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技术如此难搞如此复杂,韩国人是怎么会的?

本来是路过,但看了前面的回答有许多错误,我就不请自来凑凑热闹了。我们熟知的芯片主要分为两大类:处理器和存储,处理器是美国人为王,存储则是韩国人称霸,代表有三星和海力士,这两家主要是做DRAM(用作手机的运存和电脑的内存)和闪存(用作手机的内存和电脑的固定硬盘),其中三星最能代表韩国的半导体存储产业在全球的影响力。

三星集团的前身是成立于1938年的三星商会,主要做鱼干和水果出口的买卖,典型的小本买卖。

下面就讲讲三星如何在半导体存储领域麻雀变凤凰的故事。

李秉喆感受到污辱

很多人以为,三星半导体起步于李健熙时代,其实最早是从他爹李秉喆(三星创始人)开始的。三星最早是卖鱼干的杂货铺,不过到1970年,李秉喆已经把三星变成一家家电公司,生产电冰箱、电视机等家电产品,看起来上档次了。

但三年后,三星这种上档次的买卖不好做了。由于三星家电产品需要的半导体采购自日本企业,1973年全球石油危机爆发,日本人对三星吝啬起来,不供应半导体。结果,三星的电视、冰箱不得不停产。

三星介入半导体最早是从李秉喆开始,而NEC的闭门羹让李坚定进入半导体的决心

好好的家电买卖就因为半导体停摆,而且给钱日本人也不卖。李秉喆感觉受到了污辱(个人认为没赚到钱心情不好也是原因之一)。

不过,将杂货铺干成正规大公司,李秉喆也是有两刷子的,他发现当时日本开始举国调整产业政策,从钢铁、水泥、造船这种傻大粗的重工业,调整到半导体、电脑、新材料等高科技新兴产业。

嗅觉灵敏的李秉喆同志立即闻到了金钱的味道,本着“你能赚钱我也能赚钱”的原则,决定三星也要做高大上的半导体。

李秉喆再次感受到污辱

李秉喆找到好哥们NEC会长,提出要学习半导体技术。李同志这么做有他的道理:交友千日,用友一时,现在考验友谊的时候到了。他忘了“在商言商”和“亲兄弟明算账”的古训,和NEC会长的友谊小船说翻,马上就翻了。NEC会长说:李大兄弟,借钱可以,借技术的不行!

于是,李秉喆再次感到污辱,而且是一生受到的污辱中最大的一次。回去后,他给三星经营层下了死命令:“必须超越NEC!”

但决心归决心,怎么把决心落地才是最重要的。

三星在1982年成立特别工作小组,经过6个月搜集、分析信息,最关键的是找到在美国半导体企业和大学中工作的韩裔工程师和科学家帮助研究市场、甄别技术供应商,成功地找到陷在亏损泥潭愿意出售技术的美光科技,购买了64K DRAM芯片设计技术许可。

三星从此进入半导体朋友圈,不过,在这个圈里,三星当了差不多10年小跟班。到1992年,三星当小跟班当腻了,想挑战生产256MB容量的DRAM。当时全世界还没有生产这么大容量的设备,三星投入1700亿韩元,花了两年时间研发出设备,同时开发出相应的设计和工艺生产技术。1994年8月,三星全球首发256MB DRAM,领先日本、美国。

三星半导体在李健熙手里完成超越对手的目标

后来的故事大家就比较熟悉了,三星在前面跑,陆续超越对手,日本半导体企业逐渐从老大位置退居吃土专业户,一大波日本半导体企业开始走上变卖家产的没落生活。

简单总结一下,三星在半导体领域麻雀变凤凰的秘诀:

  1. 向行业第一名持续不断发起挑战,同时制定配套的落地措施,包括组织调整、业务分工以及详细实施计划,并设定超出员工现有能力的目标,迫使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产生危机意识,带动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2. 逆周期战法,在行业不景气对手缩头过冬时,三星逆势加大投资于设备和工艺研发,当行业复苏时,三星可以领先对手早早投入新品抢占市场;

  3. 为学到技术,不在乎路子野不野。典型的做法是,想办法(各种姿势都有,能学到就行)把供应商的技术经验学到手,消化吸收改良后变成自己的技术,然后想办法申请专利;

