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年老了,才发现:抱团养老,根本不现实”你怎么看?

阿姨跟四位姐妹结义金兰,并且相约一起来到我们村的后山上报团养老,结果才发现报团养老根本就不现实,具体是什么情况导致报团养老不现实,且听我细细道来。

阿姨34岁的时候,姨夫就因癌症晚期求救无效去世了,留下一个六岁的儿子。她为了挣钱维持生计,于是就应聘进本地的工厂打工。当时工厂里有许多同龄人,在跟同事们相处两年之后,她跟四位同龄人并且也跟她一样失去丈夫的女人,相处得最很好。

因为她们觉得大家有同样的遭遇,都是可怜命苦的女人,有共同的话题,因此她们决定结义为姐妹并且相约,在退休之后找一个清净的地方,一起安度晚年。当时阿姨跟她们结义,论年龄排名次,阿姨排名第三,因为姐妹们相互陪伴,所以她们五个人都在工厂里工作,直到退休。

在她们结伴养老之前,她们已经有了在工厂里相处二十几年的经历,因此她们都觉得自己跟姐妹们难舍难分,在退休的时候就刻不容缓的找养老的地方。经过一个月的寻找,对比,她们最终选择在我们村的后山上搭建豪宅定居。

她们五姐妹刚居住在一起的时候,日子过得非常开心幸福,每天饲喂家禽,唱歌跳舞,一起锻炼身体,几乎一切生活都是同步的。可是在她们刚结伴居住的第一个冬天,由于天气太冷有一位姐妹感冒了,结果因为一起居住,相处的距离太近,最终导致把其他四位姐妹都传染了。

为此,她们做出了相应的对策,她们请来了建筑师傅,在豪宅旁边搭建了一个小房子,只要有姐妹生病的情况,就让生病的姐妹单独居住,防止病情传染给其他的姐妹。就这样,她们结伴养老了十三年,那个时候她们已经年迈,有个别姐妹要自理生活都困难。

于是她们请了两位保姆来负责做家务,而她们每天仅负责娱乐和锻炼身体。可是由于她们对子女以及亲戚们有牵挂,所以每次亲戚家或者子女有事或者设宴,她们都会赶回去参加,但是由于是居住在山上并且她们又已经年迈,行动又不方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们买了一辆面包车并且请了一位司机,让司机负责每天进城购物以及接送她们出行。岁月不饶人我们都知道,人生在世,生老病死的情况是在所难免的,在她们相伴养老的第十七年有一位姐妹因患病抢救无效去世了,为此她们悲伤了好长时间。

自从有一位姐妹去世之后,两年之内有三位姐妹陆续离开人世,最终只剩下我阿姨和她的四妹,她们居住在山上,每天都会回忆着姐妹们在一起生活的快乐时光,同时在晚上的时候,她们两人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感,所以阿姨和她的四妹选择下山回家各自养老。

如今,阿姨已经78岁了,在家里依靠自己在山上养殖以及积攒下来的养老金,聘请保姆来家里,照顾自己的晚年生活。她说在家养老,虽然没有抱团养老的那种热闹氛围,但是事少,清净,这种方式才真正的适合养老,因为老人养老,需要的正是清净。

通过阿姨把自己跟姐妹们抱团养老的经历告诉我之后,我从中分析总结得出,抱团养老有利也有弊。抱团养老的好处,作者总结为以下三个。

抱团养老的第一个好处,是热闹开心不孤单。因为跟聊的来的人居住在一起,每天都有人跟自己聊天因此不会孤单,反而会因为人多聚在一起,所以娱乐的花样就会变多,因此她们会觉得热闹又开心。

抱团养老的第二个好处,遇到事情有人可以商量并且生活上相互也有照应。因为人多居住在一起,而且大家又都是聊的来的好朋友,所以她们家中遇到事情,她们相互会有商量,想办法去应对,同时在生活上能相互照顾。

抱团养老的第三个好处,不打扰子女们的生活而且能让子女放心。因为她们抱团养老不会选择在某个姐妹家,所以她们不会打扰到子女们的生活,同时她们几位好朋友居住在一起,相互有照应,子女们会很放心。

