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阅读习惯该怎么养成?

我是个阅读推广人,我平时的工作主要是教别人如何阅读,其实不光孩子要有阅读习惯,成人也要有阅读习惯。

我在平时工作中发现,很多来找我学习的成人,都是工作以后发现阅读的重要性,不得不来学习。如果你是个家长,你能点开这个问题看,那你的孩子是幸运的,至少你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很多来找我学习的人都会抱怨“原生家庭”没有帮他们养成阅读习惯。

回答问题“如何培养儿童阅读习惯?”

首先要给孩子选择合适的书,有的家长在一开始就以提高学习成绩为目的,给孩子选的书以教辅为主,这就造成孩子对书有抵触,这不容易引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我的小女儿1岁多了,已经有了阅读习惯,每天都会拿着她的书,追着我和我爱人说“灿书”(话说的不太好,她想表达看书的意思)。

我建议培养孩子阅读兴趣,越早越好,越早让她体会到阅读的快乐,之后的电视、手机对她的诱惑度就越低。值得说一下的是阅读是主动学习状态,而手机、电视的声光电状态是被动接受信息。人都是有惰性的,尤其是小朋友,如果你让他在养成阅读习惯之前就你就让他先养成了看电视、看手机的习惯,那后期养成阅读习惯就需要家长花更多的心思。

养成阅读习惯的过程是否顺利,很大程度上由选书决定,针对自己孩子的发育情况、兴趣爱好来选择书。比如肛欲期的孩子,找点屁股、屎尿的书,孩子有兴趣,自己就喜欢读。男孩子选点汽车机械的,女孩选点服饰公主什么的。

选书的时候还要注意书的品质,我有时候看到团购群里100块钱30本童书的团购,我都觉得这孩子八成不是这妈亲生的。那种猫狗人都是一个模板画的,连点逻辑引导、启蒙意识都没有的书,孩子能爱读吗?孩子读了得是什么影响呀?

亲子阅读是阅读启蒙的关键,无论是动手书还是故事绘本或者是科普启蒙,父母的配合都至关重要,现在流行亲子班,很多家长花钱把亲子阅读转给亲子课的老师了。实际上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老师教的和家长教的真的不一样。

你可以自己想想,你在家吃饭和去饭店吃饭,跟老婆亲嘴和跟陌生人亲嘴,那感觉能一样吗?

亲子阅读除了家长要自己掌握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教孩子,引导孩子观察,还要注意把握阅读时间,有的家长不注意这事,第一次看孩子新鲜,一下就看几小时,孩子自己不看才停止。第二次引导孩子看的时候,孩子直接就拒绝了,不再想读书了。

家长要注意保持这种新鲜感,让孩子意识到,阅读是一件需要珍惜的事。这样孩子觉得阅读是快乐的事,注意力也会集中,这对以后上幼儿园,上学都很有帮助。


培养孩子阅读习惯,从本质来说,是个言传身教的过程,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特点,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帮助孩子养成终身成长的习惯,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这需要家长自己去努力,我们成为父母,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学习育儿经验的时候,不要听风是雨,一定要阅读经典的心理学、行为学、发展学书籍,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选择相应的育儿方法。




作为一个有5年亲子阅读经验的宝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家孩子今年6周岁了,大概1周岁左右开始读绘本,3-5岁间读的绘本量最多,每天至少3本, 现在已养成每天睡前读绘本的习惯,而且,只要一拿起书,孩子就会安静下来,注意力也会很集中。


当然,我的孩子还没有变成一个小书虫,大多数时候也惦记着玩,但是,我觉得,每天能有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的时间,她能专心致志地看书,我就很满足了。



说一下怎么养成孩子的阅读习惯吧,我觉得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父母做好榜样。

经常有其他宝妈跟我抱怨,“唉,我家孩子怎么这么不喜欢看书,老是要跟我抢手机玩。”当然了,你一回家抱着个手机不撒手,却不让孩子看,让孩子看觉得枯燥的书,孩子会乐意吗?要想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父母首先要做好榜样,自己要丢下手机,多看点书。



