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通信实验已经成功了,为什么还有人会质疑甚至抹黑潘建伟院士?

相对论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而且也早已得到了检验并取得了一些应用,不过至今仍然有一大批不懂相对论的人在骂爱因斯坦是骗子。曾经有一位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农民召集了十多位教授,与他们争辩相对论。“争辩”结束后,有一位教授虽然是文科方面的工作者,不过他的评价还是让人眼睛一亮,他的评价中有这样的文字“×××所探讨的问题是个严肃的科学问题,必须用求真、务实、批判、创新的精神来对待研究。而×××的语言显得太过情绪化,其理论仅停留在科普性上,还远远缺乏科研价值”。

民科攻击相对论时经常对爱因斯坦进行丑化和攻击,以为骂爱因斯坦骂的越狠就越能推翻相对论,所以“推翻相对论”的民科几乎都在骂爱因斯坦是“骗子”。

骂潘建伟是骗子和骂爱因斯坦是骗子有着很好的相似性。骂人家是“骗子”,本身就是一种情绪化的反应,并非学术层面上的交流。而且那些骂潘建伟是骗子的人,很多真的只是在科普文字甚至新闻报道中扒出了几句自己理解不了的话,便恶狠狠的骂人家是“骗子”,并吸引了一大群凑热闹的人跟着吆喝潘建伟是“骗子”。这样的谩骂不仅不能说明人家潘建伟是骗子,相反倒是还能暴露谩骂者的无知。

想“推翻”相对论,正常的做法应该是写出专业的能够“推翻相对论”的论文,至少也应该去《物理评论快报》一类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发表后如若得到了更多同行的认可,并得到了实验验证,那就真的成为了大神。不过这样的可能性已经是0了,相对论已经永远不可能被推翻,以后只能是被人找出它的适用范围。

量子通信实验早就成功了,并且墨子号量子通信实验卫星的其他工作项目也圆满完成,发了一堆《自然》《科学》《物理评论快报》。从根本上讲,实验结果更不会被推翻,就像丁肇中说过的“实验可以推翻理论,理论永远不能推翻实验”。一些人还在民科作风,试图重新构建量子力学,这样的大神已经不可能叫醒。

另外,一群爱看热闹、爱看人家囧样的人,自己连个薛定谔方程都不会写,为了满足自己看热闹的心态,经常在网络上跟在别人后面骂潘建伟是骗子。想证明潘建伟是骗子,就应该去顶级期刊发表论文,或者把潘建伟团队发在《自然》《科学》《物理评论快报》上的一大串论文统统撤掉。如果做不到,骂别人的时候图了一个嘴巴痛快,最后却是丢了自己的脸。

原创作品,禁止侵权,侵权必究。




谢谢悟空问答的邀请!

潘建伟院士199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1995年获该校理论物理硕士学位,1999年获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实验物理博士学位。

2015年潘建伟和陆朝阳的多自由度量子传态研究获得英国物理学会2015年度十大科学突破榜首,誉为当年度世界最重大发现。

不过,量子力学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争议。潘建伟教授研究的量子加密通信和隐形传态都是基于哥本哈根学派的理论(诠释)开展起来的,而至今仍有部分科学家质疑哥本哈根学派的理论。

最早质疑哥本哈根诠释的代表就是爱因斯坦,还有多宇宙诠释对哥本哈根学派的质疑,虽然多宇宙诠释目前还无法得到实验的验证,而爱因斯坦对哥本哈根诠释的质疑,都得到了实验的证明。

如早在1967年,克劳泽和阿斯佩的实验结果证明了量子力学的那个预测方程式是对的,即量子纠缠现象是客观的存在,量子的确可以超越空间彼此联系,只要测量其中一个,事实上就会立刻影响到它的远方伴侣。好似其间的空间根本不存在一样。换句话说,爱因斯坦认为不可能的超距幽灵作用,结果是真实的存在。

