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出殡时,家中长子手持瓦盆摔碎,为啥要和瓦盆过不去?

农村出殡时为何要长子摔盆?这个习俗从何而来?

看这个问题大家回答的很热闹,作为三十多年的民俗爱好者,笔者也来凑个热闹,说一下摔灰盆的来历和意思。

民间丧礼的“摔丧”好多叫法,因为摔的是盛纸灰的盆子,所以叫“摔灰盆”;因为此盆一般置于死者灵前,守着死者的尸体,所以又叫“摔尸盆”;因为民间忌讳说死,以老了代称人死了,所以又叫“摔老盆”。

但是大家可能不清楚,而真正意义的这个盆子,正中有一圆孔,正名应该叫做阴阳盆,寓意盆子未摔时死者处于阴阳之间。这个盆子在死者停灵后就一直放在灵前,吊丧者前来吊丧,往往烧着三柱香,烧上一刀纸,而死者的子孙要守在灵前,一边谢孝,一边烧纸,一直到发丧,这纸盆里的烧纸要不简断地烧着,所以这个盆又叫做灰盆。等到起杠发丧时,要在出门的第一个路口,将此盆摔碎。这一摔的真正意义,即是死者要前往坟地,正式告别阳宅转入阴宅,由阳世步入阴世。同时,随着盆碎灰飞,逝者的一生就此灰飞烟灭。

在我的家乡,摔灰盆也叫顶灰盆,由逝者的长子头顶灰盆,至路口处,由管事的把头在顶灰盆的孝子头上端下灰盆,朝地上提前备好的砖头上狠狠地一摔,摔得越碎越好。其实这一摔,除了上述我们所说的告别阳世以外,还有着另一层特殊的意义,就是家庭权力的交接和遗产继承的确立。在民间,顶灰盆者将继承逝者的大部分家产,同时,逝者生前所拥有的家庭权力,也将转移到顶灰盆的孝子身上。所以,这实际上是一种继承关系的确立,只能由家中长子担任,如果长子去世,则其他儿子以长幼次序担当,儿子都去世则由长孙担当。而无子女者,则从侄子中选择顶盆者,顶盆着视为逝者的子女,确定继承关系和承嗣义务,在继承了逝者房产过日的基础上,承担者逝者殡葬费用和以后祭祀义务。在旧时贫穷时候,常会出现逝者侄子间争抢摔盆的现象,目的便是为了争夺遗产。

有一点值得一说,在我的家乡,民间摔盆垫的砖常被视为宝物,可以避邪镇宅,放之门前可吉星高照;也称借寿砖,意为借来死者的福寿。

摔灰盆的风俗由来已久,据传陶业的祖师爷范蠡死前选择继承人时,确立了这个规矩,为他摔盆者,即为他的继承人。其实,自从庄子鼓盆而歌开始,盆便与人的生死有了不解之缘,摔灰盆的风俗在明清以后尤为重视。许多著述对此有记载,如《红楼梦》中就有因秦氏无出,丫环名宝珠愿为义女请任摔丧驾灵之任的记录。

当然,隔里不同俗,做为一种风俗的形成,摔灰盆的说法有所不同,如有的地方说是取岁岁平安之意,有的地方说是为了到阴间少喝迷魂汤,有的地方说是为了在阴间少喝生前浪费的脏水,有的地方甚至把一个圆孔扩大到多个孔。但不管怎么说,随着盆碎灰飞,棺材被抬起,纸钱高高扬起,逝者便正式被送往去阴宅,一生就此画上了句号。这一摔真犹如壮士出征前摔碎壮行的酒碗,大有人们对于死亡的尊重之感。




记得小时候和兄弟姐妹打打架,急眼后常摔东西,摔碗、盆什么的,反正似乎逮住啥就摔啥。这时候就听到父母不仅极力阻止还怒不可遏地过来一顿好打。后来才明白,不仅是东西不舍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不能摔盆什么的,说是死了人才摔东西。

我的天,原来是这样!出于好奇,便不停地打听询问其原由。是啊,究竟是什么呢?

