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过了100年,科技进步如此之大,再过100年会如何?

纯属猜测,再过100年,人类可能回到1000年前。

1,人类文明的两次大爆炸。一次是公元前500年,欧亚非大陆文明大爆炸。中国有孔子孟子墨子,留下了万里长城和大运河;古希腊有帕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非洲留下了金字塔;古印度有释迦牟尼。公元前200年左右,这些文明突然沉寂,发生了什么,不得而知。

第二次大爆炸是公元1500年以后,德国有马克思、英国有牛顿、俄罗斯有门捷列夫、美国有爱因斯坦,中国有毛泽东。人家,欧美文明陷入停滞甚至倒退,发生了什么?这次我们看得清清楚楚,是病毒,制约、规范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后疫情时代,欧美肯定会有几亿人处于半死不活、病病怏怏的状态,这足于使欧美文明遭受重创。更何况,我们还不知道新冠病毒,这样涂写甚至篡改欧美人种的基因,没错,病毒无限接近于人类基因,它们能够做得。

如果新冠病毒是美国的生物武器,那么,就是人类咎由自取。虽然美国杀敌五千,自损百万,但他们的恶念恶性,绝对不会收敛,也就是他们会一门心思,往毁灭狂奔。

2,比生物武器更为恐怖的是核武器。现在美俄几乎人手一个原子弹了,美国已经在日本扔过原子弹,那叫一个爽。冷战时期,美俄曾经因为误判,差点按下了核按钮。所以,人类的毁灭,就是一念之间、一瞬之间。

3,人类文明的希望,在中国。古希腊的圣贤,更加侧重自然科学。孔子孟子等等圣贤,更加侧重社会科学;当今世界,西方国家迷信科技,却在新冠病毒前面一筹莫展,中华文明更相信人性人文,相信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才是真正的希望。




的确,科学技术在近百年得到了迅猛发展。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已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模式。现在智能手机普及、网络普及,连老头老太太都能上网。这在几十年以前是不可想象的。网购、移动支付。这些在以前更是连想都不敢想。这些只是九牛之一毛。高铁、航天、深海探测等等数不胜数。现在有报道可控核聚变己在实验室获得成功,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已在实验室成功。再过一百年,我们一些想不到的成果都会出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人类无论怎么发展,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都必须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否则人类搞不好就会一夜回到原点。




一、人类实现核聚变,并逐步小型化,实现电力远程传输,并可以更多的从地球以及太空摄取清洁能源,人类不再为能源发愁。

二、实现人造食物,可以用最廉价的成本合成蛋白质以及淀粉,彻底解决人类吃饭问题,自然生长的果蔬将成为高价奢侈品。

三、实现基因编译,在孩子出生前就可以选择其外观、身高、智商。可以补全基因缺陷从根基彻底解决病痛。实现电子、机械与身体的完美融合,残疾人将会被出现的电子机械义肢治愈,还会有很多健康人选择在身体内更换或者植入这些设备。

四、社交通讯逐渐实现穿戴、植入、小型化,达到真正的万物互联,智能共享设备将会逐渐取代个人拥有的出行设备,实现出门就上车,并自动达到目的地,设备直接基本无缝连接。

五、环境更好、人类更多的去追求精神世界的提升,人类可以走出太阳系实现星际旅行。




首先声明,本人没什么文化,也没什么科学素养,纯属臆想。科技进步如此之大的一百年,其基础是什么?总体而言,所有科技都是在一加一等于二之上的延伸,是建立在质量守恒之上的。换句话说,这一百年来,科技或许进步巨大,科学却没什么进展。举个例子,世界最好的大学,剑桥牛津哈佛之流与我们家乡的鄂西大学有什么差别?教材一样,教的知识相同,区别不过就在生员来源不同罢了。再举一例,中国在最贫穷落后的年代,也培养出过于敏这样的大家。一百年来,我们的科学实际上还停留在牛顿,爱因斯坦那个年代。在未来,如果不能突破牛顿,爱因斯坦留下的桎梏,那么,科技很快就会摸到天花板,未来一百年也不会有啥大发展,最多也就是生活更舒服,更方便罢了。像以前那样突飞猛进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在接下来的十年

马斯克的星舰火箭技术将益发成熟,先后完成登月,建立月亮基地,由2-3名常驻人员。第六年-第七年,人类成功登陆火星。

在马斯克第一代卫星链证实全球太空互联网实用性后,其第二代近3万颗微卫星的卫星链“天网”开始布置,合成GPS定位系统,全球监控和互联网技术,和上世纪90年代科幻电影《终结者》中的天网如出一辙。

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登陆火星(不是报个到就回来那种),建立火星基地将在第一个十年末期或第二个十年的头一年完成。