在1997年,科学家就实现了对单一自由度量子隐态传送的实验验证。

时隔18年,在2015年,潘建伟团队实现了多自由度的粒子隐态传送。

然而,尽管哥本哈根学派的量子力学给第三次工业革命注入了巨大的动力,其在本质性问题依旧存在着争议,因此,质疑潘建伟院士很正常,但抹黑他可能有利益上关系,篇幅有限,难以尽述,点到为止吧。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这事其实都是不负责任的媒体人做了错误宣传导致的结果,有兴趣可以去看看潘教授发表的几篇论文,他确实没有说自己的是量子通讯,而是量子通讯领域应用,量子加密,秘钥分发。而媒体给他冠以量子通讯之父这个东西就是媒体标题党的问题了,那么他的导师就是量子通讯的爷爷?普朗克,薛定谔,波恩他们是量子通讯的祖宗?这个哪能这样排辈分呢,大家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如果要作为什么什么理论的开创者需要有很多前提的,这个理论或应用手段核心部分是原创且可以被证明。很多人在问什么时候潘教授可以拿诺贝尔奖,这个事很难,比如爱因斯坦大神,他获得诺贝尔奖不是因为相对论,相对论的核心部分是他的原创,但是很多部分没有被证明。他获奖是因为光电效应。再比如单层石墨烯的分离获得诺贝尔奖,这个是一个应用操作方法,大神用一个透明胶就得了诺贝尔,但是却具备了原创且可被证明。量子秘钥分发是潘教授的基于量子纠缠的一种应用,最早提出不是他,量子纠缠当然也不是,第一次实验室实现也不是他。潘教授的实践确实对中国在量子远距离秘钥分发有着很大的实际意义,但是量子秘钥分发和量子通讯本质上差了几个数量级,因为量子秘钥分发是被动的“观察”,量子通讯要主动的控制下发的内容。所以不论是潘教授也好还是反对者也好都没有错,错的是那些不负责任的媒体人,胡乱加个自己意淫的标题,搞的那么多人出来骂潘教授。




潘建伟当然不是骗子。当然他在某些公开场合也有一些不严谨或者错误的表达,不过这不能说他的研究工作就是骗局。

潘建伟的研究成果,是经常上《自然》《科学》这样的顶级期刊的。这证明,至少他在上期刊之前,已经经过了小规模同行评议。上了期刊之后,迄今为止也没有同行对他的研究提出过异议,而那些异议主要来源于外行。

如果说,潘建伟的国内同事碍于面子,或者慑于潘建伟的地位,不敢对潘建伟的工作提出异议,而那些国外的同行,并没有理由去与潘建伟同流合污。他们如果觉得有问题,一定会提出异议。可是,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看见这方面的记录,只能在网络上看见物理学专业以外的人士对潘建伟的工作予以否认。潘建伟之所以被某些人否认,主要是因为量子力学比较难懂,很多人不能理解,所以不能接受。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媒体对潘建伟的工作予以了夸大,媒体记者自己就不懂,瞎写一气。这自然会给批评潘建伟的人找到把柄。潘建伟本人似乎并没有说量子通信可以超光速,也可能是我没有看见。




质疑抹黑潘建伟院士的人有不少,原因也不尽相同,但总体看来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一是对量子通信和量子力学的实质并不是很了解,仅凭表面的东西去衡量下结论!特别是对“量子通信”四个字的理解!

我们都知道量子力学里的量子纠缠速度是瞬间造成的,远超光速,于是有人就会误认为“量子通信”就是以超光速传播信息,实际上并不是如此,量子通信的信息传播仍旧是光速,并不违背爱因斯坦相对论,量子通信讲的是量子秘钥分发技术!

二是有些人虽然了解量子通信,但不了解甚至本能地抗拒量子力学,所以有关量子通信的任何东西总是抹黑质疑!

还有一种就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自卑感不由自主地流露,说白了不管什么东西都认为国外的好,准确地说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好,认为任何高科技都应该是国外先有,然后才能中国有!

就好像有些人总是用一种“不屑”的态度对待国产车一样,如果国产车出现了问题,不管问题大小,都会说“看,国产车质量就那样!”,并因此大肆贬低国产车!而如果合资或者进口车出现问题,态度完全不同,认为只是一种概率事件!

有些人对于我国的量子通信技术就提出这样的疑问“量子通信这么厉害,为啥美国不去搞呢?”,好像什么科技都必须先经过美国,不然就是一种伪科技!

最后说一点,理论基础科学但实际的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条路又必须走!牛顿的经典力学经过了几百年才有了航天飞机和卫星的上天,我们不能因为基础科学的漫长道路就选择放弃,不然我国的科技永远只停留在表面,跟着别人的似屁股后走!




