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很少人知道的排球冷知识?

这些排球冷知识99%的人都不知道,你知道排球世界杯比赛为什么一直都在日本举办吗?还有这些很少人知道的冷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一、排球起源于什么时候?

排球运动起源于1895年,一个名叫威廉斯·盖·摩根美国人发明的。当时网球和篮球很盛行,摩根先生他认为篮球运动太激烈,而网球运动量又太小。他想寻求一种运动量适中,富于趣味性,男女老少皆宜的室内运动项目。于是他把网球网挂在篮球场中间,用手击打篮球带,这就是最早的排球。

排球运动自1895年创始以来,迄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排球从开始仅仅是少数人的一种游戏、娱乐的手段,发展到今天已成为遍及世界五大洲,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二、排球除了用手打还能用脚踢?

看过排球比赛的会发现,排球不仅仅是用手打还可以用脚踢,其实不仅可以用脚,规则规定,运动员可以用身体的任何部位触球,连头发触球都算。在这一比赛中,中国女排张常宁曾用眼睛为中国队拿下了关键的一分。

三、排球运动的转位

排球运动并不是像别的运动那样,每个人在整场比赛中一直都担当同样的角色。在排球运动中,除了二传手特殊以外,剩下的五个人都要进行转位。每当对方没有接到己方发的球是,即轮到己方发球时,己方则需要转位发球。发球为每次的一号位所站的球手。排球转位为6号-5号,5号-4号……以此类推。

四、美国女排的7号球衣为什么没有人穿?

美国女排中为什么没有人穿7号球衣?这是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排球运动员——海曼。

海曼是原美国女排主力队员,被成为世界头号主攻手,世界三大扣球手之一。1986年1月24日,在一次排球比赛中,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在赛场死亡,年仅31岁。

为纪念她为美国女排发展所作出的贡献,美国女排决定,将她生前上场所穿球衣的7号号码,作为美国女排永缺的号码。

五、中国女排三次问鼎奥运冠军

中国女排在世界上都是强队,曾三次问鼎奥运会冠军,分别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2014年雅典奥运会和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

六、排球比赛中为什么打暗号

排球比赛中,常会在比赛中镜头里看到队友之间互相比手势,其实这个就是在打暗号!在排球比赛中,各队都在组织进攻时采用了暗号手段,用什么样的暗号就表示将采取什么样的战术,这样队员可以按照事先定好的方案,组织战术攻击对方,而且配合起来心领神会,减少了失误。


七、为什么比赛中运动员喜欢摸鞋底

经常看排球的小伙伴有没有发现,排球运动员在场上打球的时候,经常会用手摸鞋底。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其实排球运动员的这个细小的动作,是在保护自己。我们都知道,在排球运动中,急停、急起的动作非常多。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运动员出现伤病。国际赛事包括国内赛事,对比赛场地的地面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都是采用专业的排球塑胶地面,有弹性防滑。

虽然赛场有防滑地面,但是赛场上难免还是会有灰尘一类的杂质,可能会导致地面很滑。而排球急停的动作很多,如果脚底发滑会限制动作发挥,也容易受伤。所以别看是一个非常细小的动作,对运动员来说可是有着不小的帮助呢~。

此外,很多球队比赛的时候会在替补席旁边放一块半湿的毛巾,暂停结束后队员会上去踩踩,都是一个作用,目的就是防滑。

八、排球如何站位的?

比赛人数六,前排三人后排三人,站位从左往右,前排432号位,后排651号位,由1号位置的队员发球,必须在八秒内出手,每方最多可触球三次,就要将球回击过去,排球比赛允许身体任何部位出球。

九、为什么只听到女排很少见男排呢?

排球这项运动,一直只听到女排,中国的女排就特牛,很少听过有关男排的报道,以至于让人觉得是不是没有男排啊?

其实男排是有的,只是关注度较低,看的人不多,任何一种体育运动受欢迎程度至少有以下几个因素!

1、群众参与度高,这点上足、篮、排号称三大球类运动,排球无论在国内还是世界范围内群众参与度都是最低。

2、职业联赛的成熟度,不只是国内,在世界范围内排球联赛都没有形成像篮球中的NBA、足球中的欧洲五大联赛一样成熟的品牌,自然关注度较低!

3、体育偶像,体育明星的效应,上个世纪中国女排的成功,一下带动了全国排球球迷,郎平等明星更是女排的代名词,今年东京奥运会开幕式旗手就是女排运动员朱婷,可见女排在中国有多受欢迎!

