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否是家长“惯”出来的?

我认为,重度抑郁症,首先放弃用脑力劳动的知识学习,应该完全彻底放弃这样的脑力劳动。然后逐步做一些适合自己的体力劳动,包括做一些体育锻炼或适量运动,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来,不要操之过急!思想一定要放松,学习上的事情应全部抛开!要学会多与人交往、多与人交流、特别要多做与人交心这样的事情,多交朋友,多运动,多劳动,多出汗,也可进行旅游,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去走一走、看一看,在大自然中放飞自己!一定要放弃所有大脑思维的东西!开心、快乐!这当中再适当服用一些能减轻症状的抗抑郁药,来作较长时间的维持!我想在某种情况下抑郁症是会得到改善的!现在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患抑郁症?就是因为中国孩子们身上压上了几座大山,使他(她)们的大脑负担无法承受的地步,常年累月积累下来就使大脑失去了正常的功能!就是因为中国的社会、家庭、学校、老师组成了一个强大的“犯罪集团”,来坑害中国众多的孩子们。就好比一个男人,平时只能挑100斤的担子,每天也只能挑8个小时就算是全力了。可现在我们确要这个男人去挑200斤的担子,而且每天要挑16个小时,日日月月年年都不得休息,再强大的人也会被击垮瘫倒下去的!体力劳动是这样,脑力劳动也是这样!一个永远得不到休息的大脑能不“瘫倒”吗?能不被击垮吗?肯定会击垮的!肯定会“瘫倒”的!只所以我要患“抑郁症”的患者应该放弃所有学业,放弃一切脑力劳动,放弃残酷的过度思虑和烦恼!放松自己,争取有一个好的未来……。




朋友告诉我,带孩子去心理门诊的时候,专家问:是不是独生子女啊?

而且看了两个专家都问这个问题了。

所谓的“惯”,一般是指溺爱,没有原则的顺从孩子的要求。也包括对孩子生活上大包大揽,让孩子十指不沾阳春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很多家长并没有这样,孩子依旧得了抑郁症。我不是专家,但是熟人朋友的孩子得抑郁症的有几个,我们也聊原因,一起反思当父母哪里做的不对。

朋友甲的男孩一直学习很好,到了高二给家里提出要求去学美术,考动漫专业。爸妈不了解艺术行业又是工薪阶层,苦口婆心劝孩子,当然父母的威严也起作用,孩子文化生考上了211大学。到了大一快结束的时候,就说啥也不去学校,还是要学动漫,无奈休学一年。听说到现在已经退学,而且不和父母住一起,在外面租房子住,不出门,不和任何人接触,并且出租房没有安装网络。最让人担心的是这个娃,不去医院也不治疗。

乙家的孩子上了自己不喜欢的大学,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感受不到快乐。诊断中度抑郁。说妈妈从小到大都太关注她的学习,安排她的学校,她被动接受。

丙家孩子最折腾。上过国学课堂,逃了回来。高二就在家待着,晚上不睡,白天睡一天。一会儿说留学去,报班学英语,半途而废。家长找熟人打打工吧?两三天就不去了。怀疑人生,自视甚高!孩子妈妈到处听课学习积极向上,三四年过去,孩子可以和父母一起出门了。

以前觉得抑郁是新名词,现在觉得太常见!

这些孩子共同点是要强,很多是老师的宠儿班级的学霸。被夸赞的太多,不允许自己不优秀。一旦遇到不被承认发挥失常这样的事,心里就反复纠结过不去,思考问题爱钻牛角尖。这部分孩子智商不低,多数比较单纯,家长包办学习以外的事,对别人和自己都要求高。

所以,不是“惯”出来的,是“关注太多”造成的。

同样的独生子女被关注,大部分孩子阳光健康啊!也有后天孩子自己的因素,不能都怪家长。出了问题就面对问题,积极治疗,没有家长会放弃自己的孩子。改变孩子从改变自己开始。




个人觉得抑郁症的产生因素可能跟家长有关,但应该跟“惯”无关。“惯”意味是对孩子的溺爱,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想要什么有什么,更多的可能养成自私、自大的心理,形成抑郁心理的概率比较低。那家长的哪些行为或教育方式会引发孩子抑郁症的产生呢?

1、1、父母高度的控制欲,对孩子的内心或真实的需求视而不见、毫不在意,严格要求孩子的一切按照家长的意愿去做,导致年幼的孩子真实情绪情感只能不断被压抑、无法表达,最终导致抑郁症的产生;

2、父母经常吵架,夫妻关系不和谐和家庭环境不和谐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感到孤独,性格也会越来越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长此以往很容易患有抑郁情绪或抑郁症;

3、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苛。适当的严格要求可以督促孩子,但过于严格的要求会让孩子觉得压抑,永远无法满足或完成父母的要求,引发抑郁;

4、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让孩子成为家长情绪的宣泄桶。特别是年幼的孩子,承受太多父母负面情绪,会产生自己不被爱、不受父母喜欢的体验,进而对生活感到无望,消极等抑郁情绪。

欢迎转发、收藏或点击@找心理 进行关注,每天接受心理学,会让你变得更优秀。




一般情况下不太可能。“惯”可指溺爱,也可指一种支持。“惯”的反义词应该就是打骂了吧。

抑郁症是由于受到太多打击,情绪压抑无法发泄导致的心理疾病,那么如果是家长爱着孩子,怎么可能会出现抑郁和情绪无法发泄的情况呢?

