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关注中国足协开罚单“任性式处罚,已引球迷不满”,对此你怎么看?

确实,中国足协每周开出的罚单都是俱乐部和球迷重点关注的,可以说,中国足协的罚单算是比较严厉的。就如日媒所称,足协任性式的处罚,早已引起球迷的不满。球迷不满地不是足协对违反比赛规则的处罚,而是处罚毫无参照标准,无理可循,没有统一的处罚尺度。足协任性式的处罚是球迷广为诟病的,同一种犯规方式,这次足协可能禁赛4场,下一次又或是6场,总之飘忽不定,完全看心情。这就好像是中超使用VAR回放技术,究竟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该用,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就拿张力与登巴巴冲突事件来说,亚泰球迷对足协非常不满,涉事双方,单单张力遭受禁赛处罚,而登巴巴无事。尽管这样,但足协应该给出具体理由和处罚标准,而不是任性妄为。种族歧视变为扰乱比赛正常秩序,禁赛6场,有点看不懂。

中国足协的罚单确实太过任性妄为了,日媒此次可以说深入的观察过中超情况,就如他们所报道,“中国足协志在加强管束的处罚程度,一直在网络上引起中国球迷的不满。尤其是在中国足协所开出的罚单上,总是会有足协纪律委员会主任王小平的署名,而这也逐渐成为了球迷调侃的一种游戏——每当开出罚单的时候,球迷不禁会说‘王小平又想炫耀自己的字迹了’。”

“王小平又想炫耀自己的字迹了”,中国足协加强管理没问题,肃清赛场风气值得鼓励,但是如何统一处罚标准,让处罚有理可循,就算真的罚单下来了,相信球员和球迷都不会说什么,但如果是同样程度的犯规,于这支俱乐部你不罚,下一次你重罚,如此怎么叫球迷和俱乐部服气。




事实上,近来一段时间,日本媒体对中国足球的报道并不多,更多集中于将于鹿岛相遇亚冠联赛的权健所遭遇的外援难题,如今日媒将关注点对准中超裁判,可见当下中国足协处罚尺度与执法者的业务能力已是陷入了巨大争议之中。

一直以来,外界对于中超判罚的质疑声几乎从未停歇,尤其VAR对于执法者能力不足的无限放大,以及足协方面开局罚单的尺度不一。尽管当下,足协方面从严处罚意在净化中超环境,光是去年一个赛季的中超联赛,罚款总额已达数百万元,但屡屡出现的差异性处罚让足协罚单的公平性受到质疑。

就好比不久前引发巨大争论的连沪之战,双方在比赛中屡生冲突,其中一方球员朱小刚因侮辱性手势被停赛6场,而同样在冲突中大动干戈,甚至推搡裁判的上港队员最终平安无事。当然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回顾上赛季中超的几张大单,秦升恶意踩踏停赛半年、奥斯卡故意闷人停赛8场、张稀哲掌掴对手被停12场,显然足协在处罚尺度方面原本就没有标尺。

不仅是处罚混乱,中超裁判的出发尺度同样缺乏公平,这早已成为不争事实,而当下,在VAR进入中场赛场后,更是凸显了裁判员业务能力的不足,受到外媒的关注情理之中。




像这种看人看队下菜碟的做法,中国足协这些年来经常出现。举个简单例子:苏宁队员队国安伊尔马兹做侮辱性手势,伊尔马兹还击,禁赛伊尔马兹10场比赛,苏宁队员没有处罚;直接导致其离开国安。张力对登巴巴有侮辱言语,登巴巴还击,处罚的却是张力停赛6场。还有张稀哲和阿兰、全队不握手只处罚一个人的恒大、同样是踩脚,秦升禁赛半年,高拉特未受处罚等等等等!只要心、眼不瞎的人都能看出这是怎么回事。受照顾的就是那几只队。

可惜啊!当年的G7革命,要是成功了,中国足球不会是现在的景象。




足协在政策的制定和管理上的确有一定问题。无论怎样处罚还是必要的,但不能太任性而无原则去处罚。另外,足协对俱乐部及球员的罚款不知道怎么使用的,都花在什么地方去了?也没有看到奖励一些对足球事业有突出贡献和一些职业道德良好的球员。没有奖罚机制,球员的职业道德就无法得以提升,以至于造成中超降低商业价值更无法提升水平。




关键还是处罚标准不一,如果尺度一样不论多严都是可以接受的。中超的球队被分成了恒大队和非恒大队,对恒大处罚轻而且裁判误判漏判错判得利的多,非恒大队处罚重,其他争冠队处罚更重而且离谱,裁判也带着任务吹!