但即便这样,排球比赛也很难出现一个人碾压决定比赛胜负情况,也就少了很多像梅西,c罗,科比,詹姆斯这样的明星效应,这样的排球狂热粉丝。

说到底还是排球特殊的竞技技巧和群众参与度低的问题,中国男排乃至世界男排都没有出现过一个全民追星的人物,不像女排的郎平、朱婷等人的影响力,加上近年也没有特别突出的比赛成绩,这次连奥运会都进不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少见到男排的相关消息的原因了,如果不是男排的球迷,几乎都不知道还有男排的存在。

十、跳发球第一人来自中国

跳发球,是排球运动发球的一种,因采用跳起后在空中发球而得名。技术难度大,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要求发球时充分伸展身体,提高击球点,并利用起跳的冲力,使球的飞行速度更快,力量更大。具有很强的攻击性。

跳发球最早起源自八十年代初的中国男排,如今已经成为全世界男排运动员的标配。

十一、排球自由人是什么角色?

看过排球比赛的人都会发现,双方6个人的中,有一个队员的衣服与其他五个人不一样,这个不同衣服的人就是场上的自由人。

自由人在1996年的世界女排大奖赛上初次试行,仅限换后排防守队员,且不计换人名额。但规则上有很多对自由人的限制,比如不能在三米线内上手传球,不能主动进攻,不能拦网,不能发球等等。

所以为了让裁判清楚轮次,在比赛过程中能够及时分辨出场上的自由人,另外方便技术核对,自由人的球衣颜色会不一样。


十二、排球为什么是6人制?

排球运动经历过很多次的修改,包括人数,传入亚洲是通过了16人制、12人制、9人制,最终发展到现在的6人制。

为什么6人制的排球被全世界推广了起来,我觉得还是有一定原因的。

1、排球为室内运动,人少可以节省场地

2、欧美国家人少,亚洲国家人多,欧美国家使用了6人制,亚洲国家与世界接轨,才普及6人制排球。

1950年7月,国内首次介绍了6人制排球规则和比赛方法,1951年正式采用6人制。从此,6人制排球在全国逐步地开展起来。

十三、欧洲打排球比亚洲晚

排球起源于美国,排球运动的传达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首先传到美洲的加拿大、古巴、巴西等国家,传入的渠道多是通过教会。

排球传入亚洲是从1900年开端的,首先是印度,然后传人亚洲各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14-1918),排球运动跟着美军战士的远涉重洋,登上欧洲大陆,1917年进入意大利、法国和前苏联,1919、1921年先后在捷克和波兰等地展开。

十四、排球什么时候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排球运动虽然在1895年发明之后很快就推广了,但一直到1964年,排球才第一次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出现在了第18届东京奥运会的赛场上。

十五、为什么排球世界杯固定在日本举办?

为什么每界世界杯排球赛都在日本举办?这是由于日本排球协会于1977年用150万美元买下了世界杯男女排球赛的永久主权。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本排球代表了世界最高水平,1964年日本女排在东京奥运会上封后,1972年,日本男排在慕尼黑奥运会上称王。于是,日本排球协会于1977年向国际排联申请将世界杯赛固定在日本举行,不得不说,这一招很有远见!

写在最后

在咱们国家,女排是大家都特别喜爱的团队,因为女排带来很多荣誉,更带来一种女排精神,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排球的冷知识,欢迎补充!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因为中国女排的原因,排球运动在中国开展得还是比较普及的。

一个比较直观的表现就是:排球比赛的直播,尤其是中国女排比赛的直播,观众一定爆棚。哪怕不是球迷也能看得津津有味,而且能看懂个八九不离十。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排球运动的冷知识少,而且很少。

