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班级家委会让每个家长每学期出500元,用于奖励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该答应吗?

我小孩班就有这例,当时家委就用班费买奖品给优秀学生,我就第一反对,并与其他专拍马屁的家长争论,最后斑主任打电话给我,我说凭什么要每个家长出钱买东西奖给优秀的学生,他们优秀是学校奖给他们才对,班费是用来学生搞活动的经费,不是拿来奖优秀学生的,我说如果我小孩是班里数一数二的优秀学生我还捐一千几百来叫同学们贺一贺,决不学班费来奖励他,老师说家委决定,我说如果用班费奖励优秀学生的我就告到教办去,一场争论后最终不敢用班费奖励优秀的学生,这班主任第二年就不是我小孩班主任了,我也不理他在那一班!




孩子班级家委会让每个家长每学期出500元钱,用于奖励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面对这样的要求,我是坚决反对。

我家孩子读小学阶段,六年时光,我也担任了六年的班级家委会成员。在我看来,这成立家委会只是协助老师和孩子完成一些课堂之外的任务。比如替班上购买绿色植物,比如替孩子们集体复印资料等等,有专业的出纳管钱,有专业的会计记账,产生的每一笔费用都记得清清楚楚,一分一厘都在家长群里公布,让大家心中有数。在我们全班家长的定义当中,家委会的责任就仅仅是做好班级服务工作,让老师和孩子们更全心的投入学习中。

期末的时候,我们的班主任会在班级里组织表扬工作,也会让家委会的准备一些奖品,用于表彰孩子。但一般的总体费用,不超过两百元,采购的都是价格差不多的学习用具,比如一些笔记本、钢笔、橡皮擦之类的。而且表彰的,不仅仅是考试成绩优秀的孩子。有学习优异奖、有学习进步奖、有乐于助人奖、有劳动之星……各种各样的名目,是五花八门,努力的找出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一份小小的奖励。其目的主要是激发每一个孩子内心的自尊,让孩子知道,就算自己的成绩不是最优秀的,但其它方面,也有值得表扬称赞的地方。教育的目的,是换醒每个学生内心的原动力。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题主的班级家委会要求每个家长出资五百块钱,表扬成绩优秀的孩子。姑且不说这成绩优秀的孩子在全班的同学当中占比有多少,光说这样的费用,一个班级加起来就是两三万块钱。用几万块钱来表扬几个成绩优秀的孩子,完全是本末倒置,在本该努力求学的阶段,却让孩子的心灵早早的蒙尘,让人感觉,这读书的功利性太强。

换到家长的角度来说,五百块钱不算一个小数目,想想那些成绩中等、或者成绩偏下的孩子家长,自己家的孩子成绩不算好,已经够焦虑了,现在还要出资五百块钱,去表扬鼓励人家的孩子?这是花钱给自己找耻辱难堪。

所以,这样的要求,必须态度坚决的反对。






我是数学李老师,来说说我的看法。

孩子班级家委会让每个家长每学期出500元,用于奖励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该答应吗?

每每看到这样的问题总是让我觉得无奈,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家委会开始刮起了一股组织家长出钱举办各种活动的风气。说实话,我对此十分不支持!

设立家委会的目的是为了协助学校开展工作

为什么要设立家委会,在我看来原因还是在于当下紧张的家校关系。为了让家长能更好的了解学校工作,所以才设立了家委会,希望借此让家长更好的协助学校开展工作。

但无奈的是,现在的一些家委会开始自己组织活动,开始绕过了老师绕过了学校,但到头来还要学校和老师来配合自己。

就以题主说的这个家委会要求每位家长每学期出500元的例子来说。

500元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果遇到家庭困难的学生,这个钱交与不交都是问题。而如果对家委会有了意见第一想到的必然还是班主任,需要老师来出面协商。况且每人出500,这样下来一个班级就是一笔很客观的钱了。这个钱来奖励孩子会不会让孩子对学习有了功利心?未来没有这笔钱的时候孩子会不会就缺少了学习的心向?对于这么小的孩子就将学习和金钱联系在一起,真的是对的吗?

