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夜都不是至亲的人,他们守夜喝酒打牌就行,为什么要他们守夜?

守夜都不是至亲的人,他们守夜喝酒打牌都行,为什么要他们守夜?

办白事都是按本地乡俗来办的,一场白事办完,真的是十分累人哪。

白事是怎么开始的呢?

有老人过世了,第一件事情是去找阴阳先生。阴阳先生根据逝者的出生、去逝时辰以及年龄属相,选定停丧时间。

接下来家里人商量发丧产生的费用,按照上、中、下三个挡次选一估算费用。上就是显富的标准,伙食高标准、烟、酒、茶也不能太低挡。中呢就是不显富、不露贪。低呢尽量省钱,寒酸点也没办法。

费用出来以后、分滩,大家各自拿出分滩的钱交给总管。如果亲戚朋友多,还得再有一个总管,专门管理搭灵棚,借桌椅板凳的杂活。

长子负责报丧,把逝者去逝的消息告诉他的亲戚朋友;长子媳妇招呼所有侄女、外甥女、闺女负责接待参加丧礼的亲友。死者的近亲,一进村看见穿白衣戴孝标记的人就会放声痛苦。这时负责接待的人赶紧掺扶到灵前,烧纸磕头。

回到主题,等到逝者入殓之后,孝子就开始守灵。守灵人吃饭在最后,意思是亲人去世、太过悲痛,为了守灵还是要吃几口。

守夜都不是至亲,左邻右舍远房本家一大伙,喝酒打牌营造出家的氛围,以此抚慰逝者英灵。

这就是守灵必须是至亲,守夜都是邻居远房。

还有孝子拉灵,孝子摔盆,都是依本地乡俗而行。

在我的家乡,还有个上殿拜祭的环节,侍者倒3杯酒,让祭奠的人拜敬逝者。有个不懂的人,他把3杯酒都喝了。惹得众人好笑不说,还落下个话柄,刘二小上殿——酒馋了,被世人传颂。






农村在遇白事的时候,会有守夜的规定,守夜是个很古老的民间乡俗,不同人群守夜要做的事情,也是不一样的。

那些不是至亲的家人守夜,他们不会聚在老人身边守夜,而是在家门外或者其他的房间。

相对于至亲的人守夜,是带着沉重、悲伤的心情,不是至亲的人守夜,却有人在那边喝酒打牌。

有网友觉得奇怪,那么这些人为什么要守夜呢?他们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白事守夜的习俗

《礼记-问丧》这本书当中,对为什么古人在一个人过世后,要守夜三天的规定,是这样解释的:

死三日而后敛者,何也?

三日而后殓者,以俟其生也。

三日而不生,亦不生矣。

孝之心亦益已衰亦。

家室之计,衣服之具亦已成矣。

亲戚之远者亦可以至矣。

是故圣人为之决断,以三日为之礼制也。

现今有人觉得守夜是属于迷信行为,对于这种观念,我是不认同的。

是不是迷信,要看你是如何去看待这个古老的习俗。

现今农村白事里,守夜是分两个阶段的,这两个阶段分别是送终、停灵。



送终:送终指的是家中上了年龄的老人,在未彻底断气之前,全家人都聚在他的床前,送他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送终是一种孝的表现。

人活在这世间,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难免会有遗憾,当一个人知道自己时日剩下不多,要过世前,他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放不下的事物。

  • 比如有人放心不下,家中的哪位后人。
  • 有人对曾经所做的哪件事,觉得自己做错了,但碍于面子,生前一直不好意思开口承认错误。
  • 有人觉得自己生前对不起谁;有些遗言想要交代给某某等等。

家中的至亲给即将要过世的老人送终,除了满足老人的愿望,让他尽量没有遗憾的走完人生最后一程,他们还要做很多为人子女要尽孝的事情。

都走到了送终这一地步的,几乎都是意识模糊、口齿不清、生活不能自理,偶有回光返照。老人们的至亲要守在身边,及时给老人喂水喂粥补充能量、换洗尿布、擦拭身体等等。


停灵:停灵俗称守灵,指的是一个人断气后,要为他停三天(有些农村停的时间不一样),再下葬。

停三天的习俗当中,有些讲究确实是有迷信的成分,但也不代表全是迷信。

因为现在的守灵,更多是替生者着想,而不是再像以前那样,有迷信的讲究。

比如某位老人,他突然过世了,但他的子女得到消息,一时间不能及时赶回来,如果这时候就开始把人火化下葬,就显得很没有人情味了。

因为有些人会把自己没有亲眼见到,亲人最后一面当成是终身遗憾。古时候交通不发达,三天能通知距离不是很远的亲朋好友们,前来见最后一面。

而以现今的交通发达情况来看,最多花一天的时间,就能及时从远方的地方赶回来,见最后一面。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守灵,不再是三天,变成了停一天、守一天。