对真正的老球迷,能说得上冷知识的真的很少。少不代表没有,如果一定要说冷知识的话,估计都是对新球迷或者非球迷而言的。

我试着说一说,大家来评判一下,看看这对你来说,是不是属于冷知识。说到你心里去了,你给点个赞;说错了,你批评指正。


  • 发球权得分制和每球得分制

现在大家看到的排球比赛,是每球得分制。意思是,不管哪方发的球,只要球在对方场地里落地成为死球了,那你就可以得分了

然后哪方先得到25分,哪方就赢得本局比赛。如果局末出现24:24的情况,那想要赢球,就得比对方多两分才行,25:24不算赢球,必须得26:24才可以。

如果出现25:25,那要想赢球,就得连赢两球,27:25才行,依此类推。

所以,水平接近的球队之间,经常会打出高比分,比如2021世界男排联赛,法国VS巴西打到了惊人的39:37。

这种每球得分制的比赛规则,是1998年10月28日,国际排联开始实行的

在此之前的排球得分规则是发球权得分制

在发球权得分制的规则下,只有在拥有发球权的情况下,进攻成功或对方失误,才能够得分。否则只能获得发球权,并不能得分。

这种规则下,非常容易出现一局比赛中,虽然某个队也成功组织了攻防,也打死了球,但是居然一分没得,0分。

这样的例子不少,中国女排曾经在世界杯还是世锦赛上打了当时的苏联队一个15:0,但是在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上,苏联女排也还了中国女排一个15:0,被当时的球迷们愤怒地称为耻辱。

在“发球权得分制”的规则下,虽然每局总分只有15分,但是比赛用时却比“每球得分制规则”下每局总分25分的比赛用时还要长。

原因就在于要努力地去争取发球权,有了发球权,才有得分的希望。所以大家经常看到,来来回回打了十几分钟,只见发球权反复交换,就是不见长分。这对于电视转播来说,时间太不好控制了。

“发球权得分制”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在这种规则下,虽然出现了差距比较大的比分,但是对落后一方来说,压力要比“每球得分制”的规则下要小得多。因为只要控制住不让对方连赢两球,就可以让对方不长分,自己努力去连续赢球,就可以缩小分差,翻盘的机会要大得多。

现在的新球迷可能没看过“发球权得分制”的比赛,我是两种规则的比赛都看过,相较而言,我还是更喜欢“发球权得分制”下的排球比赛。那看得过瘾,比现在的每球得分比赛更激动人心。


  • 排球可不可以用脚踢?

现在的排球比赛中,大家经常看到队员用脚去捞球,制造了很多经典的救球。这其中以巴西女排的老自由人“法比”最为出色,有球迷称,以她的技术,可以去踢巴西女足的比赛了。

但是这种用脚救球的比赛,在1995年以前,是看不到的。不是因为那时队员的技术能力做不到,而是规则不允许。

1995年国际排联代表大会上,才通过了“球可以触及身体的任何部位”这条规则,也就是说,1995年以后,脚踢球才被判为好球。

在此之前,直到1993年,排球比赛的规则中,才刚把队员的合理触球部位扩展到膝关节以上,也就是说,你1993--1995这段时间里,脚踢球是会被判犯规的。

直到1992年,排球比赛的规则中,队员的合理触球部位只能在腰部以上。也就是说在1992年之前,大腿碰到球都要被判为犯规,就别说脚踢球了。

这个规则的演变是越来越合理的。以现在人的想法真的不能理解腿部触球以及脚踢球,为什么不能算好球,难道大腿和脚不是我自己的?很明显的不合理,是吧?


  • 能不能拦发球?

估计没有人看到过拦对方发球的比赛。这是现在的规则规定的,不能拦发球。

但是在1984年以前拦发球是可以的。肯定有老球迷看到过在比赛中直接拦死对方发球的比赛,如果有兴趣,欢迎和大家分享。

我没找到拦发球得分的具体案例,只看到有消息(不确定)说,我国女排运动员巫丹曾经在比赛中拦死过对方的发球。

后来,因为拦发球虽然可以得分,但更容易造成拦网“窝果”失误,被我们的祖师爷袁伟民舍弃了这个拦发球的技术。

再后来,国际排联也因为允许拦发球会造成比赛太枯燥,一场比赛就是你发球,我拦回,我发球,你拦回,少了精彩的战术组织,花哨的传球技巧,使排球比赛失去了许多来回球,比赛的精彩性和连续性程度下降,不利于排球运动的推广。于是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代表大会上取消了允许拦发球的规定,把拦发球禁止了,不允许拦了。


  • 发球擦网算失误吗?

最早的规则,发球擦网是算失分的。但是国际排联1999年修改了规则,现在,发球擦网比赛继续,和没擦网的球一样。

在15分制时代,发球擦网是算做失误的。虽然并不失分,但是要交出发球权了。辛辛苦苦,拼了命拿来的发球权,眼看着再努力一下就可得分了,一个发球擦网,前功尽弃,你说可惜不?

