中国早已司空见惯,但《辛丑条约》却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未割地。那为何列强们会"手下留情"呢?归结起来不外乎一点:分赃不均、矛盾重重!如果只是一两国列强恐怕早就瓜分殆尽!

彼时,身为列强之一的俄国早就对东三省垂涎已久,不仅出兵占领甚至准备在东三省推行蓄谋已久的"黄俄罗斯计划";但俄国此举遭到多国列强的反对,尤其是美国!

当时的美国在东三省保有大量的贸易利益。如果同意瓜分,那在东三省驻有重兵的俄国肯定会先下手为强。而对于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的整个中国,美国也将其视为一个具有无限潜力的长久市场;若不阻拦瓜分必定会打乱美国的深谋远虑。

于是,美国在条约签署前就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海约翰政策),政策主旨就是各列强都可以在中国进行自由贸易并获取丰厚的经济利益。这样不仅避免了因瓜分可能爆发的矛盾冲突,也为美国日后更大规模的掠夺做好了铺垫!

我是军武最前哨!

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带来精彩内容!




当时的美国还不像今天的美国是世界的老大,更左右不了当时的国际规则和秩序,当时的世界中心在欧洲,欧洲大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等资本主义强国主导了国际关系规则和秩序,基于美国实力还不是欧洲这些国家的对手,美国只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希冀从列强瓜分中国中分得一杯羹。美国真正成为世界老大,那是利用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机会,一战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排挤日本独霸中国,并利用发战争横财增强军事实力;二战瓦解了欧洲西方大国,美国通过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与苏联共同主导了国际规则和秩序,形成了两极格局。




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带光绪帝西逃,北京城落入八国联军手中,八国集团开始瓜分中国的狂潮。

美国极力反对,因为

第一,义和团运动的发展,使美国认识到中国的无限潜力,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更何况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传承的中国,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有瓜分中国的能力

第二,当时的美国从国力上落后于英法等欧洲强国,瓜分中国时受制于人,自身利益得不到满足,但美国又不想放弃中国这块大蛋糕,所以提出了“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等,更多的从经济层面上窃取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沙俄   联军   美国   利益均沾   俄国   约翰   列强   英国   洋人   条约   清朝   中国   利益   政策   美食   国家   门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