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你,八月十五都有哪些习俗来和家人一起过?

以前有一句话:男不愿月、女不祭灶,中秋节全家团圆,女主人要祭拜月亮。团圆,才是华人八月十五最大的风俗习惯吧




谢邀:小时侯过八月十五,家中会买各种水果,有桃子,葡萄,石榴,香瓜,苹果,红栆,水果糠,还有新核桃,桔子,沙果等最重要的是各种馅的月饼,圆桌上用盘子盛着摆了满满一桌,然后父母还会杀鸡,买肉做上几个菜,配上面条或米饭,我们象小鸡一样,欢快的把美味的饭菜不停的送到嘴里,难得吃上一顿的有肉的饭菜,这顿饭不一会就一扫而光,父母看着我们吃,脸上有了难得的笑容,吃饱了,吃足了后,我们会满足的,满脸笑容的,尽情去玩,这时父母把吃剩的饭菜在仔细吃干净,心里想着终于借着中秋节给孩子们吃了一顿有油水的饭菜,然后又要精打细算过后面的日子,孩子们疯够了,玩够了。开始回家吃桌上的月饼,水果。还会拿上一些水果,水果糠和少的可怜的月饼去和左右邻居家的孩子交换相互尝尝,八月十五的风俗很多,但在哪个物资紧缺,生活困难,反对牛鬼蛇神的年代,吃一顿有肉饭菜,或一碗白面饭,几个水果,父母己尽了十分的努力,花掉了半个月的生活费,孩子们会为这个八月十五回忆,兴,奋半年,然后期待下个节曰春节的







来临,在吃下顿有肉的饭菜。




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在古历中因其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 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又有人称为“团圆节”、“月夕”、“八月节”等等;那么八月十五都有什么风俗那?首先被我们想到的就是吃月饼、猜谜、玩花灯等,而在福建厦门地区也有吃博饼的习俗,当然博饼与月饼的寓意也是相同。据历史记载在八月十五当日也有祭月、拜月、赏月、观潮、燃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烧塔等习俗。  

1、烧斗香

江苏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上月宫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民间还有烧香斗的风俗。

2、拜祖先

广东潮汕地区中秋节习俗。中秋节当天下午,各家厅里就摆台设祭,置祖先神主牌,献上各色供品。祭毕,把祭品逐样烹调,合家同时一次丰盛晚餐。

3、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4、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5、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以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大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条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的时候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巅峰。

6、燃灯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美景,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树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竿,灯笼两颗,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7、玩兔儿爷

近人金易、沈义羚所著的《宫女谈往录》中,记述了一位叫荣儿的宫女讲述的故事。当时正是八国联军进北京的那一年,慈禧太后逃出了京都,在逃亡的路上恰逢中秋,这位太后慌乱之中亦未忘旧礼古俗,便在寄寓的忻州贡院中举行了祭月之礼。故事说,“晚饭后按着宫里的习惯,要由皇后去祭祀‘太阴君’。这大概是沿着东北的习惯‘男不拜兔,女不祭灶’罢,‘太阴君’是由每家的主妇来祭的。在庭院的东南角上,摆上供桌,请出神码来(一张纸上印一个大兔子在月宫里捣药),插在香坛里。香坛是一个方斗,晋北的斗不是圆的,是方的。街上有时偶然听到晋北人唱‘圆不过月亮方不过斗,甜不过尕妹妹的温柔。’可见,晋北的斗全是方的了。斗里盛满新高粱,斗口糊上黄纸,供桌上四碟水果,四盘月饼,月饼叠起来有半尺高。另外,中间一个大木盘,放着直径有一尺长的圆月饼,这是专给祭兔时做的。还有两枝新毛豆角。四碗清茶,是把茶叶放在碗里用凉水冲一下。就这样,由皇后带着妃子、格格和我们大家行完礼,就算礼成。我们都是逃跑在外的,非常迷信,唯恐有一点礼仪不周,得罪了神鬼,给自己降下灾难。所以一有给神鬼磕头的机会,都是争着参加,没有一个人敢拉后的!我和娟子是替换着来磕的头。”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宫廷中祭拜月兔的规矩,虽说是在逃难之中,香坛只好用晋北的方斗来替代,但从心理角度说,因为在难中,所以对神则更为敬畏而虔诚。从这个故事看,清代宫廷是把月中的玉兔称做太阴君的。然而民间则不同,百姓们称它为玉兔儿爷,这种称呼虽不如称太阴君严肃庄重,但却显得更为亲切。而在北京一带的民俗中,中秋节祭兔儿爷实是庄重不足而游戏有余,尽管略显得对神不大尊敬,但却反映了民间敬神心理的异化。中秋自从由祭月的礼俗转化成民间节日后就淡化了礼俗色彩,而游赏性质越来越突出,玩兔儿爷的风俗,可以说是这一现象的有力佐证。