在我看来,家委会就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既然家委会的职责是协助学校工作,那就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像这种收钱的事情在我看来就不应发生,一方面有每个家庭情况不同的问题,一方面这个东西说好了是家委会在组织,外人很容易就会理解为在收班费!这么一来,到底是在协助学校工作还是在给学校制造问题?

家长有家长的职责,家委会有家委会的职责,想要协助学校,做好分内的事就可以了!

所以如果我是这个班的老师,我会立刻叫停这个事情,将钱款系数返还!




一个班40个孩子,每个家长每学期500元,就是2万元,摊分到班级前十的孩子也是每人2000元的巨额财富(对孩子而言),部分家长希望、也习惯以物质激励孩子,阻碍孩子体验到学习给孩子带来的真实乐趣,这是个人选择,但放到家委会这类集体中,未免太过“以己度人”

家委会有这个权力或者是义务吗?

首先,我们来看看家委会的意义:

建设家长委员会,对于建立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协同机制,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和家庭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家长也有参与权,除个人对学校教育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外,还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这个平台组织起来,行使集体教育参与权,促进学校民主管理、支持教育教学,提升家庭教育水平,这为现代教育史证实。

家长委员会作为一个与学校教育机构相对独立、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教育组织机构,有利于形成家庭、学校教育的合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小结:家委会与学校并存但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目的是形成家庭、学校教育的合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如果从“相互促进”的角度讲,用金钱激励孩子,看似勉强算得上有这个权力,但实际上行驶这项权力的前提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而用物质激励孩子,会带来以下影响:

1. 成绩优秀的孩子以金钱为目标,往后没钱就失去动力;

2. 阻碍孩子获得学习的真正乐趣

获得好成绩时,孩子就已经获得成就感的奖励,这是最真实的情感体验、生活体验,但随之用金钱奖励孩子,孩子就把这份成就感忘记了;

3. 成绩不佳的孩子、家长,会因此形成自卑、焦虑的情绪,影响学习心态、教育心态;

当要进行这一份奖励,就需要对班级分数进行一个排名,而且是公开的,这让一些成绩差但自尊心很强的孩子,感受到丢脸而产生自卑感。

对于家长而言,自己的孩子成绩差被整个家委会放大,他们显然会更加焦急地逼迫自己的孩子学习,形成大失面子的焦虑情绪。

所以,这项措施,根本谈不上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可以怎么做?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效应叫做:责任分散效应。

大体上是说,但不公平的事件在集体中发生的时候,大家都认为别人会上前反抗而采取静观其变的态度,当最后没有人上前反抗,集体中的所有人也会认为这是大家共同承担的责任,分摊到个体身上就无足挂齿的现象。

所以面对这类事情,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提出质疑,但有人带这个头,责任分散效应就会被击破,随之会有更多的反感此类做法的家长参与到质疑中。

如果家委会主席经常歪招百出,那么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可以弹劾其主席位置,有能者居之。

而对于家委会的管理工作、倡议权利的行使,最好还是应该建立在有理有据的科学倡议,而后以投票的机制进行决定是否实行。

当然,大家是对事不对人,就事论事是最好的选择,千万不能进行人身攻击。大家的意见可能有所相左,但大家的初心都是为孩子好。




现在的人太喜欢越界,太喜欢挂羊头卖狗肉!

家委会是什么?家委会是家长代表组成的组织,其作用是作为家校联系的桥梁,代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支持和监督学校做好教育工作。

可笑的是,有些家委会从成立的那天起,就变成了学校违规的工具。学校不敢做不能做的事情,由家委会来做,似乎就合法合规了。其实,违法违规的事情,不论是学校做还是家委会做,是改变不了性质的。而且,参加家委会的这些“代表”,如果代表不了家长,家长也不会理会,没有必要选个组织来压迫自己。与其这样,还不如没有!

本问题中的家委会就是典型的这种类型,真是就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家委会竟然出这种馊主意,每个家长每学期出500元,用于奖励考试优秀的学生。奖励是学校的事情,有经费就奖,没经费就不奖。这跟家长何干?

对于这个制度,只有班上成绩好的学生家长会支持,其他中等及中等以下的家长都不会支持,这样的制度注定会遭到普遍反对。500元钱并不多,也不是出不起,而是这种性质是错误的,是典型的乱收费。家长应该旗帜鲜明地说不!家长没有必要花钱给孩子买歧视买屈辱,坚决不要随大流!

