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辉当年为什么没有作为单打选手出战雅典奥运会?

理由其实很简单,当时孔令辉巳经29岁了,高峯期巳过,此时二王一马当道,加上小球改大球(38一40),参奥人数减少,孔令辉虽未退役,但巳经不具竞争力了,世界排名也从当初的世界第一,一直下滑到十名开外,当然无法上雅典奥运会了。到2006年就正式退役,受聘当女乒教练、主教练去了。

孔令辉的是个天才的乒乓球运动员,现在不是说日本搞什么隔代培养小选手如张本、平野等么?其实孔令辉、刘国梁、冯喆那一批选手早在12一I3岁时,就被许绍发发现并集中在国兵提前培养,并很快成长,十六七岁就在国际赛场斩露头角,是当时主力马文革、王涛们的接班人,及有力争夺者。其中孔令辉、刘国梁更是具有竞争力,大有抢班夺权之势。

孔令辉的辉煌时期,起点就高,1995年天津世锦赛,他和刘国梁包揽冠亚军,正式成为男乒主力,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他与王涛首先被确定参赛人选,此时的孔令辉巳是男乒的绝对主力,和王涛的任务是争金夺银,而刘国梁尚存在争议,丁松是其劲”敌”,因对老瓦有胜绩,为保障孔、王夺冠概率,蔡振华舍丁上刘,让刘国梁去当清道天,为孔、王夺冠上保险。但人算不如天算,老瓦被黄文冠打败,而孔令辉却被无冕之王金泽珠淘汰了。而王涛虽闯进决赛,按常理,刘国梁平日是他手下的败将,冠军应该手到擒来,却不想心态发生变化,刘国梁夺冠了。有人说王涛带伤参赛,不知是不是这个原因。而孔令辉因此一战,使他奥运之冠延迟了四年,直到悉尼奥运会才圆大满贯之梦。

到这时,这两位当年的双子星:刘国梁、孔令辉巳经走过了辉煌期,都先后实现了大满贯夙愿,而马琳、王励勤、王皓也成长起来,成为男乒主力,由于小球改大球,首当其冲的是刘国梁巳明显不适应,制约他的打法,不得不早早退役当男乒教练去了。而孔令辉虽在坚持,悉尼奥运会之后,也在走下坡路,世界排名一路下滑,风光不再了。

此时的孔令辉可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二王一马巳进入当打之年,而马龙等此时也开始进入国家队,孔令辉随着年龄增长,到雅典奥运会时快30岁,作为人才济济的国乒,孔令辉巳经没有什么竞争力了,奥运参赛名额又少,孔令辉自然难上参奥名单,与当年亚特兰大奥运形势已非同日而语了。孔令辉再坚持也只能是延续运动寿命,长江后浪推前浪,孔令辉只能”靠岸”,变运动员为教练员,后来就成为施之皓之后的女乒主教练,继续他乒涯的辉煌,这是后话,不提。

图中的老瓦比孔令辉坚持场上拼搏,直到39岁,而孔令辉也坚持到31岁,刘国梁27岁就转行了。中国不比外国,国乒人才济济,不可能让老将打那么久,因为年轻人早把他们比下去了。不象老瓦、波尔们,他们不打就无人了,这是他们幸福的烦恼。国乒老将可没这个福分,即使象马龙、许昕、丁宁、刘诗雯这样坚持,要不是为了东奥,以老带新,恐怕也该退役了吧?

所以讲,当年雅典奥运会孔令辉未上奥运会,就很好理解了。拿到国际上去比,杠杠的仍然是强手,但在国乒内部巳不具竞争力了。按实力及培养前途考虑,肯定选拔不上;这是曾经的主力队员都要经历之路,更别说其他非主力队员了。孔令辉的当打之年也经过了十来年,该夺冠的都夺了,大满贯是其最荣耀的事,可以了:值得一生的骄傲!




感谢邀请。

当时的主要原因,是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之后,国际乒联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先是将38mm的球改为40mm,接着实施11分制比赛和无遮挡发球,直接导致了国乒的一些顶尖高手难以适应。



改大球后,刘国梁的发球威力明显下降,最终在27岁的大好年华退役当了教练。而孔令辉是技术和灵巧型打法,身体力量偏小,打大球也不占优势,两人再也无法再现小球时代的光芒。而王励勤、马琳则后来居上,及时补上了国乒“双子星”的空位,逐渐成为中国男乒的核心。



与此同时,奥运会预选赛的参赛规则也在发生重大变化,国际乒联为了限制中国队的优势,把奥运预选赛由三人参加改为一人参加,这就意味着,谁能参加奥运预选赛,就铁定会成为单打第三人。



