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河南,有什么风俗习惯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第一次去河南,酒桌上要加倍注意!

我去过4次河南,前2次热菜还没上桌,我就已经在桌子底下了,有时候我甚至都怀疑,河南酒桌上是不是根本没有热菜?

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酒桌文化,河南的酒桌文化更是复杂彪悍,初来乍到根本就弄不明白,很容易吃亏,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次都没有吃到热菜,后来河南朋友多了之后,才慢慢知道了河南酒桌的规矩。

1,凉菜

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无论是正式的酒局,还是好朋友在一起喝闲酒,酒桌上一定会出现凉菜,特别是夏天,有时候只有凉菜,没有热菜,对河南人来说,凉菜是最好的下酒菜。

凉菜不需要太好,可能是一盘花生米,可能是一盘拍黄瓜,总之很简单,但是很下酒,河南朋友告诉我,凉菜就是用来下酒的,不需要很好,如果喝酒要点烧鸡烤鹅什么的,那根本不是喝酒,就是饿了。

河南人之所以喜欢凉菜下酒,是因为河南人本身很喜欢喝酒,好朋友三天两头就要在一起喝闲酒,不可能每次都准备好菜,也不会很隆重,目的是喝酒,不是吃菜,所以简单拍一个黄瓜就喝上了。

当然,河南人是非常热情的,好朋友之间不讲究,但是有重要客人的时候,河南的席面非常好,桌子上的碟子汤碗满满当当,很是丰盛。

河南的菜不是一次上桌的,他们喜欢分批上菜,最开始是一桌子凉菜,后面才是热菜跟汤,如果酒量不是很好,很有可能吃不到热菜,我前2次到河南就没有吃上。

2,自己带酒

河南人喝酒喜欢自己带酒,有一次我请几个河南朋友吃饭,订好了地点,说好了是我请客,可他们几个来的时候全都带了酒,每个人都带了一瓶白酒,这让我十分诧异,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赴宴自己带酒的。

吃完那顿饭我才知道,河南人真的很厚道,而且很懂得人情世故,虽然有人请客吃饭,但他们也不愿意白吃白喝,所以就自己带瓶酒。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担心酒不够喝,这也说明了河南人的豪迈之情。

3,劝酒

凉菜上齐之后,主人就会举杯招呼客人了,最开始的3杯酒,是每个人都需要喝的,喝完之后就比较随意了,能喝得多喝点,不能喝的少喝点,但如果不喝,就会有人劝酒。

河南人劝酒很有意思,有很多套路,他们都会找一个合适的由头。比如第一次见面的朋友,都会喝一个“认识酒”,聊得投缘,就会被拉着多喝2杯,如果对方有喜事,或者是事业比较成功,也能有一个好的理由敬酒。

河南人劝酒,不是为了把人灌醉,而是为了让客人喝好,对他们来说,如果客人没喝好,那就是自己没有招待好,但他们也能做到有始有终,如果有人喝醉了,他们会负责把人送回家,或者是让人住在自己家里,很厚道。

4,鱼头酒

在河南,但凡是正式的酒局,就一定会有鱼,有鱼就一定要喝鱼头酒,很多地方都有鱼头酒,但河南的鱼头酒还不太一样,有一些特别的讲究。

如果是平辈的朋友在一起吃饭,鱼头朝谁,谁就要喝酒,可能是一杯,也可能是三杯,主要看朋友情谊深不深。

如果是跟重要的客人吃饭,或者有长辈在场,鱼头就要朝着长辈,以此来表示尊重,不过长辈是不需要喝酒的,如果能喝也可以意思一下。

再之后,头三尾四,背五腹六就不用说了,好像每一个地方都一样。

除此之外,把鱼脸上的肉夹给别人,此为“赏个脸面”,需要喝酒;把鱼眼夹给别人,此为“高看一眼”,也需要喝酒。

总之,在河南喝酒,如果酒量不好,一条鱼就能把全桌人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5,猜枚

