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反击战:刘伯承和粟裕尚在,邓小平为何选75岁的许世友挂帅?

论年纪,三人中粟裕最年轻,比许世友还小两岁;论资历,刘伯承是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粟裕是十个“大将”之首,他们都比许世友的“上将”军衔要高,作战经验也更丰富,包括许世友在内也很认可。

1955年授衔公布前,许世友获悉自己获封“大将”,当即找到周恩来表达不满,当得知粟裕也只是大将时,桀骜不驯的许世友也不再出声了,可见粟裕威望之高。

选帅毕竟是大事,年纪和资历只是因素之一。考虑再三,邓小平最终还是选择了许世友,因为综合比较之下,许世友是三人中最合适也是唯一的人选。

刘伯承患病卧床,身体已不允许指挥作战

三人中刘伯承的年纪最大,对越反击战开始前他已接近九十高龄。早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刘伯承的双眼就已经全部失明。到了1973年,81岁的刘伯承逐渐意识不清,丧失了思维能力。

两年后,刘伯承又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从此长期住院卧病在床直到最终逝世。因此,刘伯承首先就不在考虑范围。

粟裕长期脱离军事领域,已不具备选帅条件

粟裕是三人中最年轻的一个,且素有“战神”之称。但在1958年中央召开的军委扩大会上,粟裕受到“反教条主义”的错误批判,长期受到不公正待遇。

扩大会结束后,粟裕被调到军事科学院任副院长兼国防副部长,不再担任总参谋长,实际相当挂了个文职,被变相剥夺了军事指挥权。

1972年,粟裕又被任命为国务院业务组成员,协助周恩来分管交通、工业等经济领域,粟裕从此没有了军队职务,彻底离开了军队高层。到了1979年,长期脱离军事领域的粟裕,在对越反击战时已经没有了选帅的资格。

打越南许世友当仁不让

开展对越反击战时,许世友虽然已经是75岁高龄,但身体还很康健,平时最爱的茅台酒和烤鸭也依然不断。

此外,当时许世友任职广州军区司令员,所辖的广州军区与越南接壤,无论是对敌方地形地貌,还是对我方调兵遣将都更加熟悉。一旦开战,可以立刻进入作战角色。

最后,许世友作为身经百战的老将,在红军时就担任了军团长,身经百战,打仗十分厉害,是我军的一员虎将,中央对他非常信任。因此,许世友披挂上阵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许世友在对越反击战中的表现

对越反击战我们的总体方略是东西两线出击,许世友率领的是广西方向的东线部队,并且是对越主攻方向。

性格火爆的许世友在战前动员时还下达了著名的“十杀令”:不前者,杀!临阵逃者,杀!延误战机者,杀!投敌叛变者,杀!泄露军情者,杀!违反战场纪律者,杀!......用刀子杀!

东线部队作战十分勇猛,屡立战功,但由于行军比较大胆,部队穿插迅猛,也造成了一些不必要伤亡。为此,许世友内心也憋着一股火,在拿下谅山后眼见一马平川,再无阻碍,他的想法就是让大军直取越南首都—河内,彻底打击越南的嚣张气焰。

中央的指导思想是自卫反击战不能打得太过火,严令攻下谅山立刻收兵,达到教训越南的目的即可,但前方个别部队已经杀红了眼,又向前开进了几十公里,违背了中央军委的规定,为此许世友回国后还做了检讨。

西线杨得志指挥相对更加灵活

既然是东西两线作战,就难免会拿出来做比较,指挥西线的是同为上将的杨得志将军。就事论事,许世友指挥的东西区域打法相对呆板,用的策略主要还是解放战争时正面突破加两翼迂回的老方法,没有结合越南当地丛林沼泽地形实际,后勤保障不足,遇到阻碍一味强调猛打猛冲,导致整个战线逐渐拉长,首尾难以相顾,给了越军穿插包围的机会,一线部队为此付出了很多无谓的代价。

