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损性质不同,佩戴助听器为什么不同?

助听器配戴的效果除了跟听力损失的程度有关,还跟听损的性质,听损时间,及言语分辨率有关。相同的听力,如果是传导性或混合性,且听损时间短,言语分辨率好的会比感音神经性,且听损时间长,语言分辨率差的效果要好。所以助听器是需要验配,并不是随机买的,如果有听损了,需要助听器请找有资质的验配机构验配。




助听器配戴的效果除了跟听力损失的程度有关,还跟听损的性质,听损时间,及言语分辨率有关。相同的听力,如果是传导性或混合性,且听损时间短,言语分辨率好的会比感音神经性,且听损时间长,语言分辨率差的效果要好。所以助听器是需要验配,并不是随机买的,如果有听损了,需要助听器请找有资质的验配机构验配。




其原因也很简单,每个人的听力损失时间长短不一样,听力损失的性质不一样,自身身体状况不一样,关键还是有听力损失出现时,患者及家属的态度及重视程度不同,对于听力干预的早晚不一样,对于助听后的效果是有很大有关系的。 很多这样的患者,从10几岁开始戴助听器及早干预治疗,现在年近80岁了,效果非常好。而有的听力损失患者听损30年了可就是不认可自己耳朵的问题,只要别人大点声我还是能听到 ,但是真正的认为我现在比原来更差了,需要戴助听器了,助听器验配师只会告诉您,大爷,您的助听器配的晚了,现在戴上助听器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最后只能通过平时一点点的康复训练想办法提高自己的言语识别率,但是说起来容易,真正的要做起来,需要患者得有很大的耐心和决心,尽管助听器验配师们都会和患者及家属讲很多善于言语训练的方法,但是我们也只能是告诉您方式和方法,更多的还是需要患者本身每天的康复训练。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就是一个熟练工的问题,但是要是一直坚持下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什么我们不在确定听力损失的时候就及早的干预呢,那样您也会像带一个耳朵助听器的人(另一耳完全失聪)那样有很好的言语理解力的




的助听器配的晚了,现在戴上助听器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最后只能通过平时一点点的康复训练想办法提高自己的言语识别率,但是说起来容易,真正的要做起来,需要患者得有很大的耐心和决心,尽管助听器验配师们都会和患者及家属讲很多善于言语训练的方法,但是我们也只能是告诉您方式和方法,更多的还是需要患者本身每天的康复训练。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就是一个熟练工的问题,但是要是一直坚持下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什么我们不在确定听力损失的时候就及早的干预呢,那样您也会像带一个耳朵助听器的人(另一耳完全失聪)那样有很好的言语理解力的




听损性质不同佩戴助听器主要是体现在听的清晰度,比如传导性佩戴后,基本上能接近正常听力,混合性听损佩戴后,达到大部分环境交流都可以,神经性听损佩戴后,基本上要听看结合才能听的清楚。




传导性听力下降者比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者在言语识别上更能受益于助听器,因为传导性听障者毛细胞未受损伤,只是听力动态范围上移;

而感音神经性听障者,由于蜗内或蜗后病变,导致感音障碍,残余听力减少,因此效果不理想;

混合性听力损失的佩戴效果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中枢性和非器质性听力损失听障者佩戴助听器几乎无效果。





较理想助听器使用效果应为传导性听力损失。

这种性质的听力损失病变部位主要发生在外耳或中耳,由于能量传输受阻而导致听障患者感觉声音小、听不清的问题。而且听觉动态范围不发生变化,言语分辨率受影响较小,所以此类听障患者通过助听器将声音放大后的聆听效果是至好的。

其次为混合性听力损失。

这类听力损失即具有传导性听力损失病变,又具有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病变特点。

由于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会出现重振现象,而且听觉动态范围变窄,言语分辨率受影响较大,因此相对来讲混合性听力损失的助听器配戴效果要好于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助听器使用效果至差应该属于单纯的神经性听力损失或中枢性听力损失。此类性质的听力损失患者无法理解声音的意义,所以此类听力损失患者几乎无法得到助听器的帮助。

对于轻中度听力损失者

由于听力损失不大, 在安静的状态下确实可以获得有效的聆听,因在安静状态下一般的言语声都能达到60-70dB左右,大于听力损失的程度,故未用助听器就可以获得足够的言语可懂度,只是在人多的时候与嘈杂的环境下有听力困难。一般言语情况下助听器对其的帮助就不明显了,毕竟在一般的生活环境中人们的交流声都可以在聆听范围之上。

