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揭通信套餐乱象,你怎么看?有没有深受其害的?

通信套餐问题一直被我们大众消费者所诟病,人民日报予以痛批,说明已经到非下痛手整治的时候了。

我们每一个手机用户或多或少都被三大运营商所谓的套餐弄得云里雾里、被套路过。毫不夸张地说,手机套餐里各种坑和套路,基本上是大坑连着小坑,让我们防不胜防。流量费、短信包月费、通话时间、彩铃月费、积分兑换礼物等各种优惠政策无时无刻、不知疲倦地轰炸我们的日常,目不暇接、防不胜防。

以我个人为例,从49元套餐开始,79元、89元、99元、119元等等的套餐都用过,除了每月流量不够用以外,其他都差不多。尤其是办理套餐时,密密麻麻的不知所云的合同,让一般人、非业内专业人士根本搞不清里面的道道。其实大家都知道,套餐里的消费项目很多都是隐形扣费的,无论用还是不用,用多还是用少,扣你没商量,一不小心,流量限流了,话费超额了,莫名其妙的消费项目让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更让人气愤的是:上了贼船想下来就难了。如果从79元套餐升级99元的时候,营业员异常热情,热茶伺候,分分钟给你搞掂,可谓立等可取。当你觉得不需要这个套餐的时候,麻烦就来了,营业员对你冷嘲热讽、爱理不理;或者好不容易苦口婆心或威逼利诱非要更换的时候,营业员以各种理由拒绝、推脱或爱理不理,理由是需要找领导签字、系统不识别、手续很繁琐等等,而且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让你莫名恼怒。

说一千道一万,通信行业里的霸王条款都是为了利润,尽可能消费老百姓的口袋。当下,不服务百姓都是耍流氓。连人民日报都看不下去通信行业套餐乱象,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当WiFi无缝连接、流量包不限量、短信和电话功能也被微信等APP所取代的时候,如果还抱着老大爷的姿态,拒不悔改,最终会被消费者抛弃,历史终将证明这一点。




都已经说了是套餐,那自然是要把用户套在里面,给你开通业务的时候,吹的天花乱坠,然后里面的坑又不告诉你,只要你稍微一点头,马上就给你开通了,更可恨的是有时候打电话过来推销业务,你如果不明确说不要开通这个业务,他们就会给你开通相关业务,等你发现的时候告诉你需要多久才能取消。

关键是有时候你发现被坑了,想要取消相关业务的时候,相关过程会相当麻烦,想网上自营厅或者通过客服电话取消,那往往是不可能的,还必须要求去营业厅,如果你是在外地,那还不一定可以异地,关键是等你到了营业厅也不一定可以给你解决,理由就是相关规定不允许,这些事情想想就来气。

至于网上说的套餐只能升级不能降级什么的事情,其实都还算比较好解决的问题,毕竟遇到这种问题直接往工信部投诉,对方很快就会电话过来,根据你的需求将套餐降下去,如果是遇到那种混合业务,绑定了宽带之类,可能就会复杂很多,网上相关的报道也不少,反正我现在是真的不想和运营商打交道,和他们打交道往往都不是好事。

实际上运营商现在也应该清楚自己的情况,用户规模难以扩大了,用户呢对他们又不感冒,只是使用他们提供的语音和数据管道而已,用户不希望搞那么多复杂的东西,用户希望运营商只要做好基础的服务就行了,做好网络覆盖,保证网络质量,然后提供相关的客服就行了,把价格标示的清清楚楚,其他那些乱七八糟的业务有多远滚多远。

运营商在互联网时代早就沦为管道了,和提供自来水没有什么区别,结果还不死心,觉得自己可以抢救一下,搞些乱七八糟的业务,关键是这些业务现在的用户根本就不需要,然后就用各种小手段钻空子,乘用户不注意就开通了相关业务,而且用户想要取消的时候,还各种理由推脱,说好的服务客户呢?这就是所谓的服务吗?