当时男单世界排名第一、第二位的分别是马琳、王励勤,女单是张怡宁、王楠,这四人将直接获得奥运单打资格。预选单打资格的竞争,围绕着三号人选展开。



男单三号之争,集中在小将王皓和老将孔令辉之间。改用大球后,孔令辉的状态每况愈下,虽然还有年轻选手难以企及的大赛经验,但面对新的比赛规则,已经是无力回天了。而当时王皓的直拍横打技术,已经日益成熟,尤其是在卡塔尔团体世乒赛中的完美表现,征服了所有人,为自己进军雅典加上了重重的砝码。



经过反复权衡,国乒教练组最终决定,由王皓出任男单三号人选。而孔令辉只能寂寞退出男单比赛。2004年雅典奥运会以后,国乒“双子星”渐渐陨落,正式成为历史。

原创内容,真实态度,理性观察!欢迎大家的评论和关注!谢谢!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男乒派出了王励勤、马琳和王皓三人出任单打,而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实现了大满贯的孔令辉最终落选了大名单,他的落选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小球改大球后导致了孔令辉的硬实力不够,快速崛起的新人们代替了他的位置。

2000年悉尼奥运会,孔令辉在男单决赛中3-2力克“乒坛常青树”瓦尔德内尔获得冠军,从而实现了大满贯梦想。但是在2000年之后,国际乒联对比赛用球由原来的38mm升到40mm,另外还改用了无遮挡发球,直接导致了刘国梁过早退役,没有退役的孔令辉优势也不再,2001年大阪世乒赛团体半决赛,作为主力的孔令辉接连输给金泽洙和吴尚垠一人丢掉两分,要不是刘国正决胜盘挽救7个赛点击败金泽洙,孔令辉一世英名恐怕留下瑕疵。

2001年世乒赛男单决赛中,孔令辉大比分2-0领先最终被王励勤3-2逆转痛失冠军,这是大球新王和小球王者的第一次正面交锋,2003年世乒赛男单半决赛,奥地利的施拉格4-3险胜孔令辉,在决赛中他又击败朱世赫获得冠军。两次重要大赛都没有获得冠军,这是孔令辉最终失去雅典奥运会的重要原因。

大球改小球后,马琳适应的很快,他获得了四次世界杯男单冠军,其中2000年和2003年两次夺冠是他能参加奥运会单打的重要砝码,当时他又是世界排名第一,王励勤势大力沉球单板质量高,对大球适应的也不错,王皓直板横打技术独步天下,奥运会前状态也非常好,三人在硬实力上都已经超越了孔令辉,这是孔令辉失去奥运会机会的根本原因。

人算不如天算,王励勤、马琳和王皓三人都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单打,大赛经验不足的问题暴露无疑,最终国乒派出最强男单阵容却获得最差战绩,这是国乒的重大失误,也是刘国梁当上主教练失掉的最重要比赛,那种刻骨铭心的记忆令他终生难忘,这也是他目前在决定奥运最终名额时不能早早下决心的原因。




孔令辉雅典奥运会之所以没有获得单打资格主要还是状态下滑了,再加上年轻小将的崛起导致他在国家队的竞争力和统治力不足以支撑他去参加奥运上比赛。众所周知,孔令辉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跟乒坛常青树瓦尔德内尔苦战5局,最终凭借超强的求胜欲望和技高一筹的发挥3-2险胜对手,摘得奥运会男单冠军。自此孔令辉正式荣升大满贯家族。同时这场胜利也让孔令辉成为小球时代的终结者!

回到问题本身,孔令辉是典型的横拍两面反胶弧圈球打法。球商很高,风格特点是两面实力均衡,对落点和线路控制得心应手,善打相持球,没有太明显漏洞,但缺乏杀板,力量略显不足,特长技术不够突出。

那个时候国际乒联对乒乓球本身进一步做出了调整,小球改为大球,这种变化让很多运动员感到不适应,孔令辉深受其害,反应在比赛成绩上就是连续两届世锦赛与单项冠军无缘,即便是国际乒联巡回赛也很难染指冠军。成绩的下滑让孔令辉感到无奈,尤其在球场上的自信和士气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而这种心态的变化反过来影响到他的成绩更加不理想

另一方面,国乒年轻小将的迅速崛起也是孔令辉无缘单打资格的重要原因,尤其王皓的直拍横打技术越来越完善,在国际比赛中成绩比较突出,同时马琳和王励勤逐渐成长为国乒的顶梁柱,国乒从培养新人的角度出发,让马王带着王皓打,就这样孔令辉错过了雅典奥运会单打资格。

值得一提的是,那一届奥运会非常邪乎,如日中天的马琳倒在了老瓦的拍下,王励勤则被王皓意外淘汰,决赛中王皓被柳承敏的搏杀战术搞的方寸大乱,最终男单冠军花落别人家。

最后,孔令辉曾经为国乒做出了很多贡献,值得我们尊重,期待他赶快回归国乒!以上是我的回答,期待大家的点赞和关注。




在雅典奥运会时候孔令辉已经过了巅峰期,水平不免会有所下滑,不及正值巅峰期的王皓、王励勤和马琳。







孔令辉在当教练时曾给队员说,他拿了悉尼奥运会男单金牌后,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四年后居然报不上单打。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自悉尼之后孔令辉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输球次数非常多,而且很多是关键场次,报不上单打实属正常,因为二马一马的实力确实比他强。