许世友放纵部队的行为,难免受到部分指责声音。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许世友被免去司令员职务,自此退居二线,而指挥西线的杨得志将军则升为总长。

结语

许世友将军一生忠于革命,戎马60余年,作战勇猛果敢,执行命令坚决,为南北征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虽然他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有所不足,但在当时特殊历史背景下,我军已经二十余年没有实战经验,军事人才断层严重,在战争中暴露出的指挥僵化、各兵种协同配合不足、后勤保障不到位等情况,不能单纯归结许世友个人问题。面对祖国召唤,许世友以七十岁高龄再次披挂上阵,就足以证明他无愧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无产阶级革命者。




对越自卫反击战是我国建国以来打的第二大仗,在仅仅20天的作战中,我军英勇奋战,歼敌六万余人,而我军仅伤亡27000余人。

1979年2月中旬,我国解放军边防部队对不断武装侵犯我国领土的越南地区霸权主义者进行了自卫反击战。


在二十多天的作战中,我边防部队重创越军4个正规师10个团,毙敌37300余人,俘敌22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装备和作战物资,摧毁了越南北部地区针对我国构筑的大量军事设施,给越南侵略者以有力的打击,在政治上、军事上取得了重大胜利。


在完成预期目的之后,我国边防部队于3月16日全部撤回中国境内!

有人问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明明刘伯承和粟裕尚在,为什么偏偏选中75岁的许世友挂帅?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前,邓小平同志在会议中提出了三个战时总指挥。分别是:十大元帅之一的刘伯承元帅十大元帅之一的许世友将军和十大将军之一的粟裕将军


而在这三人中,为什么邓小平同志偏偏选择了许世友将军呢?

许世友

许世友(1905年2月28日—1985年10月22日),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


1955年许世友将军被授予上将军衔,并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等。


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副主任。

1、因为年轻、身体好。生于1905年的许世友,在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已经75岁了,但别看这个高龄,从许世友自传中可以看出,75岁的许世友,每天还都要跑五公里越野,每天还要做两百个俯卧撑和仰卧起坐,可见当时许世友将军的身体有多好


2、有徐向前元帅和杨得志将军在背后支持力挺当时选上许世友将军出征挂帅越南时,邓小平就已经商讨好辅助许世友的人选了一是:徐向前元帅;二是:杨得志将军。

徐向前

徐向前(1901年11月8日-1990年9月21日),字子敬,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永安村,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徐向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

徐向前元帅一生戎马,凭借精湛的军事才能,打得胜仗无数。但因常年打仗受伤,要不然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主帅绝对是徐向前元帅,而因伤只能选在中国提出建议来辅助许世友

杨得志

杨得志(1911年1月3日—1994年10月25日),原名杨敬堂,男,籍贯湖南省醴陵南阳桥(今属株洲)三望冲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毕业于抗日军政大学和南京军事学院。


杨得志于1928年参加工农革命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参加共产党后,杨得志曾多次担任各军的司令员,更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任各军区的司令员和国防部副部长等职。

杨得志将军一生凭的打仗本领,多次打赢胜仗。在1951年抗美援朝中更是担任司令员,在朝三年,曾多次参加指挥各种作战和战役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徐向前元帅和杨得志将军起到了大的作用,在自己曾经的作战中取得经验,给许世友将军提到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为什么不选刘伯承元帅和粟裕将军?

