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时期,生产队长有没有工资?

在六七十年代,农村走得是毛主席制定的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每个自然村,按照全村人口的多少,把它划分成一至几个生产队。为了便于耕种管理,把土地连片划分给生产队耕种。每个生产队由生产队长全面分工负责管理,生产队会计负责记录和刻算全队各项农业收入,与及各家各户的劳动收入与分得农产品的进出明细账。

《今日头条》中邀请友友们回答:“生产队时期,生产队长有没有工资?”,我是过来人,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产队时期,生产队长及生产队会计都没有工资,都是赚工分的。社员们劳动了一天,晩上劳动者集中记工分,在劳动者的《记工本》上,记上当天的工分,(每天满勤记上10分)。生产队长和会计的工分,在年终结算时按本队社员工分最多者同等结算。也算是对队长和会计的特殊优待。再没有其他任何补助。并且这一待遇,在群众会上已公示过,是得到所以社员表态同意的。

我们都知道,生产队长的工作是劳心劳神的工作,要根据本队的具体情况,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精心安排本生产队社员的具体劳动。百人生产,主事一人。如果没有熟练的农业技术,没有精灵完备的计划能力,整个生产队的农业收入,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所以生产队长是个致关重要的人物。白天要精心细致的安排社员劳动,晚上要开会传达党的方针政策,鼓励和动员群众积极劳动,认真搞好本队的农业生产,尽最大努力使农业夺得大丰收。

六七十年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国家的科技、教育、国防、行政、企业等部门,都需要大量的建设启动资金,所以那时候的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不但生产队长没有工资,就连大队书记及大队所有领导干部,都没有工资,他们的报酬是在夏季结算和年终结算时,各生产队摊派得来的。

那时候的干部、群众都十分朴实,法律观念强,都会自觉的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大队干部以及生产队长和会计都会自觉的按法律、法规办事,很少出现贪汚腐败现象。

六七十年代,干部流行坐队的工作方法,县政府要选派一部分干部下到各人民公社去坐队,同时人民公社也要选派一部分干部下到各村大队去坐队,然后由大队又分配到各自然村去坐队。坐队干部下基层去,同当地干部一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监督和落实政策的实施情况,监管地方干部的贪污腐败行为。

坐队干部下到自然村坐队,毎隔二至三天,就要在生产队记工会场,向群众开一次大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讲解部分法律、法规,解释违法应受到的惩罚。宣讲雷锋做好事的事迹,宣讲各地出现的好人好故事。

通过坐队干部的宣讲,群众的法律意示,集体观念加强了,集体的劳动自觉性也加强了,社会上的犯罪率减少了许多,增加了社会的和谐度。人与人之间也十分友好,出现互帮互助,互敬互让大好局面。

虽然那时候,国家各项事业处于起步阶段,生活中的物质资源比较缺乏。但人们的心理压力小,各家庭的经济差距不大,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较好。生产队的集体收入也在逐年增加,同时也在逐年增添农业小型机器,如柴油打麦机,脚踏稻谷脱粒机,小型打田机都在逐渐进入生产队。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在慢慢提高。

以上记录的是社会主义集体时期的部分实况,许多年长者,还十分留恋那个时期的生活。我们现在丰富的物质生活,也是在那个时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人们都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谢谢阅读,我的原创。




一九七五年从部队回来之后,当了一年生产队长,除了每天拿十分之外没任何工资什么的,当时的思想是一心为群众、一切为集体,没什么私念。一年后当了大队副书记后,除了每天十分之外,每月发七块钱的补助。




那个时期,生产队的正副队长以及大队(村)干部都没有工资,都是挣得工分,年底分红,根据生产队的收入,除留些明年的开资费用外,按一个工(10分)合几毛平均分配。

劳动力多的还能多少分个钱,劳动力少的还欠生产队的吃粮款,这些欠款都是挂在生产队的账户上慢慢偿还。

那个时期,流传着“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
















车头带;干部带了头,社员有劲头”。

那个时期,群众干部分不清,干部都是带头兵;干部住村吃派饭,干群深厚鱼水情。




我曾经当过一年的生产队记工员,对当年我们生产队的情况是了解的。

生产队时期,生产队队长是没有工资的。就连大队书记也是没有工资的。大队书记很少参加劳动,但每年365天是满勤。大队干部的工分由所属的几个生产队按人口比例分摊。

我们生产队长每天都是上工记工分,年终一般是每个月补贴三个工,全年按10个月计算,补贴300分(30个工)。当年的队长也很不容易,有时候大队干部和公社来下乡,提前不知道,也没有派饭,有时就在队长家里吃了。队长爱面子,哪能收下乡干部吃饭的几角饭钱。所以说,队长每年多得那点工分,都不够下乡干部的吃饭钱。因此有些队长干一年就撂挑子了。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下乡干部就从国家有关民政救济等方面,每年给生产队长补贴几十块钱。这样才基本上稳定了生产队这级的干部队伍。