但是有利必有弊,作者认为抱团养老带来的弊大于利,因此抱团养老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根本就是不太符合现实,具体原因有以下三个。

抱团养老不理想的第一个原因,病情会感染。我们都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抵抗力以及免疫力会不断下降,因此很容易生病,若是抱团养老,本来只有一位老人生病,弄不好就会把所有老人都传染了。

如果是小病,比如感冒这种病还能轻松的解决,若是大病被传染到,可能会危急到自己的生命,即使做了隔离,但是她们不是医生,做不出正确的隔离方式,并且有些病是突发性的,什么时候感染上都不知道。

还有,老人们的身体素质都不一样,有些老人被感染上了感冒之后,她能顶得过去可是其他人未必都能顶得过去。

抱团养老不理想的第二个原因,出行不便而且麻烦事多。因为她们对子女和亲戚事有所牵挂,所以每次家里有事,她们就得从抱团居住的地方赶回家,而抱团养老的地方不可能会离每一个人的家都很近,她们已经年迈,来回赶很不方便。

同时倘若一个人的家中有大事,比如她的儿子或者孙子结婚,那么她回家去参加婚礼的时候,大家也都得去参加,来回赶路对于年迈的老人来说,是一种折磨。而且倘若一个人有事,大家也会替她着急因此事情就会变多了。

而老人养老需要清净,又是经常来回赶又是经常有事发生,提心吊胆,所以作者认为抱团养老的方式,并不是一个理想的养老方式。

抱团养老不理想的第三个原因,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人生在世,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抱团养老,总有一天会有人先离开这个世界,到时候剩下的最后一位或者最后两位老人,会触景生情,被伤过度影响身体的健康。

也可能会每天都想到,已经离开人世的伙伴而感到恐惧。因为她们活着的时候每天都结伴在一起生活,活下来的人心理会觉得已经离开的人,会不会回来找自己下去陪伴她们,所以心生恐惧。

作者认为,如果综合分析,抱团养老是有利但是也有弊,并且是弊大于利,因此抱团养老根本就不现实。如果要抱团养老还不如去养老院养老呢,养老院里至少有专业的护理人员,而且还能节约开支。




不是我悲观,是不太可能。

我婆婆今年八十五了。老太太年轻上大学时有四个好闺蜜。加上她号称“五朵金花”。

其实人以类聚。这五朵金花,都是出身于资本家家庭的小姐。就是过去的“成分不好”。六七十年代,成分不好,可是大事情。五个姑娘都很痛苦!

她们有一天突发奇想。一起照了一张照片。交给组织。要求“永不结婚,永远革命!”组织上看后,批复三个大字: “瞎胡闹!”

“抱团养老”不新鲜。我婆婆她们五个,就表示自己以后要抱团养老。但是,如今这五个老太太因为组织上不准单身,都“被迫”子孙满堂了!

去年,我婆婆带着重病,要去上海,看望那五朵金花中的两朵。她们如今都在上海。一个在博物馆。一个在大学 。(五朵金花还就剩仨朵了)。

费了劲了!

我们联系航空公司。买公务舱的飞机票。老太太身体很不好呀!带着轮椅上去,把老太太送到上海。这一趟,我和老伴累的够呛!

我婆婆为什么执意要去看那两朵金花呢?

一朵偏瘫了。

一朵脑子里长了一个瘤子。人家不让长途旅行。

偏瘫的听说要不行了。也是,老太太八十八了。这是最后一面呀!

三朵金花聚会了。“花朵”的随员跟班真不少。

脑瘤的,是闺女和保姆架着。我婆婆是儿子儿媳妇跟着。偏瘫的是小儿子伺候着。

“三花一见,泪流满面!”

