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幼儿园小朋友由老人带大,四岁了还只吃糊糊,饭菜都是用吞的且不喂不吃,你怎么看?

谢谢悟空邀请!

孩子带的太娇惯很不好,什么东西都要递到手机,吃饭还要喂,衣服还要大人帮着穿,要什么买什么,想怎么做都得依着他。

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想生,最多也就两个,以前有工作单位的,最多也只能生一个,爷爷奶奶把宝宝孙子看的好重,什么都不要做,他们以为是对他好,其实都是害了他们,小的时候还好,不会做因为还小,大了什么都不会做,那叫无能了。

所以啊,家长们,爷爷奶奶们,小孩子从小就应该培养他的动手能力,可以做的事情,叫他独立完成,慢慢的养成一个好习惯,长大了才能做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才能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女生就能做一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好女人。




您好,从孩子有第一颗牙齿开始,他就具有些许的咀嚼能力了,直至两岁左右就可以吃较硬的食物了,比如苹果,而且也需要锻炼独立吃饭的能力了。如果一直给他吃糊糊,不去锻炼他的咀嚼能力,孩子不但学不会怎样吃东西,口腔发育也得不到发展,而且肠胃的消化功能的发育也会受到阻碍。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自己吃饭,不可能一辈子都吃糊糊,一辈子让人喂饭,如果等孩子发育完成再去练习他吃饭的能力那就真的迟了。

家里老人带孩子会出现隔代教养中的宠爱过度问题,老人心疼孩子,希望孩子能不费力的吃东西,怕孩子噎到。但是不要忘记了,我们每个人都是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愈加熟练生活技能的,比如吃饭、走路等,孩子的能力越得不到练习,他越无法成长,心理发育也会止步不前,终有一天他独自面对生活时,会因为不会任何生活技能,毫无自理能力而感到无助和绝望,这也是现在一些人出现“巨婴”行为的原因。

所以从现在起,一定要锻炼孩子的生活技能和自理能力,尤其是吃饭这种生存技能。


首先您要积极加入到育儿过程中去,并且跟老人好好谈一谈,不要争吵,不要直接指责,毕竟老人的出发点是关心,只是用错了方法。可以利用一些专家的讲述来给老人做教养方面的知识科普,在语言表达上,不要用“你要XXX”、“你不能XXXX”,这样会让老人有一种被指责和不被理解的委屈,可以把句子主语换成“我建议XXX”、“我们要XXX”等。但如果老人很倔强,坚决不听,唯一的方法就是您和您的另一半全权负责孩子的生活和成长,毕竟孩子成长无小事,如果小时候不锻炼他应有的能力,长大后是很难再改正的。

如果您有0-6岁的孩子早教相关问题,欢迎在评论区提出或讨论哦!了解更多更科学系统的育儿知识,请关注“积木育儿”头条号或微信号。




我孩子的幼儿园里也有这么一个小女孩。

(图片来自网络)

小女孩的家离我们家不远,彼此也算是熟络,从小女孩长牙了能吃大人的饭开始,所有食物,基本上都是小女孩的家长嚼烂以后喂的,吃饭的时候怕她乱跑不好好吃,每顿饭必定拿个平板或者手机让小女孩看着,然后大人一边吃一边嚼着喂,直到三岁快上幼儿园也是如此。

(图片来自网络)

结果上幼儿园之后,老师就发现问题了,那个小女孩根本不会自己吃饭,每餐只能喝进去一点汤,基本的食物连咀嚼都不会,于是幼儿园就让小女孩的家长来把小女孩领走了,当时好像小女孩的奶奶还挺不高兴的。

对于孩子来说,学习吃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六七个月的泥糊状食物,到八九个月的半固体食物,十个月以后就可以吃软烂的固体食物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吞咽和咀嚼功能都会得到很好的锻炼,不利于孩子以后的营养吸收,在这个时候家长的溺爱,才真的会害了孩子。

我是沐沐,一名90后宝妈,多平台原创撰稿人,坚持科学育儿,欢迎姐妹们一起讨论育儿和孕产方面的各种问题,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




幼儿园里这种现象越来越常见!作为幼师,觉得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带!生活条件好了,孩子摄入的营养更好了,但奇怪的是,孩子的能力却越来越差了!总结起来其实就一个字——惯!

3岁入园,以前的孩子不会吃饭,现在的孩子不会咀嚼,以前的孩子尿裤裤因为不会脱裤子,现在的孩子,尿了裤子都不会说!以前的孩子调皮但很机灵,现在的孩子,还是调皮,天不怕地不怕,可干什么什么不行,学什么什么不会!