如果家长给了孩子足够多的支持,孩子只会健康成长。孩子的人格会更加健全,与家庭的关系也会更加和谐。当然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家长必须是用正确的方式去爱孩子。

以爱之名的伤害

有的人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孩子好,其实却置孩子的独立人格和诉求于不顾,家长的一举一动都是为了控制孩子,他们给孩子规划出了一条他们认为“正确”的路,并偏执的要求孩子必须按照这条路径走,这样以后才会“好过一些”,也会对孩子说“长大了你就明白了。”

这才是有毒的父母,他们其实完全否定了孩子们,这样的爱才有可能导致抑郁症的产生。

溺爱会导致抑郁症吗?

或许有的人觉得抑郁症患者就是矫情,软弱,不够坚强,整天无病呻吟,就应该多出去历练历练,多经历一些挫折和失败,对此我想说你错了!

问出这个问题的人或许是考虑到,溺爱会让孩子缺乏挑战,不能有足够多的磨练来形成坚强的意志。从而会导致孩子将来遇到一些小的挫折就会想不开,从而导致抑郁症的产生。

但是要知道,生命是具有适应性的,生命也有着自己的韧性,一些挫折或许当时会让我们有着极大的挫败感,但是过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就已经适应了。这是一种成长,所以缺乏磨练的人尽管遇到挫折时会很难受,但是他们同样也有着成长的可能性,也会逐渐克服困难。

即使是没有经受过太多挫折的人,他们也有着潜力与韧性。我们应该做的是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引导其成长。

因此溺爱也不会导致抑郁症,只要方法得当,只会让孩子健康成长。当然溺爱也是不可取的,好的教育方式应该是平等的。

结论

抑郁症不是家长惯出来的,但是与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支持水平有着紧密的关系,如果孩子都不值得你爱,那你还能爱谁呢?因此对孩子好一些吧,多倾听多理解多支持,孩子自然会度过难关,健康成长。




为什么会觉得抑郁症是惯出来的呢?

首先介绍一下抑郁症这种疾病,抑郁症患者大多是由于遗传因素或生活压力大,思虑过重。就年轻抑郁症患者这个群体而言,原生家庭可能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

如果原生家庭环境并不和谐或者家庭状况并不良好,试想,一个孩子每天面对暴跳如雷酒气熏熏的父亲,一个无理取闹或者每天以泪洗面的母亲,面对对自己不管不问的双亲,那她的内心会多么的恐惧,对家庭对婚姻的恐惧,对未来踏入社会的恐惧。

题主说的“惯”孩子,这个惯指的是什么的,溺爱?或者把孩子保护的很好?这个“抑郁症是由于家长惯孩子”的意思是家里把孩子培养的过于脆弱经不起一点挫折以至于后来去了社会受挫一蹶不振导致抑郁?可能有极少一部分是这么导致的,但是试想一对如此溺爱孩子的父母看见孩子受挫不会马上把孩子抱回来塞回襁褓之中嘛。更多的绝大部分抑郁患者应该是恰恰相反,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没有人诉说,没有可以依靠的人,面对社会的压力,面对不好的言论或者挫折只能自己积压在心底一点点的导致他不愿意再接触这个世界从心底里发出抗拒,最后抑郁。

所以与其说抑郁症都是父母“惯出来的”不如说抑郁症是因为父母“不管不问”而来的




你好,我是鱼妈。

抑郁症是否是家长“惯”出来的?

这个也有的是,也有的不是。

我身边的一些人,他们一般是如下两种情况:

1.家长“惯”出来的

并不是说家长有多溺爱孩子,而是一直进行夸夸教育,就算孩子不怎么好也大夸物夸,孩子很小的时候可以这样,鼓励孩子去尝试,大了之后却没有及时进行挫折教育,遇到什么不如意,没有用正确的方式教孩子接受,孩子就觉得自己特别好、特别行,结果一进入社会,一与人交往,跟平常在家、在学校完全不一样,就抑郁了。


2.自我价值感低

还有一种,跟家长也有一定关系。就是家长从小到大各种狠批,觉得这就是挫折教育,不能让孩子骄傲,结果孩子连自信都没了。

还有的父母,是特别溺爱孩子,舍不得让孩子受一点苦,稍微努力一下没达到目的,就说算了吧,女孩子不用这么努力等等,慢慢整个人都消沉了,不愿意努力,也不求上进,又不甘心于眼前的生活,就抑郁了。




抑郁症一般都家庭缺爱,正常家庭氛围的缺失,跟父母有很大的关系!有一个喜怒无常的妈妈,对小孩的精神损害很大!妈妈为什么会喜怒无常和爸爸是有很大关系的,爸爸轻视妈妈过于放纵自己,而妈妈不独立严重依赖爸爸,所以很多问题就出现了。




我有一个来访者,姑且称她为小甜。因为从外人看来,她的生活真是甜的在蜜罐里。

从出生所有人都对她极尽全力的溺爱。她刚一张口还没有说马上就有饭跟零食都到面前;刚一皱眉头,所有人就去问,你怎么了?有什么不高兴的?

