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让孩子看书,不让他(她)看电视剧、娱乐节目等,会培养出一个有气质的孩子吗?

1.

举个真实的例子。

我认识一个老师,爱好收藏,家里的古玩字画比比皆是。他本人对于艺术相当有研究,经常被上海、南京、杭州等地邀请过去开讲座。总之,在圈内的名声很大。

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家女儿刚上初中,长像普通,但是人群里一眼就能发现她,气质相当出众,说话也是特别有教养,属于人见人爱的孩子,在同龄人眼中,她是意见领袖。

后来,这位老师跟我说,他家从来没有装过电视。虽然当时已经满大街的土豪金了,可是他还在用诺基亚,更别提让孩子玩电子产品了。

他女儿成绩很好,写了一手好字,国画也很棒,还写了一手好散文,那文采,你绝对想象不到,出自一个初中生之手。

所以,我想说,不看电视和娱乐节目,确实可以培养一个有气质的孩子,关键是能做到的有几个呢?

2.

在《陪伴式成长》这本书里,看到一个故事。

平板电脑刚上市时,有人问乔布斯,“那么,你的孩子肯定很喜欢Ipad?”

乔布斯的回答是:“他们还没有用过……我们会限制孩子在家里使用科技产品。”

无独有偶!

《史蒂夫·乔布斯传》的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曾经在乔布斯家里待过很长一段时间,他说:“每天晚上,斯蒂夫一家会特意在厨房里的长桌子上吃晚餐,同时讨论图书、历史等各种各样的内容。没有人会拿出iPad或使用电脑。”

可见,想要培养一个出众的孩子,好书绝对比电视节目更见效。即使是一些文化类的节目,也属于典型的二三手知识,学习最好的资源是找到知识的源头,也就是一手知识。

况且经常看别人对知识的解读,会造成自己思想上的懒惰,重要的不是观点,而是寻找观点的过程。

3.

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做呢?

以身作则,主动关掉电源,与孩子一起学会独处。苏珊·施蒂费尔曼说:“如果我们不能帮助孩子学会怎样独处,他们将永远感到孤独。”

如今这个社会,完全摒弃电子产品很难,家长要态度坚决地做出规定。限制孩子玩电子产品的时间。鼓励孩子想出没有电也可以做的事情,越多越好,然后带领孩子一起回顾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我是萌薇,艺术设计硕士,分享读书 | 手帐 | 职场,最崇拜的人是木心,希望成为一个能写能画的人。有什么问题可以私信我,我会为你一一解答!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不是任由父母揉搓捏玩的泥娃娃,想塑造成什么样就照着什么样的模子来捏。

作为一个妈妈,我很能理解父母对孩子会心存期待,但实在不能认同这样的做法。

希望孩子能成为一个有气质的人没有错,可究竟什么是气质?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是思维层次提升之后的通透、精神得到滋养之后的从容。

这些都不是逼着孩子读书能读来的。只有孩子真正地以读书为乐,以思考为习,才能让书里的智慧真正长进孩子的身体里。

让孩子多读书当然很重要,但靠“逼”,恐怕父母们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还有可能会毁了孩子。

现在是一个“互联”的世界,把孩子圈进在一个你所认为的纯净环境里,其实是一种对孩子成长的剥夺。从没有过选择权的孩子,是无法生发出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和自控力的。

更何况,电视剧和娱乐节目也不是洪水猛兽,为什么就一定不能看呢?

要知道,禁止等于诱惑。如果你逼着孩子整天看书,坚决不让他看电视剧和娱乐节目,最有可能的结果是,这个孩子长大后会特别痛恨看书,反而沉迷于电视剧和娱乐节目。

只让孩子看书,也会让孩子对世界的理解过于单一,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思考。没有思考,没有与生活的融合,就算读的书再多,也是无用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这是与生俱来的,父母要做的,是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激发出他内在的生命力,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想象,刻板地把孩子强行塑造成那个自己想要的样子。




像我这样为了孩子可以看电视,就花了个相对贵的价钱买了个据说可以保护视力的电视的人有点儿太惯孩子了呢~其实我小的时候总被妈妈逼着学这儿学那儿,我不想自己的痛苦给孩子,为了保护视力我还是控制了看电视的时间,不过手机是不让看。各种补习班,兴趣班都没报。后来想想也是不对的,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问他学不学。希望每个孩子有个幸福的童年,健康的身体和人格。我也希望我的宝贝平安幸福就可以。至于气质每个孩子都是不同,顺其自然就好了。




我同事的女儿上小学四年级,学习成绩优异,班级排名从来不低于前五,舞蹈书法至少精学了三四门兴趣特长,加上奥数英语等专业上的补习,年年父母带着出国旅游玩不停,我同事说基本很少让她碰电子产品,光上课都没有了时间,为了写篇旅游日记,我同事寒假特地带她去马来西亚旅行,行程安排都让女儿参与制定,可以说是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了。


有一次放暑假她女儿来我们公司写作业,中途她问了我下学期才会学到的数学知识,我跟她耐心讲完话,她居然来了一句其实这些我都预习过也会做,就是想看看你会不会做。接着又跑去画画了,我尽量站在小朋友的角度和她聊天,却换来一句你怎么这么幼稚?后来降到她爸去南非考察项目,还一副很自豪的表情说南非你们去过吗?