原来这里面还有一个典故呢。千古华夏,有着深厚的文化源远流长。

摔盆最初的意义在于一切从零开始。是的,相当于不过了。而锅代表全家的生活,是最贵重的物件,有着浓厚的意义。而流传着摔盆是以毁灭全部家庭财产的态度来哀悼逝者,来显示对逝者的尊重。要知道,当时摔一个盆相比在现在摔一套房损失还要大。

据说这个盆叫也“阴阳盆”俗称“丧盆子”,也叫“吉祥盆”。

过去的长子是代表家里除了父母亲里面最有说服力的人和最有权威的人。也传承了过去关于继承的意义。所以,一般家里面都有首先轮长子或长孙,其次才是次子次孙。这一习俗延续到至今,是一种尊重。

我们在生活里或者电影电视里也曾看到,常常由长子代表在出殡时负责摔盆,并负责一些重大事项。也代表长辈已仙逝,而接下来则则家中长子该成熟长大,由些也应有所担当。

古老的文化习俗代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和劳动人民的智慧。现在虽已不再特别讲究一些习俗和礼仪,但要重视和知晓我们中华古老的文化。




古人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随着人类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不仅实现了上九天揽月,还掌握了人工降雨的方法。可是生死依然是人们所左右不了的,在很多的地方人死之后都要摔一个盆子,你知道是为什么吗?今天有书君来给大家分析分析:


一、摔盆子的由来?



摔盆的风俗由来已久,具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已经无从查起,据传陶业的祖师爷范蠡在死前选择继承人时,定了这么个规矩:在他死后为他摔盆的那个人,就是他的继承人。其实,自从庄子敲盆唱歌的时候起,盆便与人的生死有了不解之缘。


其实这里还有一个故事:从前有个人年轻的时候不想学他爹做瓦盆的手艺,等到他父亲去世以后,他家境穷困才想起来做瓦盆,可是他的手艺太差了,他做出来的瓦盆都是歪歪扭扭的,又裂口子又粗糙,烧出来没人要。


有一年清明节,别人都上坟烧纸,他没钱买纸,就拿着卖不掉的瓦盆到爹的坟前摔,用这种办法向他爹出气。别人见了,都觉得蹊跷,就问他:“人家都给老人烧纸,你为啥摔盆啊?”他不好意思说,咋问也不吭声。


人们出于好奇就去问他的老婆,他老婆是个心灵嘴巧的女人,怕把实情说出去丢男人的脸,就骗他们说:“夜里俺爹托个梦,俺爹托梦说,人死了都得喝迷魂汤(洗衣裳、洗脸、洗脚用过的脏水),啥时候喝完,阎王才能放他去托生,不喝完不能过鬼门关,还得整天在那儿受罪。”


来打听的人当真了,都买他家的盆子,也到爹娘坟前去摔。他烧的瓦盆很快卖完了。


后来有个能人想:如果在人死出殡的时候就把盆子摔了,阎王爷再让喝迷魂汤,不就能少耽误时间少受罪吗?这样他就改在出殡时候摔盆子。


因为老人死了不兴说死了,说是老了,所以摔的盆子就叫“老盆”。再后来又有人想:老人一辈子用了那么多的脏水,啥时候才能喝完啊!干脆把盆底钻些小眼儿,让老人家喝着漏着,瞒过阎王爷算妥。有人这么一做,大家都觉着这办法不错,也都照着办。


二、摔灰盆是用来干什么的?



在人去世之后,要拿一个盆子放在他(或者是骨灰盒)的旁边,这个盆子可不是随随便便拿一个就可以的。盆子的形状,大家可能不清楚,正中有一圆孔,正名叫做阴阳盆,寓意盆子未摔时死者处于阴阳之间。

这个盆子在死者停灵后就一直放在灵前,吊丧者前来吊丧,往往烧着三柱香,烧上一刀纸,而死者的子孙要守在灵前,一边谢孝,一边烧纸,一直到发丧,这纸盆里的烧纸要不简断地烧着,所以这个盆又叫做灰盆。


三、摔灰盆为什么要摔碎?


摔灰盆也叫顶灰盆,由逝者的长子头顶灰盆,至路口处,由管事的把头在顶灰盆的孝子头上端下灰盆,朝地上狠狠地一摔(提前备一个砖头,要不很难摔碎的,盆子太结实了),摔得越碎越好。


这一摔的真正意义,即是死者要前往坟地,正式告别阳宅转入阴宅,由阳世步入阴世。同时,随着盆碎灰飞,逝者的一生就此灰飞烟灭。所以人的眼睛一闭上,不睁开的时候,这一辈也就结束了,不管你是王侯将相还是富可敌国,都将是一粒尘埃。



四、为什么要由长子来摔?