2.给孩子创造阅读环境。

家里一定要有一个小小的读书角,并且让书放在孩子随手可以拿到的地方,而不是书房里高高的书架上。我给孩子买了一个绘本架,每个一段时间绘本架上的书就会换一轮,这样孩子拿到的书总是不同的,她也会有新鲜感。推荐宝爸宝妈在床头放一个文件栏,三栏或四栏都可以,放个绘本可以放个二十来本了,非常实用。



3.固定时间进行亲子阅读。

我选择是睡前的半个小时,这个时间段孩子已洗漱完毕,心情比较平静,比较适合进行亲子阅读。有的时候早上起床,我也会给她读个一本。其他时候如果孩子想让你给他读书的时候,千万不要说等一等,立刻马上满足他的请求,他以后对书的兴趣也会大得多。



4.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

有条件的话,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有道是“书非借不能读也”,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也能让孩子感受读书的氛围,喜欢读的书因为有借阅期限,也会让孩子有紧迫感,抓紧看完。



另外,因为经常陪宝宝读绘本,我觉得自身也要加强鉴别绘本的能力,所以也读了很多关于绘本推荐类的书,如《朗读手册》、《图画书与经典》、《绘本有什么了不起》等,这样自己的眼界和视野也扩大了许多,知道怎么帮孩子选择合适的书籍阅读。


我自己也整理了一份0-6岁幼儿适读的绘本清单,如果有需要的宝爸宝妈,可以关注并私信我,发你书单的电子档。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

你好,我是希妈,多平台自媒体人,致力于0-6岁育儿知识分享,如果你有育儿困惑,欢迎关注、留言哦!



家长陪读,坚持每天必读。读经典,边读边启发孩子心智,比如,范仲淹的故事,曾国藩的故事等等,最重要的是要分析孩子为什么不喜欢阅读,因人而宜,对症下药,以上仅供参考。




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方面,我是属于“后知后觉型”妈妈。

如何解释呢?就是在孩子小学4年级以前,没有着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孩子的童年基本都被电视,iPad充斥。孩子4年级之前的为数不多的阅读爱好:是读漫画。

这种无为而治导致了一个恶果:孩子的语文,阅读理解和作文能力明显滞后了一拍。



到了4年级后半学期,痛定思痛,开始弥补孩子的阅读缺失。

第一、对“电视”、iPad开始说“不”,这些东西都是导致孩子分心的“罪魁祸首”,当然,这种“说不”并非完全杜绝,而是限定时间。

第二、有意识减少漫画的购买比例,增加文字性的书籍。购买书籍的时候,参考了他同龄人或过来人的经验,精选书目,大量购买。精选书目主要指标:知名度高、可读性强、孩子们认可度高。这个标准之下,新课标阅读系列(包含了各种中外名著经典的改写),哈利波特系列,福尔摩斯系列,鸡皮疙瘩系列,中外儿童历史系列等都被纳入。(这个阅读书单偏男孩子)

第三、为孩子创造读书环境,比如:家长要放下手机,关掉电视,做读书表率。孩子同龄人的影响也很重要,鼓励引导孩子和爱读书的孩子交往。

第四、家长也可以同孩子一起阅读,围绕书本一起讨论。

从孩子4年级后半学期,到现在6年级毕业,差不多两年,孩子读书习惯的培养初见成效:孩子现在已经阅读完好多套系列,闲暇时候也开始自己主动找书看。目前正在慢慢引导孩子阅读四大名著原著系列。



总之,我的一个经验:限制其他如电视iPad等娱乐工具;以身作则,创造读书环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他最感兴趣的书作为阅读起点;不要在开始阶段定的目标过高,切忌急功近利,读书需要的是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积少成多。还有就是我自己经历的教训:培养阅读习惯不要拖延,越早越好,当然,如果很早培养,父母的陪读尤其重要。

以上,供参考。




飞鱼劝学,关注我们身边的教育问题!

“万丈高楼平地起”,“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在小学阶段的“基础阅读”打好了,在初中、高中阶段的学习才能跟得上,才有可能建起“万丈高楼”!