  4. 产品开发有自己的一套,通常的做法是购入对手产品,仔细分析三星产品和对手产品的差距,找出差距产生的原因、背景,制定解决差距的方案,确定超越的方法,然后推出产品超越对手。




韩国的芯片技术确切的说是三星的芯片技术确实很牛,海力士也不差。

说到芯片,很多人可能觉得的英特尔、高通、AMD、台积电、联发科这些企业才是搞芯片的,却不知道三星的芯片业务在世界上具有具足轻重的地位。

可能很多人最熟悉的就是三星手机,目前三星手机世界销量排名第一,所以很多人就以为三星只是一家简单的手机生产商,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手机业务只占三星总体营收入的一部分,三星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收入来源是三星的存储芯片。根据三星2018年的业绩报表显示,2018年总营收243.77万亿韩元,约1.47万亿人民币,其中半导体营收86.29万亿韩元,其中内存营收为72.38万亿韩元,兑换成人民币分别为5207亿和4368亿人民币。

目前三星在移动存储芯片销售上已经占据了领先地位,就连强如苹果也只能选择使用三星的显示屏和内存,三星电子在全球产芯片市场占有率达到16%左右。

至于为什么三星能在芯片领域闯出一片天地,其发展的历史过程很多答友都说了,我们在不一一列举,我们就来想说下,为什么三星能把芯片技术搞好。

第一个、三星有野心,不服输,舍得花钱搞研发

三星原来是一家做鱼干的企业,后来慢慢做到了家电,而家电需要芯片,当时三星的芯片主要从日本进口,但是在70年代,日本人不卖芯片给三星了,没有了芯片,三星的电视机等家电产品就相当没有了大脑,所以三星的家电业务职能停产 。被日本人摆这么一杠,三星的创始人李秉喆感到了极大的耻辱,所以李秉喆生死看淡,不服就干,日本不提供芯片那就自己生产,而且李秉喆下了死命令,必须研发出芯片。

但是芯片哪是你想研发就研发的?技术积累、人才在哪?再说三星宣布研发芯片的时候,该产业已被美国镁光、日本三菱、夏普等企业牢牢占据,美国依靠长期以来的系统集成的技术积累优势,日本依靠长期积累的应用科技等,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这个时候三星贸然进军芯片领域就有点鸡蛋碰石头的意思了。

然而倔强的李秉喆就是不服输,更是咽不下被人摆布这口怨气,所以决定投入巨资进行芯片研发,最初投入是1700亿韩元,之后也在不断加大对芯片的投入力度,为此,三星在研发芯片最初的几年甚至处于亏损的状态、

比如83年,半导体价格史无前例的暴跌,日本企业依靠技术及成本优势,大幅降价,64位芯片每片价格从4~5美元暴跌至最低时只有25美分,而当时,三星生产64位芯片的成本是1.3美元,这也就意味着,每生产一片芯片,三星需要倒贴1美元。据说1983年三星亏损了3亿美元,这个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了。

不过即便是亏损三星依然坚持加大对芯片的投入,正是这种冒险精神和坚持的精神让三星笑到了最后。不过取得成功后的三星并没有放松研发的投入,而是进一步加大了研发的投入力度,比如前2019年4月24日,三星宣布计划到2030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处理器制造商,这一计划为期10年,将耗资1160亿美元。

第二原因、耐得住时间的考验

芯片研发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完成,而是需要一个时间的积累,这个时间可能会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如果期间因为亏损而放弃,那估计三星就不可能走到今天。

比如三星在三星成功开发64位芯片,但却落后于当时最先进的日本技术将近5年(即便是到了开发1MDRAM时,仍然落后1.5年),如果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根本不能做到赶超日本。幸好三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并在在1993年成为半导体存储器市场领域第一,此后20多年至今,三星没有从这个位置退下来过。

第三个原因、政府的大力支持

三星的芯片的成功绝对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举两个简单的例子:

一个是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为了发展韩国的芯片,韩国政府推动了大规模的改革,将大型的航空、钢铁等巨头企业私有化,并分配给大财团;与此同时,向大财团提供被称为“特惠”的措施,甚至为发展芯片产业,不惜动用日韩建交过程日本向韩国提供的战争赔款。