中国自周代宗法社会以来,就重视嫡长子,把嫡长子看成主要的延续世系和继承香火的人,因此嫡长子在家中的地位特别重要。当父亲过世后,长子常继为家长,主持家政,因此诸弟对长兄自然敬礼有加了。


其实这一摔,是逝者对社会的一个告别。在古代,顶灰盆者将继承逝者的大部分家产,同时,逝者生前所拥有的家庭权力,也将转移到顶灰盆的孝子身上。


所以,这实际上是一种继承关系的确立,只能由家中长子担任,如果长子去世,则其他儿子以长幼次序担当,儿子都去世则由长孙担当。而无子女者,则从侄子中选择顶盆者,顶盆着视为逝者的子女,确定继承关系和承嗣义务,承担者逝者殡葬费用和以后祭祀义务。


其实这种风俗不仅仅在我们的国家出现,在古代的澳洲部落也有这种现象发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也为了争夺地位和家产呢?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此为民间丧事礼仪与行孝方式。

我想,如果统论,细节太多,还是省略吧。

今单说凡父或母死,棺木殡葬出庐时,孝子为何摔盆一事做一浅论。

当父或母去逝后,待理过发,洗过面,擦洗过全身,换上了老人服后。孝子应把老里的床铺挵到中堂(当门客庭)的左侧,即上首。头朝外,脚朝里的躺在地铺上,脸蒙上孝黄纸。逝者头前摆放一阴阳桌。桌上摆一只供灵鸡(引路之意),鸡毛略拔,翅膀别叉,一双筷子斜插于上面。鸡头朝外供放于碗中。又有一碗,碗中上面供一馍饼。桌上有两支白蜡,不能灭,叫长明灯。中有一香炉,香支三根。桌中供一老人遗象。桌下前有一黑色小瓦盆,此瓦盆由孝子亲手用剪刀尖钻一洞眼。此洞眼意为先人灵魄入地扎根之象,比喻祖业代传之意。

此盆有孝子亲手放于灵桌前。用以供祭先灵之用,即焚纸用盆。无论孝子或宾客,焚化香纸,皆于此盆中,祭礼则在庐外进行。

孝子摔此盆,是在丧期与祭典结束后,就要下地埋葬了,即起灵出庐,孝子与宾客移出户外,当忙人与执事者肩抬棺木行至大门口外就要出灵走时,由舅父或表兄弟搀扶孝子,一手持哀杖,一手持孝盆。当先生唱起起灵语时,孝子快速把香纸灰盆从头顶处拿下摔于架子前横木椽上,一定要摔碎,然后再痛哀(流涕)。余不再论。

这个灰盆,叫什么呢。民间有两种叫法:一为孝盆,一为牢盆,(其牢为牢牢扣住祖基不放之意,也可说成是捞盆,民间尚有对兄弟不和者摔盆称为抢捞盆,也含骂人之意。)。

孝盆者为孝子行孝祭典之盆。牢盆者为牢牢抓住(继承)祖业之意。在民间,无论兄弟几人,摔牢盆就等于是说明这份家业由该摔牢盆者继承了。摔牢盆就等于是认定书,也算是明确划分的判决书,即遗产继承者的意识承认书一般。

摔牢盆在古代,无论弟兄几人,若父或母死了,这个牢盆必由长子来摔,即是不继承家业,也由长子来摔。长兄若为为父,长嫂若为母。若父母不在,一家均由长兄执掌和安排。

现代社会,孝风和礼仪也发生了变化。

现在父或母死了,若兄弟多人,是看父或母踉着老几过日子了,踉着谁谁摔这个牢盆。无子女者,一般有过继的侄男女摔盆,无男者则由女儿摔盆。由此,父或母的基业或私房钱,或工资或退休金养老金及房产或企业等,均有摔牢盆之子所拥有,这是民间自认之规矩。也是民俗认可的规律了。




在我们方围几十里,没有长子摔盆的这个习俗。

那么究境不同在何意?当起灵发引时,众孝家在灵堂丧枢跟前,烧离堂屋的最后一次冥票,后续起灵。专派俩人扶孝纸盆的掌在长子头顶后退儿出,到档门外自己的邻墙脚下而反kou扣,压灭里面的火烟。在出灵前大经理专按嘱一人看管孝子盆,因有人专偷此物。

这又为什么呢?在农村青年夫妇有不生育的去偷此物;有只生女不生男孩子的也偷孝纸盆。再一种是去世的此人寿长福大,事事如意者千方佰计的偷,看管孝纸盆的人如若受了好处窜通偷者就没有了。