刘伯承

刘伯承(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日),原名刘明昭,曾用名刘伯坚,重庆市开州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


辛亥革命时期从军,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相继参加了北伐战争、八一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刘伯承元帅可谓是我军的教育家,军事管理专家,在现在可比喻为“电脑核心”。刘伯承元帅一生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


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完善了我军向正规化、现代化迈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因为刘伯承元帅年龄太大。1892年生人的刘伯承元帅在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已是87岁高龄,又加上常年战争带来的伤病,所以无论是精力还是身体状况,都不允许刘帅挂帅出征。


2、当时国家的考虑是你说打越南不算事小,主要做到威慑作用,如果用一老者,岂不是被国外一些媒体作者乱作报道,说中国没人吗

粟裕

粟裕(1907-1984),原名粟多珍,曾用名粟志裕,侗族,生于湖南会同。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首。


粟裕大将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曾参加多次战役,而且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后粟裕被誉为“伟大的军事家”和“伟大的革命家”,更被称之为“战神粟裕”。

如果说因为年龄大的问题,刘伯承元帅确实比许世友将军大,那为什么粟裕大将年龄要比许世友将军小两岁,为何还不选粟裕大将

1、身体状况粟裕大将虽年龄较小,但身体状况很是糟糕,因常年参加战斗,受伤无数,导致身体各个机能下降,所以已经不足以支撑他指挥一场数10万人规模的庞大战争


2、退居二线二十载,已不足以指挥大部队都知道自58年以来,粟裕大将就离开了一线部队,退居二线


因此,即便是战功赫赫的战神,在离开一线部队二十多年之后,也不可能立刻指挥军队作战取得胜利,他需要对于部队进行充分的了解

所以经过邓小平和众人的紧思密考,还是决定继续让粟裕在二线养身体,来用许世友作为前线指挥


其实‬能‬作为‬指挥‬的‬还有‬很多‬人选‬,例如‬:彭‬德怀‬元帅‬、罗荣桓‬元帅‬、聂荣臻‬元帅等等‬一些‬人‬。


但‬邓小平‬和‬众人‬既然‬从‬这么‬多‬佼佼者‬中‬选中‬了‬许世友‬,那就‬证明‬许世友‬有‬一技之长‬,事实证明让‬许世友将军指挥‬确实选‬对了,在仅仅20天的时间里就打得越军落花流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立删




刘伯承当时已经87岁了早年护国战争期间一只眼睛受伤被摘除,另外一只眼睛也接近失明,刘伯承元帅不可能领兵出征。粟裕大将长期伤病困扰尤其头中有一片不能手术的弹片头疼导致不能正常工作,长期处于养病状态,邓小平本来考虑使用是老部下王近山中将,王近山外号王疯子是电视剧亮剑的原型,邓小平后来得知王近山已经于1978年因伤病去世 ,邓小平把目标定为许世友上将,许世友上将是我军的一员猛将早年经历极具传奇色彩,许世友在少林寺学习过武术在军阀部队当兵后来一拳打死一个老兵痞,参加红军因作战勇敢红军时期就已经是军长,抗战时期任386旅副旅长在响堂铺战斗中刀劈日军大佐,后来带领2个连开辟胶东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期间将由胶东地方武装培养为我军精锐27军,在济南战役中在许世友指挥下原来9纵由助攻变成主攻第一个攻入济南9纵一个团被授予济南第一团。


许世友虽然已经75岁了但是身体非常健康,平时习惯一天喝2瓶茅台酒。许世友成为对越自卫反击战东线广西方面总指挥,西线由杨得志担任云南方面总指挥,东线广西方向是主攻西线云南方向配合东线为助攻。东线许世友指挥41军、42军、43军、50军、54军、55军、6个军共19个步兵师,一个炮兵师,2个高射炮师,6个坦克团加一个坦克营兵力32万人、各种火炮6000多门、坦克600多辆汽车2万多台还有几百架飞机作为警戒。东线广西方向对面越军有4个步兵师,地方部队公安屯16个团,炮兵一个团坦克一个团边防部队共计11万人,此外还有越南民兵民军25万人配合作战。许世友采取大兵团穿插合围集中主力在反击战第一阶段夺取高平歼灭越军346师,第二阶段夺取谅山歼灭越军第3师重创越军增援的3个步兵师,第三阶段撤军阶段主要对越军地方部队公安屯民兵民军进行清剿。在许世友指挥下东线部队共计歼灭越军4万余人,






占东西线总数百分之70,打出中国军队的国威和军威。对越自卫反击战也是许世友将军最后一战。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许世友实际已经有75岁高龄了,当时健在的还有刘伯承、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四位元帅以及粟裕、黄克诚、谭政、肖劲光四位大将,上将更是一大把,当时就有人提议让名将刘伯承、粟裕等挂帅。

不过,根据当时中央军委的命令,主要分东、西两线作战,东线兵团由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担任总指挥,指挥5个军共20万兵团。那中央军委为何不选择用刘伯承元帅和粟裕大将,而要用许世友上将呢?

