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别人说二本或三本毕业生更容易考上公务员,为什么?

我来说一说我身边熟人同事家的几个孩子。我发现二本三本的几个孩子现在都顺利考公考编了,可是985.211大学的却没有一个成功上岸的,现在还在家学习备考,有的已经在家准备两年了。我分析一下原因:

第一是985.211大学的孩子目标很高,他们会考研深造,就业一开始也没有想过考编考公,他们可能更倾向去一线大城市大公司。而二本三本自己的学历不占什么优势,所以从进入大学开始,就做好了考公考编的准备。

第二就是考编考公,他们的目标也是不一样的。比如二三本的同学很多以能上岸就行,大多是回老家或是老家附近的城市;而985.211则不甘心回老家,他们更倾向于考一二线大城市的编制,所以难度也是不一样的。

第三就是心理预期不一样。二本三本的同学考研考编考公,就是考不上也没有什么压力,甚至身边的一些人也能接受,对他们的心理预期不一样,这样他们从身边得到的压力就小一些。可是985.211的同学压力就很大,如果他们大四没有考上研究生,或是考编考公考不上,身边的人就会很失望,甚至奇怪:他学历这么高怎么也没有考上,是不是水平不行啊?

我身边熟人家的孩子目前就是这个情况,985的呆在家里备考都不好意思出门,二三本的考不上也没有关系,很多人见到他们都是给他们打气。

第四承受力也是不一样的。985.211的同学可能在学习上太顺利了,有时反而不太愿意与二三本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竞争,赢了似乎是理所当然的,输了感觉很没有面子。而二三本的同学则没有那么大的顾忌,本身因为学习成绩一般,也不是别人嘴里的别人家的孩子,承受力还是强的,甚至交际能力也很强,考公反而更轻松一点。




本人就是二本学校毕业的公务员。

我把身边的公务员朋友挨个比了一下学历,二本三本的毕业生确实比例更高,一本的比例只有10%左右。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两个,一是二本三本的报考人数多,这是客观原因;二是二本三本的毕业生比一本的毕业生更努力,这是主观原因。

一、客观原因

任何事情都逃不出概率两个字,在公务员考试中,二本三本的考生数量要远远大于一本考生数量。基数越大,上岸率自然就高。

现在的本科教育学生们在学校里其实学不到什么本事,二本三本的学生更是如此,大学毕业他们竞争不过一本的学生,别人的学校更好,更容易找到心仪的工作,也有更多的选择。

在职场中吃亏的二本三本毕业生很多都选择了回老家考公务员,所以他们报名的人数很多。

一本的毕业生有更强的竞争力,他们往往更愿意到社会中打拼,很少有人愿意回老家,也看不上体制内一眼望到头的工作。

二、主观原因

上学的时候,努力学习的学生才能考上更好的大学,从这点来看,一本的学习成绩当然要强于二本三本,考公务员也是一样,越努力的人才越有机会考上,不管你是几本。

前面已经说了,一本的考生有更多的选择,也有更多的退路,直接一点说就是他们就算没考上公务员,也还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但是二本三本就不一样了,他们往往是破釜沉舟,全职在家备考,如果没有考上对他们的打击很大。

这两种心态去考试,很明显后者更容易考上,事实也是如此。我参加省考那年,以前初中、高中班上的很多同学都报考了,他们中不乏名牌大学毕业的人,甚至有旁人吹嘘某某人这次考试是志在必得,后来这些名校毕业的“大佬们”一个也没有考上。

我问了原因,原来他们都只看了半个月的书,以为公考是件很简单的事,完全没放在心上。

三、了解不够

我觉得那些说二本三本更容易考上公务员的人,对体制内的公务员学历组成并不了解,他们看到的只是基层的体制。

我身边的公务员为什么都是二本三本,因为我在县里,这个平台很低,一本的毕业生很少愿意回来。市里的学历就普遍比县里高,到了省直以上,重点大学就比比皆是。

所以,并不是二本三本更容易考上公务员,只不过我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到高层次的人才罢了。




为什么二本和三本的学生更易考上公务员?凭我多年教书的经历,并从自己学生身上就略知一二,我觉得考上公务员与学生的情商和智商有着很大关系,并不是学历越高就越容易考。

首先,985和211毕业的学生,虽然在高考中脱颖而出,在大学里学的却是专业知识,如果专业知识学得不到位,又因为这些名牌大学管理也非常严格,所以他们不得不把全部精力放在专业知识上,否则根本毕不了业,就导致很多学生没有更多时间去看一些课外书,所以知识的广泛度肯定不够,并且也很单一。

另一方面,由于以上情况,他们也没有更多时间去接触外界,所以交际方面也很少,就导致部分学生情商得不到很好的提升,就算考公务员文化分达到了,可在面试上又出现问题,这必然会在考公务员的过程中落选,而那些三本和二本的毕业生,在大学里管理并不是那么严格,而且有的学校为了提高学校声源,所以部分学生就算专业知识学得不是很到位,只要和所教的科目的老师拉近关系,适度送点礼物,也很容易毕业,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情商也得到了提升,而且见识也很广,脑筋也很灵活,又因为二本和三本的学生出来找工作比985和211更难,所以他们在学校不得不看一些考公务员的书籍,这样的话,就为他们今后考公务员打下了基础,所以说,为什么二本和三本的学生考公务员比985和211的学生更容易些!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是,由于985和211的学生并不看好公务员,因为公务员的待遇并不高,有的学生如果找到好的公司,可能一年的收入比公务员几年的总收入还高,所以导致985和211的学生考公务员的人数很少,如果他们真正的热忠于公务员的话,再训练一下,我想应该比二本三本的学生要

强一点,因为他们如果没有超强的智商,那还能考上985和211吗?