如若此物在,迎灵牌到家了才拾去孝子盆。留它何用呢?农村每户自已蒸馍,把此物洗净后用来搅发酵子。叫做酵子盆了,于孝子盆(酵孝)缺酉字,那么它的用意是发酵,即后代发发发,什么都就(酉)有了吗。

正因此俗意,一个儿子的好办,可有弟兄二的就卖一对孝纸盆,刚好一户一个。如若有仨的再没经历过卖三只瓦盆的,那只好有一个儿子想发富,隆换在他俩个弟或哥家蒸馍时要取酵头了。个别有弟兄伍的同仨一样取酵母头了,只不过有此物的多搅点面添点水而已,亲弟兄吗。

尊敬的友友们,就此啰嗦大堆,望海涵指导,远祝众位身体安康,万事如意!此,于嘉峪关。




农村出殡时为何要长子摔盆?这个习俗从何而来?

中国农村殡葬有很多习俗被流传之间,其中有很多习俗现在很少人知道他的寓意,比如出殡时要长子摔盆。我们这里一般老人去世会放置三天,在第三天中午吃完饭后出殡,当长子走出屋门时,要在自己屋门口将这三天以来盛烧纸灰的盆子摔碎后,出殡才会正式开始。关于摔灰盆,有以下几种说法。

1、第一种说法,对死者的尊重。在以前,盆子等同于锅,是很重要的一个东西,在家人去世以后,将盆子摔碎,代表毁坏家里财产的态度来哀悼死者,表示对死者的尊重和缅怀。

2、第二种说法,方便带走钱财。在丧礼上,盆子是用来烧纸钱用的,这些纸钱都是大家给死者在阴间用的,在出殡前摔碎装满纸钱的盆子,方便死者带走这些纸钱。

3、第三种说法,家庭地位的转变。在老人去世以后,一定是长子来摔碎盆子而不是其他人,盆子就代表了家庭的权利,谁摔碎盆子以后谁就是这个家的一家之主。

4、第四种说法,在孟婆桥上不喝孟婆汤。相传人死后在孟婆桥喝一碗孟婆汤会忘记这一世的事情,在盆子底部会有一个洞,在喝孟婆汤时孟婆汤会在底部全部流掉,逝者喝不到孟婆汤,还会记得这一世的亲人。

摔灰盆也有很多讲究,比如,摔灰盆的必须是长子,女婿不可以,摔盆如果一次摔不碎不可摔第二次,其他人在走的时候要把盆子踩碎。记得我一个邻居去世后,他家孩子还很小,一次没把盆子摔碎,想捡起来再摔第二次,被长辈拉住,让其用脚踩碎。

出殡时长子摔盆子,不管是迷信也好,还是传说也好,都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一个习俗。以后会慢慢忘了他的含义,但是这个风俗会一直流传下去。




问:农村出殡时,家中长子手持瓦盆摔碎,为啥要和瓦盆过不去?

农村出殡摔瓦盆,有的地方是摔瓦,这叫"当大事″,意思是顶梁柱折了,塌天了,倾家荡产发送老人。

摔瓦盆时是掏一簸箕草木灰撒棺前地上,上面铺一张黄纸,黄纸上用一块捣衣青石砸上,青石上放着这个瓦盆,众孝子面对灰石前后依次跪下,主丧孝子手持引魂幡跪在最前面,丧事主管喊声"起灵″,主丧孝子拾起瓦盆高高举起,用力往青石上一摔摔碎,扛起引魂幡站起来痛哭着转身就走,次子双手端着亡灵牌位紧随其后,众孝子也都痛哭着站起来依次跟在后面,再后面就是十六杠的杠夫抬棺,棺后面跟的都是女孝子。

据说摔瓦盆青石下面的草木灰,掀开后有印迹,这印迹是个什么图案,故去老下世转托生就是什么。

摔瓦盆的不一定非是长子,头孙顶一子,长子不在时这事就由长孙代替。摔瓦盆扛幡必须出自长房,端灵牌则是次之。

摔瓦盆并不是跟瓦盆过不去,而是"当大事″拆房卖地不过了,也要发送老人。




各地方各有不同的风俗,皖西的出殡风俗,是由聚众其中一位,(也称呼为八大金刚,也就是抬棺材的,)。用顶柱(用中途休息片刻的一根带有丫技的木棍,)。把化钱炉(是烧给亡者的纸钱的火盆)打碎,

打碎化钱炉表示这用具己碎,以后不再使用了,表达了亡者已去不复返,生者要好好活着“碎碎平安”!!




