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人叫人“老师”是什么原因?

济南人见到陌生人问路问事,好叫“老师儿”,这也是鉴别是不是真正济南人的一个重要特征。

关于为什么济南人好喊“老师儿”,听老辈的人说,在七十年代以前不是这个叫法,以前济南好叫“哥们”、“爷们”、“姐们”和“同志”。从七十年代后,“老师儿”这个词成了济南人问话问事的开头语了。现在那些70后以前年代的人,仍然喜欢喊“老师儿”,这也成了济南语言的一个特色。

20年前,有一次在北京出差,路遇一哥们问我:“老师儿”,这附近有厕所吗?亲切的乡音,让我一下子感动了许多,我本能的回答:“老师儿”,俺也正洒磨着哪。两人亲切握手,热泪盈眶,一同寻找方便大门。

每个城市都有每个城市的特色语言,济南除了好说“老师儿”,“么、么”也是一大语言特点。这些就是济南的语言符号,在济南人心里根深蒂固,也让外地的朋友记住了亲切的济南话。




从什么时候起,济南人爱叫人“老师”,应该源于解放后,就跟东北的“师傅”,南方的“先生”类似,济南(鲁西北一带)人叫老师,有着以下几层意思:

1,表示尊重。从古至今,教师这个职业在社会上都是广受尊重的,在古代,能断文识字,教书育人,那绝对会被人高看,所以连带着“老师”这个称呼也就含有了这样的意思。其实在一些传统行业,比如演艺界、文化界等,叫老师也是这个意思,尊重前辈,敬重先来者。

2,“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孔圣人说过的话。山东是受传统文化影响最深远的地方,而济南作为山东省会,又是全身的文化中心,受传统的影响尤为深远。孔子所谓的老师,除了表示对人尊重外,另一个重要含义是:人各有所长,你应该从每个人身上吸取他人的长处,使之变成自己的优点,这样你的修养才会越来越好,而能让你学习的这个人,叫声“老师”也是理所应当。

值得一提的是,济南当地人叫“老师”,并没有把那个“师”的发音坐实,而是在后面带了个儿化音,准确叫法是“老师儿”,这样叫的原因,一方面可以将普通的“老师儿”跟真正的老师区别开来,毕竟“老师”本身是职业的一种称谓,可以避免尴尬。另外,带个儿化音,可以显得更自然更富亲和力,容易让人接受,特别是外地人初来济南,买东西、问路时,冷不丁被人叫一声“老师”,会很难适应,加上儿化音,则更容易接受一些。




济南人爱称别人“老师”,即是一种尊重,又是一种尊称。那么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现在回忆起来应该是六十年代末(文革开始了)到七十年代初,尤其到了上山下乡和知识青年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年代,青年学生待业在家的特多,而又面对生活的实际,到处找“临时”工,久而久知在社会自然中就创出了“老师”这一尊称。

那么从老济南过去对人称呼中,不然有“爷们”的称呼(男女老少介称用),其次还有带姓的“师傅”尊称,再就是下辈人对上辈人的“大爷”“大娘”的尊称。

济南属于一个历史上的文化文明的老城,有她个人文化生活的风俗人情:

一、济南人厚道,受孔孟历史文化影响较重较深,为人知书达礼,懂情重义,对人接触相来是以尊称至上。

二、济南是千年老城,历史尤久,济南又受唐朝秦琼侠义甘胆的影响,在对朋友和接人待物上,更重义气,为人好客,延传了从古到今朋友至尊至上的好风气。

三、而自新中国的上世纪的三十多年中,济南人按着社会主义新风气,发扬济南人以尊待人,以敬待人社会风尚,又创造了大家共认共识的通俗尊称“老师”在济南的通用。

四、而“老师”一词从上世纪六、七十年到今天近半个世纪了,在济南家欲户晓,妇儒介知,共存共用,一声老师即亲即热,心心相印,到改革开放的近四十年后的今天,济南拥有了大济南的名称,入住济南的外乡人也随济南共亨“老师”这一尊称,虽然口音不对,但听起来更加非常亲热,一个“老师”拉近了距离,增加亲近,尤其一些上门服务青年人,一声“老师”让人感到济南在做強做大中,人心也在做強做大,一句“老师”暖人心,在你尊我让中让人更有了一种宁聚力。




大哥王八二哥鳖三哥乌龟四哥爹!