还是组织好呀!让她们都开枝散叶,子孙满堂了。要是靠自己抱团养老,一瘫,一傻(脑瘤的有点傻)一个瘸(我婆婆刚做了癌症手术,身体不好站不稳)。谁伺候谁呀!如今,这三朵金花都是“孝子贤孙伺候着”呢。

我们一众“随员”,在一起很快就找到了共同语言了。比三花更亲!什么“共同语言”,伺候老太太的不易呀!我们都是五六十的人了,我们身体也不好呀!

老太太闹腾呀!折腾呀!不讲理呀!

没法子。抱怨完了,还得继续伺候。三花散了,我们又都开始了自己的伺候生涯!

这是身体健康不允许的抱团养老!

还一种,身体健康挺好。没事找事型的。

我前夫的妹妹那天找到我。恳求我劝劝她哥哥,改改脾气,别老闹腾了……

其实,我前夫他人挺好的。也没什么大毛病。我们离异是因为我不能生育,人家家是独子,所以后来离婚了。属于没什么深仇大恨的。如今又都老了,我们都希望对方能安度晚年!

但是,据她妹妹说:“我哥一到干休所(他是一辈子的军人。退休后入住干休所)就和人家天天打。什么旁边的一家不应该养大狗!他要打人家的狗!

什么食堂营业时间为什么那么短。他提意见,说自己不方便。要求食堂全天都有饭!

每天早上为什么没有起床号。没有起床号,他起不来……”

一大堆的事!

他以前在部队带兵是领导。就好个指手画脚的。这里是干休所,没人买他的帐了!他失落呀!找茬儿打架,看谁都别扭……

一辈子的生活习惯改不了。把他们这帮职业军人,集中起来居住。矛盾可不就多。再一个,我前夫的感情生活不顺。一辈子都不顺。他和第二任妻子感情不好。分居好久了……儿子在江西服役。老婆在西安的娘家生活。他一个人在云南的干休所里“安度晚年”。

说实话,这样的人,本身脾气就和“一家大小,欢聚一堂”的人不一样。北京话叫:“各色!”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我大侄女就是四十岁的老姑娘,脾气真的很不好!

还抱团?他自己看自己都别扭!怎么办呀!

说实话,我算是耍了半辈子笔杆子的人了。可怎么劝前夫呀?我想了又想……

我实在想不出了,就写信给他说:

“我就像一个不识字的老娘。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城市里打拼。我也不懂得,他应当怎么办?应当如何处理各种问题。我就是听说他不好,就跟着着急!

你好起来点吧!让我别着急了……

我身体不好。今年老是喘!只能在家休息。你别让我再牵肠挂肚的了!好吗?”

唉!我就不明白,做人干吗不能经验好自己的人生呢?

干嘛不能子孙满堂,和和睦睦的呢!我实在是因为不孕不育,所以没有孩子。这是没法子的事情!

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成一个和睦的家庭。在家人的陪伴下,幸福的度过晚年不好吗?干嘛要去找那些不相干的人“抱团”呢?你连骨肉至亲都经营不好。支离破碎或是孑然一身,又如何能指望别人,两氏旁人去给你安抚照顾,养老送终!

这不是天方夜谭吗?




我们尝试抱团养老三天不欢而散,差点没打起来。

随着年龄增大,我们同学们都50多岁了,同学群里和聚会最多谈的就是养老问题,大家都是一个孩子大都还不在身边,对即将来临的养老都充满担忧。

聊的多了,同学们说我们不如抱团养老,选一个地方大家一起生活,费用AA,身体好些时大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身体差了请人照顾我们。一时群情激奋热血沸腾,大家都为设想而激动,都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同学,相互了解脾气相投,一起生活,喝酒唱歌跳舞运动,想想都美。

时间不长,我们毕业周年聚会,大家提议去我们那里风景优美的山里疗养区,我们有个同学在那工作过,给我们联系住宿地,那里离城区也就几十里,几十分钟车程,给养也很方便,大家觉得这里可以作为我们抱团养老的首选地。

男女同学分别住进各自大房间,嘻嘻哈哈热热闹闹,好不开心。

三天后,以男生打了起来、女生吵吵嚷嚷情况下,我们的抱团养老梦想就碎了一地!