所以,15分制时代,发球很少有现在这种又平冲、又飘忽不定,贴着网口过去的球。基本上都是高于网口很多,抛物线明显的发球。

这种球的攻击性要较现在的跳飘球、跳发球小得多,一传接起来相对要容易一些。一传到位率一高,各种快球战术组织起来不要太潇洒。

这种状况在1999年被改变了,21分制时代到来的同时,也把发球擦网剔出了失误的范围,只要是落在对主界内,擦网也没关系,可以继续比赛。

这个改变,让发球队员可以发出又贴网,又平冲、又飘的攻击性强的球来,一传接起来就难得多了,所以现在的比赛中,一传到位率要比老规则时代要低得多。


  • 排球技战术有哪些是中国人发明创造的?

所有事物都会经历诞生、成长、发展、壮大这样一个历程,排球也不例外。

作为一项体育运动,排球诞生在美国,美国人的功劳最大,此后被世界各地的爱好者不断地完善,才逐渐形成现在的技战术体系。

老球迷们都熟知日本的电视剧《排球女将》里,“小鹿纯子”的“晴空霹雳”,那动作花哨,一个前空翻,腾身空中,如来神掌压顶式地将球扣中,很酷很炫。

这就属于排球技战术的发明创造。

当然这是影视剧的想象,在现实中是不可能有这种扣球方式的。应该说日本排球对排球技战术的发展贡献很大。

上世纪60年代初,大松博文创造和应用了“勾手飘球、前臂垫球和“滚翻防守”技术,打破了苏联称霸排坛的局面。拿到了1962年、1967年、1974年三次世锦赛冠军,1964年、1976年奥运会冠军、1977年世界杯冠军,共六度成为世界冠军,是继前苏联女排后第二支拿到世界排坛“三连冠”的球队。

而这方面,中国人的表现也不差。

在排球里最重要的战术——快攻,基本上都是由中国人发明创造的。包括“前飞、背飞,前错、背错、双背飞、长背飞、结合短平的加塞、梯次”;还有“平拉开”也是中国人首先运用的;
还有“拦防体系中的心跟进、边跟进”等等等等,这些基本都是中国人的贡献。

吃惊吧?

新球迷们可能没关注过,但老球迷都知道,中国男排的元老队员汪嘉伟,那可是世界是数一数二的“网上飞人”,网前一系列的“飞”的技术,大部分和他脱不了关系。

新、老球迷们都知道中国队擅长打快攻,历届中国队也产生了很多以打背飞著称的队员吴咏梅、周苏红、刘亚男、马蕴雯、杨珺菁……但新球迷们可能就不清楚了,这些技战术都是源自中国队员。

这应该也算是冷知识了吧?


  • 拦网技术、规则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变化

现在的排球场上大家看到的拦网,都是屋檐式的“盖帽拦网”大家经常听到解说评论:这个球被拦网队员罩住了,攻手完全失去了进攻路线。

这种情况下,此时拦网队员的双手是越过球网,伸入对方场区上的,这种拦网是一种攻击性极强的防御,被拦网手罩住的球,要么被拦死,要么被迫处理球。

大家经常可以听到教练在暂停时对队员说,不要往高里伸手,要把手伸过网去,伸过网就会形成盖帽式拦网,拦住球、拦死球的概率就大大提升。

盖帽式拦网大家已经司空见惯了。可是大家知道吗,在上世纪50年代,规则中是不允许手过网的,所以拦网时大都采用后仰式拦网,拦网时手臂上伸并后仰,上肢都处在本方场区内,不追求直接拦死对方,只要求将球撑起来,以便组织反击。这是单纯防御性拦网,极少形成直接得分。

这种技术,我觉得应该是那个年代人的身材条件决定的,因为人的身材普遍不高,拼了命地跳,高度也不够把双手伸过网形成盖帽式拦网的。

1965年以后,规则改为拦网手可以过网了,盖帽式拦网技术渐渐取代后仰式拦网,使拦网成为攻击性极强的主动防御技术,拦网在整个比赛中的重要性,渐渐等同于攻击性技术,越来越显得重要。

在看比赛的时候,大家经常会听解说讲,这个球传得好,形成了一对一;那个球传得妙,给攻手创造了个空门的机会。

这里的一对一就是说只有一个人在拦网,空门就是没有人来拦网。这样的二传,全世界都喜欢,会抢着要。

如果一个二传传出去的球,对方可以经常组织起来双人、甚至三人拦网,那我们基本可以说,这个二传是个失败的二传,攻手配这样的二传会被累死还不讨好。

现在大家能看到集体拦网时,最多的人数是“三人拦网”,因为规则里规定,拦网只是前排队员的任务,后排队员是不可以在三米线之前起跳作进攻动作,或者起跳拦网的。前排只有三位队员,所以最多也就是三人拦网了。

那大家看没看到过“四人拦网”甚至“五人拦网”呢?

