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这几年建设很好,农村教师工待遇也很不错,为什么有的农村的学生和老师还爱进城?

农村学校越建越漂亮,教师工资逐年提高,但是学生却越来越少,教师也纷纷进入县城以上的学校。这确实是实际情况。

学校越建越好,鸟枪换炮,平房变成了教学楼,硬件比原来是天壤之别。

原来学校的校舍都是平房,逢大雨,上边大下,教室里小下,地板上到处是小水汪。雨刚停下,就得找有经验的老教师上到屋顶,看看哪个地方漏雨。

漏雨的原因很多,有的的是瓦脱刺了。风吹日晒,屋上的瓦慢慢下移,瓦盖不到的地方,雨水顺着屋笆就流进屋里了。有的是瓦风化了,瓦坏了出了裂缝,雨水就随着缝隙流进屋里。还有的是瓦槽太窄,雨下的太急,瓦槽淌不开,水就渗进屋里了。只要找准了原因那就好办了,该换瓦的换瓦,该倒垄的倒垄,该加瓦的加瓦。每年都是这样修修补补。

后来,随着义务教育阶段改薄工程的实施,一年改造一个学校,一座座教学楼建起来了。再也不用修这里补那里了。

后来随着省教育示范县、国家教育均衡县的争创活动,配齐了学生教师电脑,图书室实验室仪器室配齐了图书、器材。班班多媒体,班班通网络。

现在,中心小学的操场又铺设了塑胶跑道,办公室等按照了空调,可以说经过近年来教育投入的增加,学校的硬件确实上了一个档次。师生有了较好的工作学习环境。

最近几年,教师的工资待遇也在逐步提高。薪级工资年年调,2018年还普调了一次工资。

薪级工资是每年都要调整的,一般是在当年的3、4月份进行调整。当然增幅是不同的,高级职称调整的最高,中级职称居于中间,初级职称调整的最少了。薪级工资逐年调整,预示着教师工资是慢慢增长的。聚沙成塔,只要增长,薪级就会越来越高。

2018年又大调了一次工资,收入是越来越高。

学校越来越漂亮,工资连年增长,可是学生越来越少,年轻的教师纷纷考入县城学校。农村教育还有希望吗?

学生减少的主客观原因:

教育不均衡导致大批学生纷纷转走。师资是决定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没有好的师资想提高教学质量确实很难。

现在农村学校的师资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50岁以上的多,年轻教师多,中级力量少。凡是30多岁至45岁以下的教师都纷纷招考到县城学校,就形成了腰儿软的情况。

年龄大的教师精力已经跟不上了,眼花了,上课已经力不从心了。年轻的教师大都是最近几年刚入职的新教师,无论从教学经验还是管理班级显得有点稚嫩。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有明显效果的,它需要逐年的积累,在良性中提高的。

城镇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纷纷进城买房。孩子入学,有房是前提条件。只要有了房子,孩子就可以转到房子附近的学校就读。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家长也就安心了。

最近5年,我校每年要转走近200名学生,大部分是转入到县城学校就读。有极少的学生转到私立学校读书。

学生纷纷转走,表面上来看是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从根本上来说,是老百姓渴望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去上学,考取更好的学校,为以后的就业打好基础。

年轻教师为何纷纷考入县城学校?

随着各种惠农政策的落地实施,农村教师待遇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有乡镇补贴,农村教师有专属基层职称,为农村教师长期扎根基层提供了更现实实惠的待遇。

但是,乡镇补贴是按照教龄发放的。几百块钱的实惠,对偏远乡镇的教师来说,上下班50、60公里,交通费都不够。这些待遇还远远不能吸引年轻的教师。

城里学校能更好的发展自己。农村学校发展空间小,不利于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农村学校的教师参加讲课比赛,能拿到一等奖的很少,大部分的一等奖都被城里学校的教师获得了。

并不是农村教师不具备拿一等奖的能力,而是农村教研力量薄弱,没有比较专业的团队去运作。去磨课,去出谋划策,去包装,这就是现实。城里学校的教师,只要突出去,就能被推荐到市一级去参加比赛。

更多的照顾家庭。在农村工作,早上到校下午放学才能回家,中午是不能回家的,毕竟时间上不允许。很多青年教师孩子小需要照顾,他们是无暇顾及孩子的。

另外,农村学校孩子很多是留守儿童,教育环境的恶化导致不敢管、不能管、非教学事务太多,挫伤了教师的底气,都是影响很多教师调动的原因。

如何改变这一困局?

