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琦薇娅一天卖189亿!超4000上市公司全年收入!如何纳税?

营业税按100多亿收,个人所得税按《个人所得税征收办法》征收,他这个收入应该按最高征收点40%收了。比如营业收入100亿,主播拥金20%就是20亿,个税40%就8亿,主插实得12亿。 对于厂家而言,100亿要上营业税4%即4亿,企业所得税3%即3亿,增值税17%即17亿,100亿减去4亿,减3亿,减去17亿,减去生产成本,减去原材料成本,减去经营性开支,最后的利润乘以40%就是老板要交的个人所得税。 如果敢造假,厂家和主播必定亏死!!!所以决定市场环境好坏的关键因素是国家税务部门。

所有企业都通过直播卖货!砍掉市场流通环节!直接工厂对接快递到顾客手中!好还是不好呢?挺好的,今后买东西就等着哪个厂家给主播福利大,他就上什么产品,你就天天等着他什么时候心情好再买你想要的,你也不用出去工作了,只需要蹲守直播间。这个时候供销环节就是厂家,主播,终端消费者,售后,其他都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同时小流量主播还会被作死。

这个数据的真实性不知道有多大?我问了我身边的所有的朋友,同事,很多年轻人,问他们有没有围观过这两个主播?都说没有,问他们有没有买过这两个主播的东西,也说没有。按照概率来说,这么多观众,至少每10个人或20个人当中,有一个他们的购买者,但实际上是几百人,上千人当中,也没有一个购买者,所以围观人数几个亿?卖几百个亿的商品?这个数据真的要打问号?

马云通过忽悠,风投,上市,融资,流量,引导舆论,建立了阿里平台,而所谓的网红,直播带货,刷单,相对于流量泡沫的延伸,真正挣钱的只有马云和幕后资本,其他的都是跟着起哄和瞎折腾,现金才是王道,网红和刷单的忙活了这么久,看看自己又有多少现金?

网店没啥,毕竟有几十万上百万的网店,那么多淘宝村,门槛低基本都可以做,也没体量打压上游供货商和下游快递,直播要做好,其实门槛挺高,一般人真玩不转,基本大部分人享受不了这波红利,就成就了那么几个人。主要这几个人又有资本的扶持,垄断了流量,又从上到下全把企业利润给压死,和他们合作的全都没钱赚,他们却赚的盆满钵满。还有一点,他们的税是算在合作的厂商的,他们只有个税,少之又少。几年赚90亿,一年上税有几十万顶天了。陶华碧90亿身价,一年上税平均7亿。

电商发展起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消费心理,也就是虚荣心。因为没钱,只能买便宜货,如果是实体店,逛了一圈,最后买了件最便宜的商品,可以说,这是对消费者最大的打击。而网购有隐蔽性,谁也不知道是谁买了最便宜的商品。就算拿出来用,普通人大多也不知道商品的真实价值。如果有钱,肯定要去实体店啦,体验店员的热情周到的服务,还要拍个照,发个朋友圈,让大家都知道我买的是正品,说句凡尔赛,心里美滋滋的。

虽然我也是电商平台的一员,但是其实心里一点也不踏实,看不见摸不着的不知道哪天突然就不行了,而且现在普通电商已经被蚕食的很厉害了,半死不活的,而且不管哪个平台的电商,收益最大的除了平台就是头部电商,腰部和底部的也是勉强维持温饱,像文中提到的带动的工作链比如客服啊快递啊之类的,也是勉强维持温饱,赚不多少钱的。您说消费,为了缩减开支在电商平台比实体消费低了,但是收入呢,电商带动普通人是什么收入,实体带动的是什么收入,电商带动多少行业,实体带动多少人就业,电商如何带动经济循环,实体如何经济循环,而且电商收入给人朝不保夕的感觉很重,细算下,电商发展过大对整体经济而言其实是不划算的。

