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学校要统计上报班内学生家长在公务员机关事业单位、教育系统工作情况?

我是老师,我来告诉你吧。

第一:绝对不是任何班主任的意思,都是上级要求的。

首先这个事情不要埋怨任何老师,老师也是受害者者。

老师也不喜欢做这个统计工作,因为几乎年年都要做。但老师能拒绝吗?

这都是上级领导布置的任务,必须完成,老师能怎么着?

第二:没什么特别的深意,就像任何一个单位,统计老师的家庭成员一样。

大家对这个不要太敏感了,实际就算你写,老师们也没几个认真去看。

况且你也可以不写,你是局长,你说你是无业游民,难道老师还打破砂锅问到底不成?

我们这里每次统计,都有很多家长填的是无固定职业。你怎么填都是可以的?

但电话必须真实,因为如果你孩子有事,老师可以第一时间联系到你。

至于其他,你完全不必真实去写。老师们也不会追究这个的。更不会去仔细的看。

真没什么特别的意思!不要多想!

第三:真正背景特别的学生,在未入校前,领导都知道了。

很多人以为老师让填表,是想了解每个孩子的家庭背景,真的是错了。

实际特别有背景的,入校前领导就知道了,根本就不用这样统计。

大部分老师对学生基本都是一视同仁的,并不会去特别对待某个学生。

不要居心叵测的去揣摩老师的意图,没大家想的那么的复杂。就是学校布置的一项工作而已,老师没办法只得完成,就这么简单。




学校统计学生的家长姓名,工作单位,职务等信息,从我小时候上学时几十年来就这样,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却被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歪曲成学校或教师要利用家长资源,对学生看碟下菜。

一、 学校统计家长单位职务的意义何在呢?我认为有以下几条:

1、是了解学生的需要。原生家庭背景对孩子的影响是第一位的,远超过学校教育。学校了解到这些情况才能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2、是教育研究的需要。学校对于不同家庭,不同职业的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应该有第一手的数据统计资料。

3、是家校联系的需要。了解家长的职业情况有利于更好开展家校沟通。

举个例子:我校彭老师班上有个从不迟到的学生上午九点还没到校。登记表上显示父亲在外地开大货车,母亲无业在家带三个小孩。母亲电话打不通,父亲电话一接通就挂了,说自己正在开车。班主任还是感到不对头,就按登记的地址找到学生家租的房子里,才发现一家四口煤气中毒,是彭老师救了这一家四口。

二、说学校登记信息是看碟下菜为什么站不住脚呢?

有人戏称学校把局长儿子调前面,把农民工子弟排后面坐,其实这两种学生能在一个学校的机率都不大。

虽然义务教育是划片招生的,但公职人员,事业单位,大型国企,公司老板的子女云集在重点学校,根本不需要登记,有能力的家长主动争抢着以帮班主任的忙为荣。

我们学校不用登记几乎都是农民工子女,家长有固定工作的都是罕见。不仅老师不需要家长帮忙,反而家长不厌其烦向老师推销保险,一直到学生毕业多年还在继续。

三、题主所说的统计家长在机关事业单位(含教育系统)工作的信息,目的何在?

有可能是为家庭教育调查采集数据。这类家庭是目前最重视孩子学习的群体,他们工作时间规律有文化,所以有时间和精力,也有能力管教孩子,大部分这类家庭的孩子成绩较好。各地的高考状元中,父母是老师或公务员的比例最大。

不管你愿不愿相信,当今的学校中,公职人员家庭的子女占比越高,这个学校就越优秀。

四、漫谈几点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1、家长的学识、眼界都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宣扬读书无用论的大多都是读书少的家庭。

2、家长的毅力、品格、习惯对学生有影响。前面有车,后面有辙。

3、家长对孩子的金钱观教育很重要。“穷家出娇子”的现象目前非常突出。

4、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很重要,最长情的教育就是陪伴孩子成长。从孩子教育角度,家长的职业越稳定越好。父母因生计所迫,背井离乡,将孩子交给老人教养,是令人心酸的。

5、有的孩子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不受干扰的茁壮成长,这是极端个例,不能作为教育研究案例。




可能是学生资助方面的需要吧,我们这边规定,财政供养家庭的学生,不能享受贫困学生资助项目。




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有的地方细到连职务都要写清楚,和尚头上的shi子——明摆着,看人下菜!




可能有人看到这个问题 ,这是学校老师想利用或讨好家长,这是不怀好意的人用最大的恶意在揣摩老师这个世界上最单纯的群体。其实,学生到了一个新学校,新班级,班主任必须建立学生安全联系档案,期中就包括学生信息统计表。这些信息对于学生管理,家访,家校共管,及时联系上家长,具有重大作用。中高考报名,中高考后学生成绩查询和都有很大作用。

如果家长不愿意透露个人职业身份信息,可以拒绝填写,学校和老师绝不会强求。学校统计学生家长职务这件事,并不带功利色彩,而是老师了解学生家庭环境,以及所受的家庭教育的一个侧面,是为了更好的配合家庭教育进行学校教育。同时也更便于组织一些学校活动等等。希望大家不要以为这是学校侵犯学生及家长私人信息的行为,毕竟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也是老师了解学生学情的一部分。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教导者、管理者,首先必须了解学生包括家庭和学生自身等情况,才能更好的与学生沟通、交流,才能更有效地制订相应的班级管理计划等。其中,所要了解的情况就包括学生家长的职业甚至职务等信息,以及是否单亲家庭,学生以前所在的学校担任过何班级职务,学习状态等信息,这是正常的也是必须的有什么疑问嘛!