另外考虑到,如果是在夏天有人过世,这时期天气很炎热,需要停一天的话,是要向殡仪馆提前打招呼,租一个水晶棺(具有冷冻、密封作用的冰棺),这样对事主家人的健康也是有好处的,也是对亲戚朋友负责。


不是至亲的家人守夜,有人在喝酒打牌聊天,为什么还要他们守夜

虽然说是守夜,但不管是前期的送终,还是守灵,都是需要24小时有人在。

至亲的人聚在老人身边,寸步不离的守,而那些不是至亲的人,关系又近的堂系亲戚们,他们需要守在屋外。

他们也是要24小时都要有人在才行,这些人守夜的作用有以下几个。

一、照顾:自己的亲人要过世,是一件很悲伤的事情,有些人会哭得很伤心,还有些人会因为悲伤过度,长时间不吃不喝,可能晕了过去。

出现这种情况,自己家人去劝,效果一般都不会太好,这时候堂系亲戚,守夜的那些人,就要有人站出来,去安慰、劝告让他不要过度伤心,免得出现意外。

二、等待:一个人的遗言、遗愿,并不是都是只会向家里人交待,有些老人,他们是会向自己亲戚人交待的。

特别是那些家中子女不争气,子女为人处事有问题的家庭,老人知道他们靠不住,只能寄望自己的堂系亲戚,在自己过世后,能看着亲戚的面子上,多帮衬一下自己的后人。

除了带有“托孤”的意思,当然还可能是老人对曾经某件事的当事人抱有歉意。

而按农村白事习俗,至亲的人不能离老人太远,这时也只能请这些守夜的人去请那个当事人过来。

三、接待:家中有人过世,至亲的人要时刻聚在老人身边,那些前来看望老人的亲朋好友们,也是需要有人接待的。

总不能人家来了,连个坐的地方,连杯水都没有吧?

守夜的人就需要做这些事情了,给前来的人领路去房间看望一下老人,然后再让他们出来,坐在那倒杯水,说明一下现在老人的情况。

四、帮忙:虽然现在农村白事流程早就已经简化了,不像以前有那么多的流程要做,只不过一些必要的流程还是要做的。

这些准备工作,通常是会由堂系的亲戚们来做,而不是事主的家人至亲们来完成。

另外按农村白事习俗的规矩,在办白事期间,事主全家人的吃饭、睡觉都要别人给他们安排。

比如说,守夜要24小时,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从送终到守灵最短的也是需要1~2天,长得就更不用讲了。

如果事主家人少,守夜人这时候就要帮忙守灵。

还要安排,哪个事主家人守前半夜,哪个守后半夜,轮流替换,再给他们做饭、送餐等事情。


白事守夜人,为什么要打牌聊天喝酒,这样做好吗

有些朋友可能理解不了,白事这是属于气氛凝重,带着悲伤的场合,为什么守夜人,还要打牌聊天,甚至还有人喝酒呢,这样做好吗?

我也曾为直系亲戚,做过几次守夜人,一般来说,守夜人也是会轮换的,不可能24小时都守在那。

我也觉得在这种场合,喝酒打牌不好,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因为去世的人,毕竟不是自己的至亲,不是自己的家人,他们的悲痛心情,并没有那么强烈。

再加上,守夜人他们也是需要长达数小时,一直守在那,需要忙的时间也是很短的。

这些酒与牌,都是事主家人给准备的,就是为了让他们打发,无聊又漫长的时间。

特别是在后半夜的守夜,是件非常枯燥的事情,又不敢回家睡觉,趴着或躺在椅子上,睡的也不香,也只能喝点酒、打一下牌消磨时间。

守夜人打牌、喝酒可以理解,就怕有些至亲的人,他们也去参与那就影响很不好了。

像是我一个堂伯过世时,他的女婿,既然也厚着脸坐那跟着一起喝起来,还好被他老婆发现,没喝几杯及时被拉走了,要不然别人会什么看这女婿呢。


结论:

农村白事守夜的习俗,针对不同人群,所要做的事情也是不一样的,这是属于两种不同的习俗,守夜并不是只守晚上,是一天24小时的守,事主亲人通过守夜尽孝,亲戚负责帮忙做其他的事。

至亲的人给家人守夜,也有担心假死的意思。以前农村医疗水平并不发达,不能很好的判断出,一个人是不是真的己经彻底离开了,守夜也是抱着最后的念想。

对于事主家人来说,他们这些人,需要静静地守着,不玩、不主动吃喝,就等着守夜人给他们送餐。

而那些守夜人,要维持这期间的秩序,做好相应的工作。

一般来说,在这种场合,那些守夜人就是有人喝酒、打牌都会控制住自己,不会喝太多,不能醉了,打牌也是很安静的。




守夜对亲人而言,是最后的陪伴。至亲好友喝酒打牌,也是对忘者陪伴的一种方式。只不过它因亲疏关系在这,也不是十分悲伤,喝酒打牌就成为普遍的形式。不是要他们做,而约定俗成的。




我国有56个民族 ,各地殡葬风俗都不一样,在我们山东枣庄这个地方,就有守灵的风俗。

守灵也叫护灵,人刚咽气,首先进行初殓,然后把尸体放到灵床上,由死者的亲属 ,儿子、女儿、孙子、儿媳、孙媳等守候在床旁,这是护灵床,是守灵开始 。

按照过去迷信的说法,在守灵时,守灵 人主要责任是看护好尸体,以免受外鬼的侵犯 ,另外,不让猫、狗接近尸体,民间传说,当人则死时 ,若猫在尸体身边跑动,尸体就会立刻抱住东西不放手,若是活人体,就会跟去,其实比较现实的说不让猫狗接近,主要是怕它们啃咬尸体。

大殓后,尸体就会被抬入棺材,这时候在棺材旁即是守护灵枢。守护灵床比较简单,只要尸体不出现任何问题即可,而守护灵枢比较庄重些,在一般的时间里 ,由血缘关系最近的人守灵,子女中以长子为主 ,在亲朋好友拜祭死者时,所有应该守灵的人都要参加,男女各列两行 ,男的在左边,女儿在右边,按照辈分年龄大小,从前到后你跪着 ,行答谢之礼,直到出殡,守灵才算结束。

我国民间丧葬习俗很多 ,现在各地政府都推行厚孝薄葬,一般的都是在殡仪馆 ,租个小灵堂存放三天 ,然后举行简单的进行告别仪式 ,待火化完毕后,下葬整个葬礼就完事了,最后由主家安排前去帮忙的人就餐 。




守夜是一种形式,古代有还魂一说,所以土葬,即便是火葬都有三到七天,甚至十四天等不同风俗。

守夜人的职责不是陪亡者聊天,而是陪护。比如能够第一时间发现亡者是假死,比如不让野猫靠近尸身,防止尸变。

还有一点就是至亲白天都很累,晚上再连续守夜身体吃不住,所以都是邀请朋友帮忙。




在我们老家一般家里亡故了老人,也有这种请人帮助做座夜的习俗。

由于,孝子们忙碌太累,几天几夜不睡觉,身体确实扛不住。

所以:就只好请亲友邦忙坐夜守灵。

主要:目的是怕死者一个人丢在那里孤单。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安排人给点点纸,给死者在亡灵路上烧一些纸钱,路上花,以示不被亡魂野鬼欺负。

这是:一种迷信说法,自古传下来的习俗。谁也说不清楚。

以上回答:作者(原创)。




答:在我们那里有老人去逝了,一般停灵三天后出葬,讲排场的可能五天,也有七天。停灵直到出殡这几天都要安排人守夜。



人死后尸体前燃有长明灯和香火盆,阴曹地府黑暗,长明灯寓意照亮死者前往地府的路,所以长明灯不能熄灭,同时点三柱香表示对逝者的尊敬,香也不能熄,香快燃尽时,要不断上香,表示香火不断,香火断了于主家不吉利,也表示不死者不敬。所以,就要人守住长明灯和香火,白天有死者家属和亲戚看管,到了晚上,也可安排死者家属和亲戚看护,也可请人照看,就是守夜,晚上单个人看守肯定害怕,毕竟是坐在一具尸体旁,所以要人陪伴,多人看守。农村人为避免守夜无聊,就安排人在灵堂打麻将,守整夜肯定辛苦,半夜主家就安排夜宵,让守夜人喝酒。有名望的家庭很热闹,安排打麻将守夜人很多,半夜喝酒有几桌客人,很热闹,也显示主家人缘好,地位高,家庭富裕。