现在小学生的阅读状况实在堪忧,不少小孩在阅读方面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比如,宁愿挨打挨骂,贪玩好耍,也不喜欢阅读看书;比如,看书时东张西望,注意力根本就没有集中在书上;比如,看书时往往“一翻而过”,根本就没有细心看书的内容;等等。

2018年,《现代中小学教育》发表了一篇名为《小学生阅读状况调查分析》的文章。该文章指出,36.64%的小学生“喜欢阅读”,48.99%的小学生“比较喜欢阅读”,14.37%的小学生“不喜欢阅读”。

从这个数据来看,只要一小部分小学生不喜欢阅读,或者说没有“阅读习惯”。我不知道这个数据是否真实准确,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据我所观察,“不喜欢阅读”“没有阅读习惯”的小学生应该远远不止14.37%。

无论是城市孩子还是农村孩子,都有很大一部分“没有阅读经验”,“缺少阅读习惯”,我们常常看见孩子拿着手机玩耍的情形,或者外出和伙伴游戏的情形,即便是被父母安排在家“做作业”,也往往是“完成书写任务之后”便匆匆离开。

总之,很大部分的小学生都不会“主动拿着阅读材料进行阅读”。我想,造成小学生没有阅读习惯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种:

  • 1.电子信息时代,手机或平板替代了书本;

  • 2.没有阅读看书的家庭氛围;

  • 3.缺少父母的监督和引导;

  • 4.干扰因素过多,学生无法静下心来阅读;

  • 5.学生本身不愿意、不喜欢阅读;

  • 6.缺少阅读资源,没有阅读途径。

从孩子的角度来讲,他们可能并不明白“阅读的意义”所在,即便是老师和家长再三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孩子也难以理解其“空洞的说教”,在他们的脑海里面,不可能真正通过大人的说教而对阅读产生兴趣。

从家长的角度来讲,他们可能十分明白“阅读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并不知道究竟该如何让孩子明白“阅读的重要性”,更不知道“如何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缺少方法引领,这才是“症结”所在。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认为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入手:

首先,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条件

我在这里所说的“阅读条件”主要包括“环境条件”和“经济条件”。所谓“环境条件”,是指孩子在阅读之前给他营造的物质环境和读书氛围,所谓“经济条件”则是指尽可能地帮助孩子购买一些阅读和学习所必须的书籍材料。

良好的阅读条件包括:

  • 1.设置一间明亮的书房,有窗户,光线较好,有窗的房间可以在孩子阅读时提供想象的空间;同时也可以调借孩子的视力;

  • 2.保持书房的安静,孩子的阅读和学习时,大人不要看电视,不要大吵大闹,以免影响到孩子的静心阅读;

  • 3.在房间里布置一些绿色植物,比如买一盆盆栽安放在书房,美好环境;绿是“生命力”的象征,它可以给孩子带来一种审美愉悦感,让孩子愿意待在这个房间里,他们会觉得在充满绿意的书房看书,这不是一种“痛苦”,而是一种享受;

  • 4.给孩子购买一些图书放在书房,要求孩子能够“从开始的家长帮助整理图书”过渡到“最后的个人独立整理图书”。这些图书应该包括启蒙读物、科普作品、文学经典、英雄图志这四大类。

需要注意的是,书房中最好不要配置电脑,也尽量不要让孩子将手机带入书房,以免孩子将心思放在电脑和手机上,而不专注于阅读。

如果没有专门的书房,那就将“卧室”当作书房,我建议孩子读书和学习的地方也尽量不要在“客厅”,毕竟“客厅”是一个较为嘈杂、用于人际交往的地方。

其次,教给孩子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

所谓“有效”的阅读方法,我认为是指“能够顺利完成某项阅读任务的阅读方法”。

要学习这种“有效的阅读方法”,需做到“三个有意识”:

1.要有意识地教给孩子查阅工具书的方法,培养独立查阅字典的习惯。

购买一些必要的工具书放在书房,比如说《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代常用字字典》《成语词典》《英语字典》《牛津字典》等,这些都是帮助学生完成独立阅读、自主学习的最好工具。这些工具书被称为“必备工具书”,但是,想想咱们的孩子,有几个人在家中准备有这些“必备工具书”呢?