三年的知青生活,见着的都是生产队长带头干农活,和大家一样拿工分,并没有特殊待遇和补助!在那个火火红红的年代,讲的是为国家做贡献,生产队长这样的基层干部,工作是很辛苦的!




生产队时期.不叫工资.叫工分.年终分红结算全年工分折款.分为应进户和超支户。

生产队长按实际出工时间记工分.另外一年下来由队委会讨论评议给予适当的误工补工(就是另补工分).类似于现在的年终奖。

我地是这方案(江西赣州).其它地方不详。




我在未当兵前也是农村户口,在学校回家偶尔参加过劳动,但我的记分只有4、5分,干农业一巧不通,生产队也不喜欢我参加劳动。但学校里又要求必须参加劳动,开学时要拿生产队证明到学校。至于生队长有没经济补贴,我可不知道,可能只有工分补贴吧。我知道大队干部(支部书记)只是记社分,经济补贴有点,但不多。村(大队)书记365天,天天记社分,只要去大队办公室都有社分,村民(社员)们内心有点意见,认为是全村养他们。其他大队干部也有职务社分补贴。




小队长没有工资,小队长好与坏因人而异不能一律定格。好的小队长吃苦耐劳一心为公不记个人得失。二等小队长一天不干活,只是给带工的人布置任务带领大家劳动,自己到马号、会计室、劳动场合转一转就是一天的任务。手里不拿任何劳动工具。

三等小队长早起起来哨子一吹大家进了地他就回家倒在床上睡回笼觉。

四等小队长每天就往女社员推里混,多说一些风流话,过过嘴瘾,偶尔也有收获。不管是几等小队长为小队的生产还是负责人的,只是人多心不齐,队长来了一个样,队长走了又一个样,社员总结出一个规律说:不打勤的,不打懒的,专打不长眼的。在兵团农场的农工也是一样,当官的不在场个个砍头曼(劳动工具)托着下巴不干活,戏称长鼻子农工(大象)。所以说在小队当官的都不好当,在一样的天,一样的地,集体劳动人心不齐是改变不了的。产量上不去吃不饱肚子主要原因就是人心不齐造成的。




六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的农村生产队时期,大队下设好多个生产队,人口多的村要有十多个生产队。那个年代,生产队队长(另设一个会计)可是个人人羡慕的官。但那时他们没有一分钱的工资,全是用“工分”抵工资。而群众(即社员)的工分是根据每天的劳动强度或者劳动量来计算分值,不劳动不记工分。但生产队队长及会计的工分是全天候满分。




七三年,我刚刚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农村,乡亲们认为我有文化知识又信得过,选举我担任了第五生产队队长一职。我那时年轻不懂农事活儿,只凭借一个闯劲,一个敢于创新,带领社员们积极生产劳动,努力多打粮食做贡献。

我们那时的生产队队长是没有工资可赚,和队里的社员们赚得是一样的工分,只不过是要比一般社员多干一点农活儿。那时农村有句俗语讲的是:"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干部就是那个火车头。也有人这样讲:“干部带了头,群众才有劲头”。生产队长是没有级别的最基层的小官,只有带领群众大干苦干拼命干的义务与责任,根本没有享受任何特殊待遇的权利。

不管你信与不信,但当时的我就是这么认为的,也是这样做的。只不过,真的是能力有限,几年的队长生涯,也最终没有将穷苦百姓翻身脱贫,是我一生感到遗憾的一件事情,至今想起来依然有点不甘心。

最后再反复说一下,我们这里那时的生产队长是没有工资的,只是普通社员中的一名领头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生产队   队长   时期   工资   小队长   工分   社员   方针政策   大队   群众   集体   收入   干部   会计   社会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