但是小甜就是在这样的无微不至的关心下,到了12岁的时候重度抑郁而住院。

她不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也不知道做什么事情能够让自己感觉开心快乐,整天只想要待在家里,窝在房间里,也不想出去见人。

是的,针对这个问题,有一部分抑郁症的成因,是因为生活太舒服了,周围的人太惯着这个人了

我们想一下,当一个人他不需要去表达,甚至他自己都不太清楚他要什么的时候,外界马上就开始给他提供所有的物质来满足他,那么这个人慢慢的他就没有办法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需求。

而当一个人还不确定自己到底哪里不舒服,哪里感觉到不安而外界就着急过来救火,着急让自己“感觉好”,制造一堆的粉色泡泡时,这个人就难以体会到什么是不开心。而没有不开心,也就没有所谓的开心,因为它们都是一体两面的。

抑郁症很典型的症状就是快感缺失以及对所有的事情都感觉没有兴趣

在小甜的案例里面,家长的这种过度过早的干预保护,导致了她不知道自己到底需求是什么,不知道自己的开心点跟不开心点在哪里。所以她就选择不动了——也就是抑郁症的特点,呆着没有任何的行动。

那当然了,抑郁症的成因多种多样。也有家庭里的双重束缚导致的,那么也有是因为生理上的一些神经递质缺失或者紊乱导致的,同时还有可能是因为一些重大的生活事件影响导致的

但是正如小甜的案例有很大的一部分,孩子生活看似非常的美满,各个方面条件也好,但是他们会在生活的某个阶段陷入一种无意义,无快感的状态里,被家长惯坏了。

我是@国家心理治疗师黄孜孜


一个资深心理咨询师与家庭教育指导师,希望将我所学以及咨询中所接触到的心理学知识分享给大家,帮助大家更好地生活。有问题也可以给我留言,欢迎大家点赞,关注,留言。




我是一名抑郁症康复者,曾经患抑郁症将近十年的时间。

抑郁症是内心能量太低,负能量多,没有正确的思想思维。

我是十四五岁时得的抑郁症,对于该子来说,他们价值观人生观的养成,很重要的那部分是来自父母。我觉得用“惯”这个词来说抑郁症不确切。

我觉得父母给孩子这一生中最好的礼物是给孩子一个温暖有爱的家,让孩子从小在满满的爱和安全感里成长,教会孩子善良,感恩,做为母亲要温柔,不要做一个强势的妈妈,让孩子自己去做去实践去体会,有想法就让孩子尽情表达,倾听孩子的内心想法,让孩子变得独立自信,在适当的时候加以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我觉得善良,感恩,有爱和自信是父母给孩子最大的财富,会让孩子一生受益,内心有爱的人心是强大的,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内心会是光明的,即使在阴暗的环境下他们也能看得到阳光和希望。

太“惯”的孩子可能会变得娇气,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所以,给孩子的是爱,不是“惯”,爱不代表“惯”。

一个心里有爱,内心善良,懂得感恩,阳光自信又不娇气的孩子,是不会轻易患上所谓的抑郁症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应该关系不大,但是一定程度上跟宠爱可能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在抑郁症的群体中有这样的一类人,在生活上衣食无忧,要什么有什么。可是突然间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成为抑郁症患者,这个只能说明,家长在满足孩子的各种生活需求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过孩子在心灵上的需求,没有和孩子进行沟通过。只知道无限制的满足孩子的要求。要什么给什么,提什么要求都去满足。

可是从来没有了解过孩子是不是真的很快乐,不去和孩子沟通交流一下学校的各种事情,也不知道孩子在外面到底参与着怎样的社会生活和学校生活。不知道孩子的内心在想着怎样的事情,孩子有什么样的梦想。

也就是说,这样的无限制的满足并没有带给孩子精神上的富足,而只是在那些并不重要的物质上无度的满足自己的孩子。当孩子在和别人对比之后,突然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如此的空虚和无聊,甚至会发现自己的世界简直是一无所有的。

也就是当人们什么都有的时候反而会变得很空虚,因为缺少了那个奋斗的过程,所以人生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了无意义的。不像那些需用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就的人,他们知道自己如果不去主动付出的话,什么都不会有。

而奋斗的过程就让人生充满了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家长   脑力劳动   溺爱   抑郁   挫折   患者   内心   情绪   正确   父母   事情   妈妈   关系   孩子   家庭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