一个是人才的支持。发展芯片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才,为了吸收更多的人才,韩国实行了一些政策,吸引前往欧美发达国家留学的韩国学子回到韩国,并加入到半导体产业的当中;三星方面则充分利用这次机会,招聘了近140名人才,并用了将近2年时间向三星的工程师及高管们传授半导体产业的经验及技术,之后三星得以开始正式建造工厂并投入量产。

第四个、三星芯片技术有偷来的成分

为了发展芯片业务,三星创始人李秉喆一度向美国镁光及日本夏普派遣员工,以获得半导体产业的初期技术,虽然过程并不顺利,但是三星派出的这些工人对于三星发展芯片至关重要,虽然这些工人看不到图纸,也接触不到核心技术,但是他们通过参与到实际生产当中掌握了不少技术。比如有一位研究员通过自己的手指间距离、身高及步伐数,记录工厂的大概面积及其他参数来记录芯片生产的一些重要参数。

此外,三星还美国硅谷和韩国各成立了一个研发团队,从美国的半导体公司聘用了5名韩裔美籍电子工程博士,另外加上300名美国工程师,这些在美国半导体企业中工作和大学中执教的韩裔美籍科学家和工程师,帮助研究市场、辨别潜在的技术供应商。

除了学习模仿美国和日本,三星芯片的发展还跟台积电有不少关系。比如2009 年,在台积电任职的梁孟松因研发副总升迁不上的问题、愤而离开研发部门,带走了自己的一组人马投奔三星。接下来几年,三星的制程突然研发快速进步,从48、32、28 纳米的间隔时间急遽缩短,且三星的电晶体制程与台积电的差异快速减少。




芯片技术如此难搞如此复杂,芯片如此难造,韩国人是怎么会的?说道韩国芯片的崛起,就不得不说三星,三星的芯片产业的崛起可以说带动了整个韩国芯片产业的发展。三星芯片的崛起,可以说是典型的从草根逆袭到富豪,也可以说是一种倔犟式的要实现“国产芯”的豪赌,加上发展战略及策略得当,三星赢得了芯片技术的战役。

韩国的芯片产业可以说是三星带动发展,在上世纪60年代三星就是一个涉足各行各业的大杂烩,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1969年成立的三星电子,开始了韩国人的“国产芯”的逆袭之路。一个重要的人物不得不提,就是当时韩国三星的少东家(李秉喆的小儿子)李健熙,在美国留学见识了美国的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经过考察分析认为半导体这样附加值高的尖端产业是今后韩国这个资源匮乏国家的出路,于是一场十多年巨亏到大赢的半导体之路由此开始。

李健熙从内存技术着手,但当时半导体技术主要掌握在美日这样的国家手中,于是小李同志几十次到美国买技术、引人才(包括后来有名的梁孟松),反正是能买则买不能买也要搞到手。上世纪70、80年代,DRAM日本是霸主,其击败了如日中天的英特尔获得了这一地位。但三星为了实现“国产芯”的愿望,一步一步一点一滴积累,再加上大手笔买技术购人才,虽落后于日本几年的技术,再加上每年大幅度的亏损,但李健熙依然执着于干半导体产业。

幸好韩国可以说是鼎力支持三星的发展,在这个无底洞的亏损中依然支持者三星。1987年韩国三星终于迎来了历史上的胜利大转折。因日本半导体企业遭受美国发起的反倾销诉讼导致日本半导体收到出口限制,此时DRAM受多年不景气的影响竟然价格回升,三星竟然实现了盈利,并且在技术上还把日本斩落马下。


时隔不久三星半导体超越日本,带动了整个内存产业的发展,包括现代也就是SK海力士,也成为了全球内存的有力玩家。在这场DRAM争夺战中,最有实力的日本日立、NEC、三菱(后整合成尔必达)被全面挑落战马,最后被镁光收购,而同样的东芝内存业务最后也卖身了事。德国的巨头奇梦达也从内存视野中消失。

韩国的芯片发展之路就是一场隐忍战、苦熬战,但舍得投入舍得坚持,再加上当时其国际环境相对宽松,技术、人才、设备等都有办法弄到。经过差不多15年的坚持投入与发展,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成为了半导体全球有力的玩家,特别是存储与面板产业,更是差不多形成了垄断的格局。