改变困局要综合发力,内外联动。切实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是关键,待遇是最现实的,也是最吸引人的物质刺激。物质待遇和精神待遇双重提高才能留住人,比如表彰奖励向农村倾斜,向最偏远、最薄弱的学校倾斜,多给名额。偏远乡镇再增加乡镇补贴,纳入财政预算,保证按时足额发放。

切实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向课堂要效益要质量,是永恒的目标。

农村学校需要加强内外部的管理。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有的学校出现管理滑坡的现象,值得引起足够的重视。

学校最重要的两个要素:人和物。人是第一位的,只要人有了积极性,将无往而不胜,所向披靡。




农村学校建设再好,如果不把教师队伍建设好,农村教育还是一地鸡毛,只能走向式微。

农村学生为何要进城?

一是城乡教育还是有不小差距的,这一点没有人不承认。农村学校要说建设好,也只是房子盖得比以前好了一些,但是办学条件跟城里学校还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二是城市化进城的大趋势使然,不能都怪到农村教师身上。城市化过程中,学生流向城里是必然的趋势。家长都进城工作,在城里买了房子,自然要一家人在一起,何况城市学校比农村学校教育质量高得多,家长能不把孩子带进城里去吗?

三是农村学校教师都飞走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一些年老体弱、家就在村里的教师。这样的教师队伍,显然是不能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一些农村学校根本就没有信息技术老师,一些老教师自己连电脑都不会开,还能教学生吗?这不是说这些老教师不行,是说教师配备严重不到位,这些老师可以胜任语文数学,但是英语呢,信息技术呢?

农村老师为何要进城?

农村教师社会地位太低。我们只要注意一下,被殴打谩骂的教师,大多是农村教师,一些农村家长,现在有了俩钱,就认不得自己是谁了,觉得穷教师好欺负。一些在村小学工作的老师反映,学校跟村里根本没关系,但是有些村里负责人都想领导老师,给老师安排额外工作。

农村教师待遇不高。虽然说农村教师现在有了生活补助,但是,一些地方,工资根本就没有按照教师法兑现,待遇明显偏低。

农村教师负担更重。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但是我举个例子就很清楚了。你听说过城里教师有扶贫任务吗,需要进村入户,甚至帮着贫困户做家务吗?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城里的教师可能从来没有听说过巡河这种事,但是农村教师在暑假就被安排去巡河。这样随意剥夺老师休假权的行为,只能逼走教师,只能让年轻的教师不敢去农村。

对于学生进城,我们可能无法阻止,只能通过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留住还没有走的,让以后的农村孩子不再思走。对于老师进城,我们应该通过改善农村教师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为他们减负,营造真正的尊师重教氛围,让农村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这样何愁留不住教师,何愁年轻教师不来农村?优秀的教师来,还怕留不住学生吗?




看到关于农村学校的问题,不由我就想说道几句。我们当地吧,大部分农村小学都关门了。就连一个乡镇中学,十几名教师只有十几名学生上学,还要分好多个年级。即使学校的设备再好,教师的积极性如何提高,学生也尽招些次等生,再没了前些年的繁荣。

农村里的小学、中学,其实教师资质也还可行。只是好一点的学生,全部选择了进城,即使有那么些相对差一点儿的,也千方百计搬人花钱走后门,想方设法到了城市学校读书,留下几个差等生,不是弱智的,就是有残缺,只好在村混着成人。有些学校简直就是托儿所。