我找了半天,也没找到这方面的信息。但是我明明记得,某一年,报纸上出现一张中国男排“四人拦网”的图片,配图的文字中说明,四人中有一人是后排队员,之所以后排队员也参与了拦网,是因为规则中允许了。

我虽然有点老了,但远远还没到“老年痴呆”的地步,这个记忆没错。

之所以找不到这方面的消息,我猜想有一种可能,就是后排队员可以参与拦网,应该是一种尝试,但并没有正式施行。在试验了一段时间后,觉得在某个方面有欠缺,就终止了这个尝试。

如果有了解这个问题的网友,欢迎分享。


  • 扣球高度、拦网高度真的和报名表上的一样吗

这是个争议性比较大的话题。

大家经常看到各队的队员表上,列出某某队员扣球高度3.2米,拦网高度3.1米。那真的能达到这么高吗?

排球场上,男子网高为2.43米,女子为2.24米。在球网的两端各有一根标志杆,杆的顶端高出球网上沿80厘米。

如果一个队员扣球时击球点恰好在标志杆的顶端,这时扣球高度男子为3.23米,女子为3.04米。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你看到过有多少队员扣球时扣球点是在标志杆顶端处的?

也不是说一个都没有,如果把所有的扣球放在一起统计,能在3.04米及以上高度扣的球,大概也是百里不占一二,很少吧?

所以呢,那些官方的报名数据,大家看看就好,那个点,只是队员所能达到的极值,而在实战中,大概百分之九十九的情况下,是做不到极值的。


  • 中国女排在拿第一个世界冠军之前,参加过世界大赛吗?都有什么成绩?

现在一说中国女排,就离开不“女排精神”、“五连冠”这样的话题,那大家知道中国女排在拿到第一个世界冠军之前的大赛经历和战绩吗?

我整理了一下,分享给大家:

1956年法国巴黎第2届女排世锦赛:第6名。很多人不知道这个事吧?很多人了解女排都是从第一次拿世界杯冠军开始的,其实中国女排第一次参加国际大型赛事,就是这次的世界女排锦标赛,成绩还很不错。

1960年的巴西第3届女排世锦赛:没参赛。因国内三年自然灾害,中国女排没有参加这次比赛。

1962年苏联莫斯科第4届女排世锦赛:第9名。没什么好说的,中规中矩。

1966年第五届、1970年第6届女排世锦赛:没参赛。因为大家都知道的原因,这两届世锦赛中国女排都没参加。

1974年墨西哥第7届女排世锦赛:第14名。李宗镛这个名字,老球迷们应该知道吧,中国排球界的元老人物,这一届女排的主教练。第14名,应该是中国女排在世锦赛上的最差成绩,但没什么好责备的,黎明前的黑暗是正常现象,从这次开始,中国女排开启了勇攀高峰的征程。

1977年第2女排世界杯:第四名。当时日本和韩国两队耍手腕,打假球,不然的话,这一届中国队可 以拿到亚军。

1978年苏联第8届列宁格勒女排世锦赛:第6名。这一届上,祖师爷袁伟民,功勋球员张荣芳曹慧英、孙晋芳、周晓兰、陈招娣、杨希、齐丽霞、张洁云……悉数亮相,中国女排登顶世界冠军的功勋球员基本聚齐了。

以上就是中国女排在腾飞之前的大赛经历和战绩,有了解的吗?算不算冷知识?


好了,就此打住吧,我能知道的就这些了,不知道算不算题干中的冷知识。如果这个回答有某个观点、某句话,正合你的心意,请点赞。如果有触犯到你的哪里,请告诉我,我改。

另外,我再多说一句:有喝酒的没有,一起来?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因为看过国际上的男排比赛之后,就知道排球还可以那样打。完全的身体碾压。亚洲男排被完虐。

高水平男排,后排扣杀得分是主要得分项目。根本没有那么花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排球   男排   世界杯   日本   女排   后排   世锦赛   中国   运动员   中国女排   得分   队员   球迷   规则   知识   财经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