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主动学习也很努力,家长配合辅导,为什么成绩还是提不上来?

专业问题专业人士来回答。所以,你不妨与他的任课教师来研究一下问题出在哪里,对症下药才有效。本人只擅长语文兼数学,所以只能从这两方面来回答。

语文急不得,这门课需要孩子长时间积累语文素养。具体操作可以是一、背诵。每天背诵一些基本内容,比如:特殊格式的词语(ABB式、ABAC式等),多音字,反义词,各类语文术语(便于做句式转换等)、修辞手法名词、描写手法专用名词等。

二、写。练笔很重要。低年级用词语说话(造句),高年级写日记,写小片段等。写得原则是把当天学习到的知识用到自己的小文章里,包括学到的词语恰当运用、课文写作方法练习使用等。

三、读。多读课外书开阔孩子视野,积累更多语文素养。名著之所以是名著肯定有作家的智慧融入其中。读名著与写作高手学习,写作、语文素养必将高于众人。

四、兴趣引导。多鼓励孩子少批评、多引导少叹气、多支持少放任。

数学方面,有兴趣就私聊吧。

愿对你有益。




谢谢邀请!

若真如您所说,首先,考虑智力因素,孩子是不是理解消化能力稍微慢一点。那就笨鸟先飞,提前预习,多复习,抓基础,做错题。

其次,是不是孩子在做表面文章,其实并没有真正用心。因为做出爱学习的样子会受到大人表扬,成绩不好也不会被苛责,所以做样子。

第三,学习习惯不好,效率太低。或者某一学科不好,拖了后腿。

最主要的多去学校跟老师交流,一起分析清楚原因,想出针对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祝孩子进步!




原因很复杂,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遗传生物因素…太多可能。重要的是你去追究为什么,还是不甘心,有过高期待,甚至觉得会有一个妙招,告诉你了就能达到你理想的样子。其实,没有。

双减政策就是针对我们家长过度关注成绩出台的。

成绩高低真的和付出没有太大关系。




那就找找原因吧!看看你的孩子是在哪个地方不会跟不上老师的辅助的!就是辅可能不对的!




我个人认为,造就学霸的本质,其实是学习方法的问题,正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只要是掌握了学习方法,任何人学习起来都不是难题。

而没有摸索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之前,只是死记硬背,勉强学习,那报再多的课外班,再增加任何知识量的填鸭式教学,其实都是于事无补的。

每个人,其实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学霸阶段。这个阶段中,自己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不用死学,也能学得很快很好,而这个阶段,有人早一些,有人会晚一些。

学习学不好,其实就是学习的方法不对,思考的方法不对,一旦掌握了学习思考的方法,学校里的那点知识,根本不够学的,完全没难度。

这是我的个人观点。

顺便做个自我宣传,本人目前,正在阅读《聊斋志异》原文言文的版本,并且对其进行现代白话文的翻译,加上自己的读后感,写成读后感文稿、配上音频视频,每天发布在今日头条里分享,欢迎同样喜欢阅读的朋友们关注我,一起探讨关于阅读和写作的感想和收获




课堂有没有认真听讲呢?心思和精力有没有放在学习上呢?第一时间和任课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再对症下猛药。如果课堂没效果,怎么努力都没用。




首先无论成绩如何,还是先要肯定孩子的努力和家长的付出。

努力付出而结果不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

需要了解孩子在此项智能方向的发展如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智能方面会展示出比较优势的发展状况或者比较弱势的发展状况。因此去了解孩子在不同智能发展的状况,能够协助孩子和父母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现状,以强化优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的发展。简单讲,如果孩子的数理逻辑智能发展属于弱势智能,那么一味在这个方面努力付出,可能会事倍功半,孩子更多地可能体验到的是努力了却得不到的挫败感,并不有利于孩子长久的自信心建立。而如果能够从孩子的优势智能切入(例如孩子可能在音乐节奏方面的智能发展很好),让孩子首先在这个方面的学习中建立正向成功经验,不断取得一些成绩,树立自信,逐步再把自信迁移到其他方面。

其次要了解为孩子创造的学习情境给孩子带来的学习感受。有时候一味地盯着成绩这个结果,反而给孩子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为了一个结果而否认了孩子的努力,会让孩子在挫败中一再体会不被看见、不被肯定的感受,这样的压力下,孩子的咬牙坚持是很不容易的,也会常常因为结果的不理想而自我否定,失去了认识自我价值的方向。

还有,学习是要依据孩子的个性特质讲求方式方法,外向的孩子更擅长讨论式学习,而你偏要他安安静静做着刷题;敏感度低的孩子更需要有办法把知识点串联起来,而你因为一处错误而要求他强化类似题型……不是说这些方法不好,而是这些方法是否跟自己的孩子匹配得好。




如果孩子主动学习,也很努力,分仍然提不上来,那么原因可能有如下:

1.如果是综合题、难题失分,说明学生基础弱或能力所限。

2.如果是很基础的知识失分,说明学生要么基础弱、要么假用功、要么是基础知识不过关的情况下舍本逐末的去追逐难题却结果两头不理想。




没有掌握好学习方法,要想学习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一不可。学习努力说明习惯应该是不错的,如果排除智商问题,那么就应该是学习方法的问题了。而学习方法又是多方面的,比如预习方法,高效听课,笔记方法,知识整理,归类复习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成绩   努力   孩子   学习方法   素养   弱势   名著   难题   语文   主动   不好   家长   原因   智能   基础   方法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