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教师不承担教学任务,专职进行建档案、各类活动资料的工作,搞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你如何看待这些教师?

一所学校,特别是规模较大,层次较高的学校(如我市的省重点高中,行政上目前仍享受处级级别),其人员编制是相当复杂的。

主体是教师,这种编制人员最多,属于专业技术岗位,参加职称评定。

另一类属行政系列,不参加教师职称评定,类以事业单位员工,也就是提问中所说的从事教工和学生挡案学籍管理,教辅后勤保卫服务行列等工作,当然其中也有少量教师编制的人员掺杂其中。

这一部分之中还有一部分因工种不同,个人身份属工人系列,如水电工,他们按技术工人评定相关职称,如技师,高级技师等

如果教师编制的教师长期脱离一线教学,基本上就无法继续评上高一级职称了。

别的地方我无法了解,但在我们学校,绝对没有高级教师从事与一线教学无关的其他工作。

在这些高级教师看来,从事与本人专业无关,与职称不符的其他教学辅助工作,多少有点有辱斯文,人格贬损,即使个别身体欠佳的老教师,也只是减少一点课时而已。

这实际上也是众多高级教师对自身形象和价值的维护,是一种人格,情怀的坚守。

当然,也得承认,在现有人事制度的大背景下,一些学校,特别是一些级别较高,规模较大的学校里,学校管理机构比较庞杂,一些部门有点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不高,确实有待不断改革重组。




一所学校的人员构成,除了学生之外,还有教师(教授),职员,工人等等为教育教学服务的人员,合称教职员工。规模大的学校,分工明确,各类人员都有。规模小的学校,有些职员的工作,让教师兼任。比如学校的会计,学籍管理员,等等属于职员系列。食堂的工人,属于工人系列。而教师,是指担负教学任务的人员,教学任务,是指课程表上的教学任务。

在职称评定中,不少不属于教师系列的职员,工人,根本不能评选为某级教师。当然,教师兼任了职员工人工作的,还要看他们的教学工作量。工作量足够,是可以参评的。

实际操作中,大部分学校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去做,比如食堂的工人,一般和校长关系不错,按教师职称系列参评工资高,也是很多的。不过,这是可以投诉的。

现在,职称评定是一团乱麻,有待整顿。




这些不承担教学任务,而承担学校别的任务的教师,不需要特别看待,只需要和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同等看待就行了。因为他们的工作是学校领导安排的,他们虽然沒承担教学任务,他们负责的工作和教学工作一样不可缺少。所以,他们同样应当受到尊重。




这种情况是在中国的中小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制约中国教育发展尤其是公办教育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现在基本上每一所公办学校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大量的占用编制的教师不上课或少上课,每天从事与教学无关的事。其实题主所列的这些事情都是应该由学校行政后勤来完成的,但在中国的学校普遍由编制内的教师来做。

这些不在教学一线的人员,却往往拿着最高的绩效,在职称评审、职位升迁、评优评奖等方面都强压一线的教师一头。致使公办学校里面的教师都以做行政为奋斗目标,专心教学的人反而处于鄙视链的底层。

反观许多私立学校,因为教学才是他们的命脉,所以他们对优秀教师给予的待遇非常高。一般的不上课的行政后勤相比都是低薪群体,服务教学的理念深入人心。也正是这一原因,私立学校现在在许多地方开始碾压公办。

什么时候中国的公办学校,不上课的人不准占教师编制,不上课的人不能再续聘教师系列职称,不上课的人不能评教师系列的奖励,什么时候中国的公办教育才能够真正改观,把教学放在第一位。




我们对于在学校工作的人,都称呼为教师,其实,学校里除了专任教师外,还有职工,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说“教职员工”,学校有些老师不承担教学任务,专职进行建档案、各种活动的资料,搞校园文化建设,其实,这些“老师”就是职工。以往学校里不设这些岗位,但是,随着教育的发展,学校工作的需要,是需要设立这样的一些岗位的。

比如,专职进行档案搞资料的,其实就是档案管理员。规模大的学校,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是需要专业人士来做的。档案工作很重要,档案就是学校工作的印迹,就是学校的历史记录,学校怎么能不重视档案建设呢?