更多分享及互动,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东风高扬】。




欢迎在点击右上角关注:「太平洋电脑网」,不定时放送福利哦。

那是因为三星集团获得了韩国举国之力来的。

当年,是日本的技术领先的。但是,日本的重视程度是比不上韩国的。韩国三星集团的太子李健熙在美国留学的时候看到美国的半导体行业发展非常迅猛,而且感觉未来是数字时代,就下定决心要做芯片了。

回国之后,获得了他老爸,也就是三星集团的全力支持,然后就开始做芯片。三星对芯片的投入,真的是非常大手笔的,能够买到的机器一定用最好的;能够请到人才,一定要最好的。就连非常出名的梁孟松都请过去了。当时的梁孟松有多强?他在台积电带领团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问题,他身上光是专利都500多项了。

而且,三星对这些人才的投入真的大手笔啊。传说当时梁孟松收入比三星集团的副总裁还有高,还有各种奖励。

而且,三星甚至还获得了韩国政府的大力帮助,各种产业红利政策蜂拥而至。

但是,日本也很强啊,三星怎么突围?刚好碰上美国送的助攻!因为日本刚好影响到英特尔的市场份额,甚至有大超越的势头;再遇上美国以反倾销管制日本,日本半导体直接受到影响。三星无意中就获得了超越的机会。

同时,三星切入点很妙啊。DRAM行业这个行业非常讲究技术、规模。要是一旦落后了就很难追上来了。胜利的厂商能够获得很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目前,三大厂商是三星、SK海力士、镁光。

三星站稳脚之后就开始钻研半导体其他领域了。可以说,韩国的半导体能够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制造的结果。




这个提问提出问及了1个世界级现象,一言难尽!“韩国人”事实上是特指三星人,把高科技中的“高”真给搞出来的韩国人,从而成为了世界著名高科技大公司的人,而这样的高人遍布全球,当然远远不是满布。

1 韩国三星人厉害

三星人在芯片技术领域是不算很多的全球最厉害人之一。虽然是小国的人,却把三星搞成了全球数得着的高科技大公司,其中包括“会”了芯片技术,关键是“会”了高端芯片技术。

值得中国半导体人去学习其精神、去借鉴其经验。小门小户的人精神显在、成果显著、经验显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这个大国的半导体人本来就同样善于学习、擅于借鉴,况且技尚不如三星人。

2 全球已经“会”高端芯片技术的人都是哪国的?

首先说怎么才算是“会”了高端芯片技术?把“如此难搞”的芯片技术给搞成容易了,把“如此复杂”的芯片技术给搞成简单了,最终把潜在的内在复杂性还原成了现实的内含着又外显着的高端性,也就是攻克、掌握了相关技术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然后通过对技术的成功运用,推出了高端芯片产品,获得了巨大商业成功。

掌握了高端芯片技术的芯片人不仅包括欧美国家的和韩国、日本的。还包括中国台湾的,台积电人是世界顶级芯片代工人、日月光人是世界第一封装封测人,联发科人也能设计出高端芯片,中国台湾还没有韩国的地方大、人口多呢。毫无疑问,韩国的三星人是全球高端芯片人的形象之一,却又是个缩影

中国也有高端芯片人。华为人把芯片设计技术还原成了世界一流,只不过中国大陆目前为止还只有华为人成了高端芯片人罢了。中国高端芯片人将来一定会多起来,这是因为现在中国大陆的光刻机制造人也是蛮厉害的,是全世界仅有的“4个”高人当中唯一做到了独立制造出光刻机的,那“4人”中没有韩国人;还因为,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链和供应链已经基本形成了,包括国产化光刻机的,这具有独有性!对于孕育出、催生出、支持出更多中国高端芯片人意义重大、深远,包括但不仅限于为中芯国际人拥有国产化高端以至世界顶尖的芯片代工技术提供基础和保证。

3 全球高端芯片人都是怎么“会”了高端芯片技术的?

