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和三观一致的人外出旅游?

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小编想起了一次不怎么愉快的旅游经历,也就是在四年前跟一群人去凤凰旅游的时候,我们当时也是因为在高考后,为了出去玩,甩掉压力跟包袱,在最开始决定出去的时候,本来已经定好了去另一个地方,但是我们中间有一个人,她就觉得这个地方不好,不符合她的喜好,但是问原因他又说不出所以然,后面我们又商量了一下,决定去香港,然后她说了一堆,总之就是不去,问她想去哪她也不说,经过一番折腾,最后打算去凤凰,就是一个不怎么好的开始,就连出行方式她也纠结了半天,好多事情本来我们其他人都是一拍即合,她总说不好,所以本来内心挺期待这次旅游的因人,被这么一弄也都没什么兴致了。

那还是个开始,等我们到了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准备吃饭的时候,我们商量好了去吃湘西的特色菜血浆鸭,酸菜鱼什么的,后面到了一个饭店,准备点菜的时候,她说这个菜好贵(其实讲道理这个价格真不贵,很划算),就点了别的,到最后结账的时候花的钱也差不多。下午准备去沱江玩了,我们一想,反正我们也就四个人,就从市政府打车过去好了,这样的话速度也快,还能多玩会,她就说要坐公交,经过之前的事,我们就都不怎么愉快,但是又不能走散了,所以就一起坐的公交,到最后找地方也找了好久,然后在江边上玩的时候,就有那种拍照的,还有那种结辫子的,卖小饰品的,这些都在我们的计划中,但是她又想第二天再过来弄,最后因为这件事我们剩下的三个人一起做完了这些事,她还不开心,说我们没有听她的,之后的日程也可想而知了,都是这种事情,本来计划玩四五天的旅行,我们玩了两天就回去了,之后我们三个人去了别的地方旅行,从此以后的旅行再也没有和他一起去过。




挑选三观一致的人作为旅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倘若和一个三观不一致的人一同外出旅游,会使你兴致大减,整个旅程黯然失色。我时常对一些年轻朋友讲,如果你和一个异性在决定谈婚论嫁前,最好能一同出去旅行一次,因为外出旅行,非常容易暴露一些平时不太容易察觉的“毛病”,最能看出一个人与你三观的契合程度。

在挑选旅伴的时候,首先我们要剔除那些为人斤斤计较,过于只求完美的人,与这样的人出行,你做得再好,对他再迁就,都不会得到对方的正反馈,你有可能劳心费神身心疲惫,对方仍是一脸的不满意。

但很多时候,我们的旅行伙伴人品和学识都没啥问题,为人也比较随和,可旅行时就是不太合拍,虽然彼此很谦让,面上也是客客气气,但玩起来就是缺少一种默契,这同样会让你的旅行效果大打折扣。这里面就涉及到旅行小伙伴是否志同道合的问题了。

我大致总结了一下,你与旅行的小伙伴如果有以下的“志不同”,就很可能导致“道不合”的问题:

1)消费观不同

有的人外出旅行讲究“穷家富路”,虽然也反对铺张浪费,但总希望住宿地有些情调,特色的旅游项目都能体验一下,当地的特色菜肴和小吃也要品尝一下。而有的人则希望旅途中越省钱越好,住宿能将就将就,吃饭恨不能啃啃干粮,稍微贵一点的门票都不舍得买。这两种人一起出游就很成问题。这一矛盾在两代人出游时尤甚。

2)旅游价值观不同

有的人旅行以看景为主,认为出来一趟不容易,事先做足了攻略,到一个地方最好能将当地所有的知名景点都“打卡”一遍,每天在景点间来回奔波也乐此不疲。而有的人则喜欢轻松悠闲的旅行方式,到一个地方景点看多看少都无所谓,只要能体验到目的地不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就行了。早上最好睡到自然醒,走累了恨不能在咖啡店坐上半天,晚上一顿饭吃上两小时也不急不燥。这两类人如果一起出游,就很难协调一致。

3)兴趣爱好不同

有的人爱好摄影,为了一个好的拍摄角度不惜爬上爬下,费时费力,有时为了一个好的光线,甚至要等上很长时间,这让那些只知道用手机胡乱一拍的人很难理解。有的人喜欢泡博物馆和美术馆,有的人却只对奢侈品商店感兴趣。有的人喜欢徒步探险,有的人却只喜欢安逸,没有索道的山一律不上,等等。如果你和兴趣不一致的人一同出游,虽然出于礼貌,彼此间可以相安无事,但必定会克制一部分自己的爱好去适当迁就对方的爱好,但其实最后每一方玩得都不尽兴。