在农村老人去世将会有很多的风俗和忌讳,每种习俗都有很多的由来。对于农村人来说,在老人下葬的路上,将会由长子摔盆,且摔盆时一定要摔碎了。为什么会有这个习俗? 其实摔盆的习俗在很久就已经开始了流传,陶业的祖师爷在临终前定下了一个规矩,如果谁能够将盆摔掉,那就会成为他的继承人,这样一来就有了摔盆的习俗。

当然摔盆之说还有不同的版本,一般来说摔盆可不是随便摔的,这个盆一定要是烧纸祭祀的盆。同时盆的中间要有一个圆孔,这样一来就意味着人游走在阴阳之间。

这个盆一直放在死者灵前,一般吊唁的人都会将准备好的纸钱拿出来,并且当场就会将纸钱放在盆里烧着,且盆里的火要一直不断,直到在下葬之前都要不停的烧纸。在老人下葬的时候,往往都会由长子将灰盆顶在头顶,在遇到一个路口的时候,这时候下葬队伍将会停下来,同时长子将盆狠狠的朝地上摔,一般来说越碎越好,这样也更加的吉利。

在摔盆之后也就意味着死者正式离开人间,将会前往阴间,死者的一生将会彻底结束,一辈子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当然在摔盆之后,家族亲邻将会给老人磕头跪拜,送走死者最后一程。之所以会由长子进行摔盆,其实也很容易理解,毕竟我国从古到今就有嫡长子继承制的说法,正所谓“长子如父”,所以长子在家族中的地位最为重要。通过以上的解释,相信大家都已经明白,你有什么见解呢?




各地的农村都有一套完整的丧葬习俗,这些习俗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沉淀,直到如今,很多习俗还在继承,对于这些习俗的说法也是颇多,农村不同的风俗习惯,也被称之为:十里不同规,百里不同俗。各地的风俗习惯都不一样,尤其是对于丧葬事宜,有时候相隔没多远的距离。就有不一样的规矩。在很多地方的农村,有一项风俗习惯,那就是在出殡的时候,要长子将瓦盆摔碎之后,出殡才开始进行,这样的习俗有啥说法呢?

这种习俗在笔者这里也有,出殡前夕,准备妥当之后,执事人喊起灵的同时,长子会将手里的瓦盆高举,使劲的在地上摔碎。然后丧葬队伍才开始前行,这样的操作也被叫做:摔劳盆、摔老盆等叫法。这种习俗在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对于摔劳盆的说法各地也都有一套说辞,但大致上还都是有相同的含义,首先要注意的这个称之为劳盆的瓦盆,看上去跟普通的瓦盆有明显的不同,这个瓦盆的底部是有洞眼的,这也是普通瓦盆所不具备的现象,为啥要在瓦盆下面留有洞眼呢?

这个就有历史典故,在民间认为逝者到黄泉路上之后,会遇到大家所熟知的孟婆,喝了孟婆给的汤,也就是孟婆汤之后,才会度过奈何桥。开始从新轮回、投胎,当然喝过孟婆汤之后也就等于是重做了系统,一切都一键恢复,把过去的记忆一并消除掉了,孟婆那里也是生意极好,根本不会给你准备碗筷的,都要自备,所以自备的瓦盆就成为了标配。在瓦盆底部留有洞眼,就是能够让汤顺着洞眼流出,从而没有喝汤,也就等于没有完全失去记忆,有可能还会轮回到自己的家里,或者起到对于自己过去不会忘记的作用。

为啥把瓦盆摔碎,其实摔劳盆的寓意,跟烧纸马器皿等含义一样,也是都要被逝者带走的含义,也等于瓦盆一响,就会被管理方所接受,仪式可以开始的寓意,也有一种说法是摔瓦盆是表示后继有人的说法,如果没人进行摔盆,等于后继无人,也是没有善终的,所以摔劳盆都是有长子进行,长子不在长孙完成,没有儿子的可以由家族比较近的侄子来代替,没有儿子的,只能是本家的关系近一些的,来代替儿子完成这件事情。

在过去的农村,还把摔劳盆喻为继承人的说法,也就是说谁摔劳盆,就等于继承了老人的遗产,过去遗产较少,大都是继承一些土地、房屋或者是宅基地之类的,摔劳盆也是出殡之前最后的一道仪式,瓦盆一摔碎,仪式也就正式开始。对于这样的习俗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瓦盆   长子   长孙   农村   纸钱   烧纸   盆子   逝者   孝子   死者   习俗   风俗   家中   说法   老人   民间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