共性昭彰。几乎无论哪一国的哪一家高科技大公司芯片人,“会”了的原因是一致的、共同的,关于芯片发展的愿景、战略、策略、经验、教训大同小异,连发生的故事在实质、性质、道理、启示上都是大同小异的,故事具体的背景、过程、情节以及代表人物倒是大不一样,也只能不一样。

共性之一是那些芯片人认识到了芯片技术研发对于支持支撑尽可能多地占领广阔且长远特别是高端芯片市场的重要性。所以,从一开始直到后来都予以高投入、广投资,分别瞄准架构、设计、代工、光刻、封测以及材料技术,共同瞄准的则是最前端的基础技术,其中的后发者瞄准的对象还有先发者当中的先进者、领先者。

共性之二是本就明知如此难搞或者后来发现如此复杂以至遭遇了经济困难、技术瓶颈却都并没有半途而废。这是尤其都具备了的共同特质,几乎无一例外。也都没有转而去一味引进、一意模仿,引进和模仿顶多为辅,却又以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关键是还真就搞成了再创新,如愿以偿地得到了想要的最主要成果,不仅达到了“我也有”,并且达到了“我更高”,超越了引进和模仿的对象!在这个方面,我们国家过去的一些半导体企业却是凸显了“个性”,引进模仿的路走得偏了、远了,以至于陷入了“造不如买”这个误企误国之地而不能自拔,人为性地拉长了芯片技术国产化、自主化的进程

共性之三是芯片人所在国家早早就予以了规划布局督促引导支持调控激励。本国的芯片行业管理层则充当了桥梁纽带特别是组织带领人、助推助力者的角色,功不可没。我们国家过去的半导体行业管理层却是凸显了“个性”,在“造不如买”这个误企误国之举实施、绵延上起了挺大的推动作用,关键在于竟然是在中国半导体技术发展背景独特,即被以美国为首众多芯片技术先进国长期封锁的情况下,依然向国家建此言、对企业倡此说,还亲自要此钱、办此事。

共性之四是开放合作。全世界高端芯片人基本上都达到了全球化合作的程度,三星人便是如此。华为人过去手持高端芯片设计技术也参与进去了,还同样实现了强强合作,不乏高端和顶级的全球供应商,只是,美国政府后来见到华为5G搞得超越本国了,便禁止本国还有盟国盟友的企业与华为进行高端芯片技术合作。




何必一定要去攻克芯片技术啊?你都不知道换一种方式做事情?韩国有这个技术我就吃了韩国,美国有这个技术我就吃了美国。然后不一样的我们也有这样的技术了啊?何必一条路走到黑




“极客谈科技”,全新视角、全新思路,伴你遨游神奇的科技世界。

芯片技术研发上任何国家与企业不可能一帆风顺,均经历过攻坚克难的艰苦阶段才能够凤凰涅槃而重生。说道韩国的芯片产业,不得不提的就是三星电子这家伟大的科技公司(三星集团三大子公司之一)。三星电子为韩国芯片产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全球也只有三星具有手机90%以上零部件自产的能力。

那么,一起来看看,三星电子究竟经历了什么,是如何来带动韩国的芯片技术吧!


韩国芯片技术发展的艰难之路

通常人们更加喜欢看表面的风光,选择性的忽略了背后的艰辛。对于韩国的芯片技术来说,三星电子在背后经历的磨难并不在少数。芯片可以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处理器芯片、一类是存储芯片。当前处理器芯片依然是美国处于领先地位,三星真正领先的是在于存储芯片。那么,一起来看看三星是如何走上芯片研发的这条不归路吧!

三星芯片的研发起始于李秉喆,发展壮大于李健熙,先后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且韩国政府给予了很大的政策倾斜。1982年三星成立特备项目小组,并且通过美光科技购买了64K DRAM芯片技术许可。就这样,三星通过十年的时间进行技术积累,1992年开始挑战256M容量的DRAM芯片,期间投入了1700亿韩元,1994年开始三星已经超越了美国、日本。当然,其间包括梁孟松的加入,日本芯片产业的没落,三星从巨额亏损到逐渐盈利的一个过程。

鉴于三星在韩国的地位,可以说是举国之力研发芯片也不为过。


三星宣布未来十年将会继续投入1158亿美元用于芯片研发

芯片研发不仅仅靠的是科研实力,这也是一项持续烧钱的产业。为了确保逻辑芯片上的领先地位,三星决定未来十年将会持续投入1158亿美元用于研发。三星本次的目标是超越台积电,成为全球第一大芯片打工企业。同时维持对英特尔的领先,坐稳全球第一大半导体厂商的位置。

相比较而言,我国的芯片产业依然落后,三星电子在未来势必会成为我国芯片产业上的强大对手。


关于芯片研发的问题,韩国处于领先地位的事情,您怎么看?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喜欢的点点关注。