不知道各位听过小时候的顺口溜不,我记得初中时有个外地人路边问路,上来喊了句大哥,这个老师扭头就走了,;问了第二个老师也喊大哥,这人到没扭头走,给他指了个错路,这人走后,那个老师自言自语到这么没素质,骂人吗!所以男的陌生人一般不称呼大哥。再就是对女同志称呼,年轻的称小姐别人不高兴,因为小姐有段时间约定俗成是特殊工作者;年龄大的喊大姐、大妈都对女同志有点不尊重。除非真正年龄大的无论男女都可以喊爷爷奶奶,如果你本人年龄也不小了也可以喊大妈大爷。老师一般就是对自己年龄相差不到一辈份的人的尊称。既不会让人误会,也不会让对方有年龄误差的尴尬。这个老师并不是教书育人的老师,一种习惯俗语了!!!




山东乃圣贤的故乡,礼仪之帮,自然大都崇尚礼仪,对人有恭敬心,称呼对方老师也不足为奇,我发现文化界的朋友都相互称谓对方老师,这样很好,很谦虚,有修养,素质高,倒是希望我们今后都能称呼对方老师,也是对我们人生的一大鞭策与鼓励。




谢邀,我不是济南人,但我知道山东乃孔子故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也就是说周围的人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方面,作为孔子家乡难道有不懂此理的人么?所以他们互称老师那是自然的,也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济南人的谦虚与博学,同时也能展示济南人的儒雅风度。

胡诌,可笑话,请莫喷。谢谢老师。




山东人的特色啊!济南有,曲阜更甚。这是因为,他们那里岀了一代尊师孔圣人呀。


出差学习到济南,我们几个都是老师,在买东西时,店里的售货员都叫我们老师,我暗想,这里的人聪明呀,他们一眼就看出我们是老师。


后来到曲阜,所有的地方,无论问人还是买东西,大家都叫你老师。


老师这个称呼,是个专用的名词。除了学生叫老师外,那些名人大家,也有人叫老师,是一种尊重敬仰的称谓。


山东济南,曲阜这些地方把生人叫老师,并不奇怪,这是因为他们是孔圣人的子弟,有文化熏陶,有文明传递。比其他地方见人叫老板,见女人叫小姐或美女强多了。


我为山东大叔点赞。




不久前,上流君在《天津老大爷管你叫姐姐?莫慌…》的文章里和大家探讨了一番“怎么正确地称呼陌生人”的十级社交难题。

天津人用一声“结界”展现出“卫嘴子们”的智慧,只是出了天津,这招可能就没那么好用了,那怎么办?留言里给大家指了一个新方向——叫“老师”。

▲《天津老大爷管你叫姐姐?莫慌……》文末留言

可能没有哪个词能像“老师”的适配度MAX了。人人皆可“老师”,媒体记者是老师、娱乐圈明星是老师、理发店Tony是老师,甚至宅男们也有自己的苍老师……不过,论起把“老师”这个词用的出神入化,谁都比不上济南人。

开口叫“老师”,走遍济南都不怕▲▲▲

妈,刚才那人问的那个地儿你不是知道么,怎么不告诉他?

他连声老师都不叫,我告诉他干么?

到济南玩,学会“老师”这个词是必备技能,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济南的通行证。

不管对方多大年龄、是男是女,如果你想要找人帮忙,喊一声“老师”准没错,哪怕本来是陌生人,这个称呼也能让你们的关系瞬间亲近不少。

不过,其实济南人称呼“老师”也是解放之后的事情了。在这之前,“同志”和“小姐”是人们最常用的称呼,但是随着时代发展,这两个称呼有些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也开始有了某些歧义,容易让人误会。

于是在这个时候,“老师”这一既高大上又亲切的称呼脱颖而出,从某些行业里对比自己有经验的人的尊称,逐渐演变成一个通用的称呼语,成为济南人的最爱。

“老师,你可真会蹦木根啊!”、“老师,给我拿两个油旋儿”、“老师,你这个衣服杠赛来!”……生活在济南,保准让你有一种天天都在过教师节的错觉,因为济南人真的是太爱喊别人“老师”了,他们已经把这个词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路边的出租车想拉客,摇下窗户说:“老师,去哪里啊?”公交车上有个大姐没来得及下车车门就关了,她用特敞亮的嗓门给司机师傅喊话:“老师,还有人没下车!”小卖店买东西,卖家找钱时也会说一句:“老师,找你钱。”

不过,你要是规规矩矩地讲一句“老师”,那可能会吓到对方。

地道的济南话,在“老师”后面是要加儿化音的,用拼音来表达就是“lao shier”。用济南话说“老师”,从“老”开始语气就是上扬的,结尾再往上挑,既保留了原有的敬重之意,同时又不失俏皮。