第一,可能是同行之间的正常学术争议蔓延到民间,一些并非量子力学专业的人士跟风附和。第二,也不排除同行嫉妒,借用网民力量打击对手。第三,可能是“专业打假人士”的刻意炒作,他们总是在寻找话题刷存在感。第四,有某些专门干扰中国科学技术进步的外国雇佣军故意制造混乱,迟滞我量子信息通讯研究的进展。大多数网民对量子信息通讯不甚了了,奉劝各位不要人云亦云,被人当枪使。信息通讯已经取得阶段成果,随着成果的进一步取得,有些谣言不攻自破。我们不要打着质疑的名义去帮倒忙。学术领域内,科学家之间的争论,那是科学家们的事,他们有专门的学术期刊杂志做争论,我们就不要去添乱了。这是个自媒体时代,我们一不小心就会被人利用,谨言慎行为好!




质疑是假的,通过这个方式刺探我们高科技情报是真的。因为美国人也在搞量子通讯,他们在追赶中国,我们在这一领域突然领先让美国及其走狗们很不适应,所以他们要打击我们,你解释吧就会泄露出去,不解释吧,说你承认是造假了吧?最好的办法是不理会,让他们去说。




其实提出质疑的人是方舟子同类美狗,带动一些无知者,其真实情况发达国家都在攻克量子科技,这关乎科沿及未来产业是否领先,在量子计算方面美国略微领先,而在量子通迅方面中国领先,在量子物理应用方面中国是决对领先,如量子雷达,潜艇深潜水下通迅,都已实用化了。美国急于想办法阻止这方面研究投入,同时更为刺探研究结果,量子喷们出现了。建议对有点量子知识度的,喷子文章出处及作者资金来源进行调查,可抓到黑手及背后一者。




1.有些教授自以为掌握了科学真理,在自己的世界里出不来,又是大嘴巴性格,所以,到处发表言论,说白了就是一本正经的乱说。

2.有一部分人是拿到外国势力的资金支持,故意带节奏。

3.一部分人是天生自卑,认为我们国家的科学落后,不可能整出比西方还先进的科技,不明真相到处彰显自己的无知。




笔者认为,对此提出质疑的是基于提出者的无知、狂妄以及对中国科研实力的不自信。

量子通讯的全称应该是量子加密通讯,量子在这里扮演的角色只是生成一个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可能被破解的密码。但信息本身的依然是通过传统的信道传递,例如光纤、电缆、无线电等。

由于传统的数学加密方法可以通过计算进行解密,在现在和以往由于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还不够快,解密这种用数学方法进行加密的信息需要很长时间(几十、上百年),所以目前来看,数学加密方法还是安全的。但由于计算机运算速度越来越快,尤其是量子计算机逐步走向成功,数学加密方法逐渐不那么安全了。有研究人员甚至指出,在量子计算机适用化后,目前的数学加密方法只需要数分钟就能破解。所以,量子加密通讯是不得不应运而生的。目前世界上的科技强国都在对该技术进行研发,中国在该领域是遥遥领先。

回击这些质疑的最好方法就是拿出事实来让这些人闭嘴。已经实用化的量子加密通讯的京沪干线已通过验收,并于2017年9月开通。


“京沪干线”全长2000余公里,连接北京和上海,并通过北京接入点实现与“墨子号”的连接,是实现全球量子加密通讯的重要一步。

有的人会说,当年的汉芯不是通过了国家组织的验收吗?是的,当年的汉芯确实是一个大丑闻,也确实通过了验收。但他作假的方法是打磨国外已有的芯片外观,并打印上汉芯的标识。专家组进行验收时只对这块芯片的性能进行了验收,也就是说,这块芯片的技术参数是达到要求的。没想到有如此厚颜无耻之徒,居然用这种方法作假。这只能说验收程序还不完善。

图:作假的汉芯

量子加密通讯不可能采用这种方式进行作假,因为国外根本就没有这种技术。所以,只要技术指标达到了要求,量子加密通讯就是成功的。

当然,有人会说,潘院士可能采用了不为人知的方法进行作假,那我只能说你是双杠成精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量子   哥本哈根   诺贝尔奖   爱因斯坦   通信   量子力学   相对论   美国   院士   中国   骗子   教授   物理   理论   通讯   方法   科技   潘建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