所以说,一同出游之前,最好能了解一下旅伴所中意的旅游“类型”,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为互相迁就导致每个人都玩不尽兴的局面出现。当然,万一在旅途中小伙伴们在某一方面出现分歧,还是要本着互谅互谅的态度,每个人都要适当考虑别人的感受与志趣,不能为了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搞得不欢而散。当然下次,就不一定跟他(她)一同外出旅游了。




我是一个非常喜欢旅行的人,但至今基本都是自己家人自由行,仅有的一次跟团是早些年间去丽江,其实那次也是自由行,但在丽江待了几日,想去香格里拉,于是在当地报了个小团,一辆中巴车,我们两口子,一对新加坡的华裔小女孩,此外还有两家人,加一个导游一个司机。前后也就是3天的行程,但的确让我感受到了跟团游是一件不太适合我的事情。


一路上,我们和那两个女孩还有导游相谈甚欢,而那两家人几乎没有参与我们的话题,中途休息的时候,一车人一起吃个便饭,结果还闹得很不愉快,因为两家人算得很细,自己的孩子吃了多少,哪一个菜自己几乎没吃......其实最后均下来一个人也就不到四十块钱,却争执了很长时间。


到了目的地,鉴于中午的情况,大家就不在一起吃饭了,正准备出门找吃的,导游和司机主动来约我们,带着那两个小女孩,一起去当地一家不太好找的馆子吃牦牛肉火锅,那味道香得至今都记忆犹新,之后又带我们去了不少有趣的地方,后面两天也大多是这样,所以虽然是同一个小团,但大家的经历不一样。


以何种方式旅行都不是问题,但是我们出来玩,都希望可以按照自己喜欢和习惯的方式放松自己,不希望妥协与人,也不应该去强求与人。所以,如果是三观一致的人结伴出行,会省了很多麻烦,大家相处起来也会自然融洽很多,在行程的安排,吃饭住宿的选择,费用的结算等等方面都会方便许多。毕竟旅行就是为了获得一份轻松和欢愉,能少一些不自在,少一些麻烦,少一些迁就总是好的。




因为和三观不一致的人一起出去旅游,纯粹是找别扭。

什么是三观?

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我们常说的三观,是我们一个人的基本处事方式的指导原则,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是这三观的外在反应。

简单说,世界观,也叫宇宙观,是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显然,社会地位不同,阅历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有不同的世界观。

如果和一个世界观崩塌的人一起旅游,举个例子,如果他认为这个世界处处都是危险,还怎么玩?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

这个对人的影响就更大了。

先不说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即便对这个世界充满善意,但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下,一定的条件下,人生观的形成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对人生的认识是千奇百怪。

如果对他人充满戒备,或者是一个糊涂的老好人,不同的人生观的人在一起,也是没法玩啊。

价值观,是最小也最头痛的事。

它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

如果任何事情都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都有不同的认知,这一趟旅行简直就是噩梦,让你身心俱疲,后悔莫及。




去年的暑假,同事小周说,他们组队要去西安玩几天,问我去不去?

其实我挺想去的,但是我一问他队伍的成员,赶紧摇摇头,不是不想去,是无法去。

小周的队伍人不少,有12个人,3辆车,也就是由4家人组成的,小周只和其中的一家人比较熟悉,其他3家都是孩子的同学家长,虽然也都认识,但是个人的爱好等等,他们之间并不是很熟悉。

我提醒小周,要计划好路上的行程,费用、路线等等,小周说,这都是小事,大家都商量好了,由一个人管费用,路上统一行动,应该没啥问题的。我祝福他们一路顺风,玩得快乐!