为什么济南人这么喜欢喊“老师”?▲▲▲

“老师”这个称呼,不光在其他地方很少见,就是在山东省内,都只有济南、济宁等几个城市使用。

虽然没有明确又直接的证据能够表明“老师”的叫法来源于儒家学说,但是可以想见,鲁中地区作为“孔孟之道”的发源地,影响肯定是少不了的。

战国时期,齐国开办稷下学宫,从此这里逐渐成为天下学术的汇集流传之地,孔子在此开坛授学,讲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诲人不倦”、“因材施教”,这些都影响了山东地区的文化发展,形成了尊师重教的氛围,在为人处世上也都非常遵从礼教。

▲孔子讲学图

“老师”一词受这种氛围的影响,在山东所体现出来的意义和分量,都要重于其他地区,人们一开始用它称呼真的“老师”这个职业的人,后来延伸到称呼某方面比较厉害、帮助过你的人,再到现在,慢慢成了一种敬称,陌生人见面,一开口就让你感受到尊敬。

济南话发音重、短粗,不熟悉的人总会觉得它听起来有些土土的,但是如果你听的时间长、真正深入了解之后,才会发现济南的地方方言其实相当丰富。

特别是在老济南的对话里,很多用词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你从中能感受到齐鲁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要知道,当年孔子孟子说的也都是山东话呀!

比如宋代的“夜来”,明代的“崴拉”、“倒达”、“仰摆”等等,到现在都还出现在人们的聊天对话里。

还有“固踊”这个词,吐槽别人的时候,济南人常用的一句话“你坐就坐好,固踊么?!”,很多人觉得是土话,其实它是个古词,本意是描写“虫行貌”的,在《集韵》中有两处可考。

济南“老师”和济南话一样热情▲▲▲

济南方言在词语上虽然都不是精雕细琢,但是却有自己质朴厚重、恰到好处的一面,读起来反而让人觉得充满热情,充满人情味儿,这一点正如济南的“老师们”,为人实在、仗义、特爱“操心”。

商场里挑衣服,纠结买不买的时候,哪怕旁边的济南“老师”你并不认识,她也会积极地帮你出主意:“这个颜色你穿着挺好看”、“这个我刚才也试来,我觉着还是你穿好看”;

菜市场买菜,“老师”们会热情地教你怎么选菜,哪个摊位的好:“我给你说,那边卖的便宜”、“你看看,你个小年轻,一看就不会挑,这种菜才好”;

公交车上,有老人上车的时候,司机一定会广播“麻烦哪位老师给让一让座好吧”,也一定会有济南“老师”主动让座……

▲协管人员为问路市民指路

记得自己第一次去济南玩,一下火车就蒙圈了,虽然跟着导航,但是怎么也找不到想去的地方,无奈之下,只能问了一个过路阿姨。

阿姨当时给我指了好几条走法,但是因为她口音有点重,而且我对济南的路名实在不熟,说了好几遍都没明白到底怎么走,最后阿姨主动说,要不我带你过去吧,正好也顺路,当时一下子就对济南好感倍增。

“老师”像是属于济南的符号,但是这个词要用方言讲出来才有感觉,可是现在出门,说济南话的人越来越少,说一口正宗济南话的人更少了,也很少有人愿意说“老师”了,但作为一座古城,总要有自己的特色才好。

如果你到了济南,遇到了热情帮助你的济南人,请你一定记得说一句“谢谢啊,老师!”




应该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济南才普遍叫的老师,历史的因素不说了,济南城乡在过去有学艺拜师的传统,文化文艺界的拜师学艺,工业界的纺织、车床、电机、焊工等要学艺拜师,建设行业的木工、瓦工、铁匠等也要拜师学艺的。济南东郊的一个村里,除了近亲戚外,相互之间的叫老师徒弟称呼的很多,师徒关系而且处的很近,遇到了家里有红白事,师徒之间忙前忙后的,显得非常亲近亲切。这种称呼,也是处理关系的一个好办法。济南人称老师,也只要对陌生人之间的称呼,平常同事、朋友之间是不叫的。老师的称呼,在济南家喻户晓,并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合适的,实际上,老师这个称呼看似土一些,但也称得上是济南一种文化。




尊重,尊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济南人   曲阜   孔子   老师   必有我师   叫法   济南   天津   山东   这个词   陌生人   亲切   年龄   地方   社会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