生活水平下降怪电商,没生意做也怪电商。我觉得你智商需要充值。电商之所以发展起来,是因为普通老百姓没钱,在房价没有暴涨之前,电商都半死不活的。房价一暴涨,好了,大家都知道必须要买房了,不买房不能结婚生子。然后大家都削减开支,攒钱买房或者还贷。普通人的工资大多在5000左右,两口子加父母,一个月收入在两万左右,房贷一个月五六千,养孩子,一个月起码三千,老婆的化妆品,衣服,零食,冰箱里的水果糕点,孩子的玩具,四个成年人还要吃饭,亲戚朋友,同事之间的人情往来。水,电,网,话费,油钱,吃饭。算下来一个月都紧巴巴的。哪来的钱搞消费?只能买便宜货了。网购就是最合适的渠道。

只有能赚钱你才能有消费。金钱在与流通。这些人凭着资本就能压榨厂家利润。厂家没利润怎么办?还不是只能压榨员工。小店面没人能干过他们。这100花出去了,怎么赚回来?开厂,本来100W的利润变10W。打工,1W的工资变3000。开店。你能干过他们吗?老百姓没了钱 。经济萧条。国家的钱又从哪里来?美国物价高不高,美国人生活水平低了吗?厂家没利润就没发展。没有实体厂家的经济支撑。靠这些网红。国家整体经济能上来?这些人的钱能消费多少出来?他们反而可以靠这些资本左右市场。

这几年做生意只要是跟衣食住行有关的小生意,比如餐饮,运输客运,很明显的的一点就是干的更多了,越来越累了,赚的确更少了。网络社会平台垄断真的太严重了,利润基本都让他们吃了,还有人觉得这挺好,减少中间商,东西便宜了,都没利润了都没钱赚了,你就能赚到钱了?除非你是公务员。现在社会内卷真是太厉害了,我根本不懂内卷什么意思,有个人给我举了个例子我算是彻底明白了。大家都在坐着看电影,有个人非得站起来看,觉得看的清,但他站起来看就挡着其他人看了,其他人也都站起来看,最后大家都站起来看,结果就是明明可以坐下来舒舒服服的看电影,确都站起来累了吧唧的看场电影,可得到的还是看了这场电影,网络平台就是把人逼成这个样子。

小微企业解决了多少就业,上缴多少税收,应该有数据。 面对电商的冲击,无商可做,无工可打,平台面对的是厂家,大量的中间商消失,天量的实体店倒闭,人们变成了消费者,而不是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没钱,只能消费越来越降级。 平台巨头的注册地在外国,上市在外国,股东老板是外国人,钱都流向了国外,而国内大量的人失业,破坏了正常循环的商业体系,就连卖个菜老百姓糊口的小生意它们也不放过,经济侵略,破坏力让你我吃惊!

只要做好二次分配三次分配,不要让财富积累在少数人手里,这就是好事,减少了中间的浪费环节,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你也可以这么理解,原来需要几万人的流程,现在几百人就搞定了,那多余出来的人是不是就可以干别的了,可以生产出更多的物资了。流通环节不直接产生财富,只有生产环节才能产生财富。

如果货单全部集中在少数几个头部主播身上,最恐怖的是最后大家都得失业,因为主播一个行业最多代理几个相同的厂家产品,那么大大小小的无数厂家会因为请不起主播,而倒闭。或者勉强活着给工人低工资,然后大家都没钱,又影响到餐饮娱乐各行各业。

直播,最重要的噱头:“全网最低”。其实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可这“低”从哪里来的?那只有降低成本,提高产值。可这产值得“高”又从哪里来呢?这就是为什么网上买的东西退货率这么高的原因。 网上的商品是卖“图骗”卖“流量”。 最大的浪费就是粗制滥造,最大的犯罪就是浪费。

万物互联下,这只是一个开始。这是一场全球范围内的、本来应该在2018甚至再早一点就已经开始的社会信息化进化,如今在后疫情时代,终于开始凸现出来。 这只是一个开始,如果有心人关注到以鸿蒙2.0为核心的美的系统1.0的发布会,就知道,这场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复合叠加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的汹涌到来。 这是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时代,已经不可逆。

去掉这些层层转包分销的中间环节,节省下来的人力物力可以做别的事情,这是好事,这是转型需要面临的问题,需要调控,需要大智慧。不能老是一成不变维持原状,那样何来进步?网上也要避免垄断,避免形成新的剥削,流量,搜索排名等。主播靠的就是压低厂家的价格来带货,厂家已经没有利润了。钱都让主播赚去了!这样的话工厂越来越难干。只是让少数主播越来越富。再好的产品你的优惠力度不够,他都不会给你卖。无限制地挤压你的利润空间。时间长了工厂只能解散!