谢谢邀请,

任何技术形成强大的壁垒,都不是一两天能够做到的事情,首先要有想法并且长期坚持去做这件事,从起点看韩国的起点要比日本美国等国家要晚得多,但韩国看好这块的业务并且坚持不懈的投入换来现在今天的局面,上到一个国家下到任何一个人都是这种理念,任何一个行业在兴盛之前几乎都是被大部分不看好,积累的时间长了厚积薄发形成行业的优势。

在这点上日本的足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90年代中国足球打日本足球还是非常轻松的事情,现在基本上没有任何机会,日本足球从大的方针上设定走技术流路线,全面学习巴西足球,开始几年闹出了很多笑话,但决策者不为所动继续推行这种政策,到现在日本足球在全球的排名能到30位左右,在世界杯上经常性的进入到16强中,就是典型的例子,认准一个事情坚持去搞时间长了自然就会有收获,现在中国的足球投入的资金非常多,但整体效果好像越来越差,主要还是底子太薄弱,缺乏长期的规划,很现实的例子全国范围内真正的职业球员数量少的可怜,还不如欧洲很小的一个人口小国的数量多,在这种情况下崛起不了也是特别正常的事情。

中国的芯片技术也在不断寻求突破,无奈差距太大也不是短时间就内把这个差距能够磨平的,所以现在能做的先学会山寨,再去考虑创新性的东西,现在国内芯片已经慢慢崭露头角了像华为的海思芯片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突破,得益于华为公司长时间不计成本的投入,任何一种核心技术没有时间和资金的支持都不能最后开花结果,如同现在的全球第一大软件外包输出国印度,印度政府在软件外包出了相当多的优惠政策以及引导,才有了今天的外包行业的兴盛,外包可不仅仅是软件还有各种服务,每年给印度带来巨额的收入,当前这些成色也不是简单几年的时间,还需要一个长期时间的积累。

在一些核心技术的构造方面韩国日本很多地方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其实韩国的汽车起点也不如日本和美国,但还是咬牙坚持不停的加大投入最终在汽车领域走出一片天地,任何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人能够成功绝对不是偶然的,一定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倒是很多国人喜欢挑剔一些国家的不足之处,任何国家都有不足之处,我们要学习其长处,并且应用在实践中是不是能够提升自己的效能,让自己变得更加的强大,目前中国政对于芯片的支持也是不遗余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一定会拥有属于自己芯片产业,但还需要时间,毕竟任何技术的更新或者变革都需要经验的积累。

现在国内很多企业都在研究日韩企业的一些优良的作风,看看是不是能够引入到自己的企业中来,是很好的事情。学习别人长处拿来借鉴,也是强国过程中的必经之路,永远相信好的一方面会发生,落实到个人也是一样的。

希望能帮到你。




在芯片日渐发达的时代,高端芯片的发展成为了恒定一个企业和国家的标准,只有能做出高端芯片的国家,才能算的是科技发达的国家。

自1981年纳米技术出现并广泛应用之后,随着科技的发展,芯片也通过纳米技术变得越来越小,目前的世界先进的荷兰ASML光刻机能实现最低为3nm的芯片工艺。


我国在芯片的设计和生产中一直很坎坷,直到现在为止也只能制造出14nm工艺的芯片,和其他国家的高端芯片差距还是非常大的。但是相对于我们国家来说,韩国无论是国土面积、矿产资源还是人力资源都没有我们国家丰富,为什么他们在芯片的制作工艺上比我们还强呢?

韩国三星集团发展史

三星集团是1938年由“李秉喆”建立的,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旗下公司已经有三星电子、三星航空、三星电机、三星康宁、三星航空等多达13家公司,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三星最早其实是卖鱼干的杂货铺,但是在1970年的时候,“李秉喆”开始决定生产家电(冰箱、电视机)等。正式的走上电子化企业。

但是在1973年,日本人在半导体技术上还是有决定地位的,三星的大部分器件都是从日本进口,但是当年的石油危机爆发,日本开始断供三星,使其不得不停止生产。

原本发展迅速的家电企业就因为半导体技术也被迫停产,这让李秉喆意识到了半导体技术的重要性,并开始筹划,于是其找到了自己的好兄弟NEC的会长,并向他提出要和他学习半导体技术,但是考虑到技术的保密性,NEC会长还是委婉的拒绝了他,多年的友情就这样说翻就翻。