首先,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就不可能,有会做饭有不会的,有啥都干的,有啥都不会干的,也有会干不想干的。不行就排班吧,会和不会的搭配,结果还是有人干有人闲,时间短还行长年如此肯定不行,在家里你不干老婆老公不会说啥,这里你光让别人照顾肯定不行。

饮食习惯不同,有喜欢吃稀有喜欢吃干,有要吃肉有要喝酒。不行就安排食谱定好规矩,也不行,碰到不合口有人就不吃,自己跑出去买酒买肉三两个人凑一起就喝起来了,旁边人看不惯,三吵吵二嘀咕的险些打起来了。

经过这次我们再一起仔细分析,抱团养老真的难以实施。比如费用AA 有人吃的多有人吃的少,洗澡洗衣服有人一周一次有人天天洗,生活习惯有人喜甜有人嗜辣、有人早起有人晚睡,很难达到平均和平衡,短时间还行能凑合,时间长了难免心生不满继而言语激化矛盾百出。

这还是大家身体不错能够自理的阶段,随着年龄增加,有的患病有的体弱甚至有人卧床时,这样的组合体太难有凝聚力的,失去凝聚力还谈什么抱团?更别说养老了!




抱团养老,听起来很好,可是真正现实并不能那么美好,已有失败的例子存在。不管是什么关系,时间长了生活中肯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最后的结果就是不欢而散。

因为人类普遍现像,俩人以上在一起,时间长了一定产生这样那样的事情,养老又是天天在一起生活,所以产生问题是必然的,我因为抱团养老相对是不可行的。




很多年前就有人提出,老了之后要抱团儿取暖养老的问题。曾经好像是在一览电视节目当中看到这种现象。记得好像是一对老夫妻。在某一个地方买了一个独栋的别墅。因为房间很多,自己又住不了。这样就考虑就招募一些老人到一起抱团儿养老。在实际运作当中。也结识了许多的老人。参加了他们抱团儿养老的行动当中。但时间过了不久。一些老人纷纷的退出。紧接着又开始招募一些老人。但是最终还都是以不欢而散结束了他们活动

抱团儿养老的初衷是好的。因为目前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儿女们结婚成家之后,负担比较重,而且都有自己的小家庭。照顾四个老人确实是有些难处。那么依靠抱团养老可以在老人之间 形成互相照顾,互相帮助的氛围。 好人们既有互相的帮助和照顾,又有一定的活动范围。还可以结交一些新的朋友,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为什么这些抱团养老的最终都走向了散火的局面。

因为每一个老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自己的生活习惯,在接触人当中也都有自己的选择方向。采用抱团儿取暖的方法就是把另一个 性格,脾气 性格和生活习惯等都不相符的人, 撮合到一起。这样长时间以来,很可能就有矛盾的产生。而且老年人在长期的生活当中都形成了自己个性是很难改变的。

所以说老年人 抱团养老是根本不可能形成的 终究是会以失败而告终的。




抱团养老形式推广不是很好,前两年我看到一则报道,说上海的一些退休老人“当然他们平时都是很好的朋友”到乡村去抱团养老,他们和和睦睦,快快乐乐,甚至包乡村的田地,自供自足,种田、种菜、养猪、其乐融融!

当然抱团养老也许会产生一生分歧,比如饮食、住、钱的分配,年龄的差异,老一些的人有时还需要人家照顾,说话的语气会伤害对方,时间长了,自然矛盾越来越深,最终导致散伙。

抱团养老真的不怎么现实。

你想呀,每一个家庭都有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还有支出额不一定是每个老人都能接受,有些老人很节俭,有些要比较放纵吃喝,在生活的费用意见不是一致,既使是统一交费用,中途难免会为此发牢骚,造成大家心里不是滋味,最终成为不理想的结局!

至于怎么看“抱团养老,根本不现实”

我觉得这种形式是值得推广,要想长期在一起生存,可能会出现一些矛盾,只要平时大家都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支持对方,既使产生矛盾都要以宽容的心态和大家打成一片,我想抱团养老还是可以成为现实的!