N年的传统经济模式被电商颠覆了,电商竞争的首先是价格方面,否则很难赢得消费者,慢慢,有些电商有一定客户基础,价格逐渐回升,比如淘宝很多东西价格都比以前贵了,京东更是贵于淘宝,京东诉求的点是东西真,比较贵,部分人的惯性思维认为京东肯定好所以价高,很正常,拼多多就是地摊和农村集贸市场的集中营,也有大部分消费者,但电商最主要的是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当消费习惯被改变后,几大平台就各有各的市场和定位点,京东最后是高端大型商场的集中营,淘宝是各个中小店铺的集中营,拼多多是地推或农村集贸的集中营,都有各自市场!这样大量传统经济就被这三大平台给取代,没有什么错与对,也许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但我从不买直播带货的货。

这是不公平竞争,钱让一小撮人赚了,并转移出国外,并未留在国内。国家应该出手,或支持广大小商戶对所有电商发起不公平诉讼,查证后并处以严历处罚。否则后果很严重,几千万个体工商户,就是几千万个家庭,近2亿人的吃饭问题。不可能都去打工,也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崗位。大家都没有收入的话,房贷,车贷还不起,引发国家金融安全,引发社会稳定。

危害最大的有两点,一就是垄断,当然跟买东西的没关系,对制造业来说,也就是生产商这种垄断并不是什么好事,以后各方面会被平台各种任人宰割。第二就是我们之前的消费多数都是地方消费,也就是地方内循环经济,地方经济就不会太差,现在你所有的消费都集中给平台了,那是不是对地方经济有很大影响?

网络营销的兴起对实体店的打击确实非常大。以前的店铺成本现在都变成了虚拟的店铺租金,这些生产厂商并没有得到实际利益,其中大部分利润被集中到了平台商手上。而直播带货也是如此大量的利润集中到了少部分的主播手中,这对于共同富裕是不利的。以后政策会怎么跟进我不知道,但是这种现象目前来看确实弊大于利!

直播带货的初衷已经不存在了,原来国家扶持直播带货,是为了帮助农村推销农产品。现在那些大主播有几个在带货农产品的?谁给的佣金高给谁带货,至于货的质量和价格全看主播人品了,他们带货商品下播后就下架,有的没有下播下架了,在他们商品橱柜里看不到评价。他们也不怕粉丝取关,平台给他推流,有新的粉丝和人气。直播平台也能拿到几个点佣金。 直播带货看起来是厂家直销,其实他们的成本也不少,要给主播和平台佣金,还有快递费。




10月20日晚,今年双十一首轮预售已开始。你买买买了吗


根据淘宝直播数据,当晚共计有4.88亿人次观看李佳琦、薇娅两大头部主播的直播带货,合计成交额达到189亿元。也就是说,两人当日(两人分别直播12小时和14小时)的销售收入,跑赢了超过4000家上市公司去年全年的营业收入。


然而,令人瞠目结舌的销售数据背后,纳税情况如何


01 双十一预售开启


一哥一姐再创纪录


10月20日下午两点半,李佳琦准时开播,连续直播时长共计12个小时26分,累计PV(Page View,访问次数)达到2.49亿,累计UV(Unique Visitor,访问人数)达到3531.19万。淘宝直播数据显示,李佳琦10月20日晚共上架439件商品,直播间累计交易额高达106亿元,预估销量达3615.81万。此外,单品最高销量为187.77万,单品最高销售额为1.67亿元,客单价为294.64元,增粉283万人。


薇娅比李佳琦的开播时间更早,10月20日12点55分开播,累计PV达到2.39亿,累计UV达到3580.10万。薇娅直播间上架商品共计499个,累计直播时长14小时28分钟,直播间累计交易额达82.52亿元,客单价332.3元。预估累计销量为2483.40万,单品最高销量为60.56万,单品最高销售额为4.9亿元。


图片来源:淘宝直播


李佳琦、薇娅两人的带货能力赶超4000多家上市公司一年的销售额。Wind数据统计,有4124家上市公司2020年的营收少于190亿元。


对于这串数字,有些网友直接惊了,“没见过世面的我从个十百千万开始数,这到底是多少钱,长这么大第一次晕数字。”还有网友表示,“以后说出去,咱们也都是参加过百亿项目的人了。”