有人可能会说,这些人也是教师编制。这种可能性也是有的,而且现实中也不少。因为人事部门没有给职工编制,而学校因为学生数班级数等原因,不缺教师缺职工,校领导就会让教师编制的人去做职工的事情,学校里没有分得的那么清楚的。

比如,有些教师年纪大了,不适合站课堂了,如果学校教师不缺,校领导会安排这样的老教师去后勤岗位,去门卫值班等,这些没有什么不可以。前提是专任教师够用就可以这样调配,实际工作中,也经常这样做。

那么,对于这些不在从事专任教师工作的教师,待遇上会有什么不同呢?在一般学校里,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原来是什么工资待遇,调整后还是什么工资待遇。这主要是学校内部的调整,这些人的身份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这样做,有些年轻人似乎不能理解,认为档案管理人员,就应该是专门的档案管理员,不应该是教师编制,还有教师职称。档案员应该评档案管理职称才对。这样当然是最好的,也是一种理想状态。但是,对于现在的学校,这只能是一种愿望,很难成为现实。

现在的人事制度,在学校这一块,根本就没有分的那么清,后勤上大多是临时人员,少数几个正式人员,也是因为一些原因由教师调配过去的。门卫上也是这样,没有专门给学校配备安保人员,学校只能在内部进行调剂。

对于学校里的有教师专门从事档案工作的情况,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跟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不是这些教师不承担教学任务,而是学校工作的需要。

你以为教师就仅仅靠拿着书本上课吗?像你题目中谈到的建档案、建各类活动资料、搞校园文化。除此以外,学校还设有“两基”室、“电教”室、“实验”室等等。学校成立的各科室,都必须安排专人管理;如此一来,被学校抽出来的这部分教师,就不用上课了。

有些人认为,在学校不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水平低下,没有能力。正好相反,被学校抽出来搞这些工作的教师,他们除了具有教学能力以外,还具有其它方面的管理能力。缘于此,去议论被学校抽出的教师没有能力的人,是他认为学校设置的这几个岗位清闲,自己也想进去参予管理。结果,自己没有如愿以偿、而对这些被抽出来的老师发的牢骚。

其实,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麻雀虽小,肝胆俱全。小型学校该设置的还得设置,更何况还是大型学校!就像大学,里面的各种专业,都独自成立单位,就连对大学生的日常管理,也由单独的辅导机构来管理。

由于学校设置的这些岗位,工作期间,教师不用上课;于是,学校建立的这些岗位,就成了个别教师眼红的地方。个别教师没本事,背后还去议论学校,认为被抽出来的老师是校长或主任的亲戚,暗地里还挑起一小拨人来对学校的不满。

我当地一所学校,就有这样的教师。当时,政府为学校匹配了一批电脑,为了面向全体师生管理使用,学校抽了一位教师来管理电脑,并且是“全脱产”管理。而当中就有一位教师对此不满,背后说校长的坏话,说被抽出来管理电脑的是校长的亲戚,并在工作当中去蛊惑一部分老师来与校长搞对立。

学校暗中知道了这件事,就趁学校开教师会议期间,校长把全体教师带到新成立的电教室参观。过程中,校长自己表示对电脑很感兴趣,但又不懂电脑。此时,校长就装着若无其事的走到这位老师的跟前,并当着众位教师的面请这位教师教一教自己。

会议之前,这位教师还在背后嚼舌根,正当校长让他教电脑的时候,这位教师又蔫了,并连忙向校长道歉,说自己连开机、关机都不懂。

我说这个小插曲的目的,是缘于有些学校的教师,为了争夺学校设置的这些岗位,而在校园里闹得乌烟瘴气。作为有文化、有素质的教师,为了这几个岗位争得你死我活,这值得吗?

因此,学校工作千头万绪,设置的岗位不同,需要的专业人才也不同。在任何工种当中,没有高低贵贱,只有分工合作,齐心协力干好学校的各项工作,才是重中之重!




看到有些从事人事工资、档案、文化建设的员工的诉苦,我还是有话要说。不管从事一线教学还是从事这些工作,都有其工作特点,总的来说,还是教学一线更辛苦,更累。

一、从事人事、档案、文化建设的员工是一阵阵忙,不会长期忙。比如搞一次工资改革,人事科会忙一阵,之后就会比较轻松。比如有一个项目验收,相关人员得加班加点准备资料,一旦验收完成,就有较长时间休整。相比教学一线天天上课、备课、批作业等还是要灵活轻松,所以很多人千方百计从教学一线往这些岗位跑,这就是事实。

二、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员往往不当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基本由一线教学老师担任。所以一线教师除了承担教学任务外,还得当劳心劳力的班主任,累个半死,担心得要死。而那些员工就不用这么操心,至少八小时之外是自由安心的,还可以打打麻将娱乐一下。

说实话,在一所学校最苦最累是一线教学人员,不知道大家认可不?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哎,这事说起来就沉重。现在学校不仅有专职的职工不承担教学任务,专职进行建档案,各类活动的资料工作,搞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连许多专职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太多精力都耗在各种非教学事务上,评估创建,检查给收,各种文件材料,表格总结,活动会议,现在又多了一大堆的网络平台作业,APP作业等等,老师疲于应付,忙得连改作业,备课,教育学生的时间都没有了,真的是舍本逐末。


