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那些50后、60后,现在过的怎样?

我公公57年的,别的先不说,既然提到50后、60后,那么对这一批人,我们最先关心的就是养老问题。

先晒一下我公公的养老金,公公的养老金可以分成三部分:

1、就是社保,这一项,每个过了60岁的农村老人都有。在我们村,像我公公这样已经领了6年了,每月120元左右,一年1240元。

2、我老公是独生子女,公婆有一份独生子女的补助,这一项好像是没月80元,一年960元。公婆两个人加起来一年1920元。

3、公公以前是村里的民办教师,经过过年的协调,像公公这样做民办教师9年的,每个月补助20元,一年一共240元。

4、就是家里的土地收入,其实现在公婆都不是种地的主力了,他们的地都是我们在种。我们村人多地少,特别是我们家人均7分地,就算两亩,都种的黄桃。去年黄桃价格还不错,两亩地算10000元,不能再多了,再多了你们不相信,我也不相信。

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农村老人的养老,像公公这样的在农村占不到1%,所有的进项加起来不到7000元,而村里同样是老师的五叔,每个月的退休工资就7000-8000元。

而刨除公公独有的两项,独生子女补助,以及民办教师补助,基本就是一个农村老人一年能支配的收入,有多少,大家可以算一算。

公公在村里还是极 少数的存在,如果我们按平均算下来的话,一个老人每年所能支配的收入只有不足5000元,这还必 须要不能失去劳动力,如果不能种地了,每月只有可怜的120元,当然这是国家最 低补助,在农村如果你没有病,120元也可以勉强生活,但人年纪大了最 多的就是身体上的病。

结婚这么多年,我觉得我公公是一个真男人,在很多方面比我老公强多了,就是他身上那股劲,让人感到敬佩。

公公出生的那个年代我们有很多不能理解的事情,比如他能上学,但最后因为成分问题没能参加高考。高中上了一年半赶上运动,不能上学了,就在村里当民办教师,学生成绩在全管理区数的着,但还是因为上面的问题,最后没能转正。

但公公他是个要强的人,说白了,他就是不甘心一辈子当一个农民。教师做不成了,他成了第一批下海的人,同我姑父(公公的姐夫),在镇上办了第一家塑料凉鞋厂,姑父负责生产,公公因为有学问就负责跑业务。那时候,他是几乎是村里第一走出去的,在日照,沂水开门头,卖凉鞋。现在家里还有那些凉鞋,统统都是黑色的,特别结实,耐穿。

后来,鞋厂黄了,我不知道因为什么,也没问。公公又同一个亲戚合伙买了一辆半挂,跑长途,专门去大同拉煤。大概80年代中期,公公敢贷款,敢买挂车,敢走出去,我觉的着需要非常大的勇气和魄力。

87年,公公就成了村里第一个万元户,第一台熊猫的黑白电视,第一辆摩托车,第一个红砖红瓦的大瓦房。别人家院墙还没拉起来的时候婆婆就住上大瓦房了,就因为这瓦房的存在,甚至还给我老公定了个娃娃亲。

但后来,三角债流行,大概89年的时候,公公就欠了人家9万多元,成天的出门要账,要账的人也堵在家里,公公甚至想到过自杀,那时候他才30多岁吧。当然,这些都是平时跟婆婆聊天知道的,公公从来不会主动说起来。

婆婆说,公公背着30斤煎饼在罗庄人家厂子里蹲了两个多月,钱也没全要回来,挂车直接卖了还账了,为此还和合伙人闹僵了。到92年的时候,三角债的麻团才被解开,但早已经无济于事了。

公公在村里属于风云人物,毕竟那么多光环加在他头上。还有上面说的拖拉机也是村里第一台,出过不少的力。但不管公公在外面如何,回到家里总是最听婆婆的话,可能是因为公公成分的原因,婆婆身高才150多一点,公公总是说要不是你婆婆我就是光棍了,所以,他们两个几乎就没吵架过。

