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智取威虎山》尤其(迎来春色换人间)段,童祥苓和于魁智两位艺术家谁唱得更好?

京剧《智取威虎山》,当年被称为“样板戏”,且始终排在第一位。抛去政治色彩不说,不论是内容、演员、唱腔,确实可算是京剧现代戏的“样板”,童祥苓、沈金波、施正泉、孙正阳、王梦云、贺永华、齐淑芳在当时名声虽不及马、谭等大师,但放眼当下活跃在舞台上的演员,肯定没有超过这几位前辈的。尤其以童祥苓的杨子荣、沈金波的少剑波、孙正阳的滦平早已深入人心,除去巫山不是云。

“打虎上山”是本剧最精彩的片段之一,唱、做、武并重,很吃功力。其中“迎来春色换人间”大段精彩演唱,童祥苓先生演来更是曲妙唱绝,无出其右。

于魁智虽是不错的老生,以这段“穿林海”来讲,差童老远矣!差距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原创与搬运

用“自媒体”里的术语来讲,童老的杨子荣就是“原创”,于魁智的演唱则属于“搬运”或“抄袭”。童先生的“杨子荣”无论形象还是演唱早已深入人心,任何人也无法取代,也无法超越。

2:自身功力有差距

京剧界有两个家族式剧社,一是“童家班”,一是“厉家班”。童家兄妹五人有“五虎”之誉,最小的祥苓先生在天津初次登台是被人抱起来放在凳子上唱的。几十年的艺术磨砺,正值盛年时出演杨子荣一角,可谓厚积薄发。于魁智80年代末即小有名气,但这三十多年来。除了“京歌”越唱越有心得外,京剧本身其实并无长进。说实话,于魁智是否有能力完完整整的唱一出《智取威虎山》,恐怕只有他自己清楚了。

3:风格差异巨大

童老的杨子荣“打虎上山”气势恢宏,演唱高亢嘹亮,念白铿锵有力,趟子利落帅气,工架大方舒展,身上干净洒脱,表情威武正义,很好的表现出杨子荣孤身闯虎穴的英雄气概。于魁智的演唱一向给人以“不温不火”的感觉,喜怒不形于色,演谁都这一副脸,没表情是于院长标志性的表情。缺乏革命豪气是唱不好样板戏的。

4:演唱态度不同

于魁智演唱“迎来春色换人间”就是在完成一个唱段,不撒汤不漏水即告成功,他是在完成“演出任务”。而童老生活在那个特殊年代,有幸被选中出演革命样板戏,不仅仅是演出任务,更是政治任务。稍有不慎或许就有灭顶之灾。全身心的投入完成工作的心态对比之下,高低不言而喻。

如果说童老是用心来唱的话。于魁智只是在用嗓子唱

5:演唱水平确有差距

童老幼年从艺,又得刘盛通、雷喜福等名家传授余派技艺,拜师“南麒北马”,艺宗多师,没有过硬的功力,当年是不会被钦定出演“第一样板戏”的一号人物的。70多岁的童先生登台演出“迎来春色换人间”依旧神完气足。一张嘴能把全场注意力完全吸引过来,足见气场之强大。同样的这段,年轻许多的于魁智唱来,给人印象总觉得乐队抢戏。说白了就是演员功力欠缺,演员不压台,观众肯定不给耳朵。

总之,童老的“迎来春色换人间”称得上巅峰之作,于魁智的演唱就是不错而已。其实本人认为,拿于魁智和童老的《智取威虎山》做对比,多少有些对童先生不够尊重

还是那句话:于魁智是否能完完整整把全本《智取威虎山》粉墨登场唱下来都不一定。

明扬51,个人浅见,欢迎指正,期待关注。




谢谢带头大哥的邀请。因为好友的提问,我认认真真,从头到尾把这两个人的这个唱段又听了一遍,用时十二分钟。我不懂京剧,只能凭感觉判断。于魁智的唱段是现场直播,国乐和交响乐混合伴奏,里面还有冯巩。童祥苓的唱段是唱片,交响音乐伴奏,声音效果很好。毋庸置疑,两个人都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高亢、清亮,余音绕梁。但是,也许是先入为主,加上在细微之处的处理上略有不同,所以,我还是觉得童祥苓唱得更好一些。首先,在高音处,童祥苓的声音更饱满一些;其次,那句哪怕是火海刀山也要扑向前,童祥苓唱得比较厚重,而且感情上更投入;紧接着那句我恨不得急令飞雪花春水,迎来春色换人间,童祥苓的演绎更加声情并茂,至于后面的快板,差距不是很大。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妥之处还请批评指正,谢谢。