然而,令人瞠目结舌的销售数据背后,纳税情况如何


02 网络主播如何缴税


近一个月来,张恒偷税漏税出结果、州金水区税务局追征一网红600多万元税款。无论是明星还是网红主播,税务问题频繁进入监管视线。


近年来,网络直播非常火爆,主播收入也水涨船高。那究竟主播收入如何缴税呢


带货主播的收入一般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坑位费,二是阶梯制的销售提成,三是部分平台的受众打赏收入。另一方面,主播收入需要和所在机构进行分成,分成一般为30%-50%不等。


主播适用税率具体取决于收入性质、纳税人身份、经营模式和征税方式。


(1)主播以个人名义带货,纳税人是自然人,增值税方面属于小规模纳税人(纳税人身份),不需要区分收入性质,征收率统一为3%,当前可享受小规模纳税人优惠,即2021年12月31日前增值税征税率降低为1%,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销售额15万元以下免征增值税。个人所得税方面,税率取决于所得类型,若打赏收入认定为“服务收入”,那么三类收入均属于“劳务报酬所得”,按照综合所得3%-45%七级累进税率征税,若打赏收入认定为“受赠收入”,那么该收入按照“偶然所得”20%税率征收。


(2)主播以工作室名义带货,纳税人是工作室,工作室类型通常是个人独资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增值税方面可以按照小规模纳税人身份缴纳,税额为收入乘以征收率3%(1%优惠税率),也可以申请一般纳税人身份,税额为增值额乘以6%税率。个人所得税方面,按照“经营所得”5%-35%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征收。


(3)主播以公司名义带货,纳税人是公司,是法人企业,增值税同工作室类型,不再征收个人所得税,而是征收企业所得税,且符合相应条件的公司可享受小型微利企业等税收优惠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小主播一般是与机构以个人名义签约,月结工资和提成,大主播则多以工作室之类的名义,还有少部分独立的个人主播团队不挂靠机构的情况存在。


截至2021年10月14日,“主播工作室”企业存续数量为1286家,注册资本集中在100万元以上。


明星开工作室已经是众所周知的常态了,为什么这么多主播注册个独企业呢


企查查数据显示,为了规范业务,同时也为了合理节税,李佳琦也成立了多家个人独资企业来对接承接广告及业务。


速看!设立个人独资企业的优势:


1. 个人独资企业不需要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


2. 直接按照业务开票额核定,对进项的要求不大;


3. 利润分红时不需要缴纳20%的分红个税;


4. 合同签订,三流一致,资金把控在法人手里,不用担心资金风险;


5. 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满足一般纳税人增值税进项抵扣;


6. 个人企业账户提现到法人私人账户不需要二次缴纳企业所得税。


03 电商行业怎么缴税


总局明确了,即日起就按这个来!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对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8765号建议进行了答复。


划重点!主要内容如下:


1、平台经济中的自然人能否享受月销售额15万元(季度销售额45万)以下免征增值税的优惠,主要看是否做了税务登记。


自然人持续开展业务,办理税务登记或临时税务登记,并选择按期纳税的,可以享受。


自然人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尚未办理税务登记或临时税务登记,不能享受增值税的优惠,只要达到起征点就需要全额缴纳增值税。


起征点指的是:


按期纳税的,5000至2万元;


按次纳税的,300元至500元。


2、平台企业关于税前扣除凭证的管理同其他企业相同,区分不同的情形来适用外部凭证和内部凭证。


使用外部凭证作为税前扣除凭证的情形:支出项目属于增值税应税项目,对方为已办理税务登记的增值税纳税人企业可使用内部凭证作为税前扣除凭证有两种情形:


(1)支出项目属于增值税应税项目,对方为依法无需办理税务登记的单位或者对方为个人的每次支出不超过500元。


(2)支出项目属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


内部凭证是指企业自制用于成本、费用、损失和其他支出核算的会计原始凭证。内部凭证的填制和使用应当符合国家会计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


外部凭证是指企业发生经营活动和其他事项时,从其他单位、个人取得的用于证明其支出发生的凭证,包括但不限于发票(包括纸质发票和电子发票)、财政票据、完税凭证、收款凭证、分割单等。