再后来,渐渐的农村活了起来,公公买过打井的机器,去新疆打过井,还收过木头,去东北大山里的原始森林里买木头。

但无论怎么折腾,公公一辈子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成功过,也失败过,但从来没走出过农村。

现在公公年纪大了,也没有以前的“雄心壮志”,只是一味的对我们说,一定要让君浩和佳慧(我儿子和女儿)好好上学,面朝黄土,背朝天,这样的日子太清苦了,我们有成功,你们就要更加努力,让孩子有个好的将来。

现在想来,公公做过的事情真是太多了,他这一生也可谓是波澜壮阔,比起现在的我们来说精彩好多倍,但他还是没有成功。

我觉得公公一辈子可以看到很多老一辈人的影子,他们自强不息,努力奋斗,又赶上时代的大潮波澜壮阔。

他们这一代人,吃的苦,我们绝对吃不了,他们那种精神我们也学不来。虽然公公最后失败了,但很多的人却成功了,正是他们这一代人的努力拼搏,才托起了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当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目标。我们80后这一代人也渐渐的成为了生活的中流砥柱,我们托着社会前进的速度也并不慢。

50年代的人都已经老去了吧,公公今年66了,还没有失去劳动力,一直就在帮着我们。他没有走出农民,不是他的错,是时代没有给他机会。

看着公婆日渐衰老的身躯,我有时候就在想,我们这一代人老了会是什么样子。

50后,60后者一代人正赶上社会变革最剧烈的年代,在他们身上不仅仅提现了老一代人吃苦耐劳的精神,更提现着这50-60年国家最剧烈的变化。

像我公公一样的人肯定还有很多,年轻时候因为有点文化,他们都拼搏过,走南闯北,有的人成功了,现在不乏一些大佬都是在这个年龄阶段,但大部分的人失败了,就像我公公一样,过成了一个普通人,不能说坏,因为与以前相比,现在好的太多了。也不能说好,因为与别人相比,他可能不是最好的,甚至还是比较差的。

公公今年66了,渐渐的失去了劳动力,虽然他每天还想干活,还想努力的干活,但我们却不希望他干的太多,经历了那么多,现在也该休息一下了。

50后,60后都已经老了,我们就不要再纠结于他们过的怎么样了,只希望他们过的好,过的愉快吧!




我就是那个年代的,现在过的还不错。不过大部分人没有离开农村,过的不算太好。这里的所谓好不好,主要指经济收入和生活条件。

成分很重要

我算那个时代农村出生的幸运儿,那时候还讲成分,我家是贫农,亲戚也都是贫农出生,所谓“红五类”,干什么都受到照顾。

有机会上高中

幸运的是从我们这一届开始上高中,以前我们村最高学历的是两个初中生。我们一个村有五个人坚持到高中毕业,在周边村不论总数和比例都是最高的。有的村子,竟然连一个都没有上高中的。一个高中生在当时农村就是最高学历了,这为以后工作带来好处,我的几个同学都还不错,有的是医生,有的是老师。

我走的最远,应征入伍到了首都机场。这也是由于以上两个原因,成分最好、当时高中生是招兵的首选。

一个人过的怎么样,除了经济条件和生活条件外,还有许多。这个年龄段的人都已到了晚年,快乐和健康最重要。愿我们的同龄人好好享受生活,健康幸福的走到终点。




这个问题对于六三年出生的我,还是有一定的发言权。要问过的怎样?我用事实告诉你,让您去评说。

生于闹大水,开口子的年代,被嫦娥提前抛弃到凡间的小白兔,早产降临到了一户半工半农的家庭。我有幸读完了高中,赶上责任田分包到户,怀揣梦想的人首先,在广阔的天地里放飞了两年,学会了一个农民生活的最基本的技能,在属于自家的田地里和不会交流的,牛马驴骡一起耕播希望。不安分的我下地拿着喜欢的文学小说,终于身背不孝之名,毅然选择了从军的人生。五年的军旅生涯,更加让我懂得了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美好诱人。立功入党满足了我的梦想。退伍回家,又到了美丽的海河岸边工作12年。