当老师教给学生查字典的方法后,我认为学生就不应该再找老师或家长询问“这个字读什么”了,因为他们完全可以通过工具书自己查阅而认识这个字,老师和家长不应该为了“方便”而迁就学生的这种做法,长期如此,学生就不愿意通过自己努力去获得知识了。

2.要有意识地教给孩子四种课文阅读方式:精读、略读、朗读、默读。

精读:就是认真地读,要求学生品味语言的韵味,领会作者的用意,理解文章的思想,其基本操作是“放慢语速、反复品读、边读边思考”。教材上的课文,孩子们需要精读。

略读:就是初略地读,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和主要观点,其基本操作是“快速较快、放过细节、只抓重点语句”。课外读物,孩子们可以略读。

朗读:就是大声地读,要求学生声音洪亮、感情真挚、有节奏感地诵读课文,其基本操作是“字音正确、声音洪亮、读出感情”。诗词作品,孩子们需要大声朗读并背诵。

默读:就是无声地读,要求学生“用心”朗读,其基本操作是“默默无声,用眼睛阅读,用内心领会”。做作业的时候,要求采用默读这种方法。

不同的阅读方式,有不同的作用:

精读主要用于“研究性阅读”,为了提高阅读质量就得“精读”;略读主要用于“有时间限制的阅读”,为了节省时间就得“略读”;朗读主要用于“锻炼人的诵读能力”,为了提高人的口才能力就得“略读”;默读主要用于“公共环境的阅读”,为了不影响他人就得“默读”。

3.要有意识地养成正确的阅读姿势。读书时,尽量在书桌前,坐在凳子上,抬头挺胸,和书本保持一尺左右的距离。有些孩子由于家长没注意进行监督,养成一种躺着看书、趴着看书的习惯,这是完全不行的。不正确地姿势,容易造成孩子身体骨骼的扭曲和近视、斜视的出现。

再次,帮助孩子做好阅读规划

一般来说,孩子自己并没有一个可靠的学习计划。有时候,他们想起了,或者感兴趣的时候就去阅读;有时候,他们则是在老师或家长的要求下才被迫去阅读。然而,这样的阅读,并没有多少效果。

只有做好比较详细、科学的阅读规划,才能逐步将孩子暂时的“兴趣阅读”变成长期的“习惯阅读”。

1.培养初期要重视“时间安排”,合理分配阅读时间,避免时间过长的疲劳阅读和任务量过重的阅读安排:

建议每天花大约两个小时的时间来进行阅读,时间分配上可以是上午一个小时,下午一个小时。内容上可以是同一本书,有可以是不同类型的书。但是阅读任务不能一下子布置太多,以免学生无法完成任务。

2.低年级学生要重视“朗读训练”,培养孩子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每天上午或者早上用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进行大声的朗读训练,这对于训练他们的语感、胆量、普通话、理解力都等有重要帮助。

3.高年级学生要重视“整本书阅读”,帮助孩子制定“每天阅读内容”:

家长给孩子买书,尽量不要一下子买很多本书籍,最好是一次买一本。挑选好一本孩子比较感兴趣的书籍买回去,然后让孩子把这本书坚持读完;如果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突然间“丧失了兴趣”,那么,家长要想一些办法引导孩子将书籍读完,千万不要养成半途而废的坏习惯。

最后,引导孩子分享阅读成果

如果不想办法让孩子分享阅读成果,那么孩子的阅读效果和阅读收获多半要大打折扣。孩子分享阅读成果的过程,实际上也是重新理解作品、再现作品、表达作品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大脑活动,帮助孩子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但是要注意的是,如果分享阅读成果“太过正式”,比如让孩子写一篇“读后感”,也许会让孩子产生压力,最后引起反对情绪,从而拒绝“分享”。这样的话,就不但不能起到分享成果的作用,还会适得其反,让孩子拒绝“再阅读”。