就说我们村,房子全是新盖的,设备样样都具全,教员是个公办的,文化程度是本科。学校挂牌润弟希望小学,可润的不知什么弟,希望又在何方?前些年还有几个学生呢,近几年一个教员教着一个弱智女学生,好几年也没升二年级,寒心。

我有两个女儿,她们的很多同学,都是在原来破旧的村小学读完小学,又升学到乡办中学读书,照样能考上县里重点高中,后来有的考入大学,很多成了研究生和博土生。我就一个本科大学毕业的律师,一个医学博士生,两个女儿全部由乡村学校成材的。

教育的出路在那里,尤其是农村小学,希望还能不能像过去那样繁荣?真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振兴三农,包括农村的教育水平以及教育场所和教育质量,否则谈何振兴农村,谈何惠及农民。

我拍了一下我村的希望小学,现时已成了村两委办公的场所。农村教育的希望就在这里,你说润的又是哪一方弟!







近些农村学校年来,农村学校确实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改善。教学楼、科教楼、功能楼、宿舍楼、塑胶跑道等,变化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一点也为过。为什么农村的学生和老师还爱进城呢?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先讲教师为什么爱进城?

1、城里生活环境好。除了自然环境比不上农村,城市基础设施、文化娱乐、环境卫生、生活方便、出行方便等,是农村无法比的。

2、城里工作环境好。城里学生见多识广、脑子灵活,老师教起来比较轻松。城里人对教育孩子重视,家长文化程度高,也尊重老师;农村家里条件好一点的,学习成绩好一点的,对子女教育重视的都进城了。留下来的大多数不怎样,个别家长(主要是爷爷奶奶)对教师不够尊重,什么难听的话张口就来。

3、城里教师待遇比农村高。农村教师名义上多了500元乡镇补贴,实际县城学校照样有,县城叫城关镇,学校挂牌是XX县XX镇小学(中学)的老师照样有的,而城市学校还有课后服务,此项合法的收入是农村教师没有的,而灰色收入就不说了,那是违法的。

4、城里老师提高机会多。城里学校大,教师多而且水平高,教研活动、教学竞赛参加机会多,听优质课的机会也多,利于年轻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二、再说学生为什么爱进城?

1、城里老师水平高。城里学校教师一年一年从农村挑选而来的,教学水平自然比农村高。农村学校教师也有一些水平高的,但是有的教师就咋地,特别是个别的老师,不可能校长安排语数英好教师都来你的孩子,就算今年运气好,明年呢?

2、城里学生成绩好。好老师好学生都进城了,教学成绩(考试分数)自然就好了。一所学校越是成绩好,好学生越想往那里走,差学生也想不去,人家要不要你很难说,形成了良性循环。

3、城里学生学的知识多。老师要照绝大多数学生,教学进程不一样,农村学校老师一节课可以教2道数学题,而城里老师也许可以教5道题,甚至更多。

4、城里学生学习时多。农村学校下午3点半就放了,不放学离校远的赶不回,城里不同,下午放学后,有课后服务,节假日有培训机构,这些学习机会是农村所没有。有一学生,一至三年级在我手下读的,相当聪明,无论学文化,还学别的事情,一学就会,期期考试全年级(5个班)第一。她本人和家长都要求我给其补课,我不敢踩红线,到四年级转到县城学校去了。

以上是我粗浅的看法,感谢你的阅读;关注我,方便你阅读更多精彩的文章。




原因很多,但根本原因是现在人口流动性太大,城市扩建,不少农村人都进城了,农村现在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年轻人外出打工,挣了钱都在城里买房安家了,现在学生上学也不讲户口了,只要有房证,就可以入学。所以,孩子跟着父母进城读书去了。农村学生减少了,老师自然也奔城里了。这也是市场自由化的结果。




有如下几个原因:

1、城里社交面广,乡村学校太偏僻,每天除了学生,人都见不到两个。

2、青年教师在城里易于解决婚姻问题。

在乡村,特别是女教师找对象难,男老师没几个,就连农村青年大都出去打工了,更不用说找门当户对的。

3、城市才有呼朋唤友的娱乐生活。乡村晚上除了伴着一盏孤灯,什么都没有。

4、便于让孩子进城里的学校,为孩子创造好的学习条件。

5、因为经济宽裕了,很多教师家人大都在城里买了房,搬到城里了,在城里便于与家人团聚。

6、就医、购物、面子各方面城里都更优沃。




你,有吃有喝的为什么想去省会或者北京工作生活呢?人往高处走吗!北上广深的有些人为什么还想去美帝工作生活呢?人性使然,人心不足,但反过来说,这正是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老师首先也是人,正常的人,不要给教师带那么多高帽子,无论是谁都应该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利,所以说还是待遇和条件不如城市学校!




近些年,农村学校通过整合丶优化丶升级,确实发展比较快,教师福利待遇也在逐年提高,教学环境也得到了质的改善。

但与城里学校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城区学校有更先进、更科学、更完备的教学设备,有更优越、更舒适、更健全的教学环境,有更优秀、更专业、更强大的师资队伍。也就是说,城区学校整体教育资源远优于乡村学校。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乡村教师和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进城,就是情理之中、势在必行的事了。




为生活、事业发展所迫。

按理说,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已经很高了,有乡镇补贴,同等情况下比城里教师多好几百甚至上千,但农村学校的教师还是爱进诚,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是生活所迫。一些教师家住城里,需要照顾家中老人和孩子;一些年轻教师到了谈婚论嫁的年年龄,在农村中学找不到合适的对象;还有一些教师的对象在城里工作,夫妻长期两地分居……种种生活上的不便,是教师从农村中学调往城里的主要原因。

二是事业发展空间受限。一些农村学校位置偏僻,山高皇帝远,很少开展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教研活动,学校没有浓厚的教研氛围,青年教师在业务上进步很慢,感觉没有盼头。而城里学校则不然,周围高手如林,如果教师有进取之心,很快就能在业务上取得成绩。而且在城市学校工作,评优、晋级的机会也多,这些都对教师有吸引力。

所以,农村学校要想留住教师,单靠提高工资待遇还不够,还需在感情留人、事业留人方面多下功夫。

很高兴回答这一问题,个人管见,不当之处欢迎“关注”作者继续交流!




农村学校这几年的确建设得很好,教师的乡村补贴也比城里老师多几百,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栽上了梧桐树就是招不来凤凰。其原因是:

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迁移,可以说是势不可当,当今的城镇居位人口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大多数人口都到城镇居住了,哪里来的生源?有人认为,农村小学留不住学生是因为,硬软件,环境设备不具备,尽力加大投入,什么教学楼,办公楼,学生食堂,宿舍,电脑学习食,操场,球台一应俱全。结果修得十分华丽的楼房,花园式的校园,现在是门口罗雀,铁将年把门。没有生源,学校修得再美丽,也是罔然,真可惜了那么大一笔投入,完全被浪费了。

既然没有学生,怎么留得住教师?学生人数少,班级就会少,班级少了,有的年级一个班几个人,十来个人算大班,没有竞争力。教好教坏第一和倒数第一都是你,老师自然缺乏积极,只有竞争才能激发积极性,取得了好的教学成绩,老师才有成就感。老师宁愿到城镇学校去教大班,他们觉得多累点,忙点也值得,也乐意。反而对农村一个班几个人来说,工作倒很轻松,就如一个演员一样,你肯定希望观众越多越好,你的表演欲望越强。如果观众了了无几,你自己表演的欲望自然下降,感到索然无味。

农村学校修得再好也留不学生和老师,正说明我们国家在进步,正在由一个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转变,一个由农业为主的国家永远不会成为发达国家的,成为工业国家的标志就是城镇人口大于农村人口。只是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这几年还大量投入农村学校建设,如果将这笔资金在城镇多建几所学校就好了。现在是城镇学校愁学生没法装,而农村学校又愁没有学生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待遇   农村   老师   农村教师   学校   学生   县城   乡镇   城镇   乡村   城里   原因   孩子   教师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