步入中年的我,为了圆父母心愿,抛弃了大都市的生活,回到农村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失去了工作,自己四处打工,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建筑工地的搬砖工,公司食堂的勤杂工,文化公司的办公室主任……为了晚来的儿女,所收入的钱都交给了教育,10多年把儿女供进了高等学校,欣慰的是,爸妈看到了我给他们带来传宗接代的孙男,不在说我不孝。虽然,生活不算宽裕,但是,我很知足。我把希望寄托在了下一代的身上。儿子在求学的路上需要我的助力。

我无怨无悔,每天继续坚持在打工的路上!




我的堂叔,1959年生的,今年62岁、年轻的时候找老婆太挑剔了,一直没有找到自己合适的。人到中年的时候想将就,却被女方骗了钱,本来想依靠自己的大哥家里,无奈却被人算计,最终只能领养老金。


堂叔在25岁是他人生最得意的时光,那时候他做鸭鹅倒手生意,每天几乎日赚斗金,也可以说他是一个奸商从水库养殖户抓来的鸭,再用一个自己制作的设备,把沙子和水,还有一点稻谷,用设备把它导到鸭子的肚子里面,在赶集的当天就抓到街上去卖,这样操作,一个鸭子可以赚一倍的成本。


只要是当天没有卖完的鸭和鹅,到晚上几乎都会死掉,所以那段日子里天天都有鸭肉吃,因为有时赶集下雨的时候,几乎就卖不完了,回到家里必须要快速处理,把它杀掉,多的鸭子就便宜送到烤鸭店,少的就自己在家里处理。

做生意赚了一些钱,然后就传的十里八乡都知道了,而且当时他正处于年轻力壮,人长得又挺帅的,十里八乡就有很多媒婆,天天当上门来想拉一条亲戚,那个时候最流行的就是媒婆上门说媒。


每次别人带女孩子过来看的时候,不是嫌女孩子家里太穷配不上她,就是觉得女孩子长得太高或者太矮,又或者太胖太瘦,总是没有看上眼的,不过这也是他应该有的权利去选择,谁叫他是成功人士,有一些毛遂自荐的长得确实漂亮,但是又嫌弃人家胸部那个位置有一颗印记,最终到了27岁都还没娶到老婆。


那一年叔叔的妈妈出车祸去世了,对他的打击非常的大,而且也得了一笔赔偿,那笔赔偿他和他大哥两人平分了,在家里觉得已经没有家的感觉了,然后就想着出去外面广东闯一闯,一出去就是10多年。

因为家里还有一个哥哥,已经娶老婆,生了两个小孩,小孩都蛮大的,他哥哥得了癌症,熬了半年多也没见他回来。家里人都不知道堂叔在外面是死是活也没收到一封信,大家就当他不存在,正常的生活。

他的嫂子在家里带着两个小孩,过得确实很辛苦,没有任何的收入,只能靠家里种一亩三分地的田来维持生活,家里的房子都是土房子,下雨的时候经常漏水,他们是属于比较穷的一家了。


我现在来重新归类一下我们之间的关系,要不可能你在读这篇文章的话有点懵,不懂我的角色是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我所指的堂叔就是和我爸爸的爷爷是同一个爷爷。

在他哥哥去世后,那一年堂叔就突然回来了,而且看样子在外面混的也不是很好,都差不多40多岁的人了,连老婆都没有。

听说在广东打工的时候,别人介绍了一个离异的妇女,听说那个少妇带了一个儿子,而且自己的丈夫已经死掉了,想找一个男人依靠,叔叔本来想着和别人建立一个新的家庭,但是后来还被别人骗了钱,把身上骗得精光,然后别人就离开了他。