我个人特别反感“惯”孩子!怕孩子吃凉饭,就一直喂,给孩子把饭菜打成泥,一边放动画片一边喂,自认为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自以为是的觉得孩子需要这种“无微不至”的照顾!每次建议她们不要这样,理由永远是“不喂不吃,吃的太慢饭都凉了,吃的到处都是打扫起来更麻烦…”这种家长特别的不负责任,中国的下一代就毁在这些“好妈妈“好奶奶”手里!




我能怎么看,不是自己的小孩,想怎么说都可以。

我自己的小孩,因为我公公婆婆都是知识分子,正好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我又被单位外派学习一年。婆婆的三个儿子培养的都不错,想着怎么着也能带好我家女儿。于是缺失了对女儿的教育。三年级的时候,正好有次家长会我有时间去,于是参加了家长会。其它内容忘记了,就记得老师把我留下问我,你女儿是小孩奶奶在带吧?我说是的,我们工作忙,再说,小孩奶奶以前也是老师,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老师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孩子还是你们自己带比较好,小孩现在自理能力比较差,很好的小孩以后会很难适应社会的。

回家以后,我开始仔细观察。发现我女儿放学回家,一边看电视一边吃东西,吃的东西是奶奶一口口喂的,美其名曰节约时间。做作业数学有爷爷,语文有奶奶,根本不需要动脑筋。作业做完,爷爷负责收拾书包,如果有课本忘带,爷爷会送到学校。要考试了,奶奶会找到几套卷子给女儿做,总有一套跟考试内容差不多,所以考试成绩并不差。

后来跟爱人商量我们自己带小孩,我换了工作。可是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奶奶一直介入着女儿的生活,想要控制她的一切。竟然有一次,趁我不在家,在家给女儿理发,剪的头跟狗啃似的,还说短发有精神。我回到家,女儿哭得上气不接下气,都不肯上学了,没办法,又把女儿带到发屋,重新做了造型。女儿现在已经结婚就快有自己的宝宝,但奶奶仍然是她的梦魇,虽然她知道奶奶是爱她的,但是只要想到奶奶,看见奶奶,她就浑身紧张,她跟我说,妈妈,我以后宝宝出世,我一定自己带。我只要把握方向,但是路一定要他自己走。

所以对于提问,我还能说什么,四岁,自己带吧,还能来得及。




古人一句话,三岁看老。老年人很多都是溺爱,隔辈儿亲。孩子爱吃什么就给他吃什么。不会关注孩子的发育阶段,他需要什么?而溺爱引发的很多的坏习惯,坏毛病都得有孩子的父母来买单。




我之前有个同事,她婆婆帮她带孩子,她女儿平日里不爱吃饭,可是一到周末我同事做饭,她女儿就吃的特别多,原来,是平时周一到周五,婆婆都只给孩子煮面条,孩子不爱吃,婆婆也懒得换个花样,就用各种饼干,小零食替饭吃。

一般老人带娃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过于精心,恨不得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了,另外一种是”吊儿郎当“,恨不得让娃”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题目中这个小朋友,4岁了还只吃糊糊是不正常的,正常孩子从6个月后开始添加辅食,一点点由稀到稠,而不应该4岁了还吃糊糊,饭菜不会咀嚼。可见老人平时对孩子不太上心,否则为什么孩子只吃糊糊呢,不吃饭菜呢,因为糊糊简单好做啊,还好喂。

建议朋友爸妈把孩子接回身边自己带,并帮助孩子慢慢锻炼咀嚼能力。实在不行,饿上几顿,肯定会爱吃饭的。为了孩子长远发展,最好还是把孩子带在自己身边,因为老人年龄也大了,精力和体力也跟不上孩子,大部分在教育方面也不如年轻的父母懂得多,所以,趁着孩子才4岁,好多习惯还可以重新来养成,赶紧把孩子接到自己身边带着。


~欢迎您在评论中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 我是格格斗,2岁男孩的妈妈,喜欢读书,热衷儿童心理学研究,育儿路上与宝宝共成长。欢迎你关注我的头条号@格格斗爱baby)




孩子四岁了还吃糊糊,就是咀嚼功能没有及时得到锻炼的表现。很多农村老人带孩子不科学,用老一套方法喂养孩子,结果只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可能逆转的伤害。

我侄女两岁多了,和题主说的孩子情况有点类似,由她外婆带,老人家平时懒得给孩子做辅食,觉得孩子又不能吃大人的饭,让孩子吃米糊,喝稀粥,喝牛奶到1岁,才开始让她开始和大人吃一些软饭和菜,结果孩子的味蕾没得到很好开发,咀嚼功能也很差,现在十分挑食,且经常喜欢把饭含在嘴里,不咽下去。



