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场卖菜的一些潜规则你知道多少?

我有个老乡,在菜市场专门租了个摊位卖鱼和虾,据他讲,曾经有一个同行暗地里教他怎么“赚钱”,老乡一听完,啧啧惊叹,这智商太高了吧!



先说卖鱼

你走到摊前跟老板说,帮我捞一条鱼,老板指定给你捞一条大一点的,你嫌老板捞得不准,干脆就自己动手捞,捞完交给老板。

这一切都很正常啊?也看不出什么问题来啊?


别急,关键的一步来了!


这时候,老板就会问你:“这鱼要杀吗?”


不谙世事的你以为老板是出于一片好心,连忙说:“帮我S了吧,谢谢啊...!”


一听说鱼要杀,老板心里就乐了,


于是开始耍心思了,称秤的时候就明目张胆地少你个二三两,


少了秤不怕被发现吗?


很难发现,万一发现了又咋样?


他会说少的秤就是内脏加去鳞的重量,


这样一说,你还能说啥,


复秤吗?不可能,内脏和鱼鳞都扔桶里了,不认也得认。


有的人又会说,那我先说不杀,等他打完秤再要他杀,你别以为你很聪明吗?对方比你更聪明!



好,你一开始说不杀,称好之后,你又嫌麻烦,于是你又跟老板说:“老板,还是麻烦你帮我S一下吧...!”


老板一听,心里就在想:“小样儿,跟我来玩这套...。”


这时候招儿又来了!


老板会爽快地答应给你杀,不过呢,手好像没之前那么听使唤了,鱼一没抓稳,又掉进鱼池了,鱼下水了,肯定找不见了。


此时老板会抱歉地跟你讲,我再给你捞一条吧。


好家伙,又重复上边的操作,少秤,万一你有话说,通通是鱼内脏和鱼鳞的错!


再说卖虾


某一天你兴冲冲去买虾,咱也是明白人,知道货比三家,上前就跟老板讲:


“你这虾太贵了,你隔壁那家比你便宜好几块呢。”


老板也不傻,好不容易来了生意,自然不会说:“那你去那家买便宜的啊...!”


想要做成这笔生意,肯定要让顾客“不吃亏”:


“行行行,便宜点卖给你,但是我的虾全是活的,你不能挑,我来帮你挑。”


你还正高兴呢,自以为买到了便宜又新鲜的虾,其实呢?你照样被人“耍”了!


首先,你有没有发现,一般卖鱼卖虾的那种塑料袋跟卖蔬菜的不一样,装鱼虾的是那种又黑又重的塑料袋,至于为什么会是这种袋子,给得最多的也看似很合理的解释是说,为了避免阳光直射导致鱼虾S掉,其实真相没那么简单!



再言归正传,说好了老板来给你挑的,你监督就行了,当然老板也不会给你挑死虾,要不你肯定也不乐意啊。


这也很正常啊,那么问题出在哪呢?


接着听我说,老板一般都戴着一副棉纱手套,怕刺到手,戴手套也正常。问题就出在这手套,他会在里层放一块海绵,看到这里,大家应该都清楚,这海绵是来干嘛用的了吧?


怕你担心虾沾水,此时老板挑完虾会故意在你眼下甩一甩,让你看到我可没有拖泥带水的哦。


其实呢?每次在装虾的时候,手掌稍微一合,水就悄悄地从海绵中转移到黑色的袋子中了,然而这一切,你根本察觉不到,因为袋子是黑色的。


真的是防不胜防吧?你以为便宜买的好虾,其实花了不少冤枉钱,关键是你还浑然不知。





听完我也被惊讶到了,真的是“大开眼界”,做生意本应该“诚信为本,公平交易”,然而呢?买卖风气被个别黑心的商家败坏地一塌糊涂,他们眼里只有利,没有信。好在我老乡虽然知道这些“规则”,但他始终没为逐利所动,做的仍是良心买卖。


在这里,揭露这些黑幕,并不是为了抹黑某个行业,事实来讲,这么做的也只是极个别的没信誉的商家,绝大部分应该是讲诚信的。当然,这些靠耍小聪明来获取蝇头小利的人估计也发不了什么大财,因为事情总有败露的一天,这么做说白了就是自砸招牌的事,难以长久。


这种“潜规则”您遇到过没,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谢谢您的点赞支持!