其实主要是因为健在的元帅和大将们,年事已高再加上身体也不太好,并不适合前往一线指挥战斗。刘伯承元帅当时已经有80多岁的高龄了,再加上刘帅的右眼也在战争中不幸中单致残,因而也并不太适合亲临一线指挥战斗。

而粟裕大将虽说比许世友上将还要小上几岁,但粟裕大将曾多次负伤,连头部也此受伤两次,由于战时医疗条件有限,粟裕的头部一直有弹片没有被取出来,伴随粟裕将军终生,这些弹片一直折磨了粟裕大将,年纪不大的时候,身体还能扛得住,年纪大了,粟裕大将是经常头疼,当年抗美援朝,毛主席就本想点将粟裕,但因为身体原因就不得不换帅。

其实中央军委之所以选择许世友是有原因的,虽说当时许世友已有75岁高龄,但因为许世友从小习武,所以身体非常硬朗,并不影响前往一线指挥战斗。同时,在解放战争时期,许世友就已经积累了大兵团作战经验。自1973年,许世友担任广州军区司令员,至1979年已经有6年,对临近越南的广西也比较熟悉,更为重要的是,早在1974年的西沙自卫反击战中就曾与越南军队交过手。所以,选许世友上将为挂帅,无疑是正确的。




许世友将军一生性格刚烈,富于挑战性,他挂帅对越反击战,是主动向中央军委申请的,在众多将领中争来的,他想在有生之年,指挥最后的一场战争。




许世友桀骜不驯,打越南就他合适,打越南我军将领很多都可以挂帅出征,师父打徒弟,胜算在意料之中,但是不派个狠人不行,别的将领中规中矩,按照中央部署,打到不痛不痒就收兵!别的将领是不敢抗命的,只有许世友敢抗命,往死里打,纵容部队抗命又推进几十公里!

这几十公里,超出越南判断的我军底线!越南政府吓蒙圈了!以为我军要全面占领越南吧!




指挥作战是很消耗身体的,刘帅和粟大将身体不好,所以选许司令,再加上杀鸡用牛刀,太抬举他们了[大笑][大笑]




许世友将军,貌黑多髯,尝习武于少林寺。性刚烈勇猛,人称“猛张飞”、“活李逵”。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璀璨的开国将星群中,许世友上将毫无疑问是极具英雄气概和传奇色彩的一个。他身上所体现的忠、孝、勇、节、义等中华民族的特性,使他更加受人尊敬而许世友将军的最后一战“对越自卫反击战”更是打出了我们的国威,那么为何当初会选择已经七旬高龄的许世友将军挂帅出征?其中大有深意!



当时十大元帅中尚健在的还有四位,十大大将健在的也有四位,在57位上将中,能力不在许世友之下的,也不在少数。就是顶尖的三大名将中,还有两位健在,所以,不论从能力,还是资历,都有比许世友更合适的人选。那么为什么偏偏选中许世友将军呢?