一周之后,回来的小周跟我大倒苦水,他说,你不去真对了,这一路玩得,真扫兴。

原来,第一天,他们4家人玩得还可以,大家统一意见,无论吃喝,都很快乐。但是在第二天就产生了分歧,在游览大雁塔的时候,有一家人说以前去过,不去了,另有一家说累了,想休息。最后无论小周怎么说,那两家依旧是各行其是,最后只有小周和他比较熟悉的一家人游览了大雁塔。

有了第一次的分歧,就有第二次的分歧,比如有喜欢吃辣的,有不喜欢吃辣的,有喝酒多的,还有不喝酒的,平摊费用短时间还行,次数一多就有人不高兴了,尤其其中一个家长,甚至把酒瓶子摔在地上,大家都很不愉快。

第三天,就有一家提出要独行,口口声声说,这样旅游太累,大家怎么劝也劝不住,一家三口背上行李走了,剩下3家面面相觑,有一家人最后也说,想绕道延安再玩几天,然后开车走了。后来只有小周和熟悉的那家人搭伴旅游,因为坏了心情,下面的旅游两家人也心不在焉的,都很不尽兴。

小周说,以后千万不组织这么多人旅游了,想去就三五个人,兴趣一致的,不小气的。小周唉声叹气,后悔得不行。

其实小周的结果,我早就想到了,搭伴旅游,必须要行动一致,不管喜欢与否,都要服从事先规划好的路线和地点,要不就不要参加。这是没有出现意外的情况,如果再有人员伤亡那可就是大事了。

和三观一致的朋友外出旅行,是最好的选择!




旅游,贵在一份好心情,如果被扫了兴致,再美的风景也会暗淡。所以,要跟三观一致的人外出旅游,那么什么样的人属于三观不一致的呢?

所谓三观不一致,我总结了以下三点,大家对号入座:

首先,爱斤斤计较,俗话说就是“事儿多”的人。

这种人不仅挑剔交通住宿条件,还挑剔饮食,这不吃那不吃,这吃不了那吃不了,这住不惯那不舒服。俗话说,出门在外哪有处处都随心意的,旅游本身就是很累,要是跟着一个满腹牢骚,对什么都不满意的人一直在你旁边碎碎念,啥好心情都没了。

其次,不跟理想主义者一起出门。

俗话说,看景不如听景,旅游在乎的是欣赏风景的心情,可偏偏就有人扫兴,时不时冒出一句“不就是一个破房子嘛!这有啥好看的”“没想象的好,没劲。”“五A景区也不过如此嘛!太没意思了!”“这荒无人烟的地儿有啥好看”等等。与其说其是理想主义者,不如说其没文化,这样的人不适合旅游,适合在家里看风光纪录片。

第三,不要跟走马观花的游客式伙伴一起出游。

每去一个地方,除了拍张“到此一游”的照片,再来点自拍就满足了,不了解景区的文化和历史,不懂得学习和记录,自然也得不到旅游的滋养。

愿和三观一致的伙伴一起去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我是旅游体验师@路灯摄影,希望与你在下一站相遇。欢迎点赞评论,互相交流,更多旅游资讯请关注悟空问答:路灯摄影




今年2月下旬,乌鲁木齐下了场大雪,我独自一人驾车去了附近的南山。


山里碧空如洗,苍山若染。没有了往日的嘈杂,你只需静静地倾听自然的呼吸。



隔了几天,我一个中学同学Z给我打电话,说是想出去转转,我立马想起了南山,于是便打电话又约了另外一个同学M。

我没想到一上路,这俩同学就开始考虑中午的吃饭问题。M同学说正好在南山有个朋友开农家乐,立时打电话告诉人家先把肉煮上,其他等吃饭时再说。

到了天山大峡谷把车停好,我正要去买票,那俩货竟几乎是异口同声的说“还真进去吗?有啥意思呢”?

结果径直去了农家乐,待肉煮好,俩同学,再加上那开农家乐的老板,仨人两瓶酒,喝得兴高采烈,只苦了我一个。呵呵…

回来的路上我跟俩孙子说:要想喝酒吃肉,随便在市区找一家店就是,还用跑到南山?来回100多公里?

这件事充分说明,旅游一定要和三观一致的人一起出行。




志同道合,志趣相同的人才能够走到一起,和三观不合的人一起去旅游,是非常痛苦的事情。旅游的目的就是体验异地风情,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愉悦身心。和三观不合的人一起去旅游,根本无法实现旅游的目的。

第一,文化层次不同,人生阅历不同、人生境界不同,对旅游资源的认知也不同。比如有人到西安旅游,就抱怨说大老远来看坟头啊,坟头有什么看的?去了西湖又抱怨西湖的风景一般,说还不如我们城市的那个人工湖风景好。这些人对西安坟头和西湖的人文旅游资源根本看不到,凭吊历史遗迹对他们来讲是对牛弹琴。记得有一年去福建旅游,遇到了金牌网红导游杭州小黑诸鸣,诸鸣先生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当地的寺庙文化,一部分人听得如痴如醉,竟然也有人一脸不满,说我们是来看风景的,不是听你来讲故事的,快去下一个景点吧!我只能用“大煞风景”四个字来形容当时的感受。