以上说的是,班主任跟家委会勾结起来做的,还有的,连班主任都不知道,家委会的“领导”,就直接定了,假班主任的名,直接向家长收费。家长一定要注意,班级及学校的任何收费,都是由学校和老师发出正式通知的,家委会作为只能是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没有任何权力发通知。

不管是什么情况,也不管是谁通知收费,家长完全有权利询问政策依据,凡是没有政策依据的,一律予以拒绝。家委会不能变成“收钱会”,否则,这样的家委会不要也罢!




主要是看你自己和你孩子的性格,我们家委会也让交500,我把儿子叫来商量,交不交 ,你要觉得有面子问题,我就给你交,你要觉得不交你也不在乎,我在添点钱七八百给你买双耐克,我儿子听了,马上要鞋,说他脸皮很厚的,才不在意别人说啥,后来我给儿子买鞋了,然后给家委会的群里说了声家境贫寒。。。家委会的人都懵逼了




这种家长肯定会遭到其他成绩不怎么好的家长臭骂,首先,学生是无产者,他(她)们用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爹妈辛苦挣的,用在自己孩子身上这是义务,但不可能义务其他孩子,除非是心甘情愿,这种做法是强制性,所以其他家长可以不接受。孩子的智商不一样,所以不能用这种方式来激励孩子,优秀学生是少数,这种方式使成绩不理想的孩子永远是为别人出钱的份,北大、清华的名额有限,不可能全部都能享受进去,进不去只要自己努力,一样可以为祖国作贡献。再说优秀生也不一定以后都有出息,触范法律的比比皆是。




每个家长每学期出五百元,全班五十人,一共有25000元,如果拿来奖励前十名的同学,则每人可得到2500元。我估计如果真有此事,不会是家委会提出的,因为他们的孩子未必成绩最好,应该是成绩好的学生家长提出的。就像旧楼装电梯,一定是那几户有老人、人口多、整天上下楼次数多的叫的最欢。

等考完试后,成绩好的分了钱,拿钱去报名校外补习班辅导班,以后成绩更好了;而那些成绩差的,钱更少了,更不舍得去补习,以后成绩更差了。这样岂不是以后成绩差距更大?变成了“劫贫济富”?好像这个世界一向来应该是富人帮助穷人,发达国家免除落后国家的债务,怎么能颠倒逻辑呢?

我给个建议吧:每个班找几个做老板、收入高的家长,让他们主动捐款,成立班级的“xx教育基金”。可以用他的公司名称题名,每学期拿出几万元也不算多,还可以捐多些钱给图书馆或购买体育器材,这样可以提升企业形象、当做广告宣传,开班会时请他们上台讲话。希望各位老板认真考虑下!




直接骂回去!我儿子班委会也是如此!我火药味很浓的坚决反对!多半家长敢怒不敢言!见有人领头!就统一了战线!后来家委会成员出面说是鼓励所有学生!屁话……!不就因为你几家孩子成绩暂时好!想借机占其他学生便宜吗?请记住,你家孩子学习好是暂时!然以后你认为你家孩子会优秀吗?!班主任出面承诺是家委会私作主张!缴的钱责令全部退回!试问一下,请给家委会的权力?家委会孩子固然很好!但这种人性丑陋却显现无遗……!你确定你家孩子终生优秀吗?!无知!请其他不情愿缴钱的家长坚决抵制!决不能让这种歪风有存在发展的机会……!




不应该。

凭什么要让成绩差的同学奖励成绩好的?我们都是过来人,成绩好的永远就是那几个,不好的永远也是那几个,不上不下的一大群。为什么要不那么优秀的学生去供养好学生?这有违义务教育的精神!学生是否要努力学习,绝不是因为有金钱和物质上奖励,至少我那个年代是这样的,我相信现在依然是这样。

大家凑钱买奖品,有点象赌博:先下注,最后赢家通吃。我小孩5年级了,从没有听过学校有过这样的激励方法。家委会的所有支出都是用于公共的地方用,绝不只用在一小部分人身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家委会   班级   家长   优秀   孩子   目的   学生   块钱   班主任   权力   事情   成绩   老师   组织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