两次的碰壁让“李秉喆”决定自己一定要超越NEC,在1982年三星成立了特别的动作小组,通过六个月的分析、数据收集,并且获得美国半导体企业和美国大学的韩裔工程师、科学家的协助。通过不断的提升,在偶然的机会下碰到亏损严重并自愿出售技术的美光科技,获得了64K DRAM芯片的设计技术。从此在半导体市场崛起。

整体来说,三星的芯片技术有“盗取”美国的行为,通过在美学习的留学生和工程师来获取技术,并且几十次花大量资金从美国购买技术,引入人才。也碰上了一个好时机获得了美光科技的64K DRAM芯片技术。不光是在RAM芯片上,在2011年还发布了由自己研发设计的Exynos ARM架构的手机处理器,一时轰动全球




韩国有2个企业在这个领域比较牛,一个是三星,一个是海力士。

三星2019年投入的研发经费超过1155亿元,而我国只有华为公司和三星是一个数量级的。

作为比较,台积电的2019年研发经费投入为30亿美元左右,和三星以及华为差距较大。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台积电专注于芯片制造领域,而不像华为和三星涉及到半导体产业的各个领域。

海思的研发经费在24亿美元左右,和海力士、美光的研发投入经费都差不多,在一个级别上。而被我们寄予厚望的中芯国际2019年研发投入约为7亿美元左右,和这些顶级大厂还有很大的差距。

三星公主李富真

当年韩国在半导体领域之所以快速崛起,和当年的美国与日本半导体大战有很大的关系,韩国也是最大的受益对象,当然和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一、想要搞定芯片,第1步是砸钱。

想把芯片搞好,没有别的好的办法,就是要把全国甚至是全世界最优秀的一批人吸引过来。而想把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吸引过来,靠什么?

当然是给出不错的待遇,对于普通人来说,大家还是要过日子的,还是要考虑居家过日子的。

那我们想要搞好芯片这个领域,就需要使劲地砸钱,搞研发。

为什么美国的厂商、三星、台积电等芯片搞得好,看看他们的研发投入经费就知道,这些企业比如Google、苹果、微软、高通、英特尔、美光、亚马逊、Facebook、三星、LG、台积电、ASML等等,他们的研发投入经费都是在全球所有高科技企业当中遥遥领先的。

高科技企业的研发费用大部分都花在哪里了,研发人员的工资待遇是其中的很大一部分。

对于这些技术大牛来说,年薪100万都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了。在国内也有大量的这样的工作岗位。

中芯国际招聘信息

华为招聘信息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招聘一个高级技术专家,一年的费用有可能达到200万以上。而搞研发,需要大量的技术专家,有时候甚至需要超过万人的规模。

二、要有系统的整合能力

有钱只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除了持续地投入大笔的研发资金外,还需要有一定的整合能力。

要知道对于半导体领域来说,他是一个系统工程,有非常多的细分领域,不是一家企业就能够把所有功能整合到一起的。

就比如我们常用的手机来说:就比如苹果手机吧,他需要软件系统,需要摄像头,需要电池,需要芯片,需要存储器,需要屏幕,需要组装代工厂等等。

一台苹果手机不可能由一家公司把所有的元器件和软件都做出来,他需要其它厂家的配合。一部苹果手机参与的国家最起码有美国、中国、日本、韩国等,不可能由苹果公司一家在美国把他制造出来。

同样的,我们想发展半导体,想发展芯片,需要有很强的整合能力,把各个利益相关方整合到一起。

韩国芯片之所以能成功,就在于韩国可以由三星公司把各个系统整合到一起,把各个国家的技术整合到一起,当然自己也有非常关键的技术作为支撑。

同样的本来华为手机马上就要成为世界第一了,而且是高端机也做得相当不错,把全世界最优秀的技术整合到一起了。

这时候美国人看到了危机,就开始限制华为的发展。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同样是国外厂商,美国只限制华为而不限制三星?

那是因为三星还没触碰到关键问题,没有触碰到核心利益,看看当年的美国和日本半导体大战,你就会明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三星   韩国   芯片   华为   技术   日本   美国   半导体   中国   领域   时间   产业   国家   全球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