叔叔这次回来很多人就开始纷纷的议论,说叫他跟嫂子将就着过算了。叔叔就经常跟别人说,自己愿意嫂子也不一定愿意啊!而且还有两个侄子。

他们住的房子是同一个院子里面的,至于他们在一起住的时候,有没有发生那种关系,别人就不清楚了,因为后面引发的事情让别人很是怀疑。


叔叔自从回来了之后,就再也没有出去外面广东打工了,而是在家里开始耕地种田。嫂子家因为没有男人,所以他就经常帮嫂子干活,也常常引到一些人的议论,觉得他们的关系有问题。

那一年,家里发生了洪水,把家里面都泡了一天,很多那些泥房都被泡化了,叔叔她家的房子还有他嫂子的房子也是一样,房顶都掉出来了。


他嫂子准备再建新房的时候,向叔叔借了几万块钱,叔叔也毫不犹豫的掏了出来,嫂子还说等以后等他老了,她的儿子他们就会养他,而且这个钱只是暂时借的,等以后有了会还的,他把这笔账登记在一个本子上面 ,那一天我无意间被我看到了。上面记录着,拿小叔的6万块 ,还有小孩姑姑的,18,000.。

可能是他的嫂子给了他的希望,或者给他许了什么承诺,那一年房子建好了,叔叔就到我们隔壁镇上的一个砖厂上去打工,工资收入也还可以,但是就是太辛苦了。


在那边有吃有住的,但是他每个月都会回来一两次,真的不得不让别人怀疑他和手机有另一层的关系,而且他每个月赚到的钱都拿给他嫂子来装修房子。

直到有一年,事情发生了很大的转折点,叔叔在工作的时候不小心被砖头砸到了脚,后来脚就瘸了,就不能继续来在那里工作,回到家里来养老了。

他的嫂子对他的态度好像是180度大转变,建的那个房子留了两间给他,而且两个人之间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吵架,最终还闹到了分开住和吃,因为他以前没有找到老婆,一直都是跟他嫂子一起住的。

现在他因为脚瘸了,他的嫂子就对他这种态度,让他活了大半辈子,现在才看明白,这么久来他的嫂子一直在利用他,把它当成了一个摇钱树,把它当成了一个赚钱的工具。


现在非常的后悔,自己把赌注给压错了,想着靠这两个机器来帮他养老,还为他们家付出了这么多,到头得来一场空。

现在叔叔在一起过得非常的苦,在我的眼里看来。但是我找他聊过几回天,从他的言论中,我可以得出,他已经把这一切都看开了。他现在每天早上到他的菜园里面去挖点坑种点菜,中午的时候就和村里的老人吹吹牛。


到下午的时候就到菜园里面去领点菜,摘点菜回去,维护一下他这个破菜园子,一个月领700多块钱的低保和养老金。

我问过他钱够不够用,他回答我说:我一不抽烟,二不喝酒,每天早上煮一锅粥,一吃就可以吃到一晚上,半个月再到芭蕉园里面逛一圈,现在日子过得挺好的,无忧无虑等老等死,每天来菜园子这里就是在消耗时间。




我的二姐生于1952年,同样是50后的二姐夫已经离世19年了!19年来,守寡的二姐已经流干了眼泪,并煎熬出一身的病痛,所幸二姐有两个孝顺又能干的女儿,在二姐夫去世不久大女儿一家就搬回了村里,但因为女婿在城里做工程后买了房,前几年女儿和孩子又去城里定居了,他们想带着二姐一起去,没有文化又在农村生活惯了的二姐怎么也不愿意去城里住楼房,65岁的二姐又开始了一个人守着一幢大房子独自生活,除了种点蔬菜其他的农活也不干了。现在的农村无比冷清空旷,二姐一个人的日子真是寂寞难熬啊,无奈之下并不喜欢宠物的二姐养了一条狗壮胆兼作伴。心脏不好又有高血压的二姐年前得了一场重感冒几乎送了命,从那以后好几个月没有缓过来,人也变得精神恍惚几乎像换了一个人,我们都开始为二姐担忧,两个女儿都愿意接二姐去城里,二姐也跟着大女儿去城里住了一阵,可是无论如何都不习惯,精神稍好以后还是固执地回到村里一个人生活了,但是谁也不知道二姐一个人的日子还能撑多久!