所以,分享阅读成果最好是以一种“非正式”的方式进行。比如,家长可以在回农村老家的时候和孩子一起谈谈“闰土”这个人物形象,也可以在和孩子一起散步的时候,和孩子讨论一下“喜不喜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为什么?”还可以问问“孙悟空和猪八戒这两个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通过不经意的聊天这种方式,来检查孩子的阅读情况,或者让孩子复述故事的内容,或者讨论书中的人物,或者提出疑问,让孩子来思考回答,或者表达家长的观点,让孩子来评判,等等。这种方法的效果最好。

结束语:

培养孩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绝对不仅仅是多买几本书,监督让学生完成阅读那么简单。必须从阅读环境、阅读方法、阅读计划、阅读成果等多方面进行思考和准备,只有长期坚持这些内容的训练,才能够让阅读变成一种习惯!

当然,家庭因素的影响也非常大。如果一个家庭,父母都不是喜欢阅读的人,那么孩子也很难成为一个喜欢阅读的人,因为这个家庭没有营造其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父母如果经常看书阅读,那么孩子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向父母学习,成为一个喜欢阅读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阅读习惯能提升人的素养,对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有帮助,父母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呢?

1.父母要当好孩子的榜样,自己要热爱阅读,把阅读当作生活的乐趣,从而影响到孩子。

2.为孩子准备一个可以读书的环境,书房环境好,无噪音,书桌、书架都要配备好。

3.根据孩子的年龄及阅读喜好,为孩子制定阅读计划,然后帮孩子选好书。

4.让孩子在阅读前带着问题去阅读,等书阅读完后孩子的问题也解决了。

5.对于孩子阅读后有了收获,父母要及时鼓励和表扬,让孩子有成就感,从而培养孩子的习惯。

6.多带孩子去图书馆和书店,让孩子感受阅读的氛围,培养孩子的兴趣。

阅读习惯对孩子非常重要,父母要从小培养好孩子,让孩子成为一个爱好阅读的人.我是侯妈,从事教育十几年,大家可以关注我,每天给你们分享教育知识,有问题可以给我私信,我们一起讨论.




谢谢条友邀请。小孩的阅读习惯:1.要从胎教开始。孩子在腹中时,孕爸孕妈就可以给孩子读书,孩子能感受到的。2.孩子很小,不会自己阅读,家长阅读,虽然听不懂,培养孩子听读习惯。3.孩子稍微大一点,家长陪着孩子读。从小养成阅读习惯。4.给孩子一个好的阅读环境。孩子阅读时,尽量不打扰。5.每天的阅读时间固定,坚持阅读。6.阅读时的分围。孩子阅读时,家长也可以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各取所喜。7.定时上书店。书店里大多都是喜欢看书的书虫,环境很好。8.家庭分围。孩子阅读时,其他家庭成员不得放电视,不能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9.巧陪孩子。孩子有时候会背诗、词、名人名句,家长也可以穿插其中,引导孩子。10.家长的言传身教。家长习惯好,孩子也不差。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你的不良习惯,会传染给孩子。总之,孩子的习惯好与不好,家长很重要。





我的阅读习惯是从没上学的时候养成的。爸爸本身喜欢看书,也给我买许多儿童读物。后来上学的时候,二年级我就写作文比起四年级的要好。连老师也很惊讶。

其实这完全取决于爸爸的平时言传身教。放寒暑假时,我在学校的阅览室每天看书如痴如醉。饭不吃,觉不睡都行,没有书就很难受。就和现在的孩子玩手机上瘾一样,我读书上瘾。后来模仿写东西,我现在写小说很大程度源于我童年的读书经历。

我同事的孩子经常在放暑假寒假时带到公司,她四岁。最喜欢和我在一起。每次一来就找我给她讲故事。我的故事都是原创,所以她很喜欢听。当我看书时,她也会和我要书,我就给她儿童读物,然后她煞有介事地在上面指指点点。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吧。

我问她,平时爸爸妈妈在家里谁陪你玩?看书?她说自己看动画片,爸爸看电脑,妈妈玩手机!我想这不是她家独有的个案。我们多数家庭都是这样的,陪孩子时间太少了。

大人的影响很重要。如果想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必须本身就做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要有目的的引导孩子,不要强迫孩子死读书,读死书。

家庭的读书氛围不容忽视,不要小看孩子的读书习惯,一个孩子喜欢读书,甚至养成读书好习惯,坚持多年下来,虽然他也许会忘记书中的内容,但是没关系,他的骨子里就会散发一股馨香之气。这就是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吧!