其实养老方式很多,不一定要抱团养老,比如在一个小区或乡村,各自租房间,大家在一起玩,聊天,享受人间天伦之乐,也是最幸福的!




答:对!

曾阅读《抱团,最终不欢而散》简述以下实况:

1、北大荒知青抱团养老,属于时间最长的,但最终还是不欢而散。

2、报名75人,正式入住53人。

3、第二天,就有人说不习惯,要回家;第一周,三人走了;一个月,五人走了……

4、坚持三年,剩下五人,其中一对是夫妇。

5、突然有一天,两人买菜没回来,原来他俩有意向组合家庭。这样,只剩下三人,就此散了。

6、总之,抱团要勤劳、大气、健康、知趣、豁达大度、少言少语不折腾,装山装水装大海(他们的矛盾焦点就是与此相反)






俗话说,人与人不同,花有多样红。心相近,情相远,性各异,趣不同。俗话又说,老还小,时而和,时而闹,呕心斗气多烦恼。这应该就是题主说的“抱团养老,根本不现实”的内在原因吧。

现实生活中,能一辈子相敬如宾、恩爱好初,不吵不闹不斗气和眭相处的夫妻伴侣,可以说是凤毛麟角、百里挑一。几十年吵吵闹闹、磕磕绊绊,共枕夫妻尚且如此,你能奢望一群性格脾气早己定型各异而又不可改变的群团耄耋一团和气、相处无纷争、情暖如阳春?即使存在有,也可遇不可求不是。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户户均存道不出的情。受自身家景、身体、经济条件的限制,受本人生活习性、儿女赡养观点的左右,很难有标准统一又称心如意的养老方式方法,只能因人因时而宜,毕竟想法与现实存在差距,有时还不可调和。我身边一位友邻就存在这样困惑。兄弟俩,家景都不错,但事业都很忙,没时间照料年迈多病的老母亲。兄弟俩数次将母亲送养老院,其母都强烈返回。单独租房请人侍候,母亲脾气怪,几次将保姆赶走,非要在两儿间来回居住供养。老人丢不下面子,与养老院人不对付,又与俩儿媳性格严重不相容,乍整?

随着咱们国家老龄化程度的日益临近,探讨多种养老途径迫在眉睫。无论居家独自养老,还是社区团体、养老机构...都只能因人而异,量体裁衣。老年朋友们也要立足现实,放弃幻想,体谅儿女、家庭、社会。喜欢清静的,就自个养老,喜欢热闹的,就到养老院,选准性格、志趣、各方面条件相当的,就抱团养老也不差。开心、大度、乐观过好每一天,就0K。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早上好,我个人觉得抱团养老不好,关系再好也不能去抱团养老。一,生活方式不一样,二,人老的也差不多的,谁赐候谁?三句多了两句少的,事事更多,不安逸的。所以不能抱团养老。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题主说的还真是这么回事。

记得前两年对抱团养老看的很热络,头条上不少条友热烈讨论,美好憧憬,这一年多却悄没声息了。

我一起下乡的知青战友中也有几人曾实践过,合伙租了一个农家小院,两层小楼,一个不大也不小的菜园子。刚开始都兴奋异常,经常晒美图给我们,常真切地想拉我一块去。可我因接送孙子上学,脱不开身而未能成行。

可不到半年,听不到动静了,后来一问,已各回各家了。究其原因:

就像谈恋爱,都光看到了光鲜美好的一面,可真的过到了一起,矛盾就逐步显现了:

生活习惯不同、口味不同、家务劳动观不同、看问题的角度更不同。这磨合了一辈子的夫妻到老了还斗嘴磨牙呢,何况这些当年仅一起在乡下数年,各自已过了大半辈子的人?

所以我赞同题主的这一重大“发现”,确实不现实,所以我也丢掉幻想,准备和老婆互助一生,两个老东西继续斗争下去吧,挺好、挺有意思。(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抱团   抱团儿   金花   不欢而散   老太太   婆婆   阿姨   子女   矛盾   姐妹   不好   老人   现实   身体   时间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