第一 ,统计学生父母的工作,可以做到因材施教。

可以迅速掌握学生的家庭文化程度,从而推断出孩子受家庭教育的程度,而孩子所受的家庭教育又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在校成绩。 登记家长的职业也不常见,学校多登记学生信息往往是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即使有学校登记家长职业也应是这样的用意就是更准确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性格心理人生观等,各种职业会形成家长不同的心理不同的家庭生态也会形成学生不同的性情和人生观。所以,从很现实的角度来看,家长的职业表明家长处在社会的哪个阶层而不同阶层的家庭里的孩子差异是很大的,老师掌握这些资料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第二,统计家长的职业和职位,也不是单纯的,为了利用家长,或者说哪一天能有家长帮助自己做什么事情。

想一想,一位老师他的本质工作就是教书育人,又不是升官发财,有什么地方能用到各位家长的工作呢?那么统计家长的职业和职位,真正目的在哪里呢?可能是因为学校由于经费紧张,没有办法去聘请一些校外的辅导员,比如说法制校长,具有特长班的外校外辅导员,如果统计出来家长的职业,总有一些热心的家长能够为学校服务,说到底是为每一个学生服务,也包括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的孩子服务。最起码我们学校现在就是这个原因。

第二 , 填写职业也只是对孩子家庭的一个充分了解。

如果带有功利, 把老师想的那样不堪,送你的孩子去干啥呢?主要是一颗相互信任的平常心。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其中,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家庭、习惯、专注力、意志力、爱好、朋友等等。而孩子的第一老师就是家长。第一环境就是家庭,第一教育就是家庭教育。那么,老师对学生家庭的了解就是多么的重要了!学生家长的职业、职务、脾气秉性;家庭经济条件;是否是单亲家庭;是单亲妈妈、还是单亲父亲等等。对于老师来说,不应该了解嘛!了解的越多、越详细,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不是越有针对性嘛!

总而言之,填写家长的各类信息,包括职业,都是为了学生着想。家长们也不必担心,这些私人信息学校肯定会妥善保管,不会让其他人知道。对此,你有何看法?




摆明了学校在统计当地的家长资源,说白了就是为校长的升迁铺路,说好听的就是为学校发展梳理社会资源。




这让我想起学籍登记时发生的一件事。

因为很巧,当时我们班有一个学生的爸爸就是教育局安全科的副科长。

每年九月一新生入学时,家长都会过来填一张信息登记表。

有一次填好后,教务处的副校长开会时直接告诉我们:“把各班在教育局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家长名单单独统计出来,汇总到excel上交上来。”

这个学生的家长工作单位一栏里写着教育局。

副校长别看是一位女性,在官场上其实很有一套。

当副校长知道了这个学生的身份后,各种明示暗示我,一定要多加关照这个孩子。

好几次中午我在教室盯午写时,她都会过来巡视巡视,然后就提一下那个孩子近期如何,考多少分,座位坐在哪里。

说实话,别看看老爸是教育局的,可是这孩子资质真的挺一般的。

我安排座位为了考虑到公平,会经常来一次对调那种,当他座位对调到后面时,我就特别担心副校长又过来问。

因为这位副校长别看说话微风拂面,治起老师时,真的是半点情面都不留。

当然,并不是所有校长都这样。

学校统计家长各种信息,这并不奇怪,除了像副校长这种特别的,大部分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基本都是学校要求信息采集的,老师只是负责执行。

二,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学生。

特别是碰到一些特别优秀的或者特别糟糕的学生,他们的家庭信息就会被翻出来,以做了解和分析。

三,家长是机关事业单位和教育系统,这部分家长占比越高,越能说明一个学校的等级和层次。

而且这部分家长可以为学校带来一些资源和福利。

这是的确存在的事实。

四,家校本来就是一体。

有时候比如家访、学校各种活动等,都需要跟家长有所沟通。

知道家长信息更有利于家校合作。

五,其实大家对这个保持平常心就好,对于我们老师来说,这只是例行公事,最终资料是要上交到学校,家长具体啥情况,老师很可能早就忘了,或者压根就没注意。




可能是全部都要统计吧,有些家长就只盯着公务员教师。

另外公务员教师相对比较重视教育。




现在填学生的学籍的时候,需要将家长的工作单位情况上填呀,而且这是跟着孩子一辈子的事儿。现在一个孩子是一个学籍,从小学中学,高中,大学这个学期一直跟着孩子走。全国孩子学籍都联网。说实话老师非常不愿意给填,很麻烦。填错了,将来还有事情。每个学生入学时家长填的底子学校要求老师都保存,就怕将来有问题时家长来找麻烦。




我所在的学校,从未有这种要求。但自我猜测,一些学校有这样要求,是否与校领导的领导策略有关?1、公务员,机关事业单位的家长,由于孩子己读小学或中学,家长的年纪,会决定可能是领导,今后学校是否有"用得着"的地方?教育局就更不用说了。2、防一手,了解了情况,今后学校有不到之处,早早"提防"?3、学校领导,个人私下有些用处?结论:于公于私弄清情况都有必要,备而不用。

我在做班主任时,喜欢家访,费时吃力效果却好。注意了解学生父母的:1、文化程度,工作性质。2、家庭成员,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3、家庭住房、家庭收入。4、父母对学生的期望与要求。总之把孩子、家长了解透彻了,而且经济可决定意识。

接下来的教育教学,才可有的放矢,取得成了效,且是事半功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学校   工作情况   家庭教育   副校长   班主任   学生家长   职务   公务员   机关事业单位   家长   父母   老师   情况   孩子   家庭   职业   学生   工作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