谢谢你还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

要说童先生与于先生那位唱这段戏好之前,我还是根据我的体会,说说这段"打虎上山"。

样板戏都惯分別用西皮,或是二黄的成套唱腔来刻画主要英雄人物。但这段"打虎上山"确是二黄,西皮共用!整段唱气势恢宏,慷慨激昂,振奋人心!

本段唱的重头是二黄导板,“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为了引出这段导板,其前奏是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首先是传统打击乐引导整个大乐队的进入,管弦乐齐奏,表现出林海雪原的深远与博大,很具画面感。圆号稍低音部的独奏,特写出前途的不可预见性或是包含的危险!又加入了风雪效果气氛的烘托,更加强了其意境。

接下来的管弦乐齐奏,在较高声部体现了英雄战胜顽敌的大无畏气概。再由京胡,京二胡奏出了二黄导板的前奏,杨子荣在唱腔中飞马近前亮相。向现众展示了演员的身恣与装扮。

转身加鞭转原板,,,,,,愿红旗五洲四海,,,,,唱出了任务的重大与光荣!接着在转西皮快板的大过门中,设计了骑马上坡,跨涧,飞奔的高难度舞蹈动作。用实景与虚拟表演相结合,用大武生的身段,表现杨子荣的高大英武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

接下来转为西皮快板,“党给我智慧给我胆,千难万险不怕难,为剿匪先把土匪扮。似尖刀插向威虎山,,,,,!

一般传统戏中,大武生的唱,并不象须生要求的那么高。可恰好在样板戏中,为了表现英雄人物。对唱,念,做,打,舞都有极高的要求!选择了很多位高水准艺术家,才定下了童先生。

如果说完成整场戏的表演,应该是童先生无人能敌。十年磨一戏的样板,不是任何人都能胜任的!


但单就能很好完成这段唱的,于先生,小冬皇等都十分完美。特别是于先生,在发声上吸收了很好的音乐歌唱元素。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与中外艺术家合作的这段“打虎上山",也是非常完美的(眼神不好,指挥看不清,有点像汝俊先生?)。给我的感觉比童先生在电影中的唱,有点距离。但比童先生平时的演唱要好听一些,毕竟童先生年纪大了,无法再现当年英恣!




于奎智的艺术高峰应在十五年前到十年前,后来的嗓子明显下坡了。沒办法,不怪于先生不努力,是天资自然耗尽。另外,身材气魄上也无优势。

童家班的苓社那是什么概念,再说《智剧》样板戏那是全国遴选,排演中的每个细节,那是多层审查,各界艺术大师会诊斟着。童祥苓高亢、激越、爆裂、翻转的独特音色,给唱腔以超凡卓绝的表现力、感染力。几十年来,听过无数京剧名家演唱过,无人超越。




答:我喜欢童祥苓演唱的(迎来春色换人间),为什么?

因为,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是在老京戏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它是一种展新的阵容,才得到了人民的喜欢,而(迎来春色换人间),这段京剧唱腔内函,恰好是描写新中国成立后,京剧艺术改革的一种新文化潮流作品。

因此,童祥苓和于魁智相比较,我喜欢童祥苓唱的(迎来春色换人间),因为,童祥苓的唱腔,完全付合现代京剧,现代人的特点,而于魁智还带有,老京戏的唱腔特点在里面,所以,他们相比较,我更喜欢童祥苓演唱的(迎来春色换人间)。

(原创于2O2O年11月2日)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原唱就是童祥苓老先生,样板戏时代他唱遍了大江南北,简直是家喻户晓,他的戏风与韵味深深埋藏在人们心中,于魁智虽然京剧名家,终究是学唱。我认为还是童老更胜一筹。观点不同者勿喷!