我真的被中国电信气死了,广州电信,之前的套餐一个月15G每个月都用不了,都转到了下个月,突然九月份开始不到10天15G就用完了,跟着充了三个9.9G,5天的限定流量包,都用完了,10月份依然如此,我以为是我手机问题,这个月初电信客服电话给我,我才知道我被5G套餐了,我气得要死,问他为什么改我套餐,他说统一改成5G了,我说改回来,他说只能下个月,无语啊,这个行为放在个人企业就是诈骗,欺诈行为,放在这个国企呢?啥事没有




套餐应该被多数人抵制!通信的三大巨头移动、联通、电信,在双卡双待后,一个人的手机使用数量,也从一个增加到两个或者更多。

对于能玩的开的年轻人,套餐的选择上还是一清二楚的,有时候刺激消费,提出了免费赠送和网络升级,受到过钳制的网络消费者,还在受套餐捆绑的消费者,都已经明白,推出的优惠政策,都是有时效性的,等到割韭菜的时候,想要立马退出,之前也得几个月。

对于不太理解套餐内容的人群,特别是父母长辈,那真是无从说起!不知道为什么手机便宜了,手机的消费却居高不下,想要该套餐,有儿女在身边能解决的还好,没有能帮助解决的,自己又很难去处理,结果就是电话收费比手机还要贵。

所以套餐的说法,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一旦动心就会给套上!也有从中收益的部分人群。




人民日报揭发通信套餐乱象,你怎么看?有没有深受其害的?

可以说,那些通信公司的套餐乱象,绝大多数人都是受害者。

举几个例子:

1、笔者亲历。

有一阶段,经常收到自称某通信公司的电话,因为忙没有接听。打的次数多了,一天打十几次,不胜其烦,就接听了。对方说,先生您是本公司尊贵客户,最近公司搞活动,有个免费赠送xxG的活动,特别适合您。我因为忙于工作,“嗯”了几声,就挂了电话。过了几个月,感觉到花费明显多了,充一次话费,没多长时间就欠费,而这家公司特别牛,只要欠费,立马停机。纳闷中,查了一下话费,原来自己的话费套餐从原来的四十多元每月多了三十多元,而通话量并没什么明显变化。我打电话到公司热线,回复说是我自己订的套餐,我说近几个月我从来没有自己订什么套餐,对方说,有异议打某某电话沟通。打了以后,对方说,我是某年月日自己订的套餐,我回忆一下,事件正是那个推销电话通话两个月后。我劈头盖脸把对方骂了一顿,对方还假装斯文,质问我为什么骂人。我说,我骂人还是轻的,将来还会到工信部和各种媒体把这个事情说道说道,我上班忙得很,你们一天无数次骚然推销,然后又用这种下三滥的方法给我调整套餐。。。后来多收的费用全额退还了事。

2、笔者的邻居,是一个近八十的老人,他的儿子在外地,为了和老爹联系,特意买了一个老年机,定了每月八元的最低套餐,告诉老爹这个电话只接听就行,并给充了几百元话费,足够几年使用。开始用得还可以,几个月后儿子从外地打老爹的电话,结果停机了,不通。查询后发现老人每月话费九十多元,里边多了好几种所谓套餐,什么炫铃酷声,什么上网特惠套餐。原来推销人员经常拨打老人电话推销套餐,老人听力一般听不出什么,结果就稀里糊涂被对方加了各种套餐。后来通过多方投诉追回了损失的话费。

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某些公司的所谓套餐,真是为了利益,无耻无底线。




有呀,我想多要点流量,从办个卡,这手机给拿去有十分钟,有什么事不能在柜台办还得拿到后台办,我不明白,我手机里微信中的广告删也删不掉。




说到这个问题,我也是深受其害。

我自己的手机套餐倒是没被套路过,就是经常遇到一些陌生号码打进来,一接通就说他们是某通讯公司的业务员,然后就推销各种套餐。我一概都是拒绝的,并且明确告知对方不要随便给我添加套餐,否则我会投诉的。这样几次之后,短时间内很少有推销电话打来了。但是过一段时间又会卷土重来,搞得人不胜其烦。