第二,兴趣不同,爱好不同,喜欢的自然景观也不同。有一年公司请优秀员工的父母出去旅游,他们大多来自农村,山水见得多了。去了张家界,竟然有一半的人说这里有什么看的,我们家的山比这里高多了,次日登临广州小蛮腰,他们才异常兴奋。有人喜欢看山,有人喜欢看水,有人喜欢游乐场的刺激,也有人喜欢园林的清幽。记得有一年,我们一行七人出去肇庆一日游,时间短,只能选一个点,结果有人要爬鼎湖山,有人要去七星岩,还有人要去裹蒸棕加工厂购土特产,也有人哪都不去,靠在车里花生就酒。一路上净是争吵的声音,害得司机一脸懵懂,无所适从。

第三,饮食习惯不同,吃住不到一块,也是一件让人崩溃的事情。那年我带七位广东同事到山东旅游,导游为我们准备了一桌鲁菜,入席后马上就有人抱怨起来,说我们是广东人,应该吃粤菜啊!此后几天,找粤菜馆的时间就浪费了不少。人生能有几次来山东啊?难得来了一次山东,吃一次山东菜,有什么不好啊?和这样的人一起旅游,是不是很别扭?还有一次去丽江,同团人员投诉旅行社,说我们住的什么地方啊,老旧的木房子,连星级也不是的!导游告诉投诉人说,这家网红客栈价格可比边上五星级酒店都贵,而且不提前预订还根本住不上。

最后讲一个真实的笑话:我的一个朋友,他们老总做事非常小心,生怕出现安全事故,所以每一年公司组团旅游,他有“七不规定”:不能爬山(容易摔跤),不能坐索道(担心掉下来),不能下海(担心海浪卷走),不能出国(国外治安不行),不能坐飞机(担心空难),不能坐游轮(吸取长江游轮事故教训),不能去高原(担心有高反)。我问朋友:那最后你们去了哪里旅游啊?她回答道:城市人民公园一日游啊!

哈哈,现实生活中有多少这样的人呢?所以宁可呆在家里追剧,也不会和三观不同人一起去旅游,如果是公司组团旅游,非去不行,那就权当是一次公差吧,陪着他们上山也好,下海也好,随波逐流,总比坐在办公室里闷着好吧!

好了,为什么要和三观一致的人外出旅游,不用再解释了吧?




当然要和三观要一致的人一起外出旅游。第一意见好统一,比如走哪里如何走;第二是吃住行好安排,比如吃好吃坏都无所谓,住差住坏也没关系,否则是麻烦事;三是兴趣一样,步调就一致,比如旅游景点呆的时间长短。




许多人愿意和三观一致的人外出结伴旅游,无非就是想,在旅游的过程中,能够志同道合,玩的快乐。



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在现实的旅行中,并非,三观一致的人结合在一起旅行就会愉快;而三观稍有不一致的人一起旅行就不会快乐。

因为,任何事物是没有绝对的,世界上没有两片绝对相同的叶子。就是三观一致的人在旅行中,对旅行的目的地、旅行过程的花费,以及吃喝玩乐的全过程,因每个人对事物的理解不一样,也会产生分歧的,也会有矛盾的!



判断旅行愉快的标准,不只是因为三观一致一个答案。愉悦,不只是形容词,它应该是一个动词,它是随养旅行的长度、广度与深度,与旅行过程中对旅游景区及吃喝玩乐过程中的认识的变化而变化。

通俗的说,就是你去旅行的目的与定位,跟你所要求达到的愉悦程度紧密相关。



我虽然是一个独行者喜欢独自一个人外出旅行,但是也常常参加一些团队行。作为一种旅游方式,结伴而行,不同的伙伴,由于各自的学识、见解、性格修养以及经济能力等各种原因,常常有三观不一致的时候,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求同存异;或是,妥协协调,把你的旅行当成人生奋斗中的一种练达,从不愉快到相互愉快,方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成长!



从这个角度,我建议年轻朋友们,在出外旅行中,不一定就要选择对吃喝玩乐有着相同观念的人一起旅行,而是,有目的跟随一些比自己阅历更深刻的人,结伴旅行,方能提高自己的修行、增长自己的智慧,让心灵得到洗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旅游   目的   景点   世界观   人生观   分歧   导游   事物   愉快   家人   事情   价值   旅行   地方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