不得不说优秀是真的优秀,透露出来的气质是超越同龄人的成熟,但说实话亲和力差,真的不讨喜,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气质和文化修养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基本的素质教育,毕竟这个社会上不止看重你的才华,人品和素养更为重要。




一个幼儿园孩子的例子

孩子读幼儿园,某天忽然问我明年是什么年,我……的确需要想一会儿。

“鼠!”她忽然自己想起来,让我很吃惊。

“你怎么知道的?”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她以极快地速度说。

“你从哪学的?”

“《乐高幻影忍者》”

她提到的《乐高幻影忍者》,是一部动画片。我认为在这件事上,动画片是有功劳的。

一位单位实习生的例子

单位里新来了个实习生,一个同济大学即将毕业的男孩。我们部门有个特点,不管80后90后,女性占据了90%。一个男孩,会不会格格不入?事实证明,不管大家聊育儿话题、八卦娱乐、科幻小说、王者荣耀,NBA,杨超越、三国故事,七巧板拼搭,他都能插得上话,于是就有了“妇女之友”的冠名。他离开时,大家遗憾地表示“想找这么有趣的灵魂就难了”

这个男孩,上班时候偶尔打个小游戏也是有的,但工作效率也挺高,所以获得了一致好评。这样的孩子,有气质吗?

人作为社会化东西获取信息是多元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自有黄金屋,无不透露着人们对书的赞誉。信息不发达的年代,人们的大部分知识获取于书本,很多人因为条件的限制,根本接触不了太多的书,如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游历四方的经验,那简直惊艳了,于是就了诗仙李白那样的天才。

社会化动物,获取信息的方式是多元的,特别是今天。开卷有益并不是建立在排斥书本以外认知的前提下的,相反,是共存于成长过程之中。即使正规学校教育,也没有把读书设为教学的全部。书本以外,就是每个人的成长游历。




关于孩子的成长,我们总是希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给予他们最好的一切。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是盲目的追求,因噎废食,错失成长中其他的风景,也是得不偿失的一件事。


就好像我们都知道牛奶对孩子的体格茁壮成长,有极大的帮助作用,那么就可以废弃米饭、蔬菜这些食物,单单喝牛奶吗?不用想,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异口同声的反对,因为牛奶中的蛋白质和钙固然重要,那些微不足道的微量元素也很重要,其实电子产品和书籍也是这样的关系。


自古以来,大家都知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籍是人类最好的伙伴,可以给养我们的精神世界,从知识的学习角度出发,书籍是最初的内容资源,没有经过任何的再加工,在阅读的过程中,既可以培养个人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吸收丰富的文化知识,开拓眼界。当我们的阅读达到一定的量后,整个人都会有质的改变,谈吐也会有气质。


电子产品相对书籍,一直是一种负面的存在,似乎只要接触电子产品,就是堕落的表现,其实真实并不一定如此。不可否认,有的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无法自拔,耽误了学业和成长,但是大多数的孩子,只要家长能够合理引导,电子产品的利大于弊。


电视可以给孩子呈现一个多元的世界,将不同的知识趣味化的传递给孩子,孩子在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中,可以进一步巩固他们阅读书籍中的知识理解;娱乐节目也是孩子的放松学习,不会自我娱乐的人,终究不会有大的发展,观看娱乐节目,丰富了孩子在社会交往过程谈资,有利于人际关系的维系,也许不同的娱乐节目还可以开拓孩子的眼界,例如央视的《阅读者》,从侧面告诉我们阅读对人生的价值。


所以培养一个富有气质的孩子,仅仅依靠阅读,只会培养出“书呆子”,而不是社会发展需求的多元人才,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正真的陪伴孩子成长。




不知道题主受到了什么影响,会有此一问。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如果只是单纯的通过“只看书,不看电视剧、娱乐节目”,就想培养出一个有气质的孩子,那么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首先,举个身边例子吧。

我一远方表姐,全职妈妈带孩子模式,为了孩子能好好读书,从小就很少出去玩,家里电视机是用布遮住的,从来不会去打开。妈妈就陪着孩子一起看书,一起讲书,一起温书。什么娱乐节目,动画片,连续剧,这母女俩都是自动屏蔽的。

逢年过节,我们去她娘家拜年会偶遇到,然后她孩子就会从房间里出来跟大家打个招呼,打完招呼立马回房间继续看书了,多一秒寒暄都没有。这孩子小学以前这样吧,大家都夸她乖巧懂事,以后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可随着年龄增大,她年年如此,直到初中了还是这样,就让大家颇为费解了。

她妈妈也意识到了孩子是不是有点“呆”,就让她找同学玩,可是,她不愿意,她说“有这个时间我宁可多看点书了”,她妈妈就说“你考试成绩挺好的,可以放松一下,去玩一下吧,同学们在一起也开心啊”,她继续摇头“课内的书看完了,还可以看课外的书啊,我不喜欢出去玩”。几次下来,她妈妈也放弃劝她去玩了,随她自己看书了。