因此,助听器对听力损失相对重的与对聆听要求比较高的用户就帮助大,对听力损失轻的用户相对帮助就小。

对于老年性耳聋者

首先应该理解听到、听懂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听到只要助听器功率合适经过有效放大就可以达到,但是听懂则是大脑对声音信息做出的一个正确分析与判断。所以不同老年助听器用户的大脑反应与功能的不同,就会出现使用相同的助听器也会产生不同的助听效果。

对于陡降型听力损失患者

由于高频听力损失严重,而人们的言语清晰度又和高频听力息息相关,现在的研究发现还存在耳蜗高频死区的问题,因此佩戴助听器虽然改善了听力,但是仍不能解决听清并达到理解、听懂语言的目的。利用移频技术达到可听度扩展也是新的尝试,可见相同的耳聋程度,不同的耳聋性质也是影响助听器效果的重要因素。

初戴助听器,首先应该对助听器要有个合理的期望值,很多人助听器用得好,是他(她)已用了很多年了,而新配者不是戴上助听器就能和正常人一样的,戴助听器是需要一个适应及学习的过程,建议先从安静环境开始,慢慢适应了再过度到嘈杂及复杂的环境之中,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最好掌握好每次佩带的时间从起初的一天佩戴几小时到整天佩戴;一段时间后再找验配师把不足的地方再作调整,这样你的助听器也一定会与其他人一样,成为你生活中的好帮手。




其原因也很简单,每个人的听力损失时间长短不一样,听力损失的性质不一样,自身身体状况不一样,关键还是有听力损失出现时,患者及家属的态度及重视程度不同,对于听力干预的早晚不一样,对于助听后的效果是有很大有关系的。 很多这样的患者,从10几岁开始戴助听器及早干预治疗,现在年近80岁了,效果非常好。而有的听力损失患者听损30年了可就是不认可自己耳朵的问题,只要别人大点声我还是能听到 ,但是真正的认为我现在比原来更差了,需要戴助听器了,助听器验配师只会告诉您,大爷,您的助听器配的晚了,现在戴上助听器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最后只能通过平时一点点的康复训练想办法提高自己的言语识别率,但是说起来容易,真正的要做起来,需要患者得有很大的耐心和决心,尽管助听器验配师们都会和患者及家属讲很多善于言语训练的方法,但是我们也只能是告诉您方式和方法,更多的还是需要患者本身每天的康复训练。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就是一个熟练工的问题,但是要是一直坚持下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什么我们不在确定听力损失的时候就及早的干预呢,那样您也会像带一个耳朵助听器的人(另一耳完全失聪)那样有很好的言语理解力的




您好,听损性质不同选配助听器的时候对于助听器最大的影响就是功率的选择。其他方面还是需要结合客户的需求以及佩戴环境等因素来进行判定。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有这类问题的多为听力损失介于40~55分贝的助听器使用者,以及多数老年性耳聋患者或陡降型听力损失患者。对于轻中度听力损失者由于听力损失不大, 在安静的状态下确实可以获得有效的聆听,因在安静状态下一般的言语声都能达到60-70dB左右,大于听力损失的程度,故未用助听器就可以获得足够的言语可懂度,只是在人多的时候与嘈杂的环境下有听力困难。一般言语情况下助听器对其的帮助就不明显了,毕竟在一般的生活环境中人们的交流声都可以在聆听范围之上。因此,助听器对听力损失相对重的与对聆听要求比较高的用户就帮助大,对听力损失轻的用户相对帮助就小。对于老年性耳聋者首先应该理解听到、听懂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听到只要助听器功率合适经过有效放大就可以达到,但是听懂则是大脑对声音信息做出的一个正确分析与判断。所以不同老年助听器用户的大脑反应与功能的不同,就会出现使用相同的助听器也会产生不同的助听效果。对于陡降型听力损失患者由于高频听力损失严重,而人们的言语清晰度又和高频听力息息相关,现在的研究发现还存在耳蜗高频死区的问题,因此佩戴助听器虽然改善了听力,但是仍不能解决听清并达到理解、听懂语言的目的。利用移频技术达到可听度扩展也是新的尝试,可见相同的耳聋程度,不同的耳聋性质也是影响助听器效果的重要因素。初戴助听器,首先应该对助听器要有个合理的期望值,很多人助听器用得好,是他(她)已用了很多年了,而新配者不是戴上助听器就能和正常人一样的,戴助听器是需要一个适应及学习的过程,建议先从安静环境开始,慢慢适应了再过度到嘈杂及复杂的环境之中,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最好掌握好每次佩带的时间从起初的一天佩戴几小时到整天佩戴;一段时间后再找验配师把不足的地方再作调整,这样你的助听器也一定会与其他人一样,成为你生活中的好帮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助听器   传导性   性质   识别率   熟练工   家属   听力   患者   言语   分辨率   安静   损失   程度   效果   环境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