核聚变在实验室得到完全实现。

第二个十年

人类的星空探测计划完成了对土卫六“泰坦”,木卫二“欧罗巴“初步探测,结果令人兴奋,可能会发现地球外的复杂生命体。激发地球各大国探索外星球的雄心。

天网部署完成。

开始太空建设第二代空间站兼星际飞船,规模约现有的十倍左右,并采取人造重力技术以帮助宇航员适应太空中的长期生存。

核聚变技术开始走出实验室进入商业应用。

月球基地继续扩大,证实基地存在对于太空探索、地球守卫的必要性,基地以月球上环形山为依托,往月球内部发展(向下挖掘)。开始尝试以月球基地为中继站进军火星,开始了火星殖民。

第三个十年

由于星际探索和星际殖民需要,也得益于天网的建立,开始发射行星轨道的通讯中继卫星,互联网通讯的接入覆盖面从金星轨道远至土星轨道,人类开始月球、火星、小行星群的采矿商业行为。月球基地已建成为容纳人口近千,常驻人员在几百的大型基地,第二三号也开始动工。火星基地也规模初成,常驻人口已近千人,而且年净进驻人口开始踏入千人级别。有鉴于土卫六、木卫二分别发现特有的生物循环系统和复杂生物体,开始在这两卫星上面建立观察站和部署监视卫星。开始研究金星大气层殖民的可行性,部署多颗金星大气层的漂浮观察站。

第四个十年

地球上各大国矛盾凸显,开始第二次冷战,之后在月球基地上争夺一座富含矿产的环形山时候首先爆发战争,随后在地球上爆发了长达近十年的第三次世界战争,双方虽然克制没动用核武器,但百姓生计明显受到影响,政治理念相近的大国结成同盟,对对手形成压倒性优势,同时对手社会的内部矛盾不断爆发最后造成了对手国家内部多米诺式倒台,地球上传统国家概念开始消失。

第五个十年至百年

随着人类见识到战争的残酷,和现代科技对行星的威胁,星际移民和卫星城建设明显加快。人类致力于太阳系开发,并殖民所有人类技术允许的星球,在百年到来之际,月球上已实现居民500万;火星开始改造,目标是百年内使得大气层增厚200%,其中氧气含量达到30%,人类可以戴着简单的二氧化碳过滤器外出,建立起火星磁场壁障,随着环境改善,移民将大幅增长到千万级别;小行星联盟继续以开采稀有矿藏为主,居住地为轨道上的大型空间站和位于木卫二上的基地,常住居民2万,以及2,3千其他政体的流亡人士,政治环境最为宽松自由,一切以不危害采矿活动和空间站的安全为最高法则。




谢谢邀请回答。科技日新月异,再过100年会如何?具体情况无法一一预想,但可以推测一个大致状况 :到那时候,具有人工智能的各种机器人将广泛应用,甚至成为普通老百姓的家庭成员。我们后代的食物品种将更加丰富、多样、健康。人类的重大疾病治疗难关将一个个被攻克,人类的健康状况大为改观,人生百年大寿成为很普遍的现象。




我想象一百年后,科技高度发达,物资极度丰富,人类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工作就象玩手机,无忧无虑,到处旅游,吃喝玩乐,享受生活。但也可能是另一种结局,由于科技发达,战争已把地球摧毁,人类也已不存在,宇宙恢复了安静。你说呢?




再过一百年,我们全成灰,这里堆一堆,哪里堆一堆,你看我,我瞅你,谁都不认识谁,来阵大风全都一锅烩……




谢邀回答!

大家众所周知科技理论知识已经快百年没 有突破了,我们现在的科技都是在上世纪科学理论基础上做的应用罢了。如果说在现有科学理论没有大的突破情况下,我们的科技应用会已可见的速度减缓下来。

事物的发展总有一个高潮、低谷的循环规律,包括科技发展也是客观遵循此规律的,如果科技一直高速发展,没有停滞,这本身就是不科学的,所以我觉得后一百年的科技会进步,但不会像最近这一百年那样迅猛发展。在这里我还有一个大胆的猜测,很多人都觉得有史前文明,但史前文明为什么会没落呢,会不会是因为长久的没有科学理论突破,导致科技技术一降再降,从而被大自然所淘汰呢,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思路,欢迎大家提出自己的意见。




我觉得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为这就是从量变积累到质变,在处于质变这个阶段你会觉得变化非常大,其实今天的我们和100年前的人们并没有多大的差别,今天很多发明在100年前早就有了,

比如说高楼大厦,100年前帝国大厦就已经建好了,比如说今天的手机100年前就有无线电电话了,现在只不过是把它给再缩小而已,汽车也早已发明出来,在二战时期就已经有电动车的出现了,所以其实今天的科技和100年前没有多大的改变,相信100年之后可能也没有多大改变,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人类在历史上也是这样长久的科技并没有多大的进步,突然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发生质变,处于质变阶段的人们自然能够看到科技大爆发,可实际上这并不是人类历史上的常态,人类历史上的常态就是不断的累积数量。

不是我比较悲观,我觉得100年之后科技也不会有太大的进步,至少不会出现工业革命前后这样天差地别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环形山   孟子   爱因斯坦   火星   大气层   科技   天网   月球   年会   星际   年前   地球   人类   病毒   基地   科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