聚会:中秋节代表“团团圆圆”的意思,在外面打拼的亲朋好友邀约起和长辈们聚在一起。聚餐,聊天 ,还有智力游戏。

赏月,晚餐后备一些水果,月饼,坚果和茶水。大家在一起畅所欲言。




中秋节没有过去几天,我来回答这问题,在山东有保留着一些独特的习俗。分享一下。

首先是吃团圆蛋的习俗,圆为团圆,在古代有象征团圆。也就有了吃月饼吃圆蛋的习俗。月饼与鸡蛋也就成为了象征团圆的食品。团圆佳节,也能从食品中感受到团圆的滋味。

更多地方对月亮也是有敬意的,在这一天也是对月亮祭祀,摆上贡品,有些地方也上香等。更多是对嫦娥的敬意。也可以赏月。

更有在中秋之夜有抛帕招亲的习俗,会在广场上搭上彩台,彩台是设置为月宫,玉兔,桂树的形状。末嫁女子扮成嫦娥,会将绣着不同花色的手帕向台下抛去。也是一场相亲。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佳节,团圆是第一要素,所有习俗皆围绕一家团聚而展开。

游子要归来,和父母团圆,守在家中的父母要为儿女们归来做好生活的准备。父母不用准备什么月饼,儿女们一定会带回来,他们更多的期望是想着看孩子们生活的好不好,是瘦了还是胖了,精不精神,把孩子们那亲切的眼神瞧一眼他们就十分满足了。

现时中的中秋节,和春节一样,节味逐年冷淡了,没有什么特别的风俗了。以前逢到中秋嫁到外的老姑娘老姑爷外甥会亲临姑姑娘家相请,那是一种仪式,做舅舅,舅母如果不懂或没有行动要被人说少教,现在好多人都出去打工了,这个风俗也自然消失了。不过在家的年青夫妇现在不用请还是主动去看望娘家父亲,自然也还备些时令小吃和专供父亲大人的美酒香烟,所谓中秋节和其它节就是劳动的一歇,始终围绕着吃什么打转转。

中秋节现在唯一的内涵就是一家中途的小团聚。相反淡化了吃,中国缺衣少食的年月己消去,老百姓自己都说,天天过年,不在乎吃,更在乎的是一家人的平平安安,亲眼看看游子们远途归来胜过吃肉吃鱼。




土生土长在农村的小应来回答这个问题!

说起正月十五元宵节,农村过节的形式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下面小应把我们老家过去和现在元宵节都有哪些习俗介绍下.

过去农村的元宵节

包饺子吃饺子:

过去,我们那里农村并不吃汤圆的,而必须吃的一种食物就是饺子,那天晚饭家家户户都会包饺子吃饺子,而且一般都会吃肉馅的,饱饱的吃完饺子去街上看烟花

放鞭炮,‘坐地炮’'坐地烟花’

那天,家家户户会提前买好鞭炮和烟花,早早吃过饺子,然后带领家人们去街上放烟花,看烟花,不过都是放在地上喷的那种

儿童点灯笼,玩鞭炮

可以说那天孩子是最开心的了,那天家长允许孩子们提着着自己叠的灯笼在街上玩,还可以点鞭炮放孔明灯,而这些平时都是家长不允许玩的

次日早起"跑蹦蹦""烤馒头"

元宵节过后,次日早上每个人都会老早的起床,三五成群的去田地路上"跑蹦蹦",就是跑步!还要在田地的路上点火,烤火,烤馒头吃!寓意谁起得早,跑得远,谁在新的一年就身体会越强壮健康!

送‘天神’

那天,家里长辈祭祀过春节墙上贴的‘天神’彩纸后,就会从墙上揭下来烧掉,寓意送‘天神’


现代农村的元宵节

吃汤圆

过去农村的生活水平低,没有钱来买汤圆吃,只有城里人才会做汤圆吃汤圆!而现在,生活水平好了,吃汤圆这个美食农村自然也少不了了!


放空中烟花

和以前的不同,现在的烟花,大都是飞上天空然后炸开的那种,就是和城里的一样了,而过去由于这种烟花价格贵而在农村并不普及



放孔明灯

以前我们那里是不放孔明灯的,个别地方会放!而现在,农村经济条件好了,大都给孩子买灯笼买孔明灯~

看元宵节晚会

现在,家家户户早都有了电视机,电脑,智能手机等现代电子设备,一家人看元宵节晚会也是元宵节那天一个不可缺少的节目习俗

吃饺子,放鞭炮,‘跑蹦蹦’‘送天神’等

过去元宵节的一些习俗,现在大都沿袭下来,只不过又延伸和增加了一些新的,更加丰富多彩!


小结:当然,各地农村的元宵节习俗也或多或少有一些差异,尤其偏远山区农村和平原农村,但整体上主要的元宵习俗大都有这些,你认为呢?




我不是农村人,不懂八月十五农村的习俗。




在我们这边的农村,其实过八月十五不是很隆重。就是过节的那天去街上买点月饼啊,买点肉啊。回来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一顿饭这样就过了,其他的在我们这边也没有什么习俗。




在农村八月十五晚上嫁出去的女儿是不能在娘家过,有句古话“男不祭灶,女不剜月”那时人们家家户户都拿上面、油、糖打月饼。买上果子,小伙伴用小套子套上玩,有的放在柜子里很香的。那时候人们炖个鸡、炸点糕、拌点凉菜、还有月饼、水果摆上一桌,一家人围着坐在一起吃着说着好热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习俗   孔明灯   农村   太阴   月亮   汤圆   元宵节   月饼   团圆   中秋节   风俗   饭菜   中秋   烟花   水果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