这就要说到当时中越之间的关系,我国对越南可以说是好到没话说,在其“抗法战争”与“抗美战争”的时候,我国倾尽全力,援助物资甚至还派出军事顾问,然而在越南统一之后,让我军没有想到的是越南多次越南在南方蚕食中越边境,不断进行武装挑衅,又在1978年底入侵中国南方盟友柬埔寨,这是赤裸裸的地区霸权主义,是对中国周边安全的严重威胁。


所以若是要惩戒越南,就必须稳、准、狠,那么有人可能说了粟裕不是更合适吗?而粟裕将军当时其实并不是最合适的人选,因为粟裕自五一年赴总参任职后,便长期在中央机关任职,离开一线部队指挥岗位,到79年为止已经二十八年了,并且自五八年之后粟裕一直在军科院,负责军事研究、战略规划的工作,具体的战役战术指挥,已经很多年没有负责了。


其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许世友得益于广州军区司令的位子。越南跟中国的广西和云南接境,中国要派兵,除了昆明军区,临近的广州军区自然也是重点。而在这一点上许世友有很大的优势,许世友将军五五年任南京军区司令员起,到79年为止,他在大军区司令员岗位上已经工作长达二十四年之久,所以他更加熟悉部队。


第三点就是许世友将军的“勇猛”,部队长期没有打仗军事训练近乎停顿,跟国际先进军事思想也接不上轨,甚至连军阶、编制都是混乱的,这样的军队要想打胜仗,按部就班是绝对不行的,许世友的勇猛就非常重要。并且在当时国际环境并不利于我国,明确站在中国一边的,只有朝鲜和柬埔寨,连保持中立的国家都很少,大多数都站到了越南的一边。就连刚刚与中国建交的美国,也因国际大环境的考虑而要求中国从越南撤军。


这一战必须打赢,只有重打、大打、打出威风,才能平息掉那些不利的声音,这次只有派出勇猛的许世友,才能重新打出中国人的尊严!战争由最高统帅决策,得失功过由人民、历史评价。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在战场上与外敌浴血奋战,殊死较量,英勇尽忠。他们不是为个人而战,而是为国家利益而战,为民族尊严而战,为军队荣誉而战。




领兵出征,选谁挂帅是很考验指挥员的智慧与眼光的。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毛主席决定抗美援朝,原定由林彪挂帅带领志愿军出征,可林彪对朝鲜战争前景悲观推脱不出,毛主席果断换人选中了彭总,事实证明毛主席的眼光是智慧而正确的。那么对越反击战时,为何选择许世界挂帅,而不是素有“战神”之称的粟裕或毕业于苏联伏龙芝大学的刘伯承将军呢?

对越反击战,是一场有限的边境战,作战的目的是对越实施惩戒教训,而不是彻底的消灭战,因此从战法或打法上要求就是一个“狠”字,必须要把越军打疼打痛,让他一辈子都记得这次教训。而许世友将军是一员猛将,攻城掠地不在话下,而且善于打硬仗打猛仗,所以选择许世友将来收拾越南猴子就再合适不过了。而刘伯承元帅当时年事已高,且眼疾严重,已经快到失明的地步,这种情况下,派这样一位老帅出战显然不合适,更何况这样一场有限的战争动用一位老帅,也太看得起越南了。

为什么也没用粟裕将军呢?大家都知道粟裕素有“战神”之称,就连林彪都夸粟裕尽打神仙仗了。之所以没起用粟裕将军,一方面是由于粟裕身体原因,另一方面是由于粟裕将军于1958年被错误批判还没有被平反,这种时侯让粟裕将军来指挥部队显然是不合适的。另外,粟裕将军更适合指挥大兵团围歼作战,而对越作战是一种山地从林战、游击战,大部队无法全面展开,所以就没起用粟裕将军。

图片来源网络




有三点原因选中许世友挂帅:

1,许世友当时是广州军区司令员,正好是对越作战的前沿,领军作战有便利的条件。对部队熟悉,无需换将,对边境陪务熟悉等。

2,越军有一定的战斗力,必须委派一员猛将才能胜任。许世友打仗勇猛,足以胜任。

3,栗裕和刘伯承身体欠佳,难当重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5

标签:反击战   广州军区   中央军委   中国共产党   越军   越南   东线   司令员   作战   我军   元帅   大将   将军   部队   身体   时尚   邓小平   许世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