农村像二姐这样的50后准老人如果没有失伴两个人的日子还能过得可以,一旦剩下一人儿女不在身边日子就很孤单凄凉了,因为现在50后、60后的农村人儿女基本都还在城里打拼。

再说说老家一对60后夫妻,男人年轻时因为穷困没上过几年学,快30了才好不容易成家!唯一的儿子学校毕业后却在城省落户了,因为学历和专业所限工作并没多好,只是勉强立足,结婚买房都靠父母支持,生了孩子更是必须去带,女的一去不知多久能回,留下男的一人在家还得设法拼命挣钱并源源不断地送去省城,不然儿子的房贷就面临断供!不到60岁的男人无奈过起了独居加劳苦的生活,一边种地养猪一边还不停地打短工,真是苦累无比!

可以说,农村的50后、60后多半都是非常辛劳煎熬的两代人,他们很多人还上有更老的父母要养,自己的儿孙更是离不了他们的帮衬支持,其中很多夫妻(主要是60后)为了儿孙还不得不无奈地过着城乡两地分居的日子,一个带孙无限操劳,一个挣钱什么都干,自己的晚年根本无暇考虑和安放!实际上即便是城市里的50后、60后境遇也多半如此,很多退休了也是在上下两代人的挤压下苦苦支撑![捂脸][流泪]




五零六零这代人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人,首先说是幸运的一代。新中国刚刚成立,虽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但结束了战乱之苦,人们不再流离失所,推翻了封建剥削阶级。人人平等,男女平等,人们安居乐业。五零六零人又是有故事的一代人,有文化的人不多,十年浩刧,这一代人的少年没有学倒好多知识。上山下乡这一代人最多,计划生育基本上都是这代人,下岗工人又是这代人最多。别小看了五零六零这代人,新中国的建设,各项各业这代人是主力军,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的已基本上是这代人,好多能人都是这代人。享受太平盛世最多的也是五零六零这一批人,过了四五十年的好生活了。现在牌桌上打牌的大部分是这批人,跳广场舞的,旅游团的基本上这批人多。五零六零是新中国幸运的一代,是创造的一代,是太平盛世幸福的一代,大多数都过得很好。




我就是农村的50后,我最有资格来回答这个问题了,因为这个问题与我息息相关,我用我的经历做个现身说法的回答。

我这个50后有点是赖上的,因为我是59年出生,从懂事那天起,我就进入了60年代了。我是生在城市里,长在农村中,因为我们家是60年从城市下放到农村的,也就是说,在我不满一周岁时,我就在妈妈的怀抱中,从城市人变成农村人了。这实在不能赖我呀,我那时真的是身不由己呀,因为我那时不跟妈妈走不行呀,一个是我离不开妈妈的乳头呀,一个是我还不知哪的事呢,父母也没和我商量,就武断地把我带到农业了。

其实在成长的几十年里,与农村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没觉得农村有多么不好,入乡随俗吗,反而感到农村也挺自由的,风景好空气新鲜,生活艰苦点吧,那时都是一个样,富的也没强多少,穷的也没觉得太丢人。长大了结婚生子,人家怎么生活,咱也怎么生活,干自己的活,吃自己的饭,自己的老婆自己看,该生孩子,到时候瓜熟蒂落,当爸爸了就是人生的分水岭,才知道自己真的成了大人了。

春华秋实下力求财,娶妻生子责任在肩,在披星戴月中,孩子长大了而自己老了,以前孩子靠咱养,现在孩子成了咱的靠山。最大的遗憾就是,咱干了一辈子连个退休金也没有,不过现在国家富了,只盼着那每月一百多块钱的养老金,啥时候再涨一涨,说实话,有点太少了。