内容原创,谢谢您的阅读!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作为一个天天必逛菜市场的家庭主妇,对每天的各种菜价几乎了如指掌,可即便这样还是免不了遇到被坑的情况,卖家的精明真的远胜于我们这些顾客。“买的没有卖的精”,这句话多逛几回菜场就能有深刻体会。

我经常喜欢到一家卖鱼的老板那里买新鲜的鲫鱼回家炖汤,每次都要求老板帮我把鱼处理好再提回家。一开始,我并没觉得这样有啥问题,直到有一次我不经意看到老板的一个举动,当时心里顿时有种受欺骗的感觉,从那以后再买东西时就多长了个心眼。

因为经常在那家店买鱼,所以跟老板很熟悉,每次去了都让他帮我挑好,称完重后顺便帮我去个鳞。称重的时候我很少看称,他说多少就是多少,称完后迅速拿起来到旁边去清理。可那次我因为好奇,就一直盯着他称重剖鱼。

电子秤上的重量我还没来得及看清,鱼就被它提了起来。我随口问了一句:多重?他含糊着说了句啥我没听清,让他再帮我称一次,看清楚了我好付钱。鱼又被他放秤上称了一次,这次他明显把动作放慢了很多,等数据显示出来后他才回复我。付完钱他差不多把鱼也处理好了,接过老板递过来的装鱼袋子,感觉这条鱼比平常买的好像要大一点,但价钱却比平常还少了一两块。

回去的路上越想越不对劲,花了更少的钱买回一条比平常还大的鱼,该不会是老板算错账了吧?转念一想也不对啊,称重的时候价钱我俩都看得一清二楚,机器不可能会算错啊!难不成是之前每次买鱼时他故意给我算错账?故意想让我多付钱?想到这里,心里顿时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越是熟人,反而还越坑!

像我遇到的这种情况很多人肯定都遇到过,买蔬菜、买调料、买肉,几乎每个摊位都有一套不为外行人熟知的“秘密”。靠着这个行业内公开的“秘密”,商家们才得以在激烈的竞争中顽强地生存下来。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菜市场中到底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潜规则”。为了阅读方便,我按照菜市场的功能分区来逐一为大家揭秘。

一、水产品类。

首先、卖水产品的商贩习惯用深色的塑料袋。据说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不让顾客心里产生不适,毕竟开膛剖肚的鱼虾浑身血淋淋的,看着确实影响心情;二是深色袋子便宜、而且重一些,即便往里面加些水也不容易被发现,商贩可以轻易做手脚。

其次、商贩主动问你要不要剖开处理刚买的鱼时,要引起注意。因为完整的鱼和剖膛开肚的鱼重量不一样,如果商贩问到,一定要在他称重时看清电子秤上的数字。等数据显示稳定后,再让他帮忙处理,千万不要像我那样头都不抬让对方有了欺瞒的机会。

再次、商贩在处理鱼的时候,视线不要离开他的工作台面,否则容易出现鱼被调包的情况。当然这种情况我没遇到过,但听身边的人讲过好几次。本来选的是这条鱼,对方称完重准备来处理时,趁人不注意迅速换一条小的或者不新鲜的,偷偷调包。买东西时有必要盯着看,否则可能出现吃闷亏的憋屈事。

二、蔬菜类。

首先、洗得太干净的莲藕、芋头最好别买。像莲藕芋头这些本来就是生长在地下的蔬菜,沾满泥巴也是很正常的事。但有些商贩为了让蔬菜的卖相好看,就会将上面的泥巴清洗掉,然后再用药水浸泡,这样处理过的莲藕芋头又白又嫩,看着很好看。但我们要注意,这样的蔬菜还是少买为好,因为我们也不知道对方用的是啥化学药水,但吃下去对身体肯定会产生影响。为了身体健康,情愿麻烦一点买带有泥巴的莲藕,也别去买那些白白净净的莲藕。

其次、买菜时最好选那种散装的蔬菜,提前捆好的蔬菜大多都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在菜市场买青菜时,经常能见到商贩提前把蔬菜扎的一捆一捆地堆在那儿,看似每一捆都挺实在:茎杆又粗又大,叶子也挺多,但这种菜还是少买为好。

因为当你回家把菜散开后会发现,就只有外面的一层是好的,里面的菜要么只有杆,要么就是又细又小的“残次品”,跟外面一层比起来差太多了。这就是商贩的猫腻,外面用好的来掩人耳目,里面都是些烂的或不好的。

再次、买蔬菜时最好将叶子上的水分抖干净。其实本来往蔬菜上喷水是为了保持蔬菜新鲜,有个好卖相。但有些商贩会动歪心思,往叶子上多喷点水称重时就会多算点钱,以至于有时候拿起一把菜时上面还在不停滴水。轻轻抖掉这些多余的水,再让老板称重。