具体来说,孔令辉不上单打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规则的改变使得实力下降。无遮挡发球对孔毫无影响,他本来就不靠发球,原本发球就没遮挡。改大球影响很大,孔力量旋转均不突出,大球后劣势放大,而速度的优势减少。11分同样影响不小,孔属于慢热型。

二,技术无升级,多年吃老本,已然落后于时代,特别在小球和反手技术上,明显落伍。

三,2001年世乒赛团体赛惨败韩国,2003年世乒赛输给施拉格,世界杯输给波尔,自悉尼之后再未获得一个单项世界冠军,外战输球太多,成绩没有说服力。

四,王皓横空出世。2004年世锦赛团体赛王皓表现神勇,保持不败,决赛横扫波尔,体现出明显的技术优势。赛后孔令辉心服口服,说王皓确实比他更有资格去奥运会。

其实,孔令辉还是有很大机会报上单打的,他自己后来说,如果2001年和2003年的两个世乒赛能拿下一个单打冠军,那整个人的心气就不一样了,而这两届比赛,他都是很有机会的,只是被自己浪费掉了。

在雅典奥运之前的一年,孔令辉才真正有了危机感,技术上有所改变,状态上也有所提升,在队内大循环赛打了第一(女子第一是时年15岁的刘诗雯),但为时已晚,这个世界已经不是属于他的了。




应该是为了更稳的拿下双打吧,再说那个时候他的状态并不好。




提到了乒乓球这项运动,我想作为中国人一定是最有发言权的,这是因为在世界乒坛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乒乓界诞生的世界冠军,数量一定是最多的。庄则栋,蔡振华,刘国梁,马龙,一代代乒乓球世界冠军的名字也承载着每一代球迷们的乒乓记忆。

在中国还有这样一位乒乓球世界冠军,他因长相帅气,被球迷们称为“乒乓王子”,他就是孔令辉。

1975年,孔令辉出生于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自幼接受乒乓球训练的他年仅12岁就被国乒教练蔡振华看中,选入了中国国家队。不过,当时的中国国家队正处于新老交接的过程,球队中并没有一位能够接班的年轻小将,而孔令辉的加入就正好弥补了当时的空缺。

俗话说得好“英雄出少年”,用来形容年轻时的孔令辉是再好不过了。

1990年,15岁的孔令辉就在决赛中击败了老一辈的世界冠军选手陈龙灿夺得了中国乒协杯冠军。

在此后的几年内,孔令辉不仅在单打比赛中发挥出色,在双打比赛中也与自己的老朋友,队友刘国梁聚聚夺冠。

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孔令辉更是力压群众,在决赛中击败了国乒老对手瓦尔德内尔夺得奥运会单打金牌。

不过,由于在2000年之后,国际乒协调整了乒乓球球的大小,由原来的小球改为了大球,孔令辉的表现也因此受到了不少影响。此后的大赛中,孔令辉虽然作为首发队员出场,但是赢得的奖项大多都是男团冠军,双打冠军,而单打冠军几乎与他无缘。

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中国国乒的参赛阵容中没有了孔令辉。不过,当时的孔令辉已经29岁了,与一些年轻的球员相比,他渐渐开始失去了竞争力,而且小球换为大球后,许多球员受到了影响,而孔令辉与那一批中国队员再也无法重现当年的辉煌。因此,孔令辉在雅典奥运会开赛之前被替换掉也是合情合理。最终,国家队选择了更为年轻,打法更为先进的王皓参赛。

自那届奥运会结束之后,孔令辉放弃了单打项目转为双打选手,打了一年球之后正式退役。

如今,虽然孔令辉已经退役多年,但是他依旧在球队中担任着教练一职在背后默默付出,他为中国乒乓球事业做出的贡献仍旧值得我们称赞!




名额被王皓顶掉了 现在看来 这个选择 对于孔令辉和王皓 可能都是一个错误

雅典奥运周期 世乒赛孔令辉一次亚军 一次四强 世界杯一次亚军 虽然都没有最后登顶 但综合成绩 远远好于王皓 如果他去雅典 即使无法夺冠 完成和队友会师的任务 应该问题不大 这对于坚持了四年的老将 也是最好的回报和结局

04年的王皓 无论是心理和技术 都未臻成熟 最后决赛负于柳承敏 更是对他的整个职业生涯 蒙上了厚厚的阴影 以致以后多次在决赛输球 直到退役 也没有完成大满贯的伟业

如果历史能够重来 我想王皓会对教练组说一声 这届 还是让孔哥上吧




受伤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单打   波尔   雅典奥运会   悉尼   世乒赛   男单   双打   小球   乒乓球   中国   选手   主力   奥运会   决赛   当年   冠军   奥运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