学校有些老师不承担教学任务,其实也并不轻松,自从有了网络,有了微信QQ等即时通信工具后,上级主管部门发通知是越来越容易了,上级一些部门科室越来越喜欢搞活动了,每天各种通知文件向学校飞来,当然得要几个人不上课,来应付这些记不停止的检查验收,总结材料。什么时候才能消停下来,没有人知道。


很多老师说太累了,每天不知道在忙碌些什么。一天疲惫不堪,下班后发现课还没有惫,作业还没有批改,还得把课本带回家,作业带回家,工作时间被无限延长了。减负,都在喊给学生减负,学生的负担并没能减下来,别忘了还要给老师减负,让老师静下心来教书,真的成了一种奢望。




我不仅当过这种老师,还认真琢磨和安排使用过这种老师,因而比较了解情况。下面我就聊聊对这些老师的看法吧。



一、这些老师的工作安排,往往是校长特别动脑筋的

题目提到的这种工作,有的学校叫“资料室工作人员”,有的叫“档案室工作人员”;有的干脆一节课都不代,有的每周代两至三节《科学》、《社会》等课(如“普六”特殊时期就干脆不代,是短期的);有的是由办公室主任或教务副主任兼任,有的纯粹就只干这些工作(规模大的学校里常见)。

这种工作是标准的“离了谁也行,但不是谁都能干好”的事,于是乎,校长就得为“物色”这类人大伤脑筋。

干这种工作的人应具备哪些条件呢?一是细心。因为这工作和数据有关,不细心错了事关重大。二是脾气好。这工作常和教育局、人事局、档案局等部门打交道,也容易因出错受到批评。如若管理情绪的能力太差,就会给校长“捅下篓子”。三是,电脑玩得熟。这个工作涉及年报、学籍管理、教师档案管理等内容,需要有一定的办公软件的操作和网络运用的能力。

我曾干这种工作,校长也是费了劲的。那年搞“普六”验收,最初不是我负责,一次督查,校长“挨了骂”。于是校长选中了我,跟我谈,我开始没答应,因为我知道这工作不好弄,一旦管上,就会有被“绑住打”的感觉。后来校长再三做工作,我不得不接手了。一方面我觉得校长平时就待我不薄,咱不干谁干?二是我想到了战斗故事片中冲锋陷阵的英雄,不管多么艰巨任务,总得有人往前冲!

我接替了这个“普六”的工作,仔细一查,发现整体思路错了。他们是从基础表册往前推,结果推到现在和实际情况不符了。我把他们的表册全装到纸箱里了,然后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往后推,根据历年的新生、毕业生、转出转入等数据,不仅平衡了表册,还查出了基础数据里的几个漏洞。两周后又迎来了督查,得到了“专家”的好评,还得到了局长“看是谁弄的”的表扬。



二、这些老师的工作实际是不轻松的

我干了一年多“普六”工作,现在想起来都后怕。有时一个早上没顾得上上厕所,一个下午没顾得上喝口水……真的!不是谁在督促你,是你一旦展开这些数据,一环套一环,你不知道四个小时就过去了,剩下的只有腰酸背痛眼睛花。

我们县有几个这样的“校园宝贝”,分布在各乡镇,他们干这种工作十几年或二十几年了,对他们学校的数据了如指掌,不仅是各校能独当一面的“数据库”,还是全县“普六”、“普九”和年报的“专家组”成员。但他们比其他同学眼睛度数高,背也比当年的同学弯得厉害。

三、这些老师往往引起一线代课老师的误会,甚至嫉妒。

这些工作如此重要,这些老师如此辛苦,那为什么又会受到其他老师的误会呢?

因为这工作“不干不知道,一干吓一跳”,实在不好干,好多人干一段时间就想着“逃脱”了。这工作又有连贯性,新手更不好干。于是,校长就设法鼓励打气。评职称和评优选先不能因没代课而“吃亏”,外出学习也不能忘了这“闲面里逛的”。这种人又经常和领导在一起,因而很容易引起大家的误会。

还有一种情况,这种工作往往有节段性,事实上这些老师出差和学习机会的确比其他老师多。


结束语

总之,学校的各项工作只是分工不同,各有各的重要意义,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不能有太多误会,有特殊的看法。

(图片来自网络)




谢邀请,学校工作不仅仅是上课,方方面面都需要有人来做,只要是学校工作需要在哪个岗位都是一样的,如后勤工作,食堂工人,门卫安保人员都是一线员工,不要因为他们没有带班或者兼任主要科目的教学而区别对待,况且,校园文化建设也不是每个人都擅长能做得了的,共建校园都是在为教育事业作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专职   表册   教师   职称评定   工作   作业   职称   校长   岗位   工人   老师   人员   档案   学校   社会   系列   资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