在河南,酒局进行到后期,酒量差的已经离场了,或者是躺在桌子下面了,能喝的会进入一个极具河南特色的阶段,那就是猜枚,也就是划拳。

划拳的规则十分简单,嘴巴喊数的同时伸出手指,谁能喊出双方伸出的手指数量之和,谁就能够获胜,输的人需要喝酒。

其他地方的人划拳,都会喊五魁首,六六顺之类的,河南划拳比较简单,就只是单纯地喊数字,简单明了。

不过现在划拳的人少了,一般是上了年纪的人才会喜欢,年轻人都不太会了。

6,滚蛋汤

在河南的饭局上,尤其是流水席上,最后一道菜一定是滚蛋汤,顾名思义,喝完这口汤就该结束了,大家会心有灵犀,不会拖延下去。

一般来说,席面越往后,菜就越硬,而河南却用一道简简单单的滚蛋汤压轴,的确让人不太能理解,不过知道了滚蛋汤的寓意之后,我就明白了,这的确是很有意思的一道菜。

最后我想说,河南人都非常厚道,值得信赖与交往,我也为自己拥有几个河南朋友而感到骄傲!




河南去过,其实靠近河南的安徽阜阳这边规矩也差不多。特别是我这个远方的客人(浙江)[捂脸],被他们照顾的扶回去好几次,唉,酒量不好还不能说不行。既爱又恨,也怕。

我一近门小弟结婚三天回门,我随同一起前往(老家风俗,新媳妇回门必須由婆家一至二人陪同,并且能喝酒会办事。)刚上四个凉菜便开喝,娘家很多人轮番敬酒,一次性纸杯连喝六杯,且一口菜没吃。不一会儿便不知东西南北,更别说吃口热菜。从此不管谁家新媳妇回娘家来邀,便一概回绝。(酒风厉害到让你害怕)。




河南有种说法叫:一里不同俗(方言xu),十里改规矩。还有:不知者,不招(怪)罪。啥意思呢。

其一是说 ,河南境内,不同的地方 ,风俗习惯都不一样 ,哪怕隔个3、5里,甚至是隔壁村庄规矩都不一样。

其二是说,大度的河南人,对不懂本地规矩的外地人,是不会怪罪的。

因此 ,要来河南就不要有思想包袱。河南人会说:什么风俗规矩它都是人定的。活人还能叫尿憋死。这就是河南的为人!

怎么样?朋友们,带上你的家人,带上你的朋友,再带上你的好心情来河南做客。热情好客的河南人欢迎您!




看到许多网友的回答都是讲“酒”的故事,我个人不善饮酒,但是我提一点个人见解,第一次到某个地方做客(不论是什么地方)最妥善的应对方式是:坚决不喝酒!以保持自己的清醒意识,才能让自己恰到好处而不失分寸,酒者,乱人心性也,更是惹事生非之源,更有那好事者(劝酒甚至是酒后抬杠的),你想脱身事外都难,唯有远离(滴酒不沾)......




女人到河南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叫对方舅,自己也不要叫母亲的同事为舅,河南骂人常骂丈人和小舅




第一次来我们河南,不管你是先先,还是女士,都得要做好喝酒的准备。如果你酒量好,上来先喝个满里,再喝个俩,敬一圈俩浅里。那好了,这货性格直,喝,往美了喝,一圈人,这个敬你一杯,那个碰个杯,三五个人一人来一下,热菜还没上来,都吃好喝好了,结束了。

如果你酒量不大,趁早说不会喝酒,不管主家咋说,我就是不会喝,那好吧,大家吃点菜,上个饭,也不让你难为情,侃侃大山,结束了,你好我好大家好!




一篇文章,解释一切,栾川是河南洛阳的一个小县城! 栾川归来不喝酒!活着从汝阳栾川回来,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上海教授谈栾川酒风!