出问题的是我妈的手机。她虽然用的也是智能机,但是我妈视力不好,文化程度也不高,智能手机的许多功能她都不会用,平时她也没有刷手机玩的习惯,手机对于她来说,就是一个接打电话的通讯工具,有时候她出门都常常忘记带手机。就是这样一种情况,却经常被莫名其妙地开通各种套餐,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被扣了100多的“增值业务费”,而且是连着扣了好几个月。因为平时都是估计着我妈的手机快没话费了,就直接给她交了,也没注意过,后来还是我有一次查她的账单才发现不对头。当时就很气愤,打10068去交涉,一开始客服还各种不承认,说是老太太自己开通的服务,给我气够呛。后来我就打了他们的投诉电话,给客服说明老太太的情况,她根本不会使用那些功能。估计是到底心里有亏,这一次他们很痛快地就答应给退回多收的钱了,不过是以话费的形式来退回。经过核对账单,最终给我妈的手机上退回了400多的话费,照我妈平时使用的额度,小半年都不用交话费了。这还是被我发现了,没发现的人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在这里也提醒大家,如果发现自己莫名被添加了套餐,增加了不合理的费用,一定要及时打客服电话进行沟通,必要的时候进行投诉,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先打电话告诉你免费增加几G流量,但不告诉你免费多长时间,你一旦答应了,一两个月后你的套餐费用长了二十元。想退?那费了老鼻子劲了。怎么得也得用二个月再说。好不容易把你骗到坑里来了,想跑?没那么容易!




这就是一个“卿本佳人,奈何做贼”的故事嘛!你觉得运营公司为什么会如此不顾脸面地“死要钱”呢?

别忘了,通信运营商都是国企,他们没必要如此不顾名誉地来“死要钱”吧。连资本家都还想道貌岸然地赚钱呢,何况是国有企业的通讯运营商呢?

但现实中,这些国有的通信运营商就是如此不顾颜面的“死要钱”了,那必然是有原因迫使他们只能选择这个最最最下策的行为吧!所以,我认为通信运营商只是将它们受到的压力传到了消费者身上,而这些通信运营商不是这个“死要钱”的根本原因!

现在即便是国有企业,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也是在自负盈亏地经营着。可以负责任地说,赚钱绝对不是国有企业的第一目标,但不赔钱肯定是国有企业必须要达到的底线。因此,按照上面这个说法,再来看看通信运营商如此不要脸面地对消费者进行“消费升级”的现象,你会怎么猜测呢?

首先,我可以确认,运营商想要赚钱肯定不是这个行为的原因。因为国有企业没有那么迫切的需求去赚大钱,为了赚钱都可以不顾颜面了,这种事情大概只有资本家才做得出来吧!

那么,就剩下另一种可能了,就是运营商是为了不亏损,只好如此拼命地赚钱了。因为,无论是不是国企,不亏钱都是底线,是必须要尽量做到的事情。因此,就只有这一种可能了,就是为了不亏本,就只好如此不要颜面地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了。

至此,我的结论就是,运营商是为了将5G升级的成本压力延缓,才会出此下策的。很显然,运营商现在在5G上的成本支出非常巨大,但盈利却极不理想。如此,5G网络建设就给运营商造成了巨大亏损,为了减少亏损,运营商就只好就这些亏损转嫁给消费者了。

运营商是为了不亏本在“死要钱”,所以作为这些运营商的用户,就无一例外都会受到影响了,我也自然就受到影响了,就是这么简单!




说一个我昨天亲身经历的事情,大家就知道这些运营商到底有多坑人了!

事情是这样的,我用的是联通的冰淇淋套餐,每月20G高速流量,超过20G限速为1Mbps,但不限量。

今天发现上网有问题,动不动才7、8kb,连个新闻都打不开。

我就打电话给联通客服,问为什么网速这么差?结果客服一句话让我震惊了。

客服说,按照规定,你办的这个套餐超过20G后,网速不超过1Mbps,所以没有问题。

今天我算是长见识了,联通的客服把文字游戏玩的太溜了。

不超过1Mbps,意思就是几kb的网速也正常,除非你的网速超过了1Mbps才不正常。

如此坑你没商量,你还无话可说。这些运营商在文字上面费尽了心机,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你投诉无门。唯有闷声吃个哑巴亏。

我相信联通的客服,早都对类似的规则谙熟于心,也不知道用这套文字游戏对付了多少客户的投诉。

所以我也不过是第n个吃哑巴亏的客户罢了。

类似这样的事情,消费者真的没有任何的办法,真的是深受其害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人民日报   深受其害   套餐   客服   网速   国有企业   运营商   流量   消费者   事情   通信   业务   电话   用户   手机   科技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