因为从大基数来看,真正去考的公务员的,二本三本的更多。

就比如说,考公务员的100人里,有10个是一本的,其他的90个都是二本或者三本的,一本的全考上了,只有10个人,剩下的90个考上一半,有45个,但是让外人看起来就有个感觉,为什么二本和三本考上的就这么多人了,而一本的只有10个?自然让人觉得二本和三本的更容易考上。

如果真正要考的话,一本学生的实力是在那里摆着的,肯定是要比二本的好一些的,不看特例。而且一本大学的,还能走定向选调生这条路,竞争压力小了很多,未来的发展也是好的很多。而且一本大学还有许多选择了更深一层次的学习研究。




容不容易考上公务员,和二本、三本毕业没关系,只要是本科毕业的,人人都可以报考。

考上公务员,除了学历,还有看专业、工作经验、是否应届生、个人知识储备,考试能力等综合有关系。

打个比方:

985毕业和普通院校毕业的本科生,专业一样,一起竞争同一个岗位的话,有可能985考上,也有可能考不过普通生。

你可以查查所在城市的往年公务员拟录用公告,名单里有各考生毕业院校,考上公务员的,有名校毕业,也有普通院校,还有成人教育学历毕业的,看完就明白了。

以2021上半年成都公务员拟录用公示为例:

上面是截图了成都部分拟录用公务员名单,从中可以看到什么?




本人二本院校,结合自身实际回答这个问题, 应该更有说服力。

首先你要弄清楚,这个压根就不是容不容易的问题,考公务员的难度就放在那,不会说因为你是二本院校的学生就容易点,不会这样的。

最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毕业生选择工作的空间不一样。

对比985、211在毕业前,校招的时候,可能就能拿到心仪企业的offer,或者部分人能应聘上一个待遇比公务员好的工作,这部分人根本没必要去考公务员。而二本甚至很多一本院校的学生是没有这个机会的,来学校的企业大部分学生看不上眼,企业也看不上二本学校的学生,于是这些学校的学生觉得考公务员是个不错的出路,我学校就是这样@豪晨七月




公务员一直以来给人的刻板印象是工作稳定清闲,福利好,但是薪酬也比较稳定,收入大跨度提高的机会不大。

一本毕业生,因为起点较高,对薪酬,未来职业规划还有一翻憧憬,所以很少会选择考公务员。而二本,三本毕业生,如果放在市场上与一本竞争,学历不占优势,好工作都被挑走了,剩下的工作机会真不如一个普通公务员来得实惠,毕竟公务员不交税,还有高额退休金,一样是工作,都想找一个体面,福利好的吧。

公务员考试并不像其它考试,只要用功就一定能过的,题比较活,一根筋的人考公务员,多半考不上,笔试过了面试也不好过。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笔试第一,面试过不了的原因吧!

考公务员是有一定套路的,尤其面试,二本三本毕业生怕自己能力不足,会选择参加培训,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往往一本毕业生临时的或者试试看,打酱油似的报考,失败了也无所谓,造成成功率不高。

公务员其实对写作水平,人际交往方面有较高要求。那些不想写东西,不愿与人打交道的人最好别考。

我的小姑子,研究生毕业后找的工作不理想,考了公务员。她脑子活,能言善道,在系统里吃得开,收入也很不错,但是女的想晋升很难。如果她是个男的,十几年后混个处长没问题。

因为她比较有野心,所以今年考了博士,现在已经在北京某研究所上学了。

二本三本可能起点低,但只要自己肯努力,一样可以有好前程。





985,211的学生在毕业离校前基本都有大型企业校招预定了,他们出来之后是不愁高薪的,相比于公务员来说,从基层要一步步上来待遇才能一步步提高,里面的不可控因素太多了,有现成的高薪工作自然着眼于现实。

二本,三本相对来说出去待遇与985,211的学生差距太大,显然谋求一份更稳定的工作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由此造成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学历比例出现了很大的断层,参加考试的二三本学历的人要大大多于一本学历的人,从而可能给你造成了一种假象,使你觉得二三本更容易考上公务员。




以前很多重点大学学生的常常自命不凡,且多是专业不对口公务员招聘,看不上体质生活,到这会去拼搏,等到被社会摩擦了,回头发现公务员才是正确的选择的时候,已经失去了好多机会,如选调生,四项人员等,好多后来只能报三不限,真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二本三本的,早早定位好,早早考,机会大且多




这个问题的思维逻辑和清华北大毕业生很多出家、卖猪肉、去链家卖房、去学而思讲课是一样的。如果问题成立,那是意味着清华北大的学生更容易出家卖猪肉卖房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公务员作为职能管理部门的重要组成,社会地位、收入和稳定性都让很多大学毕业生心生向往,也因此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包括各大985、211、双一流高校的很多学子都在国考中脱颖而出。

题主所列出的二本或三本,恰恰是因为数量少而得到关注,形成的二本三本更容易的错觉。

事实上,从进入社会的那天开始,所有的过往学历均成为历史。你的努力、你为某个目标付出的时间和汗水、你的为人处事才是决定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毕业生   公务员   专业知识   学历   院校   身边   原因   努力   竞争   同学   学校   更多   学生   工作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