《活着从栾川回来,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近日,上海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到栾川出差期间,遭遇无数酒场后,发表了一则感慨饮酒文化的《栾川归来不喝酒!》引爆网络,让我们见识一下来栾川做客的友人了解一下栾川酒场风俗吧。

以下为原文:

总算从栾川回来了,而且是活着回来。


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说起这次旅行印象最深的事,我想除了绮丽秀颖的风景,恐怕便是栾川人的喝酒了。栾川人善饮,这是众所周知的。这些天来,我们便亲见其酒桌上的海量与风范了。栾川人不但善饮,而且善劝,其劝酒的水准达到了一种艺术的高度,却是我们意外的发现了。不讳地说,栾川人的劝酒已骎骎乎形成一套精致且精湛的技艺了。这种技艺只有亲临栾川并亲炙其味的人,才能窥其纤毫,并为之叹为观止。


首先,栾川人的劝酒浸染着一股艺术的气质与善良的霸气。有板有眼,循循善诱,没有丝毫讨价还价的余地,恍如软刀子杀人,于温藉融和之间,让人酩酊大醉。而且,其敬酒每一杯都有每一杯的说法,每一种说法都有一套论证,人情世故,天文地理,深文周纳,无所不包,对被敬者构成了强大的论证,让人觉得不满饮此杯,简直枉披人皮矣。我的朋友便极善劝酒,每次端杯,老兄都先要充分论证满饮的意义,每一杯都有每一杯的理由,引经据典,勾古稽今,让人有一种醍醐灌顶般的文化享受。这种劝酒的艺术与一些地方动辄“不喝此杯,便是看不起兄弟”之类的做法,自是另出机杼棋高一着矣。尤其可爱的是,劝到高潮时,老苏还能即兴背一首情诗助兴,声与情并茂焉,其情之真意之切,让人觉得不喝此杯简直有愧列祖列宗,即便手里端的是断肠散鹤顶红,也决不皱皱眉。


栾川人喝酒的规则,有一种属地主义的色彩。无论是席位的安排,敬酒的顺序,动箸之先后,都有一套细致的规矩。这些规矩皆是属地法,解释权都归主人,上海的习惯法自不能适用。于是乎,在栾川这些天,我们一干人在酒桌上动辄得咎,犯规不断,而每次犯规,都有相应的“惩罚”,端的叫天天不应,只好认罪伏法,推杯换盏,以致醉卧沙场。记得有一次清蒸鱼端上酒桌,鄙人率先夹了一小块,尚未入嘴,便被当地的朋友逮住,他断喝一声:“鱼头酒三杯”。闻得此言,不禁肝胆俱裂,只好入乡随俗,浮三大白。这就是栾川人喝酒的“霸道”。众所周知,法理学上有个推定,即所有人都被预设知晓法律之全部内容,故而不承认所谓“不知者不为罪”之说。河南栾川人喝酒的规矩,似乎也有如是之效力。所谓不知晓当地饮酒习惯的说法,在那里是没有抗辩之效力。


而且,栾川人喝酒有一种严格的程序主义的色彩。每次敬酒与被敬,都有着具体而微的程序,有板有眼,敬者与被敬者都深谙其味,行动如仪。这种仪式背后隐藏着深厚的礼俗文化,古朴凝重,令人肃然起敬。印象深刻的是教授之敬酒,其做派巍巍然有古风。陈教授向每个人敬酒时,一定要与之攀谈几句,内容因人而宜,一丝不苟,诚挚澹定,有首长之风。这种做派让人觉得不满饮此杯实在罪孽深重,于是个个三仰其脖,喝得面如桃花不吐人言。在我看来,这种精致的程序似乎又是一个“陷阱”了:开席之际,先共饮三杯。三轮轰炸下来,酒量不佳的便开始目光游移脸上做可爱状了。接下来便是东道主挨个敬,敬酒动辄三杯,前两杯他是不喝的,直到第三杯才陪你一道干。这道程序完毕,菜鸟们自是神智模糊东倒西歪了。不消下道程序,个个便如斯诺克桌上的色球,被人笃定地收拾。


在河南栾川喝酒一般都是白酒,倘若哪位年兄一上桌,便叫嚣着上一杯酸奶,可谓冒天下之大不韪矣,按照古罗马的法律,恐怕就要人格大减等了。在栾川人的酒桌上,白酒好像已经成为桌子的一部分。即便入席前主人信誓旦旦地表示不喝白酒,只是意思意思。但一旦酒席摆上,白酒照旧巍然矗立,让人触目惊心。汝阳的杜康白酒性极烈,即便是好酒佳酿,入口亦不醇,一杯下肚,恍如生吞下一块木炭,腹中如灼,一时龇牙咧嘴,五官挪移。回想在栾川的这段日子,每当走进酒店,看到热情好客的主人,我们在深切感激之余,总要胆战心惊,有一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之感。