其实,孩子口腔的咀嚼功能要什么时候开始训练呢? 从儿童的成长期来看,6~10个月时,是孩子咀嚼功能的敏感期。所以,从6个月开始,家长就可以给孩子添加一些流质或者半流质的食物了,比如米糊、果泥、菜泥、蛋黄等。

7个月~9个月时,孩子开始萌牙了,这时他的牙龈会痒,喜欢用牙齿咬东西,家长在原来的基础上,慢慢可以给孩子添加一些半固体的东西了,比如面包片、水果片、豆腐、磨牙饼干等。促进乳牙萌发,锻炼他的咬合和咀嚼能力。



10个月~12个月时,孩子一般都会长4~6颗牙了,这时要让孩子的食物,慢慢向成人化过度,给孩子吃一些比较软的东西,比如面条、蒸蛋、炖肉、鱼肉、软饭等等。

1岁左右的孩子,基本上可以吃大人的食物了,注意多做容易消化的,煮软些,以及放一点点盐就可以了。

在适当的时期,给孩子加适当的食物,促进有利于开发孩子的味蕾,让他不挑食,锻炼好他的咀嚼能力,他到合适的年龄,才能吃好饭,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

关注@艾羊育儿,共同探讨育儿问题。




小朋友4岁了还只吃糊糊,且还要喂饭,这都是溺爱的结果。

我家小宝幼儿园有一个小朋友,今年也快满4岁了,听幼儿园老师说:这个孩子在幼儿园不自己吃饭,老师给孩子讲了很多次,最开始也给孩子喂饭了,但是,幼儿园本身就是培养孩子独立的一个地方,老师不可能每天都给孩子喂饭,所以,老师找来了小朋友的家长。

原来,这个小朋友一直由外婆在照顾,后来,孩子的爷爷奶奶也加入一起照顾孩子,而孩子的爸爸妈妈外出打工,每年只能回家一两次,而每次停留的时间都特别短暂。孩子的吃喝住行,全由老人安排,而老年人由于年龄大,当孩子哭闹不吃饭时,为了孩子能吃饱,也为了阻止孩子哭闹,于是,就给孩子喂饭,只要孩子将碗一推,老人就立马喂饭。虽然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几乎从没有自己动手吃饭。

再有,由于老年人牙齿不好,自己吃的饭菜都做得比较软,或者干脆每天吃糊糊,为了省事儿,小孩子每天也就跟着吃同样的饭菜。

老师把孩子的外婆和爷爷奶奶找去学校,虽然一再给老人解释,但是谈何容易。于是,老师只能在幼儿园的时候努力教孩子自己吃饭,或许是因为幼儿园小朋友多,而孩子之间都是会互相模仿的,慢慢的,那个小朋友也试着自己动手吃饭了。

当老师把这个消息告诉孩子的外婆时,外婆简直不敢相信。

老师也希望在家里的时候,老人能让孩子自己动手,能跟幼儿园老师一起锻炼孩子。

孩子的学习和模仿能力都是很强的,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让孩子自己动手,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是每个父母都需要学习的。


【我是"成长为自己",今日头条育儿专栏作者,希望通过身边的故事影响你我他,让我们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转发及评论】




我孩子就这样,两岁以前我自己带,吃饭都是让他自己来,慢一点也不催他,吃得很好。

两岁后奶奶爷爷带,嫌他吃饭慢,嫌他吃得不整洁,一手包办,然后孩子就不肯自己动了。

老人怕他东西嚼不碎,天天弄些糊糊或者是肉菜炖到要化那个状态,一抿就化嘴里了,基本不用嚼,然后孩子就整个吞,也不嚼,稍微有点硬度,比如白菜之类不够烂的他就会哽,然后就不吃了。

爷爷奶奶虽然是好心,也费心费力,但是这样真的不好:

1.咀嚼力度不够,牙龈发育不良,不但不利于乳牙脱落,还会影响恒牙的坚固。

2.不利于消化

食物过于精细,肠胃适应力差,随着孩子的成长,消化功能弱

3.不利于独立性的培养

什么都有人包办,那孩子就不会自己主动,形成依赖性,独立不起来。

怎么办?

1.把孩子的事还给孩子,不要这也嫌弃那也嫌弃,每个人都是这么过来的。

2.要看到孩子的进步,而不是一直盯着短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糊糊   饭菜   小朋友   幼儿园   老人   小女孩   奶奶   小孩   食物   家长   女儿   能力   老师   功能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