其实,么什么,都是常态。

为备战2022卡塔尔世界杯“40强赛”,中国国脚都离队集训留给联赛的却是罚单。前国脚李建滨在中甲第五轮成都蓉城和南通支云的替补席当中,辱骂裁判和丢背心吃到红牌还被中国足协追罚停赛10场罚款10万。河南嵩山龙门之前也是收到了一系列的罚单:王上源停赛3场罚款3万、钟晋宝禁赛5场和罚款5万。而作为中超“八冠王”的广州队,即使贡献了7名国脚也因为“不准时进入赛场”遭到通报批评。罚罚罚,2021赛季的中国足球联赛进入了“严打时期”,但是所谓公平公正的判罚真的拿捏得准吗?


多名前国脚遭到足球管理者的处罚,其实这算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情况。

首先,无论你是前国脚还是现役国脚,参与球队竞争进行优胜劣汰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像那些“U23/U21球员”规则,让年轻球员多一点比赛机会,却让那一些本应该当打的球员被挤下了替补席。当然,还有那些保护国脚的口号,更加是破坏联赛公平的方式;

其次,多名前国脚参加中国的足球联赛,是老球员发挥余热的正确方式。一些上了年纪的球员,无论是普通球员还是曾经是国脚的球员,都不应该在顶级联赛霸占着位置而退不下来。当然,也不能够用强制的手段,逼迫他们可以在中超发挥余热的时候,选择退役或者降级比赛;

再次,中超近几个赛季都有球队因为经营不善选择降级,甚至是选择“停止运营”来终结球队的未来。所以,出现大量的失业球员成为“自由身”。这一些球员中,也有曾经是国脚,因为是突然失去了岗位。有的只能够被新东家“压价”签约,也有的只能够加盟一些中甲甚至中乙联赛的球队。

最后,中国足球职业联赛每年都有各种难以理解的“瞎操作”。突然收紧的“四大帽”、“中性化改名”和对于违规球队选择性执法,都让整个足坛变得十分不专业。联赛都在崩溃的边缘,球队深陷财政危机,那么球员的工作无法保障也是最正常不过了。

正所谓:“无规则不成方圆”。

李建滨、王上源、钟晋宝甚至是广州队,他们在参加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当中出现违规现象,理应对他们进行处罚。这不仅让中国足球的公平正义得到伸张,还让当事人“改过自身”和让后来者禁止效仿。当然,还有一些关于“调节费”、“欠薪”和“行政干预”的球队,他们依然活跃在中超联赛当中,为何迟迟对他们不“严打”,也让中国球迷感受到匪夷所思。




我觉得这个对中国足协就是一个很荒唐,很无能的事情!

任性处理问题,自古以来就,对组织者,对规矩的制定者,就是一个很荒唐,很无能的处理问题的办法,无外乎别人怎么看,这种处理手段本身就不符合事情发展的规律。

如果处理问题,只凭任性,无视事情的规律性,无视规则,哪何必又要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处理问题,如果只凭任性处理问题,那为什么要中国足协出面处理,中国篮协也可以,镇长,村长,甚至家长都可以处理诸如此类的问题!反正任性嘛!

这本来就是一个中国足协自身存在的问题,无外乎别人怎么看,日本人怎么看!只有处理好自身的问题,才能分析别人的看法是否正确合理,自身的问题都没处理好,就别在乎别人怎么看了!




处罚加罚款没有一个基本点就象黑社会,处罚不能太随便任性,要不然直接感性认为象无政府、无管理、无治

理能力的一帮蠢货。例如处罚上海申花球员周俊成凭什么处罚停赛一年,这是毁人处罚没有依据没有一个基本点,想怎么处罚就开处罚单盖上狗名草草了事,以后掽到类似事件怎么处罚以目试待。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处罚处理要经得起历史检验,权力不能乱用要不然狗名遗臭万年千古罪人史书如刀影响子孙(要么断子绝孙)。




任性?天下舍我为谁?我是天我最大,天下以我为尊。作为社会上的一些无赖这样做可以一笑了之,可作为一个行业的领导机构,经常的选择性的,任性的处理问题就太不正常了。首先敢对于基层和舆论的反映置若罔闻,这需要多大的勇气?是谁给了他们这种为量?有一句老话:上梁不正,下梁歪。值得认真思考和探讨。




足协在,足球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罚单   足协   中国   球迷   任性   球员   国脚   俱乐部   中国足球   尺度   裁判   联赛   球队   对此   事情   标准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