三、肉类。

首先、买肉的时候其实最常见的就是买到注水肉,买回去一大坨肉,放锅里焯个水后就剩下了一小坨,这明显就是注了水的肉。商贩们为了称重时多压点称,会提前在肉中加点水,要是看到肉摊上有一摊摊的血水这样的肉就别买了,否则就是自己吃亏。

其次、肉摊上的灯光大多是红色或黄色的暖色光,很少用冷色调的风光。为的就是肉在暖色光的照射下,颜色会比较鲜艳,给人肉很新鲜的感觉。我们可以在买的时候,把肉拿到不被灯光照射的地方,再来仔细检查肉的颜色、闻闻肉的味道,甚至还可以用手去摸一下,如果出现异味或感觉比较粘手的肉,最好就不买了,这样的肉多半就不太新鲜了。

再次、肉摊上已经剁好的肉或骨头可能会好次参半。平常在肉摊上买骨头时,摊主会提前把骨头剁成一小块一小块的,为顾客提供方便。但是这些已经剁好的骨头,可能并不全都是老板说的“精品骨头”哦!里面可能掺杂有少部分的“残次品”,买的时候需要注意。

四、调料类。

其实炒菜用的葱姜蒜这些调料基本很少有猫腻,不过因为每次买的数量少,所以在称重时一般都是按克或两来计算。特别像八角、桂皮、花椒这些,很少有人一下子买几斤回去的。所以在向商贩打听价格时,一定要听清楚对方说的到底是一斤的价格还是一两的价格。

写在最后:按说在菜市场买菜,最大的猫腻应该是早晨的菜最贵,晚上和中午的菜相对便宜一些。因为早晨的菜很新鲜,大部分人都喜欢在早晨去买菜,而老板也会根据每天的销售情况去进菜。有些菜不能久放,必须要当天处理完,所以当卖菜高峰期过了之后就会适当降价,把这些菜处理掉,否则烂掉就太可惜了。

但大多数生意人还是很实在的,存在猫腻只是人们的主观想法,或对商贩的做法存在一定的误解。买菜的时候多长个心眼儿,就能避免自己吃亏上当。




菜市场有没有潜规则我不知道,但我在菜市场干好多年了,是给亲戚们帮忙,经历二十年了,我们家有时候要把菜拿到镇上去卖,去过很多批发市场。

零几年的时候,菜市场非常乱,打架斗殴,欺行霸市经常发生。那时候,每隔一天的下午5:00钟,我亲戚开着车,去市里面拉菜,离我们家有200里地,我很多时候坐在车上,跟着去,那时候还没有高速,只能走国道,到晚上七八点钟的时候进入市里面。先把车子开到一个批发市场,那里面有全国各地的长途车,上面都装满了菜,一般冬天的时候,属于海南云南的菜最多了,不过也有很多广东的。那里面有很多三轮车,专门靠卸菜为生,那时候装一车菜很便宜,他们装一车能挣四五十,那时候还没有机动三轮,是人踩三轮。这时我亲戚下车,车上留一个人看车,防止有人偷车。他开始去菜市场转悠,看上了,就买下,叫一个骑三轮的从大车卸下,然后称重拉走,上车,一晚上要买好多种类菜。搞完之后,已经后半夜两三点了,那个时候北方的冬天很冷,我冷得直哆嗦。装完车之后,回到镇上已经四五点了,这时不能休息,开始卸车,各个村里的,饭店里。学校的,超市的,镇上菜贩子赶来,选菜,称重装三轮,面包,小车上。给超市一斤赚两毛钱,因为超市量大,稳定,一次买走几千斤,给学校,菜贩,商店一斤赚三,四毛,每个学校,商店,菜贩一次能买走几百斤,卖给饭店要贵一点,一斤五毛了,个人去买,更贵,一斤挣五毛以上,碰到好行情,个人去买,一斤赚一块以上,这是过年时行情。无论超市,学校啥时候去买,一斤只赚三毛左右。个人去买,随行情调整价格。十年前搞菜很暴利,冬天时侯从广东拉一车菜到我们那边,听有人讲一车菜净利润在五万左右,从市里到镇上一车菜净利润在五六千左右,那时广东东莞打工一年挣三四千吧,十几年了,我还记得。那时候广东的菜价要比河南低多了,一车菜从广东,海南,云南拉过来,需要好几天吧,中途油费,菜的损耗很大,北方冬天很冷,车上的菜用棉被盖着,以防车上的菜冻坏。有一年,全国普降大雪,大量长途车无法运行,菜价涨很高,这时中央出台了一个文件,全国所有的拉菜车不交过路费,专门建立绿色通道,以解决日益上涨菜价。那时候任何地方不得强行拦阻拉菜车,那时候菜价上涨非常猛,中央专门出台了一个文件,我记得很清楚,以保证全国所有拉菜车运行,那一年菜价太高了。