五,六七代年出生还是希欢童祥苓唱段吧,因为童先生出演的智取威虎山杨子荣以深入人心,排成样板戏电影每人最少也看了不下十遍,现在回看也是经典,尤其是展现动作表演也是非常饱满,至于谁唱的好都也不错,希欢谁谁就好!




我是毋庸置疑的认为童祥苓先生唱得更好。

依据是什么呢?

第一,惯性思维使然

众所周知,京剧《智取威虎山》是文革时期八大革命样板戏之一。童祥苓先生是主演和首唱,那时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而他扮演的杨子荣高大英雄形象也是早已深入人心,不可磨灭。

无论是戏剧还是歌曲,只要是首演、首唱出名了,那这个演员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Number one了,就是原版了。这样的惯性思维,还是十分根深蒂固的。不管后来人演的再好,唱的再棒,也只是被模仿,无法被超越。人们只会说演唱的不错,挺像的,绝对不会取而代之。没办法,已经先入为主了,反正我就是这样认为的。

第二,童祥苓与戏的绝配

可不可以这样认为,命运使童祥苓为《智取威虎山》而生,《智取威虎山》又为童祥苓量身打造。

据史料记载,京剧《智取威虎山》的前身是《林海雪原》,后来成了八大革命样板戏之首,京剧现代戏之冠。而且剧本是一改再改,精益求精。特别是杨子荣的扮演者几乎是千里海选,百里挑一,最后一锤定音童祥苓。

童先生是幸运的,也是必然的。那时他的文武老生就已是炉火纯青,还有他那年轻英俊的外在形象扮演杨子荣也是非他莫属。而以后的《智取威虎山》演出效果,也证明了人与戏的相得益彰。戏因童祥苓而精彩纷呈,童祥苓因戏而一举成名。

第三,巅峰之作难逾越

在那个特殊时期而产生现代革命京剧,像童祥苓与《智取威虎山》、谭元寿与《沙家浜》、钱浩梁与《红灯记》等,剧本已是千锤百炼,登峰造极;演员更是拔群出萃,头角峥嵘。

再就《智取威虎山》的唱段(迎来春色换人间)而言,一上来紧拉慢唱的二黄导板“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童祥苓先生唱出了器宇轩昂的革命英雄气概,音域宽广而远邃。而同为京剧艺术家的于魁智先生,唱功没得说,但是唱的中规中矩,在气势上相比童祥苓先生要略逊一筹。

我认为那是和时代打上的演唱烙印和嗓音记忆有关吧,毕竟无论是唱戏还是唱歌都是要讲究声情并茂的。再之后唱段的回龙、原板、散板和西皮快板也是如此。这是文生。

我认为,这段演唱应该是有武戏部分的,那就杨子荣的一连串的骑马表演动作。这段表演唱很难,没有深厚的文武老生功底是演唱不下来的。特别是电影中童祥苓的转身腾空一字马跳,堪称经典,成了剧照。

就是专业的体操运动员也不见得能做到吧,况且上下还穿着厚厚的演出服装呢。而从二人的表演来看,童祥苓先生要略胜一筹。

结论

以上论据可以说明,京剧《智取威虎山》尤其(迎来春色换人间)段,童祥苓先生唱得更好。

其实,于魁智先生在京剧表演艺术上,也是不逞多让,水平还是挺高的。

毕竟童祥苓先生廉颇老矣,于魁智先生戏涯正旺。

毕竟童祥苓先生已经是过去时了,于魁智先生是现在进行时。




智取威虎山,迎来春色换人间,童祥苓老师的声音,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唱活了,至今记忆犹新,很多年代的人都会唱,为童老师点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京剧   春色   气冲霄汉   导板   西皮   人间   样板戏   唱段   快板   唱腔   深入人心   气概   功力   艺术家   演员   演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