今年她中考,考上了还不错的学校,离重点学校差了5分,自己懊丧了很久,整个暑假又都在自我看书中度过了。


要说书卷气吧,这孩子肯定是有的,但要说气质(我理解为独特的,在人群中能感受到此人不一样的那种味道)还真的是没感觉到。就算是她妈妈,985中文系毕业,有空就一直在阅读中,也不追剧,偶尔也就手机看看新闻什么的,身上是有庄重的书卷味儿,其他的,也没什么了。


其次,讲真,你我皆凡人,真的不要刻意去追求什么气质,比如觉得学个钢琴就优雅了,看个书就是文人了,还真没有那么简单的事儿啊!但是,只要你在某一领域有所自我成就,自我喜欢,自我认可,那么,这份自信就足够是你独特的气质了啊!


最后,奉劝各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还是多花一点心思在培养子女的三观教育上,不要瞎折腾,折磨孩子也折磨自己。要直到,其身正,就是最基本的气质有了。

另外,请爸爸们也多陪陪孩子,多教教孩子,不要把所有育儿的事都扔给妈妈就不管了,丧偶式教育才是很多不幸产生的根源啊!

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在健康快乐中成长,在爱的家庭氛围中翱翔!

-------------------------------------

更多真实的育儿体验,欢迎点击我的头像,关注我的头条号(育儿路上遇见你),漫漫育儿路,苦与乐的坚持,让我们一起分享交流吧!




这个观点太极端,不可取。

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都需要跟随社会的脚步,如果脱离了,那所谓的气质又有什么用呢?

汽车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出行方式,网络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沟通和学习方式,媒体娱乐的兴起改变了我们精神生活的方式,这些其实都无所谓好坏,发展的必然,而我们身处其中,不用逃避,也不可能逃避。

读书不是清高,不是别人都在看网剧,我在读哲学,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也可以偶尔看娱乐节目,也可以去蹦迪泡吧,这都是生活和人生的一面而已,不是苦行僧一般的人生才有价值。

人应该有怎样的气质呢?卓尔不群?还是清心寡欲?其实都可以,没有固定的模板,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活成真我,再能有些讨人喜欢,我觉得就是有气质了。气质不是脱离了世俗,也不是高人一等,那是装逼。

读书能培养人的气质吗?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可以懂得更多,想得更多,勤于思考又善于自醒,这样的人应该不赖,这是读书能带给我们的变化。

活在世俗中,不清高自傲,不低级趣味,风轻云淡,淡笑风声,善待自己,善待他人,这便是气质吧。能读圣贤书,也能看综艺,这样的人更可爱。




亲身实践:孩子五岁时搬入新家,没有接通有线电视,家里自然没有电视可看。每天回到家,我和孩子最快乐的事情就是一起读书。读书,不仅让孩子打开了看世界的眼,也让家长重温了缺失的童年。大约十年前,中国的绘本出版还不是很多,绘本的借阅途径也很有限,但我还是坚持每月给孩子买书,当然也每天陪伴孩子读书。

进入幼儿园大班,孩子已经能够自主阅读带拼音的故事书,没有刻意识字过程,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认识了很多字。不仅如此,孩子通过读书还懂得了很多道理,为人处世也很有分寸。无论在哪里,她懂得自我保护,从来没有冒失冲动的行为,大家都说她很成熟,也夸奖她是个聪明的孩子。

进入小学,孩子的学校非常倡导课外阅读。孩子在校园里如鱼得水,没有丝毫障碍,反倒经常觉得老师授课内容非常简单。课外,我们依然坚持大量阅读,文学、科普是主题,凡是带字的东西孩子都喜欢看。同学说她是个百事通。当然,进入高年段后,孩子的写作能力得到体现,从未在写作方面遇到问题,基本上都是班里的范文。

小学六年级,孩子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蓝迪的朋友圈》,初一,她又出版了作品《小兽》。现在,她非常感谢童年时代的大量阅读,给自己打下了扎实的文字功底,也很感谢阅读,让她对待所有学科都充满兴趣。


至今,家里依然没有电视。孩子在周末会通过网络看一些综艺节目,也喜欢玩一些小游戏。我们对孩子的态度就是:做好学生该做的事,然后就去做喜欢的事。在我看来,孩子从来没有把看电视、看综艺、玩游戏当成消磨时间的方法,而是始终想快要干的小海绵,在不断的吸收着各类营养。




曾经有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别说看电视剧、娱乐节目,连门也不出,就是发愤读书、废寝忘食,甚至不惜“头悬梁,锥刺骨”“凿壁借光”“囊萤映雪”。

你知道他们是谁吗?

古代书生。

《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孔乙己》的孔乙己,有气质吗?


教育孩子,不要图省事,不要追求简单粗暴,凡事都要一分为二地分析,别听风就是雨,一厢情愿地把孩子带到沟里去了,还美其名曰“为孩子好”!这种好还是省省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南非   气质   孩子   电子产品   家里   家长   父母   女儿   自我   妈妈   书籍   时间   喜欢   知识   电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