有些事情过去好多年了,现在依然还记得。




我曾经在朋友的卖鱼的店里做过两个月,亲眼目睹了怎么在称上做手脚。湖南人一到过年几乎家家都会买鱼,做腊鱼、干鱼、麻辣鱼,过年的时候桌上必须有一条鱼(寓意年年有余),所以,从农历十月开始到来年一月份是卖鱼的高峰期,我朋友的鱼店就是这样,平常就是打打牌,做点别的什么事,十月份开始开店做鱼的批发。真的是“三年不开张,开张管三年”,就靠几个月的时间可以赚到一年的钱。

刚刚说了,很多人都会买鱼回去做腊鱼,那就一次不会只买一条两条的,一般一次买个几十斤。重点来了,鱼从池子里捞出来后,装到网袋里,过称的时候,是另一个人给顾客打称,这时候顾客只盯着称看有没有少称,根本不会注意捞鱼的吧,然后他就在口袋里按遥控器,这个遥控器是可以控制称重的,一般买30斤的鱼,会少3-5斤的称,称上读数你看得明明白白的,分毫不差呀,实际上已经少了。而且,现在买鱼都是包宰杀的,杀过后,内脏去掉,复称也没有用了,这个方法在他们那个行业里是透明的,每个档口都是这样的,所以,不管你饭哪家买鱼,都是会被宰的。




每天买菜,蔬菜必不可少,吃过许多亏,也长了见识。

韭菜:头刀韭菜水灵.鲜嫩,入口即化,收获时割叶不除根。韭菜根长出后,再割去叶片,3刀,甚至4刀,越往后韭菜越老,嚼不烂,难以下咽。但菜贩不会告诉的,面对疑问,面不改色心不跳,斩钉截铁回应:头刀韭菜。

宁夏青菜:今年上半年,宁夏青菜风靡上海菜场,最高时卖到12元每斤。特点是糯,清香。当地农民发现商机,引进宁夏青菜品种。但气候.土壤不同,品质发生根本变化,生长出来和本地的青菜口味无忌,价格还死贵。

生姜:生姜是煨汤.红烧必须的佐料。农民种植生姜时,下种时会伴上农药,这样生姜生长时不会被虫蛀。出口的和农民自吃的生姜,是不会掺杂农药的。

茄子:细细长长的崇明茄子,清炒时有淡淡的土腥味,这是大棚茄子。好吃的茄子糯.嫩,露天下自然受光长成的。

西红柿:市场上西红柿红到边,百分百用了化学催熟剂。有一次买菜,种菜的农民说:大家都用催熟剂,如果不用,生长期长不说,品相也不好,一半青一半红,卖不上价。

在农场种植过水稻,引进的泰国杂交品种,施两遍化肥。要打两遍农药,六六粉,剧毒的。知青一年到头吃的杂交米,煮的米饭特香。

卖菜的潜规则知道越少越好,入口好吃就行了。




我上过2回当,打那以后,能去超市买到的菜,绝不去菜市场买!



买虾

临出门的时候,妈妈特意交代了好几遍,要我货比三家,多看看。我也听进去了,看了好几家,最后看到一位大姐摊里的虾又大又活蹦,果断自己捞了2斤左右。


捞完交给老板,出于信任,也就没盯着她称秤,眼睛看旁边的鱼去了,老板问我还要点什么,我一看虾称好了,边摇头边问虾有多重,老板说2斤6两。


付了钱,拎着一个黑色的大袋子就回家了,到家把虾交给妈妈,我就忙别的事去了。


没多会,妈妈大声把我叫了过去:


“你这买的是什么虾啊,一袋子水,唉,让你们年轻人买点东西,真不放心!”


我还不信,抢过妈妈手中的黑色袋子,撑开一看,我的妈呀,还真是,虾都能在里边洗澡了...!




瞬间感觉被骗了,拎起袋子找了回去,没想到,老板跟变了个人似的,死不认账:


“虾是你自己捞的,秤是你看着我称的,有没有水你自己不清楚吗?都这么久了,你再来找我说有水,你觉得我能信吗?再说,我又不是卖干货的,有点水不是很正常吗?”


