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炙补法、泻法是什么?

艾灸的补泄这个一向是比较有争议的话题,现代温和灸,多数专业人士认为它是补多泄少。

那么现在的温和灸,和古代传统的麦立灸,他们之间有很大的区别。

关于艾灸补泻理论的记载。

《黄帝内经》中就已明确指出灸疗补泻。如《灵枢•背腧》篇说:“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泄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

那么把上面那段话翻译。艾灸的补法就是温和的火,

泄法就是大火!

壮伙食气,少火生气。


它的意思就是说小火是补法,大火是泻法!

那么用在艾条上来说,小艾条是补法,大艾条是泄法

从艾灸时间来说,10分钟,短时间为补发!

长久的时间为泄法!

从经络走向来说顺经络为补法,逆经络为泻法。

那么通过现在的临床实践。单纯用艾灸来做补泄,它的效果是比较低的!

通常用针刺刮痧,拔火罐做泄法。

用艾灸做温补疗法。

那么现在是一个综合疗法比见效快为常用的临床使用方法。

那么艾灸的补泻在手法上面还有非常多。

定点悬灸,回旋灸为补法,雀着灸为泄法!

回答完毕,欢迎大家在下方补充留言讨论。

我是老吴蕲艾,专注蕲艾种植加工,艾灸文化公益传播!




艾灸,不是艾炙,很多朋友会写混。

“壮火食气,少火生气”。艾灸并不是火越大越好,而是要根据每个人对热的感触来定,你感觉灸在身上温煦舒服,但是不烫,就好了。

艾火在明火期渗透力差,因为火力猛,皮肤也会启动保护机制;而到了暗火期(就是火头有了一层艾灰),火力就会温和,渗透力最好,所以“不要勤刮灰”,一般3~5分钟刮一次。有些朋友怕浪费,觉得花钱买的艾条就要发挥最大功用,于是有了点灰就赶紧刮掉,让艾火对着皮肤熏,一点都不浪费,这是很多人的误区。“猛火为泻,温火为补”,记住了。

在这里特别强调一个穴位“命门穴”,也就是肚脐正后方所在的位置,这个穴宜补不宜泻。如果你仔细留意就会发现,正规的艾灸师在刮痧、拔罐的时候,这里不会去动它(那些美容院半路出山的不在此列)。因为刮痧、拔罐是泻多补少,所以不宜在此处操作,艾灸也是用温火温和灸,避免泻气。

然后还有哪些补泻呢?小艾条为补,粗艾条为泻;回旋灸、循经往返灸、定点灸为补,雀啄灸为泻;顺经络为补,逆经络为泻。但实际操作中也看不出会带来多少明显的不同。

所以平常做保健灸也不用太纠结它的补泻,选好高品质艾条是根本,配穴少而精,依据自己身体的感觉灸透就好了。







艾灸多为补法,只有一个泄法,隔物灸时,用口速吹其火使其旺,灸后不封穴。就是普通补法,灸后揉一揉,称封穴。目的就是是艾性在体内多留时间。





意思是说艾灸补益就是将艾点燃,使其产生的热缓慢地传人体内,施灸后立即快速按住施灸的穴位,使正气聚而不散,从而达到补其不足的目的。这就是艾灸的补法。意思是说在艾点燃之后,不断地吹火,使艾火迅即燃烧,使所产生的热很快传入体内;在艾灸后,不要按压施灸的部位,使机体内所藏之热邪能随艾火之热发散到体外,达到驱邪外出、泻热泻实的作用。这就是艾灸的泻法。




泄法是刮痧拔罐刺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黄帝内经   艾灸   火头   目的   穴位   经络   火力   大火   温和   疗法   体内   生气   皮肤   常用   感觉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