也许这就是栾川的魅力所在吧。




谦虚、真诚、友善,无论何处注意这三点就行了。




一定要做好喝酒的准备,一定要做好喝酒的准备,一定要做好喝酒的准备,重要的话说三遍。

我曾经去过不少的地方,一比较就不难发现河南老乡真是热情似火,哪怕你在吃饭的时候稍微有点表示,比如自己渴了想喝点饮料,就会发现一箱一箱的饮料往桌子上堆。

说的可能有点夸张了,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和一个河南老乡去吃饭,在饭桌上我说这个肘子不错,吃起来软软糯糯的,又香又有嚼劲。

那个老乡听到了,二话不说直接让服务员给我打包5个,让我带回家去吃,好家伙,那几天我几乎顿顿吃肘子,不为别的,就怕这个肘子坏了。

前两年的时候,我去河南出差和当地某一个业务老板签合同,说白了我是乙方,人家是甲方,我得看人家说话下菜碟儿,拍一下马屁都是必不可少的。

平日里接触了各种各样的甲方也都知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那一套糊弄的事儿咱自然也是明白的。

但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在遇到这位甲方的时候,他并没有把我当做乙方,而是像一个多年未见的朋友。

拉着我的肩膀就说:小伙子来了,吃饭了没,没吃饭的话咱们先吃饭,合同的事不着急,下午我员工来了咱们再一块谈合同,先去吃饭吧。

吃饭的时候老板说实在是不好意思,下午要签合同,中午咱们就不喝酒了,等晚上我好好接待你,你想喝什么咱喝什么,只要饭店里面有的,在咱们承受范围之内的,该请客咱们是一点都落不下。

当时我听了之后也没往心里去,毕竟公司老板嘛,偶尔说几句客套话也在情理之中,所以我只是点头应和着辛苦老板了。

可是没有想到我只是随便说说而已,老板可是动了真格了。

等到下午签完合同,我刚想回家,老板就把我拉住了,说咱们不是说好了晚上吃顿饭吗?咱们这个合同签的得劲,我也舒服,这样晚上想吃什么吃什么,我带你去咱们这边比较高档的餐厅里面吃一顿。

就这样老板又拉了我去了饭店,我们一共有8个人点了有9盘菜,再想点菜的时候老板就说了,我不是说故意不给咱点菜,你说点多了之后吃不了也是浪费,这样咱们先吃,吃完了之后如果还想吃再继续点。

老板说完这句话之后,就嘱咐服务员要了几瓶好酒,基本都在500块钱以上,老板给我倒了一杯酒,刚喝了那么一点点,老板就问了,你感觉这酒怎么样,好喝不好喝?

我就说了两个字,好喝。

那应该是我最后悔的两个字,因为说完这两个字之后,老板两眼放光,非常满意地说来我们继续喝。

毫不夸张地讲那天晚上我是怎么回去的我都不记得了,唯一有印象的是等我回到酒店的时候,整个人的脑子是蒙圈的,东南西北都分不清了,还是老板的助理把我送回来的。

等第2天见面的时候老板就说了昨天喝得不错,咱今天要不再喝一顿去?

一下子把我愣住了,不不不,可不能再喝酒了。

然后老板又问我:咱们昨天吃的都是特色菜,你有没有觉得哪些菜好吃?