这说辞,我都惊呆了,人与人最起码的信任呢?苦于没有证据,只好作罢,吃了次哑巴亏就当涨了一个教训吧。


买排骨


自打上回买虾被坑过之后,我便多了个心眼,买什么菜我都眼不离菜,我看你怎么耍小聪明。


这次是买排骨,在一个肉摊挑了2根排骨,称完之后老板问我要不要剁一下,我说帮我剁一下吧。


这次有经验了,我死死地盯着那2根排骨,老板称完之后把排骨扔在砧板上。


砧板是一个厚厚的木墩子,朝顾客的一头钉了一块高高的铁皮,铁皮下边放了一块抹布一样的毛巾,微微拱起的毛巾下边似乎盖着些什么东西。


老板当当几下几下就剁好了,随后问我还要点什么,应该是在转移我的视线,边说边用手快速地掀起那块毛巾,做着一些扒拢排骨的动作。


此时我的视线一直在砧板上,毛巾一掀,虽然动作很快,但还是被我发现了猫腻,原来毛巾下边藏着秘密,几块和剁碎了的排骨一样大的骨头被快速地扒了出来,混进了排骨当中。




老板以为我没有发觉,用袋子将排骨装了起来,递给我了,我接过排骨,装作啥事没有地问老板:


“老板,你这龙骨多少钱一斤?”


老板回应了龙骨的价钱,听他说完,我掏出了手机按照龙骨的价钱给老板转了排骨钱,准备离开。


“支X宝到账28元”。


老板一听,感觉不对,连忙问我怎么转少了,叫住我,不让我走。


“你再嚷嚷,你再嚷嚷,到时后悔的人是你啊...!”我冷笑着回应了道。


“你自己干了什么事情,不知道吗?排骨掺龙骨卖好意思吗?刚才你的神操作我都录了视频,再敢这样,我把视频交给管理处!”


听我说完,老板蔫了,脸都绿了,态度180度好转,硬要再塞给我一根骨头,我没要,我也没再补钱就走了,就当给你涨个教训吧!





说在最后


菜市场买菜真的是防不胜防,一不小心就上当,所以在此好心建议朋友们去菜市场买菜要多留个心眼,以免被“潜规则”。


也奉劝极个别不良商家,不要把精力花在这些小聪明上,靠耍这些小手段根本发不起财,做生意以诚信为本,顾客是上帝,人家也不傻,上过一回当不会再来第二次,这样做等于是砸了自家招牌。

内容原创,谢谢您的阅读!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民以食为天,菜市场为千家万户提供了丰富的食材,但在菜市场买菜有哪些潜规则呢?长期出入,大致有以下经验:
1、最常见的猫腻还是称重的秤上面,菜市场称重一般都是电子秤,问题就出在这个秤上!一般我们都只是观察秤上的重量和价格,认为只要这个对了,基本上就不会有错了! 秤本身没有错,但有些商家却会使用秤上的“缩位计算法”来给我们称重!简单点说就是在秤的单价或者是重量上,在称重时,把小数点前移,移动一两位。这样的结果就是,同样的重量,价格却悄悄地贵了很多。

2、半成品菜、净菜类,这些菜一般都好坏参半,土豆、豆腐、莴笋等等净菜多是快要坏了不新鲜然,商家前一天没有卖完的菜后给你加工去皮、切片、切丝,其实就是在这过程中把坏了的去掉,留下好的;像各类肉沫些都是些劣质肉加工而成,所以一般都尽量不要买半成品菜、净菜之类的。

3、还有就是那些游离在菜场摊位外延地摊上所谓的老爷爷老奶奶、大娘大爷些自己种的菜,其实这很多都是伪装出来的,这些菜基本和大棚养殖的菜都是差不多的,而且那些长的歪瓜裂枣的菜可能还是大棚菜的残次品。而且有些就算是自己中的,特别是在大城市,都是些拾荒地种出来的菜,也不见得好得到哪里去。




不知道你这是哪里的菜市,我们这里买鱼都是先称后杀!




我见过一个卖虾的,她称好虾的时候,在收口之前还可弯腰快速抽回几只的。




我作为资深买菜人,把我几点亲身体验说下哈。暂说两种潜规则。 1. 杀生。如遇到生面孔 ,他们是一棒打死,逮住一个宰一个。 2.杀熟。熟面孔就不一样了,见了你点头哈腰,表面套近乎,打着感情牌,一边嘘寒问暖分散你的注意力。做的事儿,却叫你有苦说不出。也可能称上,使用小把戏,少斤短两,也可能以假乱真,上面放好的,孬的藏中间。有甚者,专拿些不好卖,别人挑剩的。 这是我的一点见解,但大部分商贩还是好的,不能一概而论,世上还是好人多。 最后还是祝小商贩经营者,生意兴隆,发大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8

标签:菜市场   肉摊   菜价   莲藕   称重   猫腻   生姜   商贩   排骨   袋子   骨头   潜规则   蔬菜   顾客   新鲜   老板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