我们村现在改了往日风气,现在都时兴守夜人用抬棺的八人负责,以往送葬抬棺的人都是村里人义务帮忙,现在我们村抬棺的人都要取彩要钱要烟了,有点变味没人情味了,他们现在取彩都按每天每人最低三百元工钱计算,三天每人最终最低要有九百元工钱,如果达不到,他们就会停棺不走,送葬那天,抬棺人就让死者亲属挨个上前送钱送烟,名为取彩,实为要工钱。他们三天负责修墓地和守夜。



我以前也帮人守过夜,不负责抬棺,完全是主家请去帮忙守夜。说实话坐在尸体旁打麻将也挺紧张的,但也不怎么害怕。

我有次守夜听他们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说是四个人打麻将守夜,中途有一个面对死者的人突然起身向外跑了,停灵灵堂是不能关紧大门的,说是要去小便,另外三人只能等,接着又有两人跑了,只有背对着死者的人仍坐着不动,等其他三人回来,可等了好久三人还不来,他也不耐烦了,撒泡尿怎么这么久,他也起身,想话动下,刚起身,跨过凳子往后一看,唉呀,我的妈,死尸坐起来了,怪不得其他三人跑了,原来诈尸了,他恶从胆边生,操起凳子砸向尸体,你吓我,又把尸体砸倒下。

故事真实不真实无从考究,守夜也是防止诈尸,听有人说猫狗从死尸底下经过,可能引起诈尸。




月初我婆婆去世,我刚经历过农村的丧葬过程:老人过世第一时间要请阴阳先生过来,根据去世人大拇指所掐的位置和生辰八字来推算停尸和下葬时间,然后阴阳先生去墓地根据风水划出墓地方位。家里人和邻居们极速给死者用酒擦身更换寿衣,停放在冰棺里。然后家族里的后人们带上白孝布分头去给所有亲戚报丧,报丧人不进亲戚家门,只能通过打电话或者敲门,站在大门外告知。如果死者是女人,给女方娘家报丧就特别讲究,一般是女方的老公、儿子或者孙子,要跪在门外敲三次门,表示对女人嫁到他们家里没有照顾好去世表示愧疚,同时也表示娘家人无法接受女儿去世的消息,非常伤心。娘家人来吊唁前,子孙们要提前跪在大门外迎接,娘家人进门后先看给他家姑娘穿戴的寿衣好不好,备好酒和饭菜把娘家人请上桌,吃饭过程中,死者儿子要一直跪在饭桌前听娘家舅舅的训话,说姑娘嫁到他们家里所受的苦难和艰辛付出,及子孙的不孝等。

尸体穿戴停放好后,设好灵堂,供果摆放整齐,上香(一般是一次上四柱香,神三鬼四)点蜡烛,一直到起丧前香火都不能断,所有亲人穿孝褂腰系麻绳,然后闺女们开始坐草(麦草),村邻和亲戚朋友们闻讯,开始断断续续前来吊唁,来者都会带来纸钱,家里男丁迎接吊唁者,并陪同在火盆旁跪烧纸钱祭典酒,闺女们此刻都会跪着伴随哭泣,来一次人就要陪同烧一次纸钱,哭泣一次,死者的子孙们统称为孝子 ,农村人常称:去世一个人,是哭死的女儿,累死的媳妇!一般死者要在家里停放一周时间,每天都有吊唁来的村邻、亲戚,女儿就得一趟接一趟的陪哭,每天三餐饭前,也要烧纸哭泣,晚上睡觉前,家族所有的人还要在大门口一起烧纸哭泣,一周下来女儿们基本嗓子都哭哑了,因为农村哭丧还得半哭半说拉调。当媳妇的就是每天忙前忙后安排厨房里帮忙人做饭,招待客人!