我与老伴现在在女儿家,给女儿带孩子做饭打扫卫生,儿子今年参加工作,就盼着儿子快找个对象,趁着我们老两口子,身体还感觉有点力气,如果儿媳妇不嫌弃,还能帮他们带带孩子,也算是天伦之乐吧。

女儿挺孝顺的,钱从来不管我们怎么花,就是随便我们花,可当老人的谁不疼孩子啊。孩子这么大方,咱也不能啥都买呀不是?这不女儿给我们买了房子,正在装修呢,看来这是想让我们常驻沙家浜了。可我老家还有一处老房子呢,那是一处还挺新的四今天院宅子,我真舍不得它呀,唉!往后怎么办,只能走一步说一步了,反正老房子我也不打算卖,以后万一不想在城里住了,自己也有个退路。










我表哥生于1955年,小时候是玩伴,曾寄宿在我家读书。

表哥有一儿一女,早已经成家,按照老一辈习俗,他与儿子一家生活在一起。虽然是年近古稀,身体还好,也没什么病。

前一段时间,我们见到他,问他生活怎么样,他笑呵呵的说:不缺吃喝,帮着儿子种种地,看看家…

从言谈中,我了解到儿子种有十几垧地,大部分活由他干,收入当然由儿子经管,原来的一点积蓄也都给了儿子,手里空空。

说到儿钱,表哥眼睛里流露出无奈,平常也不花什么钱,人情随份子就和儿子要呗…

表哥生活还好,只是失去了财富自由,再老些什么样,不能自理会什么样?表哥说:不想了,想那么多干嘛呀!




一言难尽啊!5060后,经历了风风雨雨,好在晚年赶上了一段好时光,他们大都子孙满堂了,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的都可以说是衣食无忧,虽然有不小了差距,但是很可惜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熬过来,陆陆续续的付黄泉了




很高兴回答你的关于:农村那些50后、60后,现在过的怎样的相关问题。

我公公今年63岁,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他出生在农村,至今仍在农村生活!

说起公公,标准的庄稼人,小时候没读过几年书,但那时候小学毕业就算“高学历”了,在村上谋个出纳的职位,一干就是20年。

公公回忆当年的事情,最后悔的就是两件事。

一、没多划出几亩地

公公当出纳时期,正赶上农村土地承包到户。农村分田地时,是按人头平均分的。当时管的不严,用尺量地也不是十分的精确,村长、会计都多划出好几亩地,婆婆也让公公多划出几亩地来,公公胆小,实打实地量自己家的田地。

到后来十几年过去了,公公家的田地又赶上了占地动迁,那可是一大笔动迁款啊!公公总是后悔地说:当年就是胆子太小,要多划出几亩地来,现在是不是多分好些钱!

二、没买养老保险

在农村养老是恒古不变的话题,没有正式工作就得自己买个养老保险。动迁占地后,公公分得一大笔钱,亲戚朋友都劝他拿出几万元买养老保险:“老了也有一个经济保障,也不会给子女增加负担,你没有养老金即使子女不嫌弃,自己也不好意思开口要钱啊?”

但公公犟脾气上来,谁劝也不听:“买那个一次性拿出那么多钱,老了一个月才领一千多块钱,能做啥?有那钱还不如自己存在银行里放心。我老了之后兜里有钱我怕啥?”

可事实并非如此!婆婆身体不好,一年后婆婆撒手人寰。我就想不通,忠厚老实的公公不出两个月竟然想找后老伴!

听到这个消息,我的脑袋嗡嗡作响,男人怎么一个德行,老实巴交的背后更隐藏着花花肠子!