阅读真的是需要“从娃娃抓起”的能力,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为了让孩子在上学后掌握基础知识,也让家长少着急,那就从小抓起。那如何培养阅读习惯呢?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孩子还是小宝宝的时候,家长要给孩子“书”的概念。给孩子一种概念,书是用来阅读的,不是用来把玩或者吃喝的。爸爸或者妈妈,抱着宝宝在怀里,安静的听着妈妈绘声绘色的话语,妈妈温柔的声音引导着宝宝将全部注意力放到书本上,这样难忘温情的瞬间,会让宝宝非常享受与书本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刻,从而期待着下一次的阅读。

在与宝宝一起阅读的时候,宝宝会从妈妈那里接收到大量的口语输入,这将非常有利于宝宝的语言发育,也让宝宝对书本有不一样的情愫和期待。

  • 共读共享

在每次共读时候,父母要严格掌握下面2点:

1. 口语输入的质量:完整的阅读后,父母要和宝宝一起“复习”故事,父母的一些有意义的提问,会让宝宝对刚刚故事的情节产生被动回忆,这有利于宝宝的记忆能力和描述能力。父母要注意观察并引导宝宝回答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2. 文字概念的引导: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小学阶段对学生的识字量要求为1700个,我们的常用字为2500-3000个。有的“小神童”会在一年级之前通过阅读报纸、新闻,童话,可达到识字2000个。父母在和宝宝共读时候,可以指着字,逐字逐句的阅读,并引导宝宝认识偏旁,认识简单文字,多次出现时进行提问互动。认识文字是阅读的基础,越早能多识字,越早的独立阅读。

  • 坚持培养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个要求,对于成年和宝宝来说都是不易的,需要长期的坚持与兴趣引导。从最简单的认识颜色的卡片书,到后期的寓言故事,唐诗三百首,以及有趣的绘本,立体书,有声书,一步一步的坚持与正确引导,才是让宝宝养成好的阅读习惯的关键。




谢谢邀请!孩子幼儿园开始对阅读感兴趣是好事,我觉得家长可从以下几点去引导孩子阅读:

1、幼儿园的孩子们,这时间的语言和词汇量都在快速发展,也有自己的情感和判断。家长在给孩子选择阅读书时,要征求孩子的意见,选择孩子感兴趣的书,而且书的种类不能单一,要多样化,这样孩子对阅读会更有兴趣。不管是绘本还是科学常识类以及童话故事类,只要孩子有兴趣,就可给孩子买来读。


2、幼儿园的孩子大都爱听故事,爱读书,既然孩子已经对阅读感兴趣了,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由刚开始的亲子共读逐渐过渡到自主阅读,由阅读绘本过渡到童话、古诗等图文类的书。在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家长要随时回答孩子的质疑问难。孩子自主阅读习惯养成后,对孩子以后上小学的阅读课文、写话、作文非常有益处。

3、孩子会自主阅读了,家长要经常和孩子讨论一下书里的内容,让孩子体会到家长很关心他的读书情况。比如,孩子读完一本书,可以问问书里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或者说孩子读完书有什么收获?哪怕孩子记住了一句话或一个词,家长也要鼓励孩子,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刚开始说读完书后的收获,孩子可能不一定能表达,家长要引导孩子知道什么说什么,循序渐进地过渡到能用自己的话把看完书后的收获讲出来。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语言组织能力。如果孩子能把他看的故事讲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听,那是最好不过了,既锻炼了孩子的口才,又培养了孩子的胆量,会让孩子变得更自信。

总之,从幼儿园开始就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很有必要,特别是对孩子上小学后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习惯   书房   亲子   小学生   家长   父母   兴趣   老师   宝宝   孩子   环境   时间   喜欢   故事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