关于死者去世,孝子坐草,传说是报答和体验父母的生育之恩,过去农村人睡的大炕,炕席下面铺的都是麦草,很早以前没有卫生纸,女人生孩子的时候就把炕上的席子卷起来,躺在席下的麦草上生孩子,这样排出的血水就流进麦草,最后连麦草一起换掉烧了。孝子坐草分两个地方,一个是白天在院子里迎客烧纸,另一个是麦草铺在停放棺材的屋里,晚上守灵。孝子们就跪坐在麦草上,晚上守灵一般是家族里的亲戚轮流守夜或者几个人轮换打牌到天亮。

下葬的前一天为“典亡”日,就是祭典亡者的意思,主家大摆筵席招待所有亲戚朋友和村邻们,然后到下午四点左右死者入殓,入殓时所有子孙亲人在场,阴阳先生指挥把死者从冰棺挪入棺材里,棺材里外擦干净后,铺上麻纸褥子,尸体放好后周边加上灰包和土包,尸体将来腐化的液体会渗入灰包和土包里,最后所有亲人围着棺材走一圈,看最后一眼,给死者的身旁脚下可以放几枚硬币,然后封上棺材盖子,入殓仪式结束,所有亲人跪地烧纸哭泣。

第二天早上天亮之前,起灵去墓地,女儿是哭灵人,儿子是起灵人,儿子手举红印白帆,跟在唢呐后面走在队伍最前面,女人们跟在儿子后哭泣,抬棺材的走在中间,棺材顶部放一只纯白的大公鸡为引魂吉物,到墓地后将鸡冠刺破用鸡血祭典亡者,然后放生。后面是送葬人群和举花圈和祭典品的,队伍前面有辆车专门有人一路撒纸钱,出村子之前所经过的人家都会在家门口点起一堆柴火以示送走。到墓地女婿先下去扫墓穴里面,把扫出的灰土收进桶里拿回家安埋后第三天儿子去坟上把土再添在坟上,棺材下葬放进墓穴后,儿子下去把红印白帆摆放在棺材盖上,然后在棺材左右两侧放两个提前准备好的瓦罐,里面是发的面,以示祖先发后人,子孙后代聪明、发财。长子在棺材下方摔碎烧纸盆,儿子取下头上戴的白孝帽子擦干净棺材盖子,然后摆放在棺材盖上,所有亲人腰间系的麻绳全部取下来搭在棺材盖上。儿子上来后,封穴门,降土安葬过程完成!

然后孝子们,返回跪在家门口迎接和感谢,安葬帮忙的人们,并设宴答谢!

我婆婆寿终94岁,一生养育了10个子女,里外有十三个孙子,加上重孙及女婿儿媳等,家族人口庞大,所有后事按照当地古风俗 。虽然繁琐但真正体会到了,多子多福的好处,中华民族的最大信仰就是感恩和孝顺,部分就是以这种风俗体现出来。




守夜已约定俗成,成为一种表达孝道寄托哀思陪伴亲情的传统文化。

至亲的人因忙于应付各种事务,已精疲力竭,疲于奔命,做为至亲人的亲友,不忍心至亲人的悲伤,让身体拖跨,就主动为至亲人分忧,轮流替至亲人守夜,让至亲的人有足够的休息,以应付将面临的诸多事务。

这是比较要好的亲友为丧事主人分担责任的一种良好的行为,他们在给丧生者守夜,在给其做伴,让其一路走好,防止如猫等动物侵袭其身体,给其掌灯焚香,让灯火长明。他们只做上述事情就行。在漫慢长夜,他们没别事可干,为消磨时光打发黑夜,会选择喝酒打牌,这点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不需要他们,谁来守夜,守夜就是熬夜,短暂时间还可以受得了,一整夜很多人是受受不了的,没有通过喝酒打牌的刺激是很难完成的。

你以为人家守夜是好差事,那是在挥霍精神、体力,是尽到亲友的情份而自愿奉献的,别以为他们是在花天酒地,是在享受。




我有要好的朋友,家里老了人,我们就会帮忙守夜。

在我的理解,人没了,至亲的人白天晚上的忙活,谁也受不了,这与最后的尽孝无关。

白事从简,一般也得三天,守夜是一种习俗,再早基本都是放七天,后来改成五天,守夜的任务就是香不能断,油灯不能灭,到时间了要叫至亲的人出来烧天明纸,当然也有万一人复活了,及时发现,不要让猫狗之类的动物靠近。

其实白事中至亲的人最累了,作为朋友能帮一把就帮一把,我看到至亲的人都是白天守灵,基本不挪地方,时不时的磕头回礼,晚上也只是休息两三个小时,几天都在伤心难过中度过,他们不但身体累,心也累!

帮忙守夜的人呢,真是一夜不合眼,一般也只有靠喝酒打牌来度过了,这都成了习俗了。

白事的习俗咱也不去过多评论,走的人安息,活着的至亲也得保重身体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至亲   白事   麦草   事主   烧纸   孝子   棺材   死者   习俗   尸体   亲戚   家人   老人   农村   时间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