我就随便说了两个,那个肘子不错,还有一个松花蛋也不错。

大家知道我说完这句话之后老板是怎么做的吗?老板二话不说立马给饭店打电话,要求那边再打包5份,直接冷链运送送到了我们公司。

以至于当我到公司的时候,我的快递已经到了公司,就连我们公司的老板都一脸吃惊,说这个河南老乡也太实在了吧,请客吃饭不说,还送了一大堆吃的过来。

除了热情好客之外,在河南还有一些特殊的礼仪,当然这些礼仪未必就是百分百准确的,毕竟我去过河南的次数也极其有限,拿我的一些经验来给大家简单讲一下。

第1点:吃饭看鱼头

有那么几次和客户谈生意的时候,服务员把一盘鱼端过来问鱼头朝哪个位置,最开始的时候,我以为就是随便指的,然后我说你随便放在桌子上就行,愿意朝哪个位置就朝哪个位置,无所谓的事情。

我这句话说完旁边的老乡就直接拦住了我说:不,不要这样,听我的,把鱼头朝你,直到这个时候我才明白吃鱼在河南的饭桌上是有着不一样的习俗的。

但最开始的时候我没好意思问,也不知道具体代表着怎样的习俗,后来才明白鱼头一般朝着谁,就是谁比较尊贵,在这张饭桌上谁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客人。

而且鱼头要朝着谁的话,一般会自己给自己喝一杯酒,也算是对周边请客的人表示敬意。

第2点:真诚

我们去和河南的一些朋友谈生意的时候,没有太多的弯弯绕绕,基本上项目合同书都不会去看,直接去和对方谈条件,我们需要做到的是什么什么,你们能不能做到?

如果能做到咱们就一块谈生意,只要能做到要求的基本就是好朋友了,他们会把我们当成好朋友那样对待大概率不会违背合约。

第3点:直率

与真诚对应的还有直率,比如我们去签个合同,一般吃顿饭或者喝顿酒,在饭桌上把这件事情聊一聊,觉得合适那就直接签订合同,从来不拖泥带水。

之前和一些其他的小伙伴签合同的时候,可能一个小合同就需要两三天的功夫,但是到了河南这边发现跟我们想象的不一样,可能当天就签完合同了。

作为一个业务员来说,这样的感觉还是蛮爽的,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办公效率不说,办公的时候也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也不用去揣摩对方的意思。

因为对方大概率会把自己的诉求提出来,满足诉求即可。

第4点:河南话好听

如果你真的有一位河南的朋友,你不妨让他给你说几句河南话,那种感觉真的是特别不错,迄今为止我认为语言类的比较好听的地方方言除了唐山话天津话东北话之外,可能就要数河南话好听了。

这一点我还真没吹,如果我们看过相声或者喜欢相声的话,在德云社里面有一个小伙子就是河南的,他就是岳云鹏,岳云鹏在表演相声节目的时候,偶尔也说一些方言,这些方言说的那叫一个地道,同时也能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如果你真的有河南的合作伙伴或者河南的好朋友的话,听一听他们的方言,你会觉得非常有意思。

第5点:吃饭的时候比较忌讳3和5

这一点是真是假还真不好说,只是听说过而已,什么意思呢?

如果请客吃饭,无论是和客户往来还是和朋友交流,饭桌上最好不要3个菜或者5个菜。

据说有一种老的说法,3个菜是敬鬼神的,而5个菜则代表着一无所有,属于谐音梗。

关于这件事情看开就好,反正一般我们跟客户吃饭的时候桌子上很少有低于5个菜的。

第6点:好客

真的是好客,你可能很难想象,仅仅就是一个客户,刚聊了两天的功夫就拉着我去吃饭,而且恨不得顿顿都请我吃。

自己有公司二话不说就让我去他公司玩一玩转一转,去了公司之后想吃什么喝什么随便拿,来到公司之后也根本没有人接待你,因为所有的人都会把你当朋友看,愿意在哪玩就玩。

而且你要是去,他会认你这个朋友,你要是不去,他可能还认为你瞧不起他。

相对而言,河南的好客简直是好客到了骨子里。




河南有些地方,喝酒是主人不喝,客人先喝3杯,接着主人敬酒1杯,客人又要喝3杯。我几个同事出去喝酒,差点和当地人打起来。别人说是热情,我们觉得是欺负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河南   地方   蛋汤   肘子   凉菜   风俗习惯   好朋友   河南人   好客   鱼头   酒量   白酒   规矩   客人   老板   美食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