婆婆一辈子省吃俭用,没享过一天福,眼瞅着要过上衣食无忧的富生活,可她却把机会留给了别人。

公公把那个老女人领到家里才让我们知道,或许他也意识到这样做实在不妥,但又不能不告诉自己的儿子。

我老公孝顺,看见自己的父亲已经做了决定,大吵大闹也无济于事,只能尊重父亲的决定。

我们都告诉公公留个心眼,千万别把钱给那个女人,还叮嘱他婆婆留下的戒指千万别给他。公公嘴上答应着,吞吞吐吐地说:“她要三金,我都给她买完了”。

等过几天我们再去公公家时,又发现了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公公竟然和那个女人照了一套结婚照片。

这么大岁数,婆婆在世时都没照过合影,认识了几天的陌生人,他却掏心掏肺地对待人家,真让人理解不透!而且这就去搭伙过日子,整的跟正式结婚一样!

然后我们惊奇地发现婆婆的戒指竟然戴在那个女人的手上。诶,那公公有多少钱都得被她骗走啊!

我老公就说他来保管那笔钱,可公公死活不给:“别把人想的那么坏,人家可不是你们想象的那种人,人家是一心一意想和我过日子的。人对我那么好,我给她买点东西怎么了?你们俩是不是就惦记我那点钱,实话告诉你们吧,我谁也不给!”

我老公气得脸红脖子粗,可那是公公的钱,人家想咋支配就咋支配,做子女的管多了,人还不愿意。只能祈祷吧!

没到半年,一天公公打电话让我们去他家。一进门,公公耷拉着脑袋,双手抱着头,佝偻着身子,欲哭无泪的样子说:“钱全没了,咋办呢?”

原来,那个女人的招数还真不少,今天让公公买几件衣服,明天又说他儿子家要修房借点钱,后天又说我要去医院看病,你给拿点钱,总之,这杂七杂八的凑下来,公公的钱所剩无几!

好在当时在银行存下一笔理财,不到期取不出来那种。此时公公才后悔当初不听儿子的话,那也晚了。

我以为经过这件事,公公应该醒悟了,以后不能有再找老伴的想法了,可是我又想错了。

一年后,我老公的大姑跟我们说:“你爸一个人也孤独,他还准备找个老伴,日子都定好了,那边说要2万元,你爸没提前跟你们说是怕你们笑话他!”

人家日子都选好了,还能说什么。还好这次找的老伴人品还可以,也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跟公公一直过到现在。

他俩又在农村买了一幢民房,两人在院子里种些蔬菜,玉米等,两人一夏天都吃不了。

在农村最让人担心的是身体健康,一旦生病住院花的都是积攒了一生的积蓄

公公的身体一直很好,农村人整天在地里干农活,相当于间接锻炼身体了。可去年一整年公公住了两次院。

第一次是公公咳嗽,吃很多药也不见好,去医院检查身体,拍片什么的都没问题,但咳嗽仍不见好转。在同村人的建议下去结核医院检查,结果确诊为肺结核。

这一住就是两个月,等全好利索了一算账抛去报销的花两万多。

第二次是突然间迷糊,这次去了脑科医院,住了一个星期检查就是休息不好,各种营养针,营养药花了将近一万元。

两次住院后,公公的动迁款彻底地一分不剩了。

而且岁数大了,不能外出打工断了收入来源。现在只是每月领到一笔60元的老保费,这是农村每个年过60岁的老人都有的。但仅靠一年几百块钱只是杯水车薪。

我们每月给1000元生活费,加上农村有菜园,还养了鸡和鹅做些补贴。

天气晴朗时还可以去山上采蘑菇,挖蕨菜什么的。

我的公公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一辈子没走出农村!现在岁数大了,依靠子女的生活费和自己自给自足的天然资源生活得也不错!

最后,祝愿50后、60后的老年人都能快快乐乐地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

好了,今天的回答就到这里啦!我是青涩新手,欢迎大家关注我并在评论区留言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民办教师   农村   养老金   嫂子   公公   村里   婆婆   叔叔   家里   儿子   老人   女儿   房子   收入   日子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