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关于老师的建议,请各位点评?

你的这个建议肯定是错误的。教学和管理是统一的。老师的教学过程占据了大多的时间,而在这大多的时间里,老师会遇到学生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别人解决不了的,只有任课教师来解决。如果任课教师遇到问题,就交给另外的管理者,那学生是不会相信这个老师,也不会喜欢这个老师,更不会重视这个老师,他怎么能跟这个老师学习呢?同样另外的管理者,基本上没有时间接触学生,那他又了解学生什么呢?他解决的问题又能比任课教师高级多少呢?不任学生课的教师是不能做管理者的。你说家长和老师不能沟通,是因为老师是管理者。那老师不是管理者了,你就能和老师沟通了吗?同样,你又能和另外的管理者沟通什么呢?能不能和老师沟通,是老师和家长两者的原因。我相信,坦诚、积极的家长和坦诚、积极的老师,一定会有更好的沟通的。




一视同仁。此法不妥,怎么搞一个“管理者”?老师就是直接的理所当然的管理者。上课时,教室里,还要专门的一一另外的管理者吗?不现实。




西学东渐,我们丢掉了很多很多传统。思想方式也随时代变迁也改变了。尊师重道,成了屁话。有钱有权才是大爷,老师不敢管,老师不能管,听之任之。那还能教育出多少人才?知识不值钱,一年辛苦还没有泥瓦工的收入多。就因为不写家庭作业被批后,一家亲朋好友闯进学校狠揍老师一顿。某乡长的儿子,上课戴耳机听歌,被老师没收了手机。居然停职写检查,又何其荒唐。




建议很好,最重要的是编制怎么增加的问题!僧多粥少啊!何况目前,粥就不多!




看似可行的建议,但于教育来说却是莫大的伤害。分析如下,首先,教育讲究个因材施教,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管理学生,本质上是和学生建立交流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增进彼此的感情和认识,学生慢慢了解老师,认可老师,可以亲其师信其道。老师慢慢了解了学生,可以知道学生的发展层次,个性特点做到教育的有的放矢。第二,你可能有个概念不是很清楚,你知道吗?在一个地区,财政支出的大头是什么吗?是教师的工资,现有教师规模已经让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捉襟见肘了,如果再在教育体制下再增加一个庞大的吃财政饭的人群,必会挤占教育投入,会制约教育的发展。第三,只要管理就一定会有矛盾,让懂教育的人群和不懂教育的人群管理学生,你说哪个人群会最大限度减少矛盾呢?




谢谢您。

这个"关于对老师的建议",我认为是"盲从",也是对老师工作的"误读",更是脱离教育规律的"误导"与"偏爱"。为什么?

一,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而"育人"重于"教书",只教书不育人是"徒劳无益",而只育人不教书不能成为"教师"。更不能"教学相长","良性循环"。作为教师,必须遵循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必须按照巜教育法》与巜教师法》以及《教师资格条例》巜教师行为准则》等,严格遵守,严格要求,严加"规范化"履职。如果作为一名合格称职的老师,放弃"育人职责"是莫大的失职失责。

二,"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是中国教育的独特功效,"家校管理模式"是搞活学校管理的"共享管理"经验。作为教师如果"只上课管人",或者"只教书不管理学生",或者"把问题学生交给别人去教育",这些与教育"违规",与教师"违章",与学生"违心"的"乱想"建议,得以戒除,防患于"未果",损害于教育的"良方爱护"。




这个建议行不通!原因有以下几点:

1、禀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原则。教学是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一个教师一节课顺利的完成只需要学生的努力配合即可。加一个外人坐在哪里横挑鼻子竖挑眼 ,犹如一个特务一样虎视眈眈,学生是老实了,可他们内心并不平静,担忧,惊恐交织在一起,怎么静下心来听讲?而教师自己完全可以管理自己班级的学生,如果连这点最起码的能力都没有,那就无能透顶了,还教什么书呀!

2、教学与管理脱节,何谈教书育人?

教育本身就是即学习文化知识,又学习如何做人,集教书育人于一体的一种学习形式,二者不可分割,需要兼而有之。一个优秀的教师对自己的学生做不到了然于心,也要做到了如指掌。最起码要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必须解决哪些问题,如何去解决更为恰当。而加入一个只是简单粗暴,横加指责的人坐在后面,这不仅仅是在监督学生, 也是在监督教师,一节课犹如芒刺在背,怎么可以安心教书育人?

3、破坏课堂整体性原则,扰乱秩序。一节课是有许多环节设置的,每个环节需要有机衔接,环环相扣,外行怎么可以了解教师的精心安排和设计?他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观察。如何评判只有他自己的标准。有时候老师需要集体互动,有时候需要分组讨论,有时候又是课外实践,每次都要跟上这样一个人,这不是电灯泡吗?多余而厌烦。

4、家校沟通只能是亲力亲为。学生表现怎么样?需要家长怎样做?这些任课教师最清楚,根本不需要第三者插足,否则人云亦云,婆说婆有理更加乱套,弄不好还要学校断官司,增加工作难度,本来教师队伍一直在优化提高,增加这样一个类似于打手之类的人,整体素质又将下降,鱼目混珠,还要占去有限的编制,是专任教师人数更加奇缺,还增加财政辅导,怎么可能呢?

题主说的家校矛盾的焦点之一主要是家长和社会对教育要求过高,教师为了达到要求从而方法过激引发矛盾,之二就是有偿补课国家已经出台政策遏制,已经卓有成效。

至于出现的学生自杀事件原因多重,不能只怪罪于学校 ,也不能怪罪于家长。俗话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一个已经懂得人事,却不珍惜自己生命的人,即使用牢笼圈住,也无法阻挡他决绝的决心,我们只能无奈叹息,尽最大努力减少此类事件发生。

教育有规律,但无定法。教育工作者

需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以最佳的形式呈现给受教育者。不能因噎废食,草木皆兵,甚至奇思妙想,最后落得个笑谈而已。




题主确实需要“飞得再高一点”:“老师和同学”应为“老师和学生”,“同学”和“学生”不是一个概念;“一世同人”应为“一视同仁”。




题主这个提法其实在新加坡早就实行了。学生管理有专门人员,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同时,新加坡是可以体罚学生的,他们在小学高年级就实行分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别人好的做法完全是可以借鉴的。




我带学校训练队,一共三位老师一起带,很自然地,他们两个男老师承担起管理队员,和组织调动工作,而我,就空出时间和手脚来只做技术指导……后来,队员多了,我们分组带,管理,组织,调动,都由我一个人来带了……结果,技术指导就变成了大帮哄,因为,我不再能细心细致和有条不紊的来教知识和技术,管理者的威严和组织调动的繁杂,让我焦躁不安,顾此失彼,全都是蜻蜓点水……无法再与他们建立轻松专注和有裨益的“幸福”关系……

所以,我建议管理和教学分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老师   建议   教书育人   新加坡   技术指导   管理者   人群   矛盾   家长   财政   点评   原因   教师   时间   学校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