3、灵活用工人员从平台获得的收入按照业务实质判定属于“劳务报酬”还是“经营所得”


灵活用工人员在平台上从事设计、咨询、讲学、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等劳务取得的收入,属于“劳务报酬所得”应税项目,由支付劳务报酬的单位或个人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年度终了时并入综合所得,按年计税、多退少补。


灵活用工人员注册成立个体工商户、或者虽未注册但在平台从事生产、经营性质活动的,其取得的收入属于“经营所得”应税项目,“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经营所得税率表,按年计税。


综合以上3点,电商行业缴税情况与其他企业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这也体现出税收法定的原则以及税收的公平性。


04 警惕!直播带货


小心这些风险!建议对照自查


平台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模式,在税收上存在纳税主体认定难度大、征税对象界定复杂、纳税义务判断不清晰的问题。因此,很多平台利用这些特点来偷逃避税。


但是,注意了,从厦门税务对《新经济网络视听产业税务创新的提案》的回复,到税务总局对平台经济相关税收的回复,都体现出国家对于经济平台的税收越来越重要。


小心这些风险!建议对照自查!


01


虚开发票风险


平台承接的业务大多数来自企业,需要开具发票,而将业务委托给平台上的个人会员后,个人不愿提供发票,造成平台无法取得发票作为成本列支。


很多平台因此动了买发票的心思。


注意,虚开发票风险大。


平台确定经营模式时应该考虑税收的影响因素,尽量优化流程,以符合规定的外部凭证和内部凭证作为税前扣除凭证。


可以建议提供服务劳务的个人办理临时税务登记,享受月销售额10万元(季度销售额30万元)以下免征增值税的优惠,从而增大开票的意愿。


02


个人所得税未代扣代缴


平台与主播签订劳务合同后,合同履行后应该按照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个税,但很多人认为劳务报酬的预扣预率太高,从而不愿意缴纳个税。


注意,对于劳务报酬经济平台必须扣缴个税,虽然劳务报酬预扣预缴的税率是20%,但是汇算清缴时按照综合所得计税,适用 3-45%的累进税率,还能够扣除专项附加扣除等项目。如果汇算清缴计算的税额低,是可以退回差额部分的。


平台不按规定扣缴个税的,将面临罚款的处罚。


03


核定征收有风险


目前利用个人独资企业的核定征收来进行税收筹划是非常普遍的一种做法,这种方法的优势明显:税负可以大幅降低。


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核定征收政策非常依靠当地的税收政策,有的地区已经收紧了核定征收的放权,平台在进行筹划的时候一定要目光长远,不能仅看眼前的利益。


附:网络主播直播带货的税款缴纳及涉税风险


05 附:电商行业做账会计分录大全!


一、买卖双方交易


淘宝买方:


借:预付账款——支付宝


贷:银行存款


接受到商品


借:应付账款


贷:预付账款—支付宝


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其中,存货的购买价款是指企业购买的材料或商品的发票账单上列明的价款,但不包括按规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税额。


支付宝付款:


借:库存商品


贷:应付账款—支付宝


淘宝卖方:


1.产品出库发运


借:发出商品


贷:库存商品


运费


借:销售费用/其他应收款—代垫运杂费


贷:现金/应付账款


2.交易成功、确认收入和转成本


借:应收账款—支付宝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其他应收款—代垫运杂费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发出商品


3.担保方扣手续费、积分


借:销售费用—佣金


—返点积分


贷:应收账款—支付宝


4.提现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扣取佣金手续费的差额)


二、商品拒收退回换货处理


1.发货


借:发出商品


贷:库存商品


运费


借:销售费用


贷:现金/应付账款


2.退回商品


借:库存商品


贷:发出商品


3.重新发货、确认收货


三、已成交后退换货品


借: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借:库存商品


贷:主营业务成本


按原退货金额确认换货收入


借:应付账款或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按换换出货品结转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由物流公司送货时发生物流费用


借:销售费用


贷:应付账款或现金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收入   账款   税率   淘宝   增值税   凭证   劳务   发票   所得   上市公司   利润   厂家   商品   财经   经济   平台   企业   李佳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