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在编正高级教师临退休两年前辞职了,退休时养老金如何计算?

这假设不成立。即使他本人提出辞职,其主官领导从人道主义出发从关怀同志出发也不会批准。不能眼看着这位脑子出问题的老同志往坑里跳。




一个在编正高级教师临退休两年前辞职了,退休时养老金如何计算?

我认为,此在编正高级教师不管因何原因辞职,到龄退休时可按辞职前的视同和实际缴费年限,计算并核定基本养老即可。如果本人在辞职后的两年时间内,在其它单位高就工作期间,或以灵活就业身份继续参保缴费时,按规定辞职前后的视同和实际缴费年限可以合并计算,这个政策规定是十分明确的。

应该说,此在编正高级教师辞职后到龄退休时,应区分以下两情况计算与核定其基本养老金。若辞职后未就业,也未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缴费的,应按事业单位退休待遇计发办法,计算并核定其基本养老金。若辞职后在企业再就业,或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继续参保缴费的,则应按照企业计发办法,可以将辞职前后的视同和实际缴费年限,累计合并计算并核定其退休基本养老金。

感谢阅读,请点关注!欢迎广大读者和网友朋友们批评指正。




究竟是彻底辞职,还是挂着编制相应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号召呢?

我国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虽说是一类保险,但是包括了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两种保险基金。两类人群的退休待遇计算方式,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如果是企业职工,也就是说彻底辞职以后,退休养老金就要按照企业职工的养老金计算公式来核定。以山东省为例,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构成。

原先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时间,要分为两部分。一类是2014年10月以前的视同缴费年限,一类是2014年10月以后的实际缴费年限。

第一,基础养老金计算时,缴费年限包含了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

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一般是按照实际缴费指数来计算的。也就是说,实际缴费年限形成的平均缴费指数,对于视同缴费年限的计算有影响。

如果是机关事业单位,其视同缴费指数是根据本人的职务级别或岗位级别等因素,根据视同缴费指数表推算来的。计算平均缴费指数的时候,和实际缴费指数按年限比例进行平均。

这是两者最大的区别。由于企业可以按照300%基数缴费,所以也有可能企业缴费更划算。

第二,个人账户养老金,全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不管是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一样的。

第三,职业年金,一般来说绝大多数人都选择按月领取的方式,不过还是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企业也有相应的企业年金制度,如果没有的话,相信企业也会从高工资等方面做出一定的补偿。这就难以比较了。

第四,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各省市不一样。过渡性养老金如果在机关事业单位,是按照视同缴费指数计算,而在企业单位是按照平均缴费指数计算。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区企业也有视同缴费指数,都是按照1计算,可能会吃亏的。

近年来,国家也在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特别是退休以后的养老金调整,现在真的是相差不大了。

当然,现在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没有实施社会化管理,一些机关事业单位还保留一些原单位发放给退休职工的福利或者奖金待遇。这可能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唯一优势了。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也会势在必行,未来肯定统一。




社保局给你算。别人算的能给钱吗?如果能,我给你多算,一天一个亿。




辞职即与自己的公职辞别了,OK了!OK前交了养老保险哪部份是你私人财产,可依法享受。但你还想政府发你养老金?未必大天真,真是懒汉想睡杨贵妃呀!笑矣!为什么呢?A,辞职以后当地政府劳动人事部门没有这个人的影儿了。B,辞职的下月起注销一切劳动人事关系,例合同,例财政拨款预算等。C,辞职后的档案等于空白。空白即“注销”,注销即废纸一包,一包废纸岂有何用?当然官达贵人的档案价值连城呀。最后两句提示:辞职不须任何人同意,你去找当时法人代表,他会奖赏你的……;你交保险部份归你所有,可以领到哪部份的钱叫“保险金”生活费。[发怒][呲牙]




分段计算,我单位是私企,10年前聘了2名离职教师,去年退休是分段计算,退休金比纯企人员高不少。




正高级职称教师,距法定退休年龄两年,辞职后按灵活就业人员缴纳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按灵活就业人员身份退休。从参加工作之日起至2014年9月为职工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年限。2014年10月至辞职之日起为职工养老保险实际缴费年限。职工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年限与实际缴费年限、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累计计算办理退休、领取养老金。




看其养老保险交到何时,提前退休两年不影响他自己交这两年的养老保险。




一个教师能到正高级,那是职称的金字塔顶,说明他是极有事业心的,怎么能辞职呢?




计算方法与没有辞职的完全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养老金   高级教师   过渡性   养老保险   部份   年限   个人账户   待